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0596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后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2)疼痛和压痛:

骨折部位有明显疼痛,移动时疼痛可加剧,固定时疼痛会减轻。

扪诊时,在骨折处可有局限性压痛,沿骨干纵轴方向叩击或由远处向骨折处挤压,骨折处可出现间接压痛或轴向压痛。

3)功能障碍:

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断裂和疼痛、肿胀等,使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运动功能。

骨折畸形愈合、肢体长期固定而缺乏功能锻炼可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骨折损伤周围神经或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均可引起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3.骨折的X线检查X线摄片是骨折的常规检查,也是重要检查,它对了解骨折的类型、移位情况、复位固定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等均有重要的价值。

X线摄片一般包括正、侧位和邻近关节片,有时还需加摄特定位置或相应健侧部位的对比X线片。

(三)骨折的愈合过程

1.骨折的愈合过程骨折愈合需要骨折端紧密接触、充足的血液供应和有利的力学环境。

骨折的愈合大体分为四期,但各期之间相互交织演进。

(1)血肿机化期:

骨折局部组织坏死引起无菌性炎性反应,断端形成血肿,来自骨外膜、髓腔和周围软组织的新生血管伸入血肿,大量间质细胞增生分化,血肿被吸收、机化而演变为肉芽组织,进而转化为纤维组织,将骨折端连在一起形成纤维愈合。

这一过程约在骨折后2~3周内完成。

(2)原始骨痂期:

由成骨细胞在断端形成骨样组织并逐渐钙化而形成新生骨,即膜内骨化。

由血肿机化而形成的纤维组织大部分逐渐转化为软骨,经增生变性而成骨,即软骨内骨化。

这一过程约在伤后6~10周内完成。

(3)成熟骨板期:

骨痂内的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排列渐趋规则。

经死骨吸收,新骨爬行替代,原始骨小梁被改造为成熟的板状骨。

此时骨折端之间已经形成骨连接,习惯称此期为临床愈合期。

这一过程约在伤后8~12周内完成。

(4)塑形期:

随着肢体的活动和负重,在应力轴线上的骨痂得到加强,而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则逐渐被清除,骨小梁适应力学要求重新排列,骨髓腔重新沟通,最终恢复骨的正常结构。

这一过程约需2~4年才能完成。

2.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

包括年龄、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紊乱、并发疾病情况等。

(2)局部因素:

包括骨折类型、骨折处血供情况、软组织损伤程度、有无感染、有无软组织嵌入、复位与固定情况等。

3.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4)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1分钟;

下肢不扶拐杖的情况下能在平地上连续行走3分钟,并且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临床愈合时间为最后一次复位之日起至达到临床愈合之日所需的时间。

检查肢体异常活动和负重情况时不宜在解除固定后立即进行。

4.常见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的部位和类型不同,其愈合所需时间不同。

为方便记忆可参考Gurlt骨折愈合平均时间表(表3-1)。

表3-1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部位

平均时间(周)

掌骨骨折

2

肋骨骨折

3

锁骨骨折

4

尺、桡骨骨折

5

肱骨干骨折

6

肱骨外科颈骨折

7

胫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

8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骨折

12

(四)康复问题

1.疼痛和肿胀骨折后肢体肿胀是由于组织损伤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体液的渗出,同时并发出血,导致局部肿胀。

骨折愈合过程中由于血管壁弹性减弱,运动减少致肌肉的“唧筒作用”减弱,血液回流障碍引起肢体肿胀。

2.局部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这是因为肢体被固定时,肌肉收缩大为减少,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作用减少以及制动时局部组织血流减少,导致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

另外因为肌肉对废用十分敏感,肢体制动后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很快发生。

3.关节活动障碍骨折固定后因关节制动,关节囊、肌腱、韧带和疏松结缔组织缺乏必要的牵拉而逐渐挛缩,使关节活动受限;

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后局部血肿和渗出物吸收不完全,造成纤维化和瘢痕粘连,使关节活动受限;

制动时关节内滑膜纤维、脂肪组织增生,软骨表面有血管翳增生,可侵蚀软骨,导致关节内粘连、关节内骨折等,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非外伤部位的关节也可因长期不活动导致关节僵硬等,均可使关节活动障碍。

4.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由于制动使骨丧失了应力负荷的刺激,同时使骨组织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导致骨代谢障碍,骨无机盐流失引起,在肌腱、韧带附着处骨质疏松更为明显,粗暴的被动活动则可能造成撕脱性骨折。

5.关节稳定性减弱由于制动使关节韧带强度降低,同时部分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导致关节失稳。

并且因吸收及缓冲应力的能力减弱,致使韧带失去支持和保护,而容易损伤。

6.整体功能下降由于长期卧床休息,全身各系统功能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如心肺功能水平降低,并发坠积性肺炎、压疮、尿路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及便秘等。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局部制动、长期卧床休息、肌力下降、关节活动受限及整体功能下降,均可使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明显影响。

8.心理障碍因患者会出现上述的各种康复问题,特别是经过治疗后仍存在较明显的功能障碍,并在短期内不会改善时,患者可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忧郁等;

如果这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要求时,更应注意其心理的异常变化。

(五)康复的临床分期

骨折的康复治疗可分为两期进行。

在骨折愈合的前三个阶段,断端尚未达到坚固稳定,局部肢体尚需固定制动,可进行第一期的康复治疗,由于此期骨折处于愈合过程中,又称愈合期康复。

自骨折愈合的第四阶段起,断端已达稳固,外固定已去除,可进行第二期的康复治疗,由于此期骨折已基本愈合,康复治疗着重于功能恢复,又称恢复期康复。

二、康复功能评定

(一)一般情况评定

与临床相关评定有:

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畸形与功能障碍。

(二)运动功能评定

1.肌力检查了解患肢肌群的肌力和健康肌群的肌力情况。

多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anualmuscletesting,MMT)评定。

2.关节活动度检查当骨折累及关节面时,需要重点了解关节活动有无受限和受限程度,可通过量角器测量,需双侧进行对比。

3.步态分析下肢骨折后,易影响到下肢的步行功能,通过步态分析可了解下肢功能障碍程度。

(三)其他

1.肢体长度和周径测量两侧肢体进行对比,判断骨折后肢体长度及围度有无改变及改变程度。

2.ADL能力评定骨折后影响日常生活活动的患者,应对其进行ADL能力评定。

通常使用Barthel指数或FIM评估法。

3.感觉评定主要进行深、浅感觉的评定,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及损伤程度。

4.心肺功能评定对于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应注意对心、肺等功能的检查评定。

三、康复治疗

(一)康复治疗目的和基本作用

1.康复治疗的目的人体通过神经的调节,以骨骼为支架,关节为枢纽,肌肉为动力,可进行各种有目的的活动。

骨折后骨骼的支架稳定性和肌肉动力的平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能保持正常的活动。

所以骨折后的康复治疗目的,就是既要促进骨折处的愈合以恢复其支架作用,也要重视恢复关节的枢纽作用和肌肉的动力作用,以维持各种活动功能。

2.康复治疗的基本作用

(1)促进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新生血管得到较快的生长,可通过肌肉的收缩,借助外固定保持骨折端的良好接触,并产生轴向应力刺激,这样利于骨折端的纤维性连结和骨痂形成,从而加速骨折愈合。

(2)促进肿胀消退:

骨折早期在保持复位和固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和渗出物的吸收、促进肿胀消退。

(3)防止关节粘连僵硬:

对关节进行适当活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可以促进血肿及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关节活动可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液分泌,从而防止关节内外的组织粘连,防止关节挛缩、僵硬,保持和恢复关节活动正常。

(4)减轻肌肉萎缩的程度:

肢体功能活动可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营养,增强肌肉力量,可预防或减轻废用性肌肉萎缩的程度。

2.康复治疗目标骨折患者经过正确的临床治疗和积极的康复治疗,大多数可以完全复原。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有少数患者不可能完全复原。

这就要医务工作者在功能康复时注意主要目标,应尽最大可能恢复患肢的主要功能。

(1)上肢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

上肢骨折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肌力和恢复手的正常功能,从而重新获得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上肢的主要功能是手的运用。

而腕、肘、肩各关节的结构及多样化的连接方式,各肌群的力量,以及整个上肢的长度都是为了使上肢终端的手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完成各种复杂的劳动和生活活动。

因此,当关节功能不能得到完全恢复时,则必须保证其最有效的、起码的活动范围,即以各关节功能位为中心而扩大的活动范围(各关节的功能位见表3-2)。

表3-2上肢各关节的功能位

功能位

肩关节

外展50°

、前屈20°

、内旋25°

肘关节

屈曲90°

,其最实用的活动范围为60°

~120°

前臂

旋前、旋后的中立位,最实用的活动范围是旋前、旋后各45°

腕关节

背伸20°

,但有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要求而定

手应有抓握和对指功能,其次是手的伸直

手的功能活动较复杂,一般情况下,手各部位功能的重要程度应该是:

桡尺关节旋前>旋后;

腕关节伸腕>屈腕,尺偏>桡偏;

手指依次是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展﹥掌指关节伸展﹥指间关节屈曲;

拇指是腕掌关节外展﹥内旋,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屈伸。

(2)下肢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平衡和行走,要求各关节保持充分稳定,能够负重,而且要有一定的活动度。

行走时各主要关节活动范围见表3-3。

表3-3行走时各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

活动范围

髋关节

行走时要求髋关节伸直达0°

,屈曲达60°

膝关节

步行时膝关节的有效活动范围为5°

~60°

,某些活动如骑自行车则屈膝要求大于105°

踝关节

足跟着地时背屈20°

,足趾着地时跖屈20°

从下肢功能考虑,下肢重要性伸展>屈曲,稳定>灵活。

在下肢肌肉中,为了保证正常行走,功能训练的重点是臀大肌(伸髋)、股四头肌(伸膝)、小腿三头肌(足跖屈)。

(二)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1)各种类型的骨折经妥善复位、固定处理后均应及时开始康复治疗。

(2)骨折愈合延迟时也应加强康复治疗。

需针对原因进行必要的骨科处理,再给骨骼一定的应力刺激,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促进愈合。

(3)骨折后由于严重的关节周围粘连行关节松动术后的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2.禁忌证

(1)骨折与脱位尚未妥善处理,骨折部位出现骨化性肌炎时,暂缓功能锻炼。

(2)骨折部位有炎症、关节内血肿、伤口局部有异物,或病理性骨折时,禁忌功能锻炼。

(三)康复治疗方法

1.一期康复(愈合期康复)骨折经复位、固定到临床愈合,一般需要1个月至几个月的时间。

在骨折复位并进行固定或牵引2~3天后,生命体征平稳,内外固定稳定可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此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和炎性渗出物吸收,消除肿胀;

强化肌肉力量,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预防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等。

(1)患肢的主动运动:

未固定关节的主动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关节挛缩,关节活动在各个活动平面上都要进行,每天2~3次,每次各个活动轴位10~20次,注意避免影响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并应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运动量;

关节面骨折者,在固定2~3周后,若有可能应每天取下外固定,在保护下进行短时间的关节不负重主动运动,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短暂运动后继续维持外固定,这样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减少关节内粘连,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

(2)健肢与躯干的正常活动训练:

训练可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因长期制动和卧床引起的废用综合征。

训练内容包括健侧肢体和躯干的正常活动,鼓励患者早期起床活动。

对于必须卧床的患者,则应该每天做床上保健体操,例如深呼吸和咳嗽训练、腹背肌训练、健肢的正常活动等。

(3)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肌肉主动收缩能使肌腹和肌腱滑移,防止或减轻粘连;

等长收缩训练可预防废用性肌萎缩及增强肌力,又能促进两骨断端的紧密接触,有利于骨折愈合。

一般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缓慢、有节奏的等长收缩运动,尽量大力收缩,然后放松,反复训练,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或更长。

注意运动时骨折部位邻近的上、下关节应固定不动。

如前臂骨折可进行握拳、伸直和提肩运动训练,而腕和肘关节应固定不动,更不能做前臂旋转运动;

股骨骨折可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和踝关节跖屈、背屈活动,而髋、膝关节应固定不动。

(4)患肢抬高:

患肢抬高有助于减轻或消除肿胀,患侧肢体应处于高于心脏低于头的体位。

(5)持续被动关节活动(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练习:

对关节内骨折手术后、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等无需外固定者,可早期应用持续被动关节活动器(CPM)进行持续被动关节活动练习。

CPM可以缓解疼痛,防止粘连和关节僵硬,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消除手术和固定制动带来的并发症。

(6)物理因子治疗:

常用方法有温热疗法、低频磁疗、超声波疗法、直流电钙磷离子导入疗法、超声波疗法等。

物理因子疗法有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减少瘢痕粘连,减轻疼痛,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等作用。

合并周围神经损伤者可进行电刺激疗法。

(二)二期康复(恢复期康复)

骨折临床愈合,去除外固定后,患侧肢体存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

此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残余肿胀,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的ADL能力和工作能力。

1.物理因子治疗如温热疗法在功能训练前应用,可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纤维瘢痕组织,有助于训练,提高疗效;

局部紫外线照射可促进钙质沉积与镇痛;

超声波、音频电疗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等。

2.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恢复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辅以助力运动、被动运动、关节松动术、关节功能牵引等。

(1)关节活动的主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主要针对有组织挛缩或严重粘连的患者者,训练动作应柔和、平稳、有节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运动范围与方向应符合解剖和生理功能;

刚去除石膏的肢体难以完全主动运动,可先采用助力运动,并逐渐减少辅助力量;

每天对每个受累关节做各方向的主动运动,运动幅度逐渐增加,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个动作可重复多遍,每天数次。

(2)关节松动术:

对骨折愈合良好但较僵硬的关节,可进行手法松动,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手法松动前可配合温热疗法进行。

(3)关节功能牵引:

对比较僵硬的关节可进行牵引,将受累关节的近端固定,远端按正常的关节活动方向施加适当力量,到达最大范围时要维持数分钟,以松解粘连,每天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牵引重量以患者感到可耐受的酸痛,又不产生肌肉痉挛为宜。

(4)间歇性固定:

对比较严重的关节挛缩,可以进行间歇性固定,即在各种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间歇,用石膏托、夹板、矫形器等固定患肢,以减少纤维组织的回缩,增强治疗效果。

随着关节活动度的增加,固定的位置和角度也要做相应调整。

3.增强肌力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肌肉的训练强度,肌肉的疲劳要适度。

训练前要进行肌力评定,根据肌力水平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

肌力训练应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时进行。

(1)肌力0~1级:

可选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被动运动、助力运动等。

(2)肌力2~3级:

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辅以助力运动或水中运动。

(3)肌力4级:

进行渐进抗阻运动训练,争取最大限度的恢复肌力。

肌力训练方式可选用等长训练、等张训练或等速训练。

对有关节损伤者,肌力训练应以等长收缩训练为主,以免加重关节损伤。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上肢骨折者可选择相应的作业治疗,以增进上肢的功能,改善动作技能技巧及熟练程度;

下肢主要进行行走和步态训练,以恢复正常运动功能。

目的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三)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

1.要掌握骨折的愈合过程,定期摄X线片检查骨痂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加量。

2.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如增加重力和旋转的活动。

3.肢体的功能锻炼,上肢以增强手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负重、步行能力为主。

4.进行被动活动时,不应急于施行强力的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按摩,任何功能练习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5.若骨折延期愈合,关节内有骨折相及损伤性关节炎,不宜进行体疗性功能锻炼。

6.医患配合,医务人员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心中有数,积极主动、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

四、常见骨折的康复治疗

(一)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常见锁骨中断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幼儿青枝骨折或成人无移位骨折常采用三角巾或颈腕带悬吊,有移位的骨折常需手法复位后再用“8”字绷带固定。

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

伤后1~3周,肩部固定,主要进行肘、腕、手的屈伸及前臂的内外旋功能练习,可逐渐进行抗阻训练。

伤后3日内,局部用冷疗,4日后可用物理因子治疗:

①超声波治疗,局部接触移动法,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

注意若有金属固定物(如钢针、钢板),应慎用电疗法治疗;

②超短波治疗:

双极对置,无热或微热,10~15分钟,每日1次,10日为一个疗程;

③红外线光治疗:

垂直照射患部,以有舒适温热感为准,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7周,可配合一些器械进行训练,进行肩部的全方位主动功能练习,逐渐增加抗阻训练。

8周以后,增加训练的强度,可应用关节松动术,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关节囊的紧张度,以恢复其伸张度、柔韧性、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

在关节松动术治疗前,可用蜡疗法,做肩关节的局部热敷治疗,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紧张性,增加关节松动术的效果。

(二)肱骨骨折

1.肱骨干骨折

(1)骨折行钢板或髓内针等内固定术者:

1周内主要是休息、制动,利于组织的修复。

可以进行上臂、前臂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

腕关节的背伸、屈曲练习;

手指的屈伸练习;

局部可做红外线或紫外线光疗,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起到消肿、消炎、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

2~3周,站立位,主动耸肩练习10~20次,肩关节放松自然下垂,10次为1组,持续30秒;

肩部的摆动次数练习,10次1组,做2~3组为宜;

做背阔肌群、胸上肌收缩练习;

三角肌保护下的主动无阻力收缩练习,治疗师自行掌握持续时间及次数,以无疼痛为限;

前臂的内外旋练习,10次1组,做2~3组;

肘关节的屈伸练习,主动运动为主,不增加阻力,以患者感觉疲劳为度。

4~6周,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增加肩、肘、腕的抗阻运动训练,加强前臂的内外旋功能训练。

6~8周,患侧上肢以肩关节为轴心,做主动全范围旋转训练,借助高吊滑轮、墙拉力器、肋木、橡皮带、体操棒等器械进行功能训练。

如果有肩肘关节的功能障碍,则先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康复治疗。

由于肱骨有内固定物,可采用光疗:

①红外线、紫外线局部照射法,慎用电疗等物理治疗手段,在肩、腕关节或经手法复位的,可用干扰电治疗或超短波、超声波治疗等方法促进骨愈合功能恢复;

②蜡疗盘蜡法,置于肩、肘、腕及局部,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5天为一疗程。

(2)未经手术内固定,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的肱骨干骨折:

制动的时间相对来讲要长一些,其稳定性也不如内固定,2周后可做手、腕的主动伸屈训练,配合作业治疗,增强手指的灵活性;

4~6周以后,可做三角肌、背阔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无阻力自主活动训练,手、腕可做抗阻训练;

8~12周,进行全方位的上肢肌力训练,由于制动时间长,往往易发生肩、肘关节活动障碍,虽经康复治疗,肩、肘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到正常时间也相对要长。

(3)合并有桡神经损伤者:

应该加强伸指肌和伸腕肌的功能训练,辅助腕、手功能位支具佩戴,可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或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低频脉动电流),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3个月做一次肌电图检查,评估神经的生长速度和肌肉功能恢复的情况。

神经损伤的病人忌浸蜡治疗,防止烫伤。

2.肱骨颈骨折

(1)无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伤后1~2周以休息、制动为主,有利于组织修复和骨再生。

运动训练以腕关节背伸、屈曲训练为主,上臂肌群可做等长收缩练习。

物理因子治疗:

①超短波治疗,电极对置于患处,无热量,10~12分钟,每天1次,10~15天为一个疗程,可起到消除肿胀作用:

②红外线光治疗,局部照射,热度适中,注意防止烫伤,每次15~20分钟,每天1次,10~15天为一个疗程。

经手术复位且有金属内固定物的骨折,早期以制动为主,运动训练时间可以比较手法复位的骨折提前1周,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局部红外线光治疗同前,慎用超短波治疗。

3~4周,以上肢主动辅助运动为主,结合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过度外展、外旋及内收。

①弯腰划弧线:

利用上肢自然下垂的重力,辅助健侧手臂,屈肘做顺、逆时针弧线运动,每次20个动作,每日2次;

②手指阶梯:

主动训练为主,每日逐渐增加高度;

③肘关节及腕、手的抗阻训练:

训练时间和强度每日递增。

5~8周,以肩关节功能训练为主,主动运动训练结合手法辅助,练习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收、后伸及前屈功能,借助训练器械如高吊滑轮、肋木、手指阶梯、墙拉力器、橡皮带、体操棒等练习。

①蜡疗盘蜡法:

置于肩关节处,每次放置20~30分钟,每天1~2次,15天为一个疗程;

②干扰电治疗或超声波、超短波治疗(无内固定手法复位患者);

③光疗:

红外线光局部照射。

(2)合并有神经损伤者,除采用相应的手法进行康复训练外,还可以辅助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法,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10~15次为一个疗程,每2~3个月行肌电图检查1次,评估评估神经的生长速度和肌肉功能恢复的情况。

3.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经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后1周,要注意肘关节的固定和制动。

可做手指的屈、伸练习和腕关节的屈、伸练习。

屈曲型做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伸直型可作加强肱二头肌练习,旋前圆肌、旋后肌的等长练习视情况而定。

物理因子治疗可行蜡疗盘蜡法、紫外线光疗法,未做内固定者可做超短波治疗。

3~4周,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功能练习,以主动为主,辅以部分抗阻训练;

肱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