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005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

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

1、工作面概况:

1.1工作面名称:

工作面名称为东三盘区3302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1.1.1地面位置:

位于上庄风井、沟南村以北,半坡村以南。

1.1.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3302工作面西为东区北翼回风、胶带下山(已掘),东为F13大断层,南为上庄北翼回风巷、进风巷(已掘)和沟南煤柱。

1.1.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1、地面有两趟380V输电线路:

半坡--湘峪、半坡--沟南,回采可能造成其倾倒或破坏;

2、回采将造成地面土地轻度塌陷、裂缝。

1.2工作面要素:

工作面走向长3800米,倾斜长224米,煤层平均厚度为6.55米,煤层倾角2-8度,工业储量:

8140025.6吨,可采储量:

6027347.2吨。

1.3开采程序及所采煤层层号、采高、循环进度、循环方式、循环产量、日产原煤量及月产原煤量:

本工作面为3#煤一次采全高,工作面设计采高为5.0米,工作面沿底板推进时可以达到设计要求,机头、机尾各10米随巷道顶底板平缓过渡.循环进度0.865米.根据本规程5.2回采工作面风量计算,遵循以风定产原则.另外根据2301和2302工作面回采经验,四六制作业(一个班检修,三个班生产),每班推进循环数最多为5个,最少时为2个,所以确定循环方式为生产班进3个循环,日进9个循环。

循环产量:

Q=Q1+Q2

Q1—割5.0米采高段一刀煤产量

Q2—割过渡段一刀煤产量

Q1=L*S*M*P*C

=(224—20)*0.865*5.0*1.46*0.97

=1249.51(吨)

Q2=L*S*M*P*C

=20*0.865*4.25*1.46*0.97

=104.13(吨)

过渡段采高取平均值:

4.25米

则循环产量

Q=Q1+Q2=1249.1+104.13=1353.64(吨)

日产量=Q*日循环数=12182.72(吨)

月产量=12182.72*30=365481.75(吨)

式中:

Q-循环产量,吨;

L-工作面倾斜长度

S-循环进度0.865米;

M-采高

P-煤的容重,1.46吨/米3C-可采范围内工作面回采率,97%

插图一:

3302大采高工作面示意图。

附图一:

3302大采高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

2、地质及水文情况

2.1煤层构造特征:

黑色,亮煤为主,具有金属—玻璃光泽,煤层平均厚度6.55米,煤层倾角2-8度。

煤层结构复杂:

5.15(0.2)0.4(0.15)0.65(由上至下,单位m,其中0.2、0.15为夹矸),普遍含两层夹矸,坚硬、性脆,局部煤质疏松,煤的硬度为2~3,煤的容重1.46吨/米3。

2.2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

老顶:

中砂岩,厚度2—5米。

深灰色,钙质胶结,具斜波状层理,含少量泥岩包裹体。

直接顶:

粉砂岩,厚度4—11米,深灰色,块状,质不均,夹薄层泥岩,可见植物化石碎片。

伪顶:

泥岩,厚度0-1米,灰黑色,质软,随采掘脱落,含植物化石碎片,含炭质。

直接底:

粉砂质泥岩,厚度1.2米,灰黑色,质软,均匀层理,局部炭化。

老底:

细砂岩,厚度4.25米,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发育,可见贝壳状断口。

2.3地质构造情况:

工作面总体呈—西低东高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发育了一系列小型褶曲,造成煤层底板有小的波状起伏。

根据无线电波透视及巷道揭露的情况看,该工作面存在坑透阴影区及薄煤区(见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2.4水文地质情况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涌水来源主要为3#煤层上覆砂岩、粉砂岩等弱含水层裂隙水,随着回采推进,顶板跨落,裂隙水将渗入工作面,预计涌水量3-10m3/h。

工作面基本为下山回采,涌水将紧跟工作面,在工作面准备好水泵,疏通排水线路,做好排水准备。

工作面最大涌水量0.17m3/min,正常涌水量0.05m3/min。

2.5煤、瓦斯情况:

本工作面煤尘无爆炸性,煤无自燃倾向。

预计初期瓦斯绝对涌出量最大范围为140m3/min(其中预抽42m3/min、采空区抽放8--18m3/min、风排80m3/min)(通风科提供),地温12~22摄氏度,地压4.5~11兆帕。

3、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

3.1采煤方法: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大采高自然冒落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3.2巷道布置:

3.2.1本工作面布置为三进二回布置方式,在工作面两侧共布置五条顺槽:

工作面北边为33021巷、33025巷两条进风巷道;工作面南边33023巷、33022巷、33024巷三条巷道为一进两回。

33021巷作为工作面胶带顺槽,胶带输送机搭接北翼运输大巷胶带,再转往东胶皮带。

33025巷、33023巷作为工作面运输、行人巷。

另外,在距北翼回风下山804.13米处,有两条巷道:

上庄风井回风巷(左)、上庄风井回风巷(右)把33023巷、33022巷、33024巷与上庄进、回风井连通。

3.2.2工作面巷道断面特征

工作面巷道设计为矩形断面,采用锚网支护方式,并进行锚索补强。

33021巷断面为5.5×3.5米(宽×高),33024巷断面为5.0×3.5米(宽×高),33023巷、33022巷、33025巷断面为4.8×3.7米(宽×高),切眼断面为8.5×3.5(宽×高)。

3.3采煤工艺:

割煤→拉架→移溜→清煤

3.3.1割煤:

本工作面采用艾克夫公司生产的SL500电牵引采煤机,采用双向割煤法,即采煤机往返一次为两个循环。

进刀方式:

采用端部斜切割三角煤进刀。

进刀方法:

1、机组割透机头(机尾)煤壁后,将上滚筒降下割底煤,下滚筒升起割顶煤,采煤机反向沿溜子弯曲段斜切入煤壁。

2、采煤机机身全部进入直线段且两个滚筒的截深全部达到0.865米后停机。

3、将支架拉过并顺序移溜顶过机头(机尾)后调换上、下滚筒位置向机头(机尾)割煤。

4、采煤机再次割透机头(机尾)煤壁后,再次调换上、下滚筒位置,向机尾(机头)割煤,开始下一个循环的割煤,割过煤后及时拉架--顶机头(机尾)--移溜。

机组进刀总长度控制在50米左右。

(进刀方式见插图二)

质量标准:

割过煤后工作面要保证煤壁平直,无伞檐(长度超过1米,最突出部分不超过150毫米;长度在1米以下,最突出部分不超过200毫米)。

无马棚、顶底板平直,如特殊需要,每循环顶底板与上一个循环顶底板错差不能超过±50毫米。

机头、机尾各10米要平缓过渡,防止出现台阶,支架顶梁必须接顶严实。

3.3.2移架及推溜

本工作面采用先进的电液控制支架,可实现以下四种移架方式:

1、双向邻架自动顺序移架

2、成组顺序移架

3、煤机和支架联动移架

4、手动移架

同时本工作面可实现四种推溜方式:

1、双向邻架推溜

2、双向成组推溜

3、采煤机割煤后自动拉架并推溜

4、手动推溜

3.3.2.1

根据本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及工人的操作习惯,拉架采用双向邻架自动顺序移架,每次移一架;推溜采用双向成组推溜,每组设置为12架。

3.3.2.2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支架拉过后必须成一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毫米。

架间距要均匀,中心距偏差不超过±100毫米。

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最大仰俯角<7°,相邻支架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大于200毫米。

拉架滞后底滚筒3-5架,如果顶板压力过大或有冒顶危险时,应及时追机拉架,(滞后上滚筒3-5架)以防顶板冒落;如移架过程中顶板破碎或片帮严重要及时拉过超前架并打出护帮板;移架时要保证支架移到位,梁端距依据采高变化保持在350~550毫米之间;移架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支架形状,如发生倒架咬架等现象,需在移架过程中及时利用侧护板进行调整。

对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要求:

刮板输送机在推移后必须保证成一直线,保证刮板输送机平整,不得出现飘溜,凹溜和局部起伏过大等现象。

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推进度保持一致,且必须保持推移步距为0.865m,以确保截深及产量和工程质量。

推移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时,必须距采煤机底滚筒大于15m进行,不得出现急弯、除进刀所需外其它地段不准出现弯曲。

若推溜困难时,不应强推硬过,必须查明原因并处理后再推溜。

清煤工必须滞后移溜10个架,距采煤机大于50米,清煤人员必须面向机尾注意溜子、顶板、煤帮情况,以防发生意外。

清煤质量标准:

工作面没有超过100毫米的碳块。

附图二:

3302大采高工作面顶底板地层综合柱状图

附图三:

3302大采高工作面底板等高线图及进回风巷道地质剖面图。

4、顶板管理

4.1该工作面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4.1.1根据工作面顶底板岩性及煤层厚度、采高等条件,并且参照其它矿的经验,选用德国DBT公司生产的二柱式掩护支架及其相配套的端头支架。

从工作面机头到机尾分别布置端头架4架,过渡液压支架4架,中间架117架,过渡架4架,端头架3架,共计132架。

4.1.2支架说明书

支架型号:

DBT-Schitd255/5502×4319

支架形式:

二柱支撑掩护式立柱内径Φ345mm

支架最大长度:

7.515米

支架中心距:

1.75米

梁端距:

≤550毫米

支护强度:

≤1.1MPa

支护面积:

8.85平方米

泵站压力:

31.5~35.7MPa

重量:

27.5吨

最大控顶距:

5.490米

最小控顶距:

4.625米

工作阻力:

8638KN

初撑力:

2×2944KN

支架移架步距:

0.865米

操作方式:

主要采用双向邻架操作

4.1.3对支架支护强度的验算:

按工作面最大采高的八倍进行计算,上覆岩层所需的支护强度为:

F=8·H·R·g·S

=8×5.2×2.3×103×9.8×8.85

=8298KN

式中:

H--工作面最大采高,取5.2米

R--上覆岩层密度,2.3×103kg/m3

F--计算工作阻力,KN

根据支架说明书提供的支架工作阻力为8638KN大于8倍采高验算所需的工作阻力,所以该支架能够满足支护要求。

工作面供液由4台EHP-3K200/53型乳化液泵提供,其用水必须用专用乳化液配比水,设计为自动配液,乳化液浓度控制在3%-5%,乳化液泵压力设计为31.5MPa。

4.2上、下端头及安全出口管理

综采工作面辅助进风巷(33023巷)及胶带运输巷(33021巷)超前20米加强支护。

上、下安全出口高度不低于1.8米,宽度不小于0.7米。

每班验收人员必须对上、下推进度及安全出口进行测量,及时调整以确保行人宽度;如果调整后仍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在两出口开帮,开帮后及时支护,保证人员安全。

每班必须对两出口煤壁及顶板进行观察和处理,发现顶板破碎及时加强支护。

4.3辅助进风巷及胶带运输巷的超前支护

工作面采用FLZ38-20/110Q型单体液压加柱帽进行超前支护。

柱帽规格为300×200×60毫米。

4.3.1辅助进风巷(33023巷)超前支护

从煤壁线向外20米超前支护,为二排支设,离工作面煤柱侧1米打20米一排单体柱,柱距1米;离33022巷煤柱侧1米打10米一排单体柱,柱距1米。

4.3.2胶带运输巷(23021巷)的超前支护

从煤壁线向外20米超前支护,为一排支设,点柱距转载机外侧500mm左右(人行道侧),柱距1米。

破碎机电机减速器处紧靠其外侧打戴帽点柱进行支护,柱距1米。

4.3.3机头、机尾贴帮柱及切顶柱打法及要求

机头打一排贴帮柱,从切顶线向外打10米,柱距1.0米,帮要背实;当机头支架侧护板(靠煤柱侧)距煤壁距离小于1米时,打两根切顶柱,单体柱均匀布置;当机头支架侧护板(靠煤柱侧)距煤壁距离大于1米时,打密集柱切顶,柱距200毫米。

并且迎山有力。

4.3.4机尾上隅角通风需要,在机尾打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