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2298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一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一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一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一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初一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记叙文阅读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

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2.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4分)

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3分)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

样的惹人怜惜!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社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出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15.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12.花瓣娇小不起眼;

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

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

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1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14.C

15.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解析】12.概括题相对基础简单,从原文的2-3段节选摘抄即可。

13.赏析题按照平常我们练习的答题模板,可以说是很简单了。

第一步:

点出修辞。

“宛若”可以看出是比喻,“着一身微蓝的薄衫”可以看出是拟人。

第二步:

赏析出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描写之物什么样的特点。

“美丽”显而易见,从文中第8段可以提取“清婉”这个特点,所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的清婉美丽的花容。

第三步:

评价作者的情感。

正如我们以前归纳的,对于写景状物类文章,作者多数会抒发“浓浓的怜爱之情”。

14.C选项的错误在于,联系全文作者一直把蓝蝴蝶花比作蝴蝶仙子,所以要突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特点。

15.关键段落作用题一直强调除非题目中有要求,否则一定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

用平常梳理积累的答题模板作答,本题相对简单。

综合来看,难度适中。

现代文阅读部分的题型传统,内容也是高频的植物类散文。

明白了文章写什么景,抒什么情,分数很容易就到手了。

多项选择题可以在把握全文中心情感的基础上对比原文,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最后一道题考查的也是常见的关键段落作用题。

闽江附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14分)

枫叶礼赞

①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②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

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

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③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

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

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

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

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

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④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

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

萝卜赛梨"

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

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

这哪里赶得上枫叶。

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

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⑤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

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⑥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

《董西厢》中有一警句:

“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

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

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

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

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⑦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

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

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⑧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13.从全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14.作者在第④段写秋冬之交的萝卜,第⑥段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15.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面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6.本文围绕绕枫叶展开写作,请结合文章内容同要理清行文思路。

【答案】13.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

14.引出自己对《董西厢》警句的理解,强调枫叶能抗得住秋天的肃杀之气。

15运用拟人的方法(采用整齐的句式);

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

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抒情色彩。

16.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

延安中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15分)

春雨

1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季,终于,你来了。

2 一睁眼,你晶莹莹的身影已晃动在我的窗前,你脆生生的喉音正叩响着我的窗纸。

是怎样急迫地披上衣,推开门!

我迎接你。

3 看着你,我的目光不能有一瞬转移;

听着你,我的耳膜不放过一个音节。

从遥远的天际到漠漠的平川,每分每秒你都在诞生与消亡里挣扎。

生的喜悦死的恐惧欢唱与呐喊的一声:

丁丁冬冬。

我实在是贪婪的,贪婪地想挽住你,拥有你。

于是,我便嗅着你,闻着你,用我干裂的唇抚慰你。

多少日子等候的焦躁,在吻你的时候,平平润润了。

4 来吧,亲爱的你。

和我一起望穿时光,看一看十年前的听雨少年。

四月的西湖,黄色的柳眉落了,在浅蓝浅蓝的天色湖光里缤纷。

那一天,燕子矶上,我倚着“红楼”梦见六朝故都的脂香粉浓。

你挹我以满颊的清凉,淋淋漓漓的,真的欲说还休吗?

北上的车厢里,有一篮满满的轻愁,是你送的。

从苏州到宾州,只有收音机里还说“江淮”,还说“黄梅雨”。

5 十年了,看了十年的塞外风景。

北国的味道只在白雪铺天盖地的时候。

白的枝条,白的山石,白的冰河,胡城关山的骠悍强健就尽在其中了。

东北喜欢用红砖瓦盖房子,鲜艳中有一种狂傲不鹫的浮华。

住了十年,我一直不习惯,只好在窗外挂一个风铃,夜里在软软柔柔的昆曲中逛一逛寒山寺,想一想记忆中的青山绿水。

江南都喜欢青砖,素素淡淡地立在田野里,间或有一阵雨滴答在瓦上,漾起一片灰色的温柔。

6 风铃声可以权充作我故乡的雨声吗?

今夜的梦境也可以和听雨少年的一样吗?

暖流从那边飘过来……

7 来吧,亲爱的你!

给我丝丝毫毫南方的气息。

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眼波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吧。

8 盼望了三千六百多个日子,仍不能定下归期。

9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季,剔透的你从故乡的云际落下,落在我的发梢、唇上、心底……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的“你”指的是春雨,由此我们可判断这扁交章通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东北与江南风味不尽相同,东北喜欢用红砖瓦盖房子,鲜艳中有一种狂做不羁的浮华,而江南都喜欢青砖,很素淡。

C.文章采用第二人称叙述,拉近了“我”与所写对象一一春雨之间的距离;

便于情感交流,诗人感到特别亲切。

D.这篇文章通过对春雨细腻传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对春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仔细阅读文章,说说第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①拉近了“我”与所写对象——春雨之间的距离;

②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一睁眼,你晶莹的身影已晃动在我的窗前,你脆生生的喉音正叩响着我的窗纸。

(从修辞角度解答)

【答案】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雨到来时的姿态、声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于是,我便嗅着你,闻着你,用我干裂的唇抚慰你。

(从动词使用角度解答)

【答案】运用动词“噢””闻”“抚慰”,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9.如何理解第(5)段中,作者“在窗外挂一个风铃”的行为?

【答案】因为作者已离开江南家乡十年,看了十年的塞外风景,却几乎听不到春雨的声音,只好把“风铃声”当作故乡的雨声,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及家乡春雨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10.本文标题“春雨”有什么作用?

【答案】标题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要描写的事物“春雨”,让读者一目了然。

疯狂的冬婆婆

冬婆婆发了狠:

她想弄死所有的生物。

她第一要向鸟儿报复,因为它们吱吱喳喳叫得她实在厌烦。

冬婆婆把寒气吹来。

刮掉森林里的树叶,把它们刮得满地都是。

鸟儿们没地方住,一群群聚拢来动脑筋。

它们集合起来,叫着,飞过高山,飞过绿海,飞到温暖的地方去了。

麻雀留下来没走,也就躲到屋檐下面去了。

 寒流一阵比一阵来得厉害,穿过一棵一棵的冷杉树,还把它们冻得裂开,来吓唬走兽。

冬婆婆看到她弄不了鸟儿,就去对付走兽。

走兽并没有怕:

它们有些有暖和的毛皮,有些躲进深洞里去。

松鼠在树洞里啃着松子;

熊在洞里舔脚掌;

小兔子跳着在取暖;

马呀、牛呀、羊呀早就在暖和的畜栏里啃着储备好的干草,喝着温和的饮料。

她用雪盖住了田野,在树林里积起雪堆来,替树罩上一层冰皮,还把一阵一阵的寒流推过来。

 冬婆婆越发地懊恼,她就向鱼去报复,把一阵一阵的寒流推过去,一阵还比一阵凶。

寒流横冲直撞,拿起槌子沉重地打着,没有栓子,没有凿子,却在湖里、河里都筑起桥梁来了。

河和湖都冻上了,可是只是上面:

鱼都游到底下去,因为在冰层下面越发的温暖。

 “呀,算了吧,”冬婆婆想,“我去找人吧。

”一阵一阵的寒流推过去,一阵还比一阵厉害。

寒流把冰花结满在窗子上,冲到墙上,冲进门去,冲得屋梁都像要断了。

可是人们生起火炉,烤好热气腾腾的薄饼,还在取笑冬婆婆哩。

有人要到树林里去砍柴,他就穿上了毛皮的外套、毡靴,戴好暖和的手套;

当他用斧头砍的时候,汗还要淌下来啦。

在路上,好像在取笑冬婆婆一样,车子在走着;

马身上热气腾腾,车夫踏踏脚,拍拍手套,耸耸肩膀,还说冷得好哩。

 冬婆婆觉得最不痛快的就是小孩子们,连他们都不怕她。

他们穿着冰鞋滑冰啦,坐在小雪橇上滑雪啦,玩雪啦,做雪人啦,堆雪山啦,泼水啦,还向着寒流在喊:

“快来帮忙呀!

 冬婆婆恨得在一个小孩子的耳朵上刺了一下,在另一个的鼻子上刺了一下,他们的耳朵和鼻子都发白了;

可是孩子抓了一把雪,就擦起来了,他们的脸也就红得跟火一样。

 冬婆婆看到她怎么也不行了,恨得哭了起来。

冬婆婆的眼泪从屋檐上淌下来了……大家就知道春天已经不远啦。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疯狂的冬婆婆》重点写冬婆婆对人的报复--从屋里写到屋外,从大人写到小孩。

B.《疯狂的冬婆婆》的文体是童话,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情节离奇曲折,可以不合情理。

C.“冬婆婆的眼泪从屋檐上淌下来了”一句写得很逼真,春天近了,屋檐上的冰雪首先融化了,一滴滴落下来就像“冬婆婆的眼泪。

D.“马呀,牛呀,羊呀,早就在瞹和的畜栏里啃着储备好的干草,喝着温和的饮料”中“畜”字读音为chù

【答案】B

12.冬婆婆好狠.她想弄死所有的生物。

她第一要向鸟儿报复,然后是、

和,结果。

冬婆婆哭的原因是

(5分)

【答案】走兽鱼人“她怎么也不行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3.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十八中学】

(三)阅读《拥你入睡》,回答13~17题(29分)

拥你入睡

肖复兴

1 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

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

洗澡。

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2 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

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呢,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

任何事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3 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

他忽然翻了一个身,依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嘱咐我一句:

“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4 我有些受宠若惊。

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呢的动作了。

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和你腻乎腻乎。

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5 莫非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意年,记忆深处撤起了清新

6 动人的一角?

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7 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

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8 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

“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

陪我玩玩不行吗?

”“我说:

“快啦!

快啦!

”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就拽走得远远的。

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

“爸爸!

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

”我怎么能说不行?

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

我楼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9 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

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

他一点几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

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

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10 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依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

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11 儿子长大了。

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

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技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12 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

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

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

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13 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

他己经长大,嘴唇上方己经长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

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14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选自《傲人与处世》,有删改)

13.阅读全文,说说"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14.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8分)

(1)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埋解。

(2)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5.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

1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⑨段中的“艰辛”指的是“我”写作时儿子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的情景。

B.选文第⑦-⑨段运用插叙的记叙顺序,补充交代了“我”怀楼小时候的儿子写作的情

形。

C.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心理描写尤其细腻真切,如文中的”受宠若惊”“温馨而

矛盾”等词语。

D.本文和课文《散步》都体现了极深的亲子之情,只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17.针对两则链接材料中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

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

【链接一】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朱自清《背影》)

【链接二】软软!

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

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

“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

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答案】13.躲着换内裤,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

开始长胡须,出现了喉结;

与父母欲近还远的青春期心理。

14.一是指儿子不期而至的亲昵行为带给“我”的惊喜;

二是指“我”对儿子短暂易逝的亲昵行为的珍惜。

15.①以比喻(“儿子”像“小鸟”蹦上枝头)来表现此前儿子的纯真、可爱、调皮和父子亲昵的温馨情景;

②表现了对儿子因为长大而不再与“我”亲昵的惋惜、怅惘的心理。

16.①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而紧凑;

②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

③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

17.示例一:

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

本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

丰子恺先生的做法则过于简单粗暴。

示例二:

我不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没有能照顾到儿子身心独立的需要。

本文中的父亲,忙碌之余而不忘亲近儿子;

丰子恺先生在伤害孩子心灵之后,能善于自省与自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