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至十七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40265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共一大至十七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共一大至十七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共一大至十七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共一大至十七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共一大至十七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共一大至十七大Word格式.docx

《中共一大至十七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一大至十七大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共一大至十七大Word格式.docx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十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一大1921年上海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年上海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1923年广州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1925年上海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

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

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1927年武汉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1928年莫斯科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

⑴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革命的中心任务:

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⑶革命的力量:

工农阶级;

⑷革命的前途:

社会主义;

⑸革命的形势:

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大1945年延安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八大1956年北京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8~1962年>

的建议》。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

任务:

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

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

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九大1969年北京1、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2、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1973年北京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大1977年北京1、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二大1982年北京1、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三大1987年北京1、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四大1992年北京1、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4、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大1997年北京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1、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大会指出:

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

⑷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

⑸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十六大2002年北京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1、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3、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

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

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6、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十七大2007年北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2、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这一表述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6、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突出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奋斗”,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7、鲜明地、有针对性地评论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

指出: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8、作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论断。

  9、全面概括和论述改革开放的目的。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0、明确提出十六大以来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1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14、概括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5、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增加“信息化”一词,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16、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表述。

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

  18、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

报告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9、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

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0、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

  2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为此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2、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3、提出一系列新的明确目标: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等等。

  24、“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

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5、概括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总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6、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美好前景。

指出到2020年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2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和要求。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8、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29、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3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概念和目标。

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1、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32、“保护全球气候”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这既是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和宣示。

  33、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提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新思路。

同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要求。

  34、在继续重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35、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

这是对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重要论断的延伸和拓展。

  36、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积极稳妥推进”,同时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这里不仅提出了“不断深化”的任务,也提出了“相适应”的新要求。

  37、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根本和目标。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8、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把这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39、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即: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