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0753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3)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3.监控量测项目

3.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施工中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

其监控量测项目、常用仪器、测试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量测仪器、测试精度表

序号

监控量测项目

常用量测仪器

测试精度

1

洞内、外观测

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或全站仪

0.5~1.0mm

3

净空变化

收敛计、全站仪

0.1~1.0mm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全站仪

3.2.监控量测选测项目,是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有选择性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因本项目设计图纸未到,设计要求不明确,此作业指导书暂不作具体选择。

4.监控量测断面和测点布置技术要求

4.1.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和隧道浅埋段地表沉降监控量测断面布置原则:

拱顶下沉、净空变化测点应与洞外隧道浅埋段地表沉降监测点在同一断面里程。

地表沉降测点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4.2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和地表沉降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应满足下表规定: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表

围岩级别

量测断面间距(m)

施工间距(m)

Ⅴ-Ⅵ

5~10

10

10~30

20

30~50

40

II

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4.3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量测线数布设要求:

4.3.1拱顶下沉测点布设:

原则上布设在拱顶轴线附近。

4.3.2净空变化量测线数量布置符合下表如图要求:

(1)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量表

开挖方法、地段

一般地段

特殊地段

全断面法

一条水平测线

台阶法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

(2)拱顶下沉量测和净空变化量测测线布置示意图

4.4隧道浅埋段地表沉降测点布设

4.4.1横向地表沉降测点布设要求:

1.沉降测点间距为2~5m;

2.沉降测点在隧道中线附近应适当加密;

一个断面内设7~11个测点;

3.沉降测点在隧道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0+B,

其测点布置如下示意图。

4.4.2纵向地表沉降测点布设要求

一般条件下,纵向地表沉降测点间距按下表要求布置

纵向地表沉降测点间距表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

施工间距(m)

2B<H0<2.5B

20~50

B<H0≤2B

10~20

H0≤B

5

注:

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4.5洞内不同断面测点布设原则:

洞内不同断面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量测数据的相互验证。

5监控量测频率

5.1洞内、外观察频率

5.1.1洞内观察频率

1、开挖面观察:

每次开挖后(即每施工循环)进行一次。

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

观察后绘制开挖面地质素描略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在观察中,当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紧急措施。

2、初期支护完成区段观察:

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状态。

洞内观察时,除用肉眼观察外,还可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场实况。

5.1.2.洞外观测频率

结合地表沉降量测过程和频率要求进行洞外观察。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地段。

其观察主要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5.2.洞内必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

5.2.1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和地表沉降量测频率相同。

5.2.2必测项目监控量测的频率:

根据测点距离及位移速度按下表规定执行。

按距开挖面距离和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加大监控量测频率。

按距开挖面距离和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断面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

(0~1)B

2次/d

(1~2)B

1次/d

(2~5)B

1次/2~3d

>5B

1次/7d

位移速度(mm/d)

≥5

1-5

0.5-1

0.2-0.5

1次/3d

<0.2

6.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6.1隧道初期支护位移控制基准:

隧道初期支护位移控制基准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单线隧道支护极限相对位移表”经计算确定。

位移控制基准表

类别

开挖面1B(U1B)

距开挖面2B(U2B)

距开挖面较远

允许值

65%U0

90%U0

100%U0

B为隧道开挖宽度,U0为极限相对位移。

6.2单线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下表确定。

单线隧道初期初期限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隧道埋深h(m)

h<50

50<h≤300

300<h≤5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

0.20-0.60

0.10-0.50

0.40-0.70

0.60-1.50

0.20-0.70

0.50-2.60

2.40-3.50

0.30-1.00

0.80-3.50

3.00-5.00

拱顶相对下沉

0.01-0.05

0.04-0.08

0.01-0.04

0.03-0.11

0.10-0.25

0.03-0.07

0.06-0.15

0.10-0.60

0.06-0.12

0.50-1.20

注:

1.本表适用于复合衬砌的初期支护。

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乘以1.2~1.3后采用。

6.3.位移控制分级管理

根据位移控制基准,按下表规定分为三个管理等级。

位移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距开挖面1B

距开挖面2B

U<U1B/3

U<U2B/3

U0/3≤U≤2U1B/3

U0/3≤U≤2U2B/3

U>2UB/3

U>2U2B/3

注:

U—实测位移值

7.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7.1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观测数据计算,填表制图,误差处理等。

7.2.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量测值绘制时态曲线;

2.选择回归曲线,预测最终值,并与“位移控制基准”进行比较;

3.对支护及围岩状态、工法,工序进行评价;

4.及时反馈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建议,以便于按“位移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8.安全性评价与工程对策

8.1工程安全性评价

1、工程安全性评价应根据“位移管理等级”标准分三级进行,并按下表采取相应的工程对策。

应对措施

正常施工

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相应工程对策

暂停施工,采取相应工程对策

工程安全性评价分级及相应应对措施

2.安全性评价工作流程见下图:

8.2工程对策

8.2.1设计方面:

1.根据工程安全性评价结果,需要变更设计时,根据有关铁路工程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及时进行设计变更。

2.经过判别不能满足隧道安全性要求时,设计单位修改设计或加强支护。

1)隧道施工中修改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围岩级别的变更;

(2)预留变形量的增减;

(3)监控量测项目或测点位置的变动;

2)对初支护的加强措施包括:

(1)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考虑使用早强水泥配制的喷射混凝土。

(2)加密或加长锚杆;

(3)增加钢筋网或者考虑使用喷射钢钎维混凝土;

(4)采用或加密钢拱架;

(5)加固围岩以提高围岩的物性指标。

(6)采用预支护技术(管棚、旋喷拱等)减少洞内变形。

8.2.2施工方面

1.一般措施:

(1)稳定开挖工作面;

(2)调整开挖方法;

(3)调整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并及时支护;

(4)降低爆破振动影响;

(5)围岩与支护结构间回填注浆。

2、辅助施工措施:

(1)地层预处理,包括注浆加固、降水等方法;

(2)超前支护,包括超前锚杆、管棚、水平高压旋喷法等。

9.监控量测管理组织人员及仪器配备

9.1监控量测管理组织

成立监测量控管理小组,项目总工任组长,工程部长、测量组长、项目队主管任副组长、作业队技术人员(3~4人)为组员。

9.2工作分工及职责

组长:

负责总体安排和协调

工程部(分部):

负责编制监控量测方案。

测量组:

负责测点、水准点的布设。

作业队:

负责具体监控量测实施,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9.3仪器配备

全站仪1台、水平仪1台、钢挂尺1把、数码相机1部、罗盘仪1个、收敛计1个。

10.监控量测管理工作流程

监控量测项目制定

管理基准的设定

人员、仪器准备

隧道开挖

初期支护施工

测点埋设

修改管理基准值

修改支护设计参数

已施工段支护加强措施

量测数据采集

量测数据分析

不满足

安全分析

满足

施工建议

监测总结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