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四 人口与环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2925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 四 人口与环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 四 人口与环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 四 人口与环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 四 人口与环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 四 人口与环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 四 人口与环境Word文件下载.docx

《专题 四 人口与环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 四 人口与环境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 四 人口与环境Word文件下载.docx

【概念辨析】

人口容量:

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资源、生态、环境在保障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所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人口合理容量:

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一、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

1.临界性

2.相对性

3.警戒性

二、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1.自然资源条件2.科技水平3.地区开放程度4.消费水平(负相关)

微专题三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关键点:

①变更定居地;

②跨越行政边界;

③定居较长时间

方向

目的

特点

原因

1.内地到沿海城市

2.由乡村到城市

经济因素:

务工\经商

规模大;

多自发性;

频率高.

1.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政策的许可;

3.交通运输的发展;

4.农村劳动力过剩

表1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

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经济因素;

3.政治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举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实例,并说说原因。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表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影响

有利方面

不利方面

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增加了经济收入,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环境;

④缓解就业。

①导致人口外流,人才外流;

②家庭不稳定,不利子女教育。

①缓解劳动力短缺,促进资源开发;

②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

①过量迁入易引起或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②给城市交通、治安造成巨大压力。

微专题四人口问题

1.人口抚养比

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

根据劳动年龄人口的两种不同定义(15岁—59岁人口或15岁—64岁人口),计算总抚养有两种方式。

学界通常用人口抚养比下降来定义人口红利。

即当一个国家的人口抚养比比较低时,可为经济发展创造比较有利的人口条件。

2.人口红利和拐点: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中国人口红利面临拐点,专家呼吁调整生育政策。

3.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世界各国将老年定义为60岁以上,如果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数7%以上为老年化社会。

2016年人口普查: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22,占17%,其中65岁人口1.38亿,占比10.1%。

说明我国已经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

经济越发达,老龄化越严重,比如上海,到2025年,预计60岁以上占总人口高达34.5%。

预测204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3.97亿,占到总人口的28%,它将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目前的人口总和。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从长远和短期,采取的措施分别都有哪些?

4.出生人口性别比

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男婴总数和女婴总数的比值,通常用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联合国,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近年来,国家从法律保障、政策调整、传统观念、督查指导等方面进行指导以保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合理化。

【人口统计图】

1.人口金字塔

2.我国四次人口普查人口金字塔

3.三角状统计图

已知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说出a、b、c代表的数值约为: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

4.扇状图

下图为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比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典型例题】

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

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

完成下题。

1.(2017浙江4月选考,5,2分)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2.(2017浙江4月选考,13,2分)二孩是指育龄妇女生育的第二个孩子,下图为2015年我国某城市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孩生育率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最大

②平均初婚年龄对二孩生育率影响不大

③二孩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相关

④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图为我国2005-2014年抚养比变化图。

完成下面两题。

3.(2016浙江10月选考,14,2分)图中信息反映了

A.总抚养比呈持续下降B.2010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C.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D.2010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

4.(2016浙江10月选考,15,2分)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预期2025年比2014年

A.少儿抚养比明显上升B.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下降

C.老年抚养比明显下降D.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增多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7%称为人口老龄化。

下图为中国与美国1970~2010年人均GDP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題。

5.(2016浙江4月选考,16,2分)与美国相比,中国

A.较早进人人口老龄化B.l970年后老龄人口比重增速较慢

C.2010年老龄人口较少D.2000年后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6.(2016浙江4月选考,17,2分)关于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际移民加速美国人口老龄化B.独生子女政策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

C.经济发展制约美国人口老龄化D.经济快速增长制约中国人口老龄化

国家

现行标准(岁)

调整退休年龄目标(岁)

瑞士

65

64

巴西

60

55

英国

67(2028年)

意大利

65(2018年)

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

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

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7.(2014浙江1月学考,19,2分)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

A.瑞士B.巴西

C.英国D.意大利

8.(2014浙江1月学考,20,2分)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养老金制度B.医疗卫生条件

C.婚姻生育观D.生产力发展水平

浙江省于2014年1月17日起开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

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2014浙江7月学考,9,2分)“单独二胎”政策会直接提高人口的

A.出生率B.死亡率C.迁移率D.失业率

10.(2014浙江7月学考,10,2分)该举措对浙江省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增加农业劳动力B.改变人口合理容量

C.延缓人口老龄化D.延长人口平均寿命

考点二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016上海单科,19,2分)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2016上海单科,20,2分)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臵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3.(2013上海单科,13,2分)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

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2013上海单科,14,2分)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考点三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2017浙江4月选考,6,2分)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2.(2016浙江文综,3,4分)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3.(2016浙江文综,4,4分)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4.(2015浙江10月选考,7,2分)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B.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

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2015浙江10月选考,8,2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发生了大规模迁移,其根本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差异B.交通运输的发展

C.建设项目的布局D.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6.(2015浙江7月学考,5,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政治B.经济C.社会文化D.自然生态环境

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外来人口迁入延缓了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

读2000年德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15浙江1月学考,19,2分)2000年,德国外来移民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A.老年人B.青壮年C.青少年D.少年儿童

8.(2015浙江1月学考,20,2分)德国的人口增长属于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人口增长过渡模式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9.(2013浙江学考,22,2分)目前,美国接受一批中国、印度等国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迁入,影响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自然环境因素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10.(2015山东文综,1,4分)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1.(2015山东文综,2,4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12.(2015北京文综,11,4分)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参考答案】

1-5:

BDCAD6-10:

BBDAC

11-15:

DBACD16:

B

1-4:

CADC

1-5:

DDCAD6-10:

BBDCC

11-14:

ACBC

15.

(1)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16.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

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

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6分)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

(2分)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

(3分)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分)

(3)应该限制:

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

(3分)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3分)不该限制:

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3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