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十.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90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十.doc

《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十.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十.doc

大家网www.TopS无限精品尽在大家学习网!

2009年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十大要点汇总

一、要点一:

时间价值的作用与计算

  

(一)时间价值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容易忽略的问题,许多学员将精力放在记忆公式和单纯计算上,而忘记了时间价值的作用,没有明白为什么要计算时间价值,甚至将时间价值的计算与利息计算混淆,从而影响时间价值的准确掌握。

时间价值的作用就是比较不同时点上的流量。

当两个流量发生在同一时点上时,可以直接比较其大小;若两个流量发生在不同点上时,不能直接比较大小,必须将它们都调整到同一个时点上,才能比较。

所以,时间价值的计算,就是调整流量。

利用时间价值计算,可以将发生在不同点上的流量,调整到同一个时点上,再进行比较。

在教材中,第三章计算债券价格、租赁租金,第五章计算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差额内部收益率和年收回额,第六章计算债券和股票的长期收益率、投资价值,都是时间价值的具体应用。

因此,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的计算基础。

如果时间价值掌握较好,上述的应用就不必专门记忆公式了。

  

(二)时间价值求现值、终值表示什么意思?

  有人说:

“时间价值求现值,就是求现在的值;求终值,就是求最后一点的值”,对吗?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求现值是指将发生的流量调到发生点的前面,只要将发生的流量向前调,都叫求现值。

比如,将2003年初发生的100万元,调到2002年初或2001年或2000年…都叫求现值,可见同一个流量可以有无数个现值。

因此,要看清题的要求,是求哪一点的现值。

而求终值是指将发生的流量调到发生点的后面,只要将发生的流量向后调,都叫求终值。

比如,将2003年初发生的100万元,调到2004年初或2005年初或2006年初…都叫求终值。

可见有无数个终值。

因此,要看清题的要求,是求哪一点的终值。

  (三)时间价值计算如何掌握?

有哪些环节值得注意?

  时间价值计算,从考试角度,主要掌握查表系数,不必单纯记忆数学系数。

从考题情况看,近几年涉及时间价值计算,试题中都用查表系数形式给出。

  查表系数的表示,由三项构成,如(F/Pin),第一项表示已知项和未知项,一般已知在下,未知在上,如F/P表示已知现值求终值。

n的含义有两种:

第一,当涉及现值与终值计算时,表示二者的间隔期。

如将2003年初发生的100万调整到2003年末,间隔期为一年。

第二,当涉及年金计算时,n表示年金发生的个数。

如96年末、97年末、98年末各发生100万元,将其都调整到1998年末时,n=3;将其都调整到2000年末时,仍然是n=3。

只不过求年金终值时,利用书中的系数,只能将年金求到最后年金重合点;而求年金现值时,只能求到第一个年金前一点。

这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因此,年金求终值或现值,存在算一次或两次问题。

求年金终值时,若所求点是最后年金重合点,则计算一次即可;若所求点不是最后年金重合点,则应计算两次;同理,年金求现值时,若所求点是第一个年金前一点,则计算一次即可;否则应计算两次。

因此,对时间价值计算,最好画流量图表示。

现举例说明:

  【例1】李芳今年4岁,过生日时其舅舅许诺从4岁起,到8岁止,每过一次生日给她1OO元。

若i=10%,分别计算(考虑时间价值):

  

(1)相当于8岁时一次给多少?

  

(2)相当于9岁时一次给多少?

  (3)相当于12岁时一次给多少?

  (4)相当于3岁时一次给多少?

  (5)相当于刚出生时一次给多少?

  【解】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若不考虑时间价值,答案都一样,均为一次给500元。

但考虑时间价值,则答案不同。

流量图如下(图中点表示本年末或下年初,两点之间为一个年度。

如5点表示5年末或6年初。

  

(1)相当于8岁时一次给F8=100(F/A10%5)=100×6.1051=610.51(元)

  

(2)相当于9岁时一次给F9=100{F/A10%5(个数)}{F/P10%1(间隔期)}=100×6.1051×1.1=671.56(元)

  (3)相当于12时一次给F12=100{F/A10%5(个数)}{F/P10%4(间隔期)}=100×6.1051×1.4641=893.85(元)

  (4)相当于3岁时一次给P3=100(P/A10%5)=100×3.7908=379.08(元)

  (5)相当于刚出生时一次给P0=100{P/A10%5(个数)}{P/F10%3(间隔期)=100×3.7908×0.7513=284.80(元)

  此题关键是年金求终值、现值的落点。

二、要点二:

债券发行价格中两个利率不同

  债券发行价格计算为:

价格=利息现值+还本现值

  其中,票面利率:

计算发生的利息用,一般按单利;

  市场利率:

计算价格(折现)用,一律用复利。

  若每年末付息一次时,当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溢价发行;

  当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平价发行:

  当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折价发行;

  若按半年计息时,利息=年利率×1/2,折现率=市场利率×1/2。

  【例2】某企业发行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10%,面值1000元的债券,单利计息,分别计算下面情况的发行价格。

  

(1)市场利率8%,每年末支付一次利息;

  

(2)市场利率8%,到期连本带息一次付清(利随本清法);

  (3)市场利率10%,每半年计算并支付一次利息;

  【解】价格=利息现值+还本现值

  

(1)价格=100×10%(P/A8%5)+1000(P/F8%5)=1000×10%×3.9927+1000×0.6806=1079.87(元)

  

(2)价格=100×(1+5×10%)(P/F8%5)=1020.9(元)

  (3)价格=100×10%×1/2(P/A10%/210)+1000(P/F10%/210)=50×7.7217+1000×0.6139=1000(元)(平价)

  此外,已知价格可以倒求市场利率,用到内插法。

三、要点三:

商业信用放弃折扣成本率的计算和选择

  放弃折扣成本率=折扣率/(1-折扣率)×360/(信用期-折扣期)。

当市场利率大于放弃折扣成本率,应享受折扣,有利之处是付款额减少,不利之处是占用资金的时间短;当市场利率小于放弃折扣成本率,应放弃折扣,不利之处是没有享受折扣,应支付原价,有利之处是占用资金的时间长。

  【例3】我有一块手表价值100元,准备出售给您,条件为2/10,N/30,即表示10天内付款,可以少付2%,若30天付款,付原价100元,您如何选择?

  【解】示意图如上。

并简化为比较两个点,即10点付98元或30点付100元(因为比10天再早付,也不再有折扣了,只要享受折扣,就在10点付;过了10点,也没有折扣了,就拖到30点付)。

  若放弃折扣,意味着10点的98元到30点成为100元,理解为10点98元为本金,30点100元为本利和,2元为20天的利息,则有:

占用资金20天的利率=利息/本金=2/98(严格应称为成本率,利率专指对银行而言)

  相当于占用资金1天的利率=2/98×1/20

  相当于占用资金1年的利率=2/98×360/20=[(100×2%)/100(1-2%)]×[360/(30-10)]=[2/(1-2%)]×[360/(30-10)]

  即得到教材中的公式。

  所以,教材中公式放弃折扣成本率理解为:

若放弃折扣多占用资金20天,相当于占用对方资金1年的成本率。

若此成本率大于市场利率,说明多占用20天代价太大,因此,不应多占用,应在10天内付款,即享受折扣;老此成本率小于市场利率,说明多占用20天的代价很小,比占用银行贷款利息还低,占用时间越长越好,应在30天付款,即应放弃折扣。

  若【例3】中市场利率15%而放弃折扣成本率=[2%/(1-2%)]×[360/(30-10)]=36.73%>15%

  说明应在10天内付款。

否则放弃折扣的代价太大。

四、要点四:

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

  

(一)普通股成本=当年末股利/[总额(1-筹资率)]+增长率

  1、普通股本计算,是考虑无数个股利(每个股利按增长率增长)而推导出的。

由于每年的股利不相同,所以,分子的股利不能随意表示,而是指计算当年末股利。

  2、普通股成本不仅是发行时计算,发行之后每年也可以计算。

每次计算时,分子的股利、分母的股价,都按照计算当年的金额计算。

  【例4】已知某企业2003年初发行普通股,2003年末股利预计每股2元,以后每年按5%的增长率增长。

2003年初股票发行价每股20元,预计2004年初、2005年初股价分别为25元、18元,分别计算2003年、2004年、2005年每年普通股成本(不考虑筹资费)。

  【解】2003年股票成本=2/20+5%=15%

  2004年股票成本=2(1+5%)/25+5%=13.4%

  2005年股票成本=2(1+5%)2/18+5%=17.25%

  

(二)留存收益成本=普通股年末股利/普通股股价+普通股利增长率

  留存收益成本所用数据,全都是普通股的,因为留存收益属于普通股股东权益,其成本计算与普通股基本相同,只是没有筹资费而已。

  【例5】某企业2002年初股票价格20元,年末股利每股2元,股利增长率5%,留存收益800万元,股票筹资率2%,分别计算普通成本、留存收益成本。

  【解】普通股成本=2/20(1-2%)+5%=15.20%

  留存收益成本=2/20+5%=15%

  留有收益800万元不参加运算。

留存收益成本15%,表示使用800万元的留存收益用于投资时,其收益率不能低于15%.

五、要点五:

边际成本

  教材中边际成本的概念与计算不一致,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一)概念:

资金边际成本指资金每增加同一单位时,所增加的资金成本。

  这是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按此概念,边际成本指增加的成本,用图示意为:

  表示,资金每增加20万时,成本增加1%,1%即为边际成本。

  

(二)作用: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没有涉及边际收入、边际利润,这是其不足之处。

  (三)计算:

边际成本计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与概念不一致。

但从应试角度,还应按其掌握。

  教材边际成本计算:

新筹资的加权成本,即为边际成本。

  【例6】2002年企业资金120万元,加权成本10%。

2003年企业计划新筹资金80万元,80万元的加权成本12%,分别计算筹资后的加权成本和加权成本增加。

  【解】筹资后总资金=120万+80万=200万元

  筹资后加权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筹资前后加权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边际成本。

而教材将新筹资的加权成本12%作为边际成本。

  下面再举例说明用教材方法计算边际成本过程。

  【例7】某企业原有资金500万元,现拟新筹资80万元。

新筹资中,负债占40%,权益资金占60%。

新筹资中负债在40万以内的成本为6%,超过40万为7%;权益资金成本在30万元以内为8%,超过30万元为9%。

(1)计算边际成本。

(2)若新筹资80万用于投资,则投资报酬率至少为多少?

  【解】

(1)第一:

新筹资中负债筹资总额分界点=40/40%=100万元

  第二:

新筹资中权益筹资总额分界点=30/60%=50万元

  则可以找到新筹资加权成本变化区间,用图示意为:

  第三:

分别计算各区间加权成本,即为边际成本。

  0~50加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