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单导学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1484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单导学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任务单导学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任务单导学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任务单导学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任务单导学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务单导学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文档格式.docx

《任务单导学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单导学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任务单导学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文档格式.docx

2.学习目标的设计

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方法”的表述要具体、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在过程中体现。

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依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合适的行为动词、结果期待要明确。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A.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种正反转控制线路的一个渐进的过程;

B.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三种控制电路的渐进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作原理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分析电路的能力。

A.学会正确安装与检修接触器联锁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

B.学会正确安装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C.学会正确安装与检修按钮和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工作态度。

增强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3.任务的设计

任务是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1)对象、条件因素的分析

1)对象:

指学习活动对象的构成。

比如:

该方案适合“某某年级或某个层次水平的学员”等。

2)条件因素:

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所必须的情景或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环境因素:

其一是指给学生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探究活动的氛围,以怎样的方式引起学生持久的浓厚的兴趣,激发其聪明才智,更加出色的完成任务。

其二是指实现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所必须的硬件(计算机、网络)、软件设备,以及学习资料的来源方式(网络、图书等)。

B.人为因素: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水平、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知水平;

其二,完成任务的方式(个人、小组、师生互助)

C.时空因素:

教学设计方案必须考虑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所需的场所(空间、地点)和时间。

(2)任务目标的分类

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分类从单纯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中走出来以后,许多从事学科教学的专家普遍认为:

教育目标是教学中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学科知识以外,还应包括技能和情感两人体系。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一个通过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分类学”:

认知领域:

知识一理解一应用一分析一综合一评价

情感领域:

接受一反应一判断一价值一组织一个性

技能领域:

模仿一巧妙化一精密化一分节化一自然化一创新

很显然,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都是从低至高的排列方式,而且在每一级别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内在关联,形成三维一体的模式。

(3)任务目标确立

1)目标确立要适度。

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本班的学生学习需求水平而确定的活动方案。

任务活动的目标是针对学习者个体发展、培养目标而确立的。

因此,培养目标要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探究活动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2)目标实施有梯度。

在学生群体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都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活动状态。

这样,课堂教学中,任务的实施应该考虑多层次、有梯度的进行,让所有学生都能进步。

3)目标完成有效度。

效度是检测目标和结果是否一致。

为了达到活动结果与课堂设计目标的一致性,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结合实际,确立效度较高的课堂教学设计活动方案。

(4)实现任务的策略设计

1)任务呈现策略。

任务呈现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任务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电力拖动控制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对任务不产生畏惧感或抵制情绪,要做到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任务指导策略。

教师是学生完成任务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指导、帮助并不是指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代替其完成部分内容,而是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建议、暗示和反馈。

教师可以在学生接受任务之前、进行中或完成任务之后进行指导。

3)任务管理策略:

学生在完成某一既定任务需要建立一个融洽的活动环境,环境的创造、维持需要教师有效的管理。

学生的活动根据完成任务的实际需要,分为独立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管理和有效的安排措施。

(5)实现任务的内容设计

1)科学准确。

教师是学生完成任务活动中的组织者,是学习任务具体内容的策划者。

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

内容既不能偏高(多),也不能偏低(少)。

高(多)了,学生望而却步,无从下手;

低(少)了,学生觉得淡而无味,显得无事可做。

因此,在学生学习内容划分、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力求做到科学准确。

2)系统适量。

电力拖动控制技术课程知识编排体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知识之间也有着紧密地联系。

不但要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而且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现实有趣。

要以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为素材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的完成任务,提高其学习效果。

不能提出一些枯燥乏味的任务,迫使学生去完成,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学任务一:

教师先提出问题,“在实际生产中,机床工作台需要前进与后退;

万能铣床的主轴需要正转与反转;

起重机的吊钩需要上升与下降。

正转控制线路能否满足这些生产机械的控制要求?

为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或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其他途径进行自主探索。

任务二:

在学完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后,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给每小组分发一个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实际线路板(如图1所示),让每位学生先通电试验电路的正确性;

然后各小组内同学协作,在协作的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达成较统一认识后按照实物图把原理图画出来;

各小组之间再相互检查原理图的正确性。

这种协作学习使每一位学习者对某一问题的不同假设和推论,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得到正确的结论,促进学生的沟通。

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任务三:

实训学习。

正确安装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

正确安装接触器联锁及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按照实训程序完成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和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互动完成,由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改装成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教师主动走入学生之中,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的参与使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更加完善。

4.课堂反馈的设计

课堂反馈主要是要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未达至教学目标的学生实施矫正,同时又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课堂反馈的形式多样,有纸笔测验、板演检测、谈收获和实验检测等。

所设计的课堂反馈要全面、准确。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课题实训评分标准为:

项目内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选用工具、仪表及器材

15分

(1)工具、仪表少选或错选,每个扣2分

(2)电器元件选错型号和规格,每个扣4分

(3)选错元件数量或型号规格没有写全,每个扣2分

装前检查

5分

电器元件漏检或错检,每处扣1分

安装布线

30分

(1)电动机安装不符合要求,扣15分

(2)控制板安装不符合要求

1)电器布置不合理,扣5分

2)元件安装不牢固,每只扣4分

3)元件安装不整齐、不匀称、不合理,每只扣3分

4)损坏元件,每只扣15分

5)不按电路图接线,扣15分

6)布线不符合要求,每根扣3分

7)接点松动、露铜过长、反圈等,每个扣1分

8)损伤导线绝缘层或线芯,每根扣5分

9)漏装或套错编码套管,每个扣1分

10)漏接接地线,扣10分

故障分析

10分

(1)故障分析、排除故障思路不正确,每个扣5~10分

(2)标错电路故障范围,每个扣5分

排除故障

20分

(1)停电不验电,扣5分

(2)工具及仪表使用不当,每次扣5分

(3)排除故障的顺序不对,扣5分

(4)不能查出故障点,每个扣10分

(5)查出故障点,但不能排除,每个故障扣5分

(6)产生新的故障:

不能排除,每个扣10分

已经排除,每个扣5分

(7)损坏电动机,扣20分

(8)损坏电器元件,或排故方法不正确,每只(次)扣5~20分

通电试车

(1)热继电器未整定或整走错误,扣10分

(2)熔体规格选用不当,扣5分

(3)第一次试车不成功,扣10分

第二次试车不成功,扣15分

第三次试车不成功,扣20分

安全文明生产

违反安全文明生产规程,扣10~70分

定额时间:

8h

训练不允许超时,在修复故障过程中才允许超时,但以每超1分钟扣5分计算

备注

除定额时间外,各项内容的最高扣分,不得超过配分数

成绩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际时间

附: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过程

主要内容及教师活动 

教法运用及学生活动

复习

旧知

请学生复述正转控制线路工作原理。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正转控制线路及每一步的动作过程。

先合上电源开关QS

启动:

按下按钮SB1→KM因线圈通电而吸合→KM常开辅助触头闭合(自锁)

→KM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运转

停止:

按下按钮SB2→KM因线圈断电而释放→KM常开辅助触头断开

→KM主触头断开→电动机M停转 

学生分析

正转控制电路既是前面的复习知识,又是后面知识的前奏,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应详细复习。

创设

情景

正转控制线路只能使电动机朝一个方向旋转,带动生产机械的运动部件朝一个方向运动。

但许多生产机械往往要求运动部件能向正反两个方向运动。

如(多媒体显示)工厂里车床、钻床、磨床、铣床等许多生产机械需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引出本节课要讲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这种导入方法形象生动,激发学生急于要去探求新知识的的欲望

探索新知

师生

互动

 

教师

总结

分析

讲解

师生共同

活动

教师分析总结

一、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1.通过启发提问引出正反转电路

提出问题:

生活、生产中很多地方要用正反转控制,那么要想使电动机反转,应该怎么办?

 

教师提问:

主电路应如何改变?

学生回答:

改变三相电源相序;

教师总结:

利用KM2控制主电路一、三相相序的改变。

(同时显示主电路KM2的控制。

控制电路如何改变?

只要再画一个和前面正转一样的电路即可。

即KM2的控制。

(同时显示控制KM2的电路)这就是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教师分析:

SB1和SB2不能同时按下,即在按下SB1电动机正转时,按下反转启动按钮,或在电动机反转时,按下正转启动按钮,(操作错误)将引起主同路电源短路。

教师强调特别注意:

KM1和KM2线圈不能同时通电。

生产实际中没有这样的正反转电路,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电路的缺点呢?

如何在按下SB1时,KM1通电,KM2不能通电?

可以将接触器KM1的辅助常闭触点串入KM2的线圈回路中。

同理也可以将接触器KM2的辅助常闭触点串入KM1的线圈回路。

(显示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2.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互锁定义:

利用接触器常闭触点串联在另一个接触器电路中,使其不能得电动作,这种控制方式称为接触器联锁。

工作原理(多媒体显示)先合上电源开关QS。

(1)正转控制:

按下SBl→KM1线圈得电→KM1自锁触头闭合自锁→电动机M启动连续正转运转

┗→KMl主触头闭合━━┛

┗→KM1联锁触头分断对KM2联锁

(2)反转控制:

先按下SB3→KM1线圈失电→KM1常开辅助触头断开┓

┗→KMl主触头断开─→电动机M停转。

┗→KMl联锁触头恢复闭合,解除KM2联锁

再按下SB2→KM2线圈得电→KM2自锁触头闭合自锁→电动机M启动连续

反转运转

 ┗→KM2主触头闭合━━━━━━┛

┗→KM2联锁触头分断对KM1联锁

3.利用表格总结线路特点:

电动机从正转变为反转时,必须先按下停止按钮后,才能按反转启动按钮,否则由于接触器的联锁作用,不能实现反转控制。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电路优、缺点:

工作安全可靠,操作不便(填表中)

先画一正转电路。

在单方向的基础上来讲解正反转电路。

通过教师层层设计的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引出反转控制线路。

教师分析此电路缺点,激发学生寻求一种能够解决此缺点的电路。

提出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引出生产实际中常用的一种正反转控制线路。

详细介绍互锁定义。

(这是关键)

教师主讲,正转启、停工作原理。

(速度稍慢)启发学生利用正转分析反转,并给学生1分钟时间讨论。

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反转原理。

教师分析总结此电路优、缺点,并列表中。

分析

4.分析寻求解决方法:

(引出第二个电路)

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操作非常不方便,那么能不能想-种方法解决这个缺点呢?

(引出问题)

如果把KM2和KM1常闭触点换成SB1、和SB2复合按钮的常闭触点,如何?

(由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缺点引出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通过教师分析此电路的缺点,同时引出可以避免此缺点的电路。

教师

讲解

学生分析

双边

启发

学生

讨论

总结

二、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1.工作原理

这个电路是把上个电路中的KM2和KM1常闭触点换成SB1和SB2复合按钮的常闭触点,所以这个电路关键是演示按钮的动作过程。

教师演示:

按钮的动作过程。

学生分析:

电路工作原理(不用写出工作原理)

2.线路工作特点:

若使电动机从正转运行变为反转运行时,只要直接按下SB2即可。

若使电动机从反转运行变为正转运行时,也只要直接按下SB1即可。

结论1:

操作方便(填表中)

此电路当KM1主触头熔焊或杂物卡住等故障时,即使KM1线圈失电,主触头也分断不开,这时,若按下SB2,KM2得电,主触点闭合,必然造成电源两相短路故障。

结论2:

容易产生电源两相短路(填表中)

3.通过双边活动引出下一个电路

以上两种电路各有其优缺点,我们做任何事都希望尽量完美,当然设计电路也不例外。

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前面两种电路设计一个没有缺点相对完善的电路来实现正反转。

可以把两种联锁合在一起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两个电路的缺点。

由此引出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因为前面已经相当清楚地分析了接触器联锁,所以此处只通过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来分析工作

原理。

教师分析,学生总结线路特点。

教师填表。

教师分析,学生总结线路特点。

教师填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引出下一个电路。

师生双边活动

三、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1.分析工作原理(用多媒体显示)先合上电源开关QS。

(1)正转控制:

按下SB1→SB1常闭触头先分断对KM2联锁(切断反转控制电路)

┗→SB1常开触头后闭合→KM1线圈得电→

┏→KMl自锁触头闭合自锁→电动机M启动连续正转运转

→┣→KMl主触头闭合━━━━━━┛

┗→KMI联锁触头分断对KM2联锁(切断反转控制电路)

按下SB2┏→SB2常闭触头先分断→KM1线圈失电→KM1常开辅助触头断开

┃→KM1主触头断开→电动机M停转。

┃→KM1联锁触头恢复闭合

┗→SB2常开触头后闭合→KM2线圈得电━━━━→

┏→KM2自锁触头闭合自锁一电动机M启动连续反转运转

→┣→KM2主触头闭合

┗→KM2联锁触头分断对KM1联锁(切断正转控制电路)

教师重点强调双重互锁工作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正转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分析反转工作原理因为前面已经有基础,所以此处师生共同分析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反转工作原理。

2.归纳总结本线路特点

优点:

操作方便,工作安全可靠。

(多媒体显示)

优缺点对比表

电路

特点

优点

缺点

接触器联锁

工作安全可靠

操作不便

按钮联锁

操作方便

容易产生电源两相短路

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

学生归纳本线路特点。

教学实训:

安装与检修正反转控制线路

一、选用工具、仪表及器材根据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技术数据及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电路图,选用工具、仪表及器材

二、安装与检修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按照课题实训要求,自编安装步骤,并熟悉其工艺要求,经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开始安装训练。

三、安装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四、改装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1)根据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电路图,改画成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接线图。

2)根据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电路图和热闹线图,将安装好的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板改装成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板。

通电试车时,注意体会该线路的优点。

实训目的:

(1)能正确安装与检修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

(2)能正确安装和检修接触器联锁及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总结提炼

本课题是在普通正转控制电路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请同学们集体复习今天所讲述的三种电路各具有什么特点。

要求同学们能通过对比三种控制线路的优缺点,掌握三种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会正确安装、检修三种控制线路。

把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系统化,既可以给学生以完整的全局的概念,又突出了重点。

【参考文献】

[1]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惠芳.实验环境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3]王吉庆.任务驱动之我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2003(7).

[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开放教育研究.200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