学前小班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522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小班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前小班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前小班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前小班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前小班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小班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docx

《学前小班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小班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小班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docx

学前小班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

区域活动

区域名称

活动内容及材料投放

活动目标

绘画区

★我的好妈妈(幼儿妈妈的照片、油画棒、图画纸)

★培养幼儿绘画能力;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知道关心、热爱妈妈,能完整的对妈妈说一句话,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区

★鼻子真有用(一次性杯子、白开水、白醋、果汁、中药、护手霜、每位幼儿一个笑脸)

★能分辨几种经常接触的不同气味。

音乐区

★小小鸡(鸡妈妈头饰一只,音带、录音机)

★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阅读区

★看图书(大书,不同颜色的实物袜子)

★喜欢阅读这个故事,能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了解袜子成对的特点

结构区

★我的家(家的场景、木头积木、方块积木、各种大小的盒子等)  

★能用方块积塑进行插接;能注意构建物体的形象;了解一些家具的用途,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观察与反思

绘画区:

绘画中,,一部分孩子对绘画没有什么兴趣,单纯的涂色让他们觉得很累,会把整张画横七竖八的画两下就停住了,另一部分孩子是很没自信的,他们连一笔都不敢下手,等到半个小时的绘画结束后还是空空一张白纸,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很细心的,一笔一笔的涂,但是速度太慢,总在一个地方涂啊涂,前进不了。

以后,会针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培养,让幼儿能激发对绘画的兴趣,用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科学区:

小班的幼儿对自己的身体还不是特别的理解,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知道鼻子是闻气味的。

并且在活动中能和小朋友交流,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区:

本次活动,在在玩玩唱唱中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歌词和旋律。

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终保持活泼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本次活动不足之处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上有点欠缺,到最后的玩游戏时结束的有点仓促。

阅读区:

阅读区是我们班幼儿比较没兴趣的一个区域,通过这次的阅读,我感觉,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容易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一面。

孩子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耐心去阅读。

结构区:

孩子在活动中的状态体现出他们其实在建构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起初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积木该如何的组合、拼搭,只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玩。

并没有在区域活动中学到什么。

同时,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整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对孩子拼搭的启发也不多。

幼儿完全在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尝试建构。

 

第七周上午活动计划

体育活动

1、早操:

练习早操

2、分组活动:

走小桥、大型器械、滑滑梯、钻圈、垫上活动

活动目标及指导:

1、在分组活动中,让幼儿有秩序的参与活动掌握游戏规则。

2、组织幼儿排好队站好位置。

3、教师作好动作示范,带幼儿学习作早操。

4、将幼儿分组,安排幼儿有序的参与分组活动。

5、懂得根据音乐和跟着老师做,锻炼幼儿的身体机能。

6、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7、要求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

8、提醒出汗的幼儿用小毛巾擦汗,减少活动量。

活动反思:

在整个早操活动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积极投入,能较好地完成了各个环节,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再次,老师们在活动中灵活地组织、默契地配合,较好地展示了各自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同时又体现了班级协作的精神。

不足之处在于小班幼儿思维比较单一形象,动作发展不太协调,参与意识还不太明确,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增加这方面对幼儿的锻炼,使早操活动不断完善。

还有一方面是家长的不配合,部分幼儿早上有赖床现象,家长往往会迁就幼儿,使幼儿没有及时参与到班级的早操活动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配合,使每个幼儿都能很好的得到体育锻炼。

 

  

集中活动

一、艺术活动——手指谣

活动目标

1、熟悉手指的名称,乐意用手指进行变形和想象。

2、学念儿歌,掌握动词:

碰、并、捏、翘。

3、结合手指变形和想象尝试创编儿歌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手指,喜欢有一双能干的手。

活动准备

简易图谱、手指上画上娃娃头像。

活动过程

一、熟悉手指名称。

1、老师伸出一只手,弯曲手指向小朋友问好:

小朋友们好!

 刚才是谁向我们问好?

 2、小手有几个手指娃娃?

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我们来向它们一个个问好。

 

二、学做动作,理解动词

 1、你们的小手上有没有手指娃娃呀?

让我来认识一下你们的手指娃娃吧!

  游戏:

听口令:

老师说“食指食指碰碰”等,幼儿就作出相应的动作

三、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看看老师的手指娃娃变出了什么?

怎么变的?

(老师按儿歌内容做动作,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言表达)

  2、老师边做动作边完整朗诵儿歌。

  3、教师边带领幼儿做动作边把儿歌念一遍。

  4、请幼儿分组学念儿歌。

四、尝试仿编儿歌。

  1、老师的手指还会变许多的东西呢,看看老师的手指,又变了什么呢?

是用什么手指变的呢?

这两个手指是怎么变的呀?

  2、我们的手指还可以变出些什么呢?

(幼儿自由进行手指变形)

  你是用什么手指变的呢?

怎么变的?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儿歌的创编)。

  3、完整朗诵创编儿歌。

  4、我们再把这首手指谣去念给没来的小朋友听听吧!

教师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手指游戏对于我班上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上学期有玩过手指变变变,幼儿已经先接触到了手指变形时所说到过的手指名称和动词,所以在学习儿歌的时候会显得主动,乐意,学习起来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

儿歌的内容生动有趣,想象模仿的物体又是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易被幼儿接受。

由于考虑到是小班的下半学期,而且幼儿对变出来的物体很感兴趣,所以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尝试让幼儿进行了儿歌的创编,先以教师用手指做动作,让幼儿进行想象,逐步引导幼儿创编出儿歌的内容,再以幼儿用手指做动作,我及时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这两个层次来进行展开。

二、主题活动——我家有几口

活动目标

  1:

知道自己家有几口人并能说出称呼。

  2、找到与指定数量相同的娃娃家。

  3、在游戏中学习数量4——7。

  4、通过活动增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对数量4——7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儿歌《娃娃家》。

  2、数字卡4——7。

  3、布娃娃、布置娃娃家的场景。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手拍游戏:

小猴荡秋千(活动中突出1——5)。

  基本环节:

  1、想一想,说一说:

  

(1)、师:

小朋友,你家里有些什么人?

  幼: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2)、师:

家里一共有几口人?

  师幼共同瓣手数一数。

  2、唱一唱,说一说。

  

(1)、教师先示范歌曲《我家有几口》一遍后:

  师:

刚才歌里是怎么数家人的?

  幼:

……

  师:

有几口人?

他们是谁?

  幼:

  师生一同数一数,1、2、3……

  

(2)、师生同唱歌曲《我家有几口》2——3遍。

  3、玩一玩,数一数

  创设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主题:

我家有几口

  场景:

分别布置4口、5口、6口、7口的娃娃家。

  活动歌曲:

我家有几口

  活动A:

幼儿边走边念儿歌,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娃娃家人口,变换歌词。

  活动B:

(将班级分成4个组),老师唱儿歌,幼儿根据教师唱出的数量找到相应的娃娃家,并做与家人拥抱的动作(每组选2人做拥抱的动作)。

  活动C:

数一数,查一查,随意抽取几名幼儿,教师唱,幼儿找,看看有没有走错家的(幼儿自己检查)。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活动。

而且上的时间肯定也会拉长。

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对情感上的认识和教育并没有体现的很多,我希望通过这节活动,能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家人与自己的关系,和家人在自己心目当中的地位。

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今天的活动,孩子们表现的都非常积极和配合,都能按照我的预设思路顺利的进行,在讲出家人的人口数字时,讲的很清楚、完整。

而且在随意变换娃娃家人口数量时,孩子们说的非常好,能把不同娃娃家的人口数量都进行了讲述和比较。

可是由于我的个人原因,就是废话、重复的话说的太多,感觉有点乱了,语言太不精练,又不够严谨,而且又浪费时间。

经过这次我想以后要在课堂语言方面自己还要加强锻炼。

 

二、语言活动——小兔找太阳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较形象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加深对红红的、圆圆的认识。

  2.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3.了解晒太阳也是冬天的一种取暖方式,多晒太阳有益健康。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有晒太阳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

  1.小兔木偶一个,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太阳的图片。

  2.一组背景图:

天空、菜地、房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巧妙出示太阳图片,猜一猜、说一说太阳的特征。

  师:

小朋友们仔细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这个太阳是什么颜色?

什么形状的?

  小结:

这个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

小朋友一起说说:

红红的、圆圆的太阳。

  2.出示小兔手偶引出故事。

  师:

小朋友们的声音被一只小动物听见的,它是谁?

出示小兔手偶。

  小兔问侯:

小朋友们好,你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吗?

哈哈,我要去找一找太阳。

  二、学习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介绍故事名称

  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小兔找太阳》的故事。

  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完整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提问:

  故事里小兔找到了什么?

(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太阳)按照故事的顺序,出示相应的图片。

  

(2)观察比较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太阳相同点,学说小兔的问话。

  师:

小朋友们看看灯笼、萝卜、气球、太阳它们有什么一样?

  小兔以为灯笼、萝卜、气球都是太阳,问了妈妈一个什么问题?

  学学小兔的问话:

“妈妈,这是太阳吗?

  (3)出示背景图,找出适当的位置贴相关的图片。

  师:

我们看看小兔子在哪儿看见了灯笼、萝卜、气球。

(出示背景图)

  认识房子、菜地、天空,将灯笼、萝卜、气球的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4)分角色,学习小兔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5)学学小兔子没有找到太阳着急的表现及语言

师:

故事中的小兔到底想找什么?

它没找到太阳开始着急了,请学学小兔着急的样子。

  (6)在背景中出示太阳图片,重点理解兔妈妈、小兔的话,并学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

  师:

别着急,听听妈妈说什么?

太阳有几个?

如果你是太阳,你怎样发光?

太阳光照在身上感觉是什么?

  小兔找到太阳,太阳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一起说一说。

  三、再次出示小兔手偶,老师引导孩子看图讲述故事内容,重点理解兔妈妈、小兔的话,并让幼儿学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

  师:

小朋友们叫上刚才的小兔,我们一起找太阳吧!

  小朋友互相讲述太阳的特征。

  四、拓展讲述经验。

  师:

你见过太阳吗?

在哪儿能找到它?

在太阳下有什么感觉呢?

  小结:

冬天天气很冷的时候,我们可以晒晒太阳就会很暖和,多晒太阳,小朋友们才会长高、长壮,我们都需要太阳帮助,小兔想找太阳,还有一个小朋友嫌一个太阳少,他要种许多太阳,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美好愿望吧!

(在音乐《种太阳》的歌手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画太阳。

启发孩子把看到的太阳画下来,并与同伴说说太阳是怎样的?

  2.请幼儿到户外照太阳,感受太阳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高涨,虽然能大胆的表述,但是缺少了规则意识。

活动的目标基本上达到了,但是“尝试学说故事中的对话”老师在过程中忽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