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1356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诊断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心电图诊断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心电图诊断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心电图诊断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心电图诊断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电图诊断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心电图诊断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诊断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电图诊断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RV1>1.0mV,RV1+SV5>1.2mV;

●V1导联中R/S>1,V5导联中R/S<1,V1导联波型呈qR型或R型,rsR’型,VAT>0.03秒;

●电轴右偏,多>+110度;

●V1~V3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倒置或低平,有的可出现右房增大的肺性P波。

五,双侧心室肥大(BilateralVentricularHypertrophy)

●只表现一侧心室肥厚的特征,多见左心室肥厚的图形;

●近似正常的心电图,有时仅有QRS综合波增宽切迹,ST-T改变;

●同时出现左、右心室肥厚的图形。

正常情况下,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当双侧心室肥厚时,多表现左心室肥厚的图形。

或由于两侧的电压相互抵消,故出现大致正常心电图。

目前认为诊断双侧心室肥厚的标准是:

出现左及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改变,尤其是右心室肥厚图形;

电轴左偏;

RV5电压异常增高;

RV5+SV1>4.0mV。

冠状动脉供血不全

一,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AcuteCoronaryArteryInsufficiency)

●一过性S-T段移位,常见者为S-T段下移在V5、V6、II、III、aVF导联多见);

●偶可表现为S-T呈损伤型抬高和T波高大,伴有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

●一过性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多出现在V5、V6、II、II、aVF导联,可与S-T段移位同时存在或单独存在;

●出现一过性Q波或QS波;

●U波倒置和Q-T间期延长;

●出现一过性的心律失常,如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ChronicCoronaryArteryInsufficiency)

●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低平,双向,出现“冠状T”即T波升支与降支呈对称性倒置;

●S-T段缺血型下移,除aVR导联外,其他导联普遍下移。

以上心电图诊断并不是特异性的,须结合临床资料,全面观察分析才有助于诊断。

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存在,与胸痛症状有联系的心电图改变,常有助于诊断。

三,典型心绞痛(TypicalAnginaPectoris)

●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一般以左胸导联常见,也可见于肢体导联;

●T波由原来的直立变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倒置的T波常较深,呈“冠状T”改变,或T波变得异常高尖,然后再变为倒置;

●可见一过性异常Q波;

●U波倒置;

●偶有一过性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扑动,并行心律,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阻滞等。

四,变异型心绞痛(VarintAnginaPectoris,PrinzmetalAnginaPectoris)

●S-T段抬高伴有对应导联S-T段下移,抬高的S-T段有时呈单向曲线,但发作后可恢复正常;

●原来倒置的T波变为直立,出现“伪改善”;

●T波增高,轻度发作时,T波由原来的低平变为直立。

如发作严重,在S-T段上升的同时,T波可变高尖,有时比S-T段上升还要显著;

●严重发作时,可见有R波增高、QRS综合波变宽;

●少数病人在发作时可见U波倒置;

●发作时间较长,缓解后S-T段恢复正常,但出现T波倒置;

●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个别可有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变异型心绞痛是指胸痛发作与运动或情绪波动无关,常于夜间或清晨休息定时发作,疼痛剧烈,持续时间较长,有时可长达30分钟。

心电图对变异型心绞痛有重要诊断意义,在发作时几乎都有明显改变,要注意与典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进行鉴别。

药物治疗可选用硝酸酯类或(和)钙通道拮抗剂,预防发作首选钙通道拮抗剂。

心律失常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激动起源失常

●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

●传导障碍所致的心律失常

二,激动起源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SinusTachycardia)

窦性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影响因素

多由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体温升高、创伤缺氧、甲亢等引起,通常有一定的直接原因,频率可随这些因素改变而变化

无明显诱因,可见健康人或某些器质性心脏病人,频率较高稳定,运动后、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也很少有变动

发作史

多无发作病史,其频率是逐渐增加和逐渐下降的

既往常有反复发作史,发作和终止是突然的。

发作时第一个搏动是提前的,终止后有一个较长间隙

频率

成人很少超过160次/分

可高达160~240次/分

刺激迷走神经

心率暂时减慢

突然终止或无效

P波对照

于发作前心电图对比,其P波形态无明显变化

P波略有不同

2,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

鉴别诊断:

●2∶1、3∶1等规律的窦房阻滞

规律性的窦房阻滞P-P是匀齐的,而窦性心动过缓常并发窦性心律不齐,

注射阿托品后,窦性心动过缓频率可逐渐加快,窦房阻滞则可突然成倍增加。

●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3,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SinusIrregularityRespiratorySinusArrhythmia)

●窦性P波

●P-P间距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变短,呼气时延长,令患者屏气,心律可变规律;

4,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Non-respiratorySinusArrhythmia)

●窦性P波;

●P-P或R-R间距相差>0.12秒,令患者屏气后,窦性心律不齐随屏气不消失,与呼吸周期无关;

5,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WanderingPacemakerwithinSinoatrialNode)

●窦性P波,但P波形态多变,PII导联总是直立的,PaVR导联总是倒置的;

●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均>0.12秒;

●P-R间期长短不一,一般P波愈明显P-P间期愈短;

反之,P波愈小,P-P间期愈长。

6,窦房结至房室交界区游走心律

●在同一导联上,随着心律快慢的改变,P波的大小,形态及方向均逐渐发生变化,从窦性P波逐渐转变成交界区性P波,即PII导联直立,P波aVR导联倒置而转为PII导联倒置,P波aVR导联直立;

●P-R间期,从P-R间期>0.12秒逐渐变成<0.12秒。

7,房室交界区游走心律(WanderingPacemakerwithinAtrioventricularNode)

●P波为逆行P′波,形态不一;

●P′-R间期易变,均<0.12秒;

●P′-P′间期长短不一;

●P′波可以交替出现于QRS综合波之前、之中和之后,而且每个QRS综合波均与P波有一定的关系。

8,窦性停搏(SinusArrest)(窦性静止)

●在窦性心律之后,突然出现一段较长的间隙(窦房结暂停),无P-QRS-T波;

●停搏时间长短不定,可能较两个正常心动周期长,也可能较两个正常心动周期短;

●在停搏之后,可以出现窦性心律,或者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

●窦房传导阻滞

窦性停搏为窦房结暂停活动,在此时间内不发出激动,而窦房传导阻滞时窦房结仍发出激动,仅为个别激动不能下传至心房,故其长的间隙是正常P-P间距的倍数。

●未下传的房性早搏

其特点:

长间隙的前一个T波形态异常。

●严重窦性心律不齐

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

●严重而持续的心动过缓,可合并有窦房传导阻滞,短暂窦性停搏,心率在24小动态心电图观察中可低于35次/分;

●在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可以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较常出现“快慢综合征”,心律快时可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平时为窦性心动过缓,常因过缓而出现一时性头晕或晕厥;

●阿托品试验中窦性心律从来没有达到90次/分或出现交界性心律;

●电生理检查不正常。

三、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

1,房性逸搏(AtrialEscapeBeat)

●在较长间隙之后,出现一个与窦性P波不同的P′波,频率为50~60次/分;

●P′-R间期>0.12秒;

●QRS综合波及T波形态与正常窦性QRS综合波相同。

2,房性逸搏心律(AtrialEscapeRhythm)

3,房室交界区逸搏(AtrioventricularJunctionalEscape)

●在一个较长的窦性搏动间隙之后,出现QRS综合波,其形态与窦性搏动相似;

●P波可出现在QRS综合波之前、之中或之后。

凡出现于QRS综合波之前的P′波,P′-R间期均<0.12秒,出现于QRS综合波之后的P′波,R-P′间期<0.20秒,若>0.20秒,可诊断为逆行性I度房室传导阻滞。

4,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AtrioventricularJunctionalEscapeRhythm)

个别的被动的异位节律称为“逸搏”,连续出现三次以上,即逸搏的持续状态,称为“逸搏心律”。

临床以房室交界区最多见。

诊断房室交界逸搏时要注意,在逸搏前后的P波,不一定都是逆行P波,也有不少是被干扰的窦性P波。

这可以从形态和固有周期而辨别。

5,室性逸搏(VentricularEscape)

●在较长间隙后,延迟出现的一个QRS综合波,其间歇多>1.5秒以上;

●室性逸搏的QRS综合波宽大畸形,时间>0.12秒,S-T段和T波方向与QRS综合波方向相反;

●室性逸搏可以逆传至心房,产生逆行P′波。

也可与窦性激动在心房发生干扰,形成房性融合波。

在心室内发生干扰,形成室性融合波。

6,室性逸搏心律(VentricularEscapeRhythm)

●心室率缓慢均齐,频率为25~40次/分;

●QRS综合波宽大畸形,时间>0.12秒,其前无P波;

●S-T段和T波方向与QRS综合波主波方向相反。

7,房性期前收缩(AtrialExtrasystole)

其P-P均匀,长的间隙是正常P-P间隙的倍数。

未下传房早常隐埋于前一个

T波中而使T波变形。

●窦性心动过缓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P波不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P波一致。

●此外要注意与窦性暂停及交界性期前收缩相鉴别。

8,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传导

●提前出现的P′波,多落在前一T波的降肢或稍后;

●联律间期较短,代偿间隙多不完全;

●QRS综合波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室性期前收缩

其前无P波,QRS波紧随前一T波后面,房性早搏伴室内差传,一般情况较好,多无严重的器质性心脏损害。

9,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AtrialTachycardia)

●心率一般在160~240次/分,心律较整齐;

●异常P′波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P-R间期>0.12秒;

●心率快时P′波与T波可融合;

●QRS综合波形态正常;

●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

●窦性心动过速

见窦速处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主要在于辨认P波和P-R间期的测量。

但实际上是很难区别的。

此时可笼统称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多见于中老年人、心脏病患者。

压迫颈动脉窦可使房室传导减少,洋地黄治疗常转为房颤。

而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多见青年人,心房波之间存在等电位线,压迫颈动脉窦可终止发作,洋地黄治疗可直接转为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

主要是当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节律不齐、P波又细小时注意与房颤鉴别。

10,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

●P波消失,代以大小形态相同,节律规整的心房扑动波(大F波);

●F波在II、III、aVF、V1导联上最清楚,等电位线消失,多呈波浪状或锯齿状。

频率250~300次/分;

●QRS波形态正常;

●F波与QRS综合波之比多为2∶1或4∶1,如房室传导比例为4∶1或4∶1以上即提示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阵发性心房扑动,P波与F波可先后出现。

11,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

●如连续出现多个R-R间期>1.0秒或有一个R-R间期>1.5秒,即可断为合并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如R-R间期绝对相等,心室率为40~50次/分,可诊断为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当房颤伴室内差传时,注意与室性早搏相鉴别。

前者QRS综合波越提前越宽大畸形,在V1导联多数为右束支阻滞图形(rsR型),心室率多较快,也多见于洋地黄用量不足时。

而后者在V1导联多为qR图形,心室率大多较慢,洋地黄应用过量时多见。

根据房颤的不同,现在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

●按f波振幅高低分为粗颤及细颤:

如f波振幅>1mm者为粗颤,<1mm者为细颤。

从临床意义讲,前者多由风心病引起,后者多因冠心病所致。

●按心室率快慢分为快速型及缓慢型房颤。

新近发生而未经治疗的房颤多呈快速型,心室率缓慢的房颤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常提示有房室传导功能减退。

●根据房颤持续时间长短可分为阵发性及慢性心房颤动。

现一般认为持续一周以上称为慢性,而临床上慢性心房颤动最常见。

12,交界性期前收缩(JunctionalExtrasystole)

13,阵发性并界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JunctionalTachycardia)

●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的交界性早搏;

●心率在160~220次/分,R-R整齐规则;

●QRS综合波前后有逆行P′波或无P′波,如其前有逆行P′波则P′-R间期<0.10秒,其后有逆行P′波则R-P′间期<0.20秒;

●QRS综合波形态正常。

应与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非陈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心率在70~130次/分之间,可见到各种形式的房性融合波。

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是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一个重要特征,临床多见于洋地黄用量过大、风湿热、急性心肌梗塞等。

14,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Extrasystole)

●多源性室性早搏:

QRS综合波形态不一,其联律间期也不等。

●多形性室性早搏:

QRS综合波形态不一,其联律间期固定。

●近年来,对LOWN氏根据室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形态等,分为5级:

0级无期前收缩。

I级偶发、单源性室早,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分钟少于1次。

II级频发室早,每小时多于30次或每分钟多于6次。

III级多源性室早

IV级成对反复出现的室早,或短阵的室性心动过速

V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即RonT现象。

LOWN氏认为III~V级发生死亡的危险性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5,室性并行心律(VentricularParasystole)

●在同一导联,异位激动的形态一样,联律间期不等,与前一窦性搏动间无固定的配对间时间;

●较长的异位搏动间期是最短的异位搏动间期的倍数,或它们之间有一个最大公约数;

●QRS综合波形态同室早,常有室性融合波。

并行心律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心搏。

其主要是心脏内存在着两个起搏点,形成两个固定心律。

它们不断地同时并列地发出激动,引起心脏除极,这种现象称为“并行心律”。

其命名一般均以异位搏动点的部位来命名。

如“室性并行心律”,“房性并行心律”,“交界性并行心律”,其中最多见的是室性并行心律。

1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VentricularTachycardia)

鉴别诊断

●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QES综合波前半部出现挫折

无此特点

R-R间距绝对规整

略不规整,可有心室夺获

P波与心室率完全一致

常有较心室缓慢的窦性P波

●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

发作前即有束支传导阻滞的特征

无此现象

R-R间期规整,图形呈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型

R-R间期不十分匀齐

常有心室夺获

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发作

无效

●心室扑动与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心室扑动

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150~250次/分

150~200次/分

P波

消失

可见较慢的窦性P波

QRS综合波

匀齐

不十分匀齐

ST-T

消失,只见扑动波融合在QRS综合波中

仍可见到

17,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ventricularTachycardia)(心室自搏性心动过速)

●QRS综合波呈宽大畸形;

●频率多在50~100次/分;

●节律不规整,有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异位心率150~200次/分

50~100次/分

从室性期前收缩开始

以室性逸搏或融合波开始

持续时间较长

持续时间短

终止突然

终止缓慢

常发生室颤

一般不诱发室颤

预后不良

预后较好

现在多认为,以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作为预期心室颤动的警报。

现在对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一般分为五型。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又称重复性室性除极。

这种心律失常的特点是重复3~7次的室性快速心律,最多数秒钟,遂即恢复窦性心律。

●反复发作型连续的室性心动过速

此型是一种独立的心律失常类型,主要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

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心梗、瓣膜病及各型心肌病等。

此型的特点是:

①反复发作又突然停止,在两次发作之间有较长时间的休止期;

②持续性,其发作的自然过程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天之久;

③预后不良。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其特点是,QRS综合波方向多呈交替性改变,一搏向上,一搏向下,或在某些导联一搏较高,一搏较低,或表现为一搏较宽,一搏较窄。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又称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这是一种特殊的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律失常。

这种室性心动过速往往在发作前后呈现Q-T间期延长,故也称Q-T延长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其主要特点是,QRS综合波的主波以等电位线为轴心连续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扭转,每分钟可达200次以上。

经过一定时间后突然停止,转为窦性心律。

●并行性室性心动过速

此型较少见,其心律较慢,每分钟约75~120次/分。

18,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SwingPatternofVentricularTachycardia)

●发作时有一系列增宽的QRS综合波,其振幅及频率均不等,频率可达200次/分,QRS综合波沿基线每隔5~10次便上下扭转;

●发作时间较短,一般为2~10秒,可自行终止;

●多因提前出现的室早落在前一T波而诱发;

●常见于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奎尼丁中毒等。

有人称尖端扭转型室速为“室颤前室速”“假性室颤”等。

19,心室扑动(VentricularFlutter)

●P波消失,QRS综合波与T波无法分清,无基线;

●连续匀齐的大扑动正弦波,形状相同,波幅较大;

●频率为150~250次/分。

20,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

●P波消失,无基线;

●QRS综合波、T波消失,代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极不规则的颤动波群;

●频率约在250~500次/分。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室性快速异位心律的最后状态。

这两类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急性心梗、急性心肌炎、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术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电转复的广泛应用,只要能查明心室颤动的发生又能及时而恰当地施以有效的电除颤,而心肌在损伤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往往可以转复为窦性心律。

如不能及时转复,可出现一种很缓慢而没有规律的心室颤动,有人称为垂死搏动,很快心室停搏,心电图上成一直线,再无任何波动。

21,房性反复心律(AtrialReciprocalRhythm)

●同一导联呈P′-QRS-P"

型,其前P′为房性早搏,QRS综合波后P"

为逆行心房波;

●P′-R间期较长;

22,交界性反复心律(JunctionalReciprocalRhythm)

●同一导联呈QRS-P-′QRS型,第一个QRS综合波是交界性激动所产生,P′波是逆行传导激动心房产生,P′波之后的QRS综合波为心室反复激动所产生;

●一般中间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