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2《滑轮》WORD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3730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2《滑轮》WORD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2《滑轮》WORD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2《滑轮》WORD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2《滑轮》WORD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2《滑轮》WORD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2《滑轮》WORD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2《滑轮》WORD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2《滑轮》WORD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2《滑轮》WORD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十章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机械能--机械能守恒

第二节内能--分子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第三节电流--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第四节电压--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第一节电功和电能--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探究电流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十四章电磁现象第二节磁场--探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

3.学生实验的安排

第九章机械和功

第六节测滑轮的组的机械效率

第二节组装电路

第十二章欧姆定律

第二节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二、教材分析

第九章机械和功

(一)知识结构

(二)课时分配共10课时

第一节杠杆2课时

第二节滑轮2课时

第三节功1课时

第四节功率1课时

第五节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2课时

第六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课时

复习总结      1课时

(三)编写意图

1.从本章知识内容的选取及呈现形式上体现了教与学在方式方法上多样化这一基本教育理念.

(1)教材中列举了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的大量事例,结合图示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与内容标准。

(2)教材中通过列举事例并图示,结合实验探究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

(3)本章的内容中穿插了多个探究实验,体现了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对物理规律进行探究。

(四)课标要求及解读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机械效率

4.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五)教材重难点

重点:

(1)力臂的画法

(2)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3)功、功率的概念以及计算

(4)机械效率的概念

难点:

(2)杠杆平衡条件中有关F和L的一一对应关系

(3)怎样根据滑轮组的组合方式计算出拉力的大小,并判断拉力的方向

(4)机械做功的两个因素

(5)额外功的概念

(六)学情分析

本章中穿插了较多的实验,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物理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继续通过实验来归纳物理现象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提高。

(七)教学建议

这一章主要是力学知识的运用。

在介绍简单机械的时候,由于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得比较多。

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呈现这些机械的工作过程;

虽然这些机械我们经常见到,但是学生未必会明白其中的原理,可以顺势介绍这些机械的构造和原理。

其中要利用到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因此要多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第十章能及其转化

(一)知识结构

(二)课时分配共7课时

第一节机械能1课时

第二节内能1课时

第三节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1课时

第四节热机1课时

第五节火箭1课时

第六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1课时

复习和总结1课时

(三)教材编写意图

1.突出能量的转化与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本章教材中打破了传统的力学和热学的界限,注意学科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将机械能、内能和热机几部分内容整合在一块。

  在本章的教材中始终贯穿着能量的转化与应用这一主线,通过逐步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2.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本章的教材内容安排上,注重了科学探究内容的统一考虑,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部分,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了条件和环境。

重点突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突出联系生活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小盒、打桩机、射箭运动员拉弦张弓松手后将箭射出去、爆米花、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火箭的工作原理

(四)课标要求及解读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3.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5.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6.了解热量的概念

7.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8.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五)重难点

重点:

(1)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2)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现象

(3)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

(4)热量、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物理意义

(5)热值的概念

(1)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利用比热容的概念来分析并解释物理现象

(4)有效利用燃料

(5)用实验探究及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章主要偏向物理知识的应用,涉及的概念比较多,有的概念还比较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教材内容和过去的知识联系得比较多,因此学生在比较复杂的地方学起来可能会遇到困难,利用起来会比较慢,但这也是本章内容的优势所在

(七)教学建议

  本章的内容有比较大的部分是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在介绍的过程中引进了比较多的概念,因此要多提醒学生注意根据物理现象来记住这些概念。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二)课时分配共8课时

第一节认识电路1课时

第二节组装电路 1课时

第三节电流1课时

第四节电压1课时

第五节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1课时

第六节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课时

第七节变阻器1课时

复习总结  1课时

1.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立足学生发展,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突出科学探究,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给学生探究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4.教学内容的选择力求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让学生了解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改善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学好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树立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理想。

(四)课标要求: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可以让学生讨论废旧电池的搜集和处理等问题,讨论生活中常用的干电池用完后,随便仍悼会给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你有哪些建议和解决办法?

怎样进行宣传?

等。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1)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2)电流和电压的正确测量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4)电阻箱的使用和读数

(1)正确按照实际电路绘制电路图

(2)按要求设计电路图,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师在本章的教学上,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所要求的内容外,还应注意将电学现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扩充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电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电学知识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能在充满兴趣的实验中充分理解概念,了解电路。

第十二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课时

第二节利用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1课时

第三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2课时

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1课时

复习总结 1课时

本章教学内容以欧姆定律为线索,从欧姆定律的学习开始,到欧姆定律在理论和实际中的应用结束,教材从始至终站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二节内容的学习着力在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四节内容学习着力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1。

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

根据实际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趋势,有意弱化了电路的计算,而更多地重视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和方法。

(1)欧姆定律

(2)利用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3)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4)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阻值

(1)如何实现欧姆定律的猜想及探究

(2)怎样充分利用实验探究及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怎样让学生掌握电阻的特殊测量方法

(4)怎样让学生掌握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通过前一章的学习,学生对于电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了描述电路的物理量,对实验探究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教师应重在提出问题并进行适当地引导,学生要重在思考、动手操作实验,从而使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有更深人地感性认识和更透彻地理解,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

第一节电功和电能 1课时

第二节电功率1课时

第三节探究--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1课时

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 1课时

第五节家庭用电1课时

第六节安全用电1课时

  电功和电功率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具有综合性强、定量规律多、探究内容多等特点。

  本章教材的编写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1.内容设置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教材  在内容上设置了大量的小资料、阅读材料、科学窗,从各个层面和角度介绍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教材设置了许多彩色图片,通俗易懂,更好的呈现了科学情境,形式生动活泼,这样不仅不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本章设置了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力争让探究过程尽量涉及各个要素,意图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3.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章教材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1)电功、电功率的概念

(2)电流做功的计算、测量及其单位

(3)电功率的计算、测量及其单位

(4)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1)计算电流做的功,电功测量及其单位

(2)电功率的定义,计算、测量方法及其单位

(3)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4)串、并联电路中有关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分析及计算

(1)明确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区别。

(2)明确电功、电动率、电热之间的关系及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

(3)学会应用己有知识推导部分电学公式。

(4)明确基本物理量U、I、R的计算途径。

(5)练习多种类型的习题。

(6)在做好课内外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综合性的实验习题,通过实验练习巩固知识。

第十四章电磁现象

(二)课时分配共11课时

第一节磁现象  l课时

第二节磁场1课时

第三节电流的磁场1课时

第四节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课时

第五节电磁铁的应用1课时

第六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课时

第七节直流电动机1课时

第八节电磁感应发电机2课时

复习与总结2课时

(三)编写意图

  本章的内容和生活关系密切,列举的许多磁现象都可以在实际中看到,而电磁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是很多高科技产品的理论基础,因此,学习这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本章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2)教学内容的表述应呈现直观性。

(3)教材内容和现代科技前沿结合紧密,介绍了很多高科技产品。

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4.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1)对于磁场的磁感线的认识

(2)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极的磁极的性质

难点:

(1)简单磁体的磁感线的画法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线圈的匝数、铁心的粗细、长短和电流的强弱

(3)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应用

(六)学情分析

  这一章提出了一种新的物理现象--磁现象。

虽然是一个新的物理领域,但磁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陌生,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而且本章多是定性描述一些物理量,没有很多公式需要记忆。

这些都是高效率地学习本章内容的优势所在。

  教师在教学时应多利用实验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这对于理解它们的原理和构造十分的重要。

  应多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本章中提到的器械,如发电机、电磁继电器等,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

第十五章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

(二)课时分配共3课时

第一节电磁波   l课时

第二节广播和电视     1课时

第三节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1课时

1.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磁波后,还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广播和电视及现代通信技术,紧密地和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这些具体实例学生很容易了解电磁波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培养综合能力

  本章所讲的知识大部分是高科技成果,限于学生的知识层次无法对原理内容做深层次的探究,因此教材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层次较低,而应用内容较多,体现了"

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逻辑体系的特点"

3.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思想。

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教材重难点

了解信息传递的一般原理

用已知知识分析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些现象

(六)学情分析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必要的物理知识。

尽管不够深人但是在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应用上应该没有问题。

最后的两个章节主要的教学都在于向学生介绍一些应用或是前沿的物理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这一章的物理现象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不会陌生,必然会有一定的兴趣。

这些都是学习本章内容的优势所在。

(七)教学建议

  教学时应当多列举具体实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有体验的机会。

例如,进行一些学生可以参与的实验,或是使用多媒体来展示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况,让学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学到丰富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讲解为主,探讨为辅,重在提出问题并且适当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与分析。

(八)教学探讨与反思

第一节电磁波

  本节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电磁波,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积极、主动,学习气氛轻松,并通过适当练习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第二节广播和电视

补充资料

  无线电广播的开始

  1900年,美籍加拿大人费森登教授在马可尼和波波夫发明无线电报的启发下,萌发了用无线电波广泛传送人的声音和音乐的念头。

他在西方金融家的支持下,于1906年圣诞节前夕,在纽约附近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站。

在开播那天,播送了两段讲话、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独奏曲。

这个小广播站只有一千瓦功率,但它所广播的讲话和乐曲却清晰地被陆地和海上拥有无线电接收机的人所听到。

这便是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电视的发明

  电视不是某一个人在某一天突然发明的,而是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几十年的劳动成果。

1925年10月2日,英国科学家约翰·

洛吉·

贝尔德利用其发明的机械电视机,成功地进行了发射和接收电视画面的实验,由此被后人称为"

电视之父"

但在他以前,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为他的机械电视系统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1.介绍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充分把握机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2.复习总结的部分应该留给学生回忆和练习的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复习记忆的更好效果。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

  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发明电报,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

  1928年实现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话通信。

60年代数字电话出现以后,通话的清晰度大大增强,电话的普及率也随之迅速提高。

  1965年美国发射第一颗用于通讯业务的对地静止卫星。

陆地移动通讯到了80年代移动通讯开始在全世界普及。

70年代英国提出可视图文的概念,90年代以后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普及。

  到了80年代以后,传真机开始在世界普及。

  面向大众的无线广播首次出现在1906年的圣诞夜。

到了20年代,无线广播开始在全世界普及。

1937年,英国最先开始了黑白电视广播。

我国在1958年也开始了黑白电视广播。

英国发明家贝尔德,1926年制造出机械电视系统。

  进入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开始普及彩色电视。

40年代开始出现有线电视,80年代中期以后,有线电视开始在全世界普及。

90年代以后又相继出现了以模拟技术为基础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高清晰电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