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方案 含评价与反思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作业文档格式.docx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方案 含评价与反思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作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方案 含评价与反思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作业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的作业具有延展性,杜绝死记硬背,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画出各式各样的思维导图,而且能很好地理清重点单元的知识脉络,做到思维自由而不混乱,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作业设计的目标
(一)单元课程标准: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初步学会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习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极高,有很强烈的探究欲望,渴望
探究相关科学问题。
学生对于空气中的成分还没有清晰的认知,虽然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才刚起步,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表述还没系统的学习,对于如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还不来了解,对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对于一些氧化物的概念及其性质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三)作业设计目标:
1.了解并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掌握硫、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思维总结能力。
三、实施的过程与策略
本学期针对人教版(2011)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六单元,要求学生结合单元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绘制相关单元的思维导图,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培育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作业设计与实施,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时发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充分发挥作业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让作业不仅成为诊断学生的依据,也成为促进教学反思,改进课堂教学的助推。
下面一起来欣赏部分学生的作品!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生赵冉眼中的第二单元
教师评价:
在第二单元相关内容学习完后,赵冉同学能站在一个单元的角度,对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各部分的用途,有一个概述,对氧气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作系统的归纳,从工业和实验室角度掌握氧气的制取,将制取的原理、装置、步骤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对一些氧气化学性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都梳理的很好,为形成一定的学科素养奠定了基础,而且美观,实用的思维导图会对学习化学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生徐晶艺绘制的大脑思维导图
徐晶艺同学过硬的绘画功底,让中间的大脑图完美的诠释了自己的思维结构,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了氧分子构成,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了氧气相对较活泼的原因,作业让我感到很惊艳。
宋晓雪对物质在空气氧气中实验现象的整理
宋晓雪同学的基础相对较弱,能够从自己获取的知识中绘制这样的思维导图也让我很满意,她很巧妙的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注了一些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在她的作业中我看到认真的态度和学习的热情。
学生李思涵对氧气的认识
学生绘制的鱼儿在水中的生存是基于氧气的存在,绘制的很形象。
学生关注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可具体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逻辑性很强。
对于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火焰颜色的不同,二氧化锰的黑色,从细节上看出了李思涵同学的细心和严谨,是非常棒的点!
学生对空气中测定氧气含量的表述
学生杭亚鹏对空气一章的梳理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学生认为涉及到的实验尤为重要
教师点评:
学生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画的很准确,说明印刻在了脑海中,为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重要思想打好了基础,同时绘制了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有助于对比记忆,整个思维导图清晰、漂亮,有利于更好的建构体系。
学生王淑婷的智慧结晶
学生眼中的碳的氧化物
学生很注重化学学习中实验的重要作用,并多次呈现,且罗列出相关注意事项,是很到位和有意义的。
收获满满的第六单元
四、效果分析
本次作业的设计,主要用于单元复习,突出发挥作业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和提升素养的作用。
此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发现单元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弥补,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单元的核心概念,梳理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强化本单元蕴含的化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五、案例反思
在大概念的统领下,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使用教材成为了孩子们必须完成的项目,基于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学生在对基本知识的积累和深度分析下,做到对知识的“再构建”,更有效的整合思维,同时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自己创造绘画的过程中,呈现了一幅幅精美的作业,一张张整合的知识图。
教师通过学生的绘制,做出相应的点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更好地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运用。
更重要的是从学生作业中可以反馈问题,可以做到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及时的给予指正,为前一阶段的学习画上了句号,也能够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