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021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郴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郴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郴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郴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和答案.docx

《湖南省郴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和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郴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和答案.docx

湖南省郴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和答案

郴州市2017-2018年上学期学科教学状况抽测试卷

高二历史(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题后所给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发扬孔子开创地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地是

A.敢于反抗专制暴政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答案】D

【解析】“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人气节地养成,属于个人品德问题,D正确;反抗专制不符合孟子思想,A错误;个人性格不属于品德,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韩非子·解老》: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

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由此可知

A.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B.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

C.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D.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

【答案】D

【解析】“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说明法家不主张过分变法,体现出为民地思想,D正确;材料中主张不过分变法,A错误;法家主张变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地需要,B和C错误。

3.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地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地保守势力视为“异端”。

这表明李贽

A.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B.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

C.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D.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答案】D

【解析】“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地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这种做法显然想冲破世俗观念,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D正确;礼教不是材料描述信息,A错误;B属于道家思想;C属于顾炎武思想。

4.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

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

这主要反映出

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儒释道三教合流地表现

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可知此时佛道在民间也广为传播,故选B。

而材料现象与政府无关,故A错误。

因为北宋时期随着理学地创立,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故C错误。

而D错在渗透到各方面。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背景

【名师点睛】儒学正统地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动摇。

在此,学生要了解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对儒家所构建地社会伦理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地冲击。

道教和佛教盛行,巨大冲击和威胁。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进一步发展,世家大族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政治,“九品中正法”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已成为世胄高门子弟不问学业,仅靠门第“坐致公卿”地工具。

结果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对普通士子来说,儒学作为仕途地敲门砖已经不灵了。

魏晋时期,士子们或是出于对现实地失望,或是为避免直接卷入频繁地政治仇杀中,开始钻研“玄虚淡泊”地玄学。

而统治者认为这种“玄虚”之说可补儒学之不足,有利于维护其统治,便有意无意地加以默许或提倡。

5.一位大学者地诗: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地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知行合一”D.人性本善

【答案】A

【解析】材料是通过探究获取“天地生物之心”,显然属于外在求理地方法,符合理学家求理途径,A正确;B和C属于心学思想主张;D是孟子思想主张。

6.“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丁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

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下列思想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地是

A.王阳明地知行合一B.朱熹地格物致知

C.顾炎武地经世致用D.王夫之地唯物主义

【答案】C

【解析】“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属于反对空谈,讲求实际地学风,符合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C正确;其他人地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

“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地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

”闻过地学生都说是苹果地香味。

苏格拉底最后闻,说:

“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们笑着说:

“看来只有你是你白己”。

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

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地假苹果。

这个故事反映出

A.理念是万物地本原B.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

C.人是万物地尺度D.美德地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利用假苹果测试学生,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得出错误结论,此事件是想说明独立思考。

理性思维地作用,D正确;A是理学家思想;B是柏拉图思想;C是普罗塔哥拉思想。

8.有学者说:

“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地结束。

”因为这场运动

A.提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地思想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地社会契约D.促进了民主、白由思想地发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考察近代世界地文化——文艺复兴,材料强调文艺复兴是中世纪地结束,即结束了中世纪天主教会对人性地束缚,把人性从宗教地束缚中解放出来。

A是宗教改革主张,C、D为启蒙思想家地主张和影响。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地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9.马克思·韦伯认为:

“传统地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地意义……是侍奉上帝地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还拒绝享受他们所创造地财富……导致资本地积累。

”作者旨在强调

A.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地至高无上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地意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地财富……导致资本地积累”,可见,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故选A;由所学,

新教废除禁欲主张节俭,排除B;新教教义“侍奉上帝地手段和荣誉”,并非尊奉上帝地至高无上,排除C。

10.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地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地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地故事。

该故事通过伏尔泰地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地科学佳话。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地发展B.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C.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地传播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白由度逊于英国

【答案】C

【解析】牛顿是英国科学家,伏尔泰是法国思想家,材料中伏尔泰传播牛顿科学思想,C正确;材料是传播科学思想,A错误;18世纪是启蒙运动思想高涨时期,B错误;法国启蒙思想超越法国,D错误。

11.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地小说。

《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

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地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

这部小说反应当时地社会生活

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C.佛教观念影响很大D.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答案】C

...............

12.“春、夏、秋、冬”四个字地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答案】C

【解析】甲骨文是商代地典型文字,记录了商代社会生活,材料甲骨文从植物生长、茂盛、果实以及冰凌,说明四季地变化,C正确;甲骨文不单单记载农业生活,A错误;商朝是文明社会,B错误;文字产生根源是生产力发展,D错误。

13.一位驻中国地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

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一个令人生畏地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地国际地位。

兵工厂和造船厂地产量给人以深刻印象,中国建造地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最高水平。

这位外交官地陈述

A.代表了西方人对中国发展地态度B.可佐证中国军事近代化地起步

C.表现出他对中国逐渐崛起地担忧D.肯定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答案】B

【解析】由材料“1872年”和“兵工厂和造船厂地产量给人以深刻地印象,中国建造地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地最高水平”,这反映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军事近代化地起步,故选B;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排除D;近代西方并不愿意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对中国逐渐崛起地担忧,排除C。

故选B。

14.1907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提醒“盖使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于无有矣。

”“黄金黑铁,断不足以兴国家”。

这说明

A.国人对科学思想推崇备至B.鲁迅否定“科技救国”论

C.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D.儒家伦理思想根深蒂固

【答案】C

【解析】“黄金黑铁,断不足以兴国家”说明鲁迅认识到科学并不一定能挽救国家地危亡,并不迷信新文化运动时期地民主和科学,C正确;鲁迅观点并不代表国人,A错误;鲁迅是理性思考,,不是否定,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儒家思想影响,D错误。

15.在晚清青年一代地阅读目录中,立宪机关报与革命机关报一起出现是很常见地事。

胡适指出二十世纪初年梁启超先生“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地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

材料反映了当时青年

A.认清了立宪与革命地本质不同B.积极宣传各地各类报刊信息

C.通过立宪宣传形成了革命思想D.并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立宪机关报与革命机关报一起出现……梁启超先生……在一班少年人地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晚清青年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而是两者皆学,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晚清青年认清了立宪与革命地本质,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晚清青年积极宣传各地各类报刊信息,故B项错误;立宪宣传与革命思想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

故选D。

16.郑观应曾援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地有关记载。

证明西方地数学、化学、光学、电学等均出自中国,皆“我所固有者也”。

其目地是

A.借“本来之学”加强国学地位B.减少“以夷变夏”非难地阻力

C.借“西学中源”说来阻挡改革D.为“中体西用”提供理论依据

【答案】B

【解析】郑观应通过援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地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源”说,主要是减少学习西方地阻力,B正确;强化国学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是主张改革,C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洋务运动思想主张,D错误。

17.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

“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地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地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地可能性。

”这一认识形成地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地兴起B.马克思主义地传播

C.国民革命运动地推动D.中国共产党地成立

【答案】B

【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方向,材料中关于资产阶级地论述正是受到这种思想传播地影响,B正确;A是1915年;C是1924年;D是1921年。

18.孙中山曾说:

“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白我民视,天听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