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3天练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789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3天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3天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3天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3天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3天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3天练习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3天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3天练习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3天练习文档格式.docx

(摘编自2016年1月21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

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B.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C.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D.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B.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D.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

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

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

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

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

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

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

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

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

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

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

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

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

眼前的小巷变得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尤为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

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

可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

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

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

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

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

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

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

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

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书写下的自然并存!

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江南雨巷,使人读后产生无限的遐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浓烈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写人去楼空。

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

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文章第⑨段,作者以写现实的嘈杂与躁动来写江南小巷在尘世中也受到干扰而变得物是人非,表达作者的失望之情。

2.江南雨巷的特点有哪些?

它给人什么感觉?

3.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高铁线上驶来“智造”

——“复兴号”首发侧记

6月26日11时05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两列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南站和虹桥站双向发车成功。

据了解,“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在研制过程中坚持以我为主,其关键核心技术的软件、硬件全部实现我国自主设计、制造或选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此外,在动车组基础通用、走行装置、牵引电气等10多个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复兴号”标准动车组车厢内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设置不间断的旅客用220V电源插座。

此外,“复兴号”列车设有多种照明控制模式,可根据旅客需求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

列车的空调系统也充分考虑了减小车外压力波的影响,通过隧道或列车交会时可减小旅客耳部的不适感。

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表示,今后将会以“复兴号”为平台,根据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实际需求,量身打造,设计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车组成套技术和产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高铁“走出去”。

(《光明日报》2017年06月27日05版)

材料二 

崭新时代的铿锵符号

——“复兴号”首发直播记

在“复兴号”列车上,本报融媒体报道小组采访了不同身份的三个人,并在“一直播”平台上进行了直播。

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张波介绍说,动车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主研发积累的阶段;

第二阶段从2004年开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出了“和谐号”动车组;

“‘复兴号’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23年驾龄、开过十几种型号国产机车的司机袁国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的“复兴号”与韶山、和谐相比,界面更加清晰合理,“比如,CRH380A和CRH380B都是三个手柄,而在‘复兴号’上简化为一个手柄,降低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来自清华附中的付姓小伙子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今年17岁,但已是一位资深的“高铁专家”,专程买票赶上了这趟列车。

“我们有一个火车迷的群,大家都非常关注标准动车组的发展,但不是所有的群友都能来到现场,所以我想通过视频记录整个首发过程。

“标准开始走向世界,这是让所有铁路爱好者特别高兴的。

”小付说。

谈到高考,小付激动地说:

“清华大学就有高铁研究中心,但目前还不是特别完备。

我更倾向于交大或者西南交大。

” 

【相关链接】

①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在日本开通运营,带动了日本土木建筑、原材料和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员流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法、德等欧洲国家奋起直追,发展很快。

其中法国的高铁列车拥有量目前欧洲第一,并向外出口高铁技术。

高铁建设坚持走“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品牌”的路子。

如今,高铁不仅成为百姓的出行首选,更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和新时代的地标,高居“新四大发明”之首;

强大的设计团队、过硬的技术标准、最有性价比的高铁产品……高铁正成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领头羊,主演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头戏,彰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

②高铁每公里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通常为1700万至2100万美元,而欧洲这一数字为2500万至3800万美元,美国则估计高达5600万美元。

③标动涉及机械、冶金、电力电子、化工、计算机、信息控制等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产业链条覆盖全国各地区,直接参与主要部件及配套零部件设计制造的企业近300家。

1.下列关于新闻内容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的标题都由主标和副标构成。

主标概括主要事件,副标揭示事件的意义。

B.两则新闻都聚焦“复兴号”首发,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相同的报道任务决定了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和写法也相同。

C.材料一报道“据了解”、“据介绍”的内容,这违背了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D.“标动”中的“”,意味着高铁从“混血”到“纯血统”的历史性转变。

2.关于“复兴号”动车组的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两项是( 

)( 

)A.“复兴号”动车组具有技术上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产品设计上人性化,安全可靠等特点,再加上世界第一的行车速度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低成本,高铁已成为世界高铁发展史上“后发先至”的样板。

B.“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标志着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已经全部实现由“制造”到“智造”的飞跃。

C.“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的硬道理。

D.单凭“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就足以证明世界高铁“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的说法是尊重事实的。

E.“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彻底摆脱了国外平台对动车组发展的限制,标准开始走向世界。

3.请结合材料概括“复兴号”首发成功给经济腾飞和国人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①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

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父老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项王……自以精兵三万人……大破汉军。

汉军皆走 

……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②,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

“今不急下,吾烹太公④。

”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⑤

——《项羽本纪》节选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

②孝惠,刘邦的嫡子;

鲁元,刘邦之女。

③本段史料在《高祖本纪》中没有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后的故事在《高祖本纪》中没写。

④太公,此指,刘邦的父亲。

⑤本段故事在《高祖本纪》中也没写。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B.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C.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由高到低依次是:

王、侯、伯、子、男。

B.符,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木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二为一方有效,如兵符、虎符等。

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弃市,是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

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时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称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

这足以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

秋毫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D.就节选部分而言,《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哪怕是顺手一笔写了刘邦的本性,也是淹没在刘邦能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众多信息之中。

而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则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的冷酷无情与无赖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2)如是者三。

曰:

“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

落日余晖。

②枳棘:

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再别康桥》中使人流连康河时兴致勃发,乃至很想“__________”,然而又转念作罢,紧接着以“__________”一句解释作罢的原因。

2.易水送别时,高渐离的筑声起到了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高渐离先是“__________”,让在场者无不悲怆;

后“__________”,听得众人怒发冲冠,愤激万分。

3.从《卫风·

氓》的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看,两人小时候是邻居,关系也很融洽。

4.屈原在《离骚》中,写只要自己的内心是美好的,那么别人不了解自己也无妨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秋节期间,在“传统节日与当代价值”的国际学术对话中,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对传统节日给出了一个令人____________的定义。

她认为节日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人类追求艺术的极致表达。

什么是节日?

“节”本意取自竹节,但我们给了它更多的思想内涵——生活在时间的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八月十五这一天,本就是每年十二个圆月中的一个,这“节”便成了我们人内心深处与幸福紧密相连的时间密码。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终极表达。

____________,没有什么能比艺术做得更出色。

因为,只要是真正的美,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分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面对时代变化,只有发挥这份创造力,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诠释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才可能创造出为人民____________、有强烈感染力的新的节俗文化产品。

开贞起元,____________,此其时也!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刻度,以此赋予节日不同的深刻意义B.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刻度,以此对时间长短进行深度切割C.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的刻度,而不同民族可根据不同的文化对时间进行切割D.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的刻度,而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赋予这刻度以意义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目一新 

移风易俗 

喜闻乐见 

推陈出新B.焕然一新 

入乡随俗 

乐此不疲 

革故鼎新C.耳目一新 

革故鼎新D.焕然一新 

推陈出新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含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B.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C.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传统节日被赋予艺术的多重表达D.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含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8、国庆节期间,在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

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

①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9、下面是某老师给学生讲解描写方法的架构图。

请以“侧面描写”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

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教育家陶行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

“只要是真的,也必然是自然的,是好的,而且我也认为必然是美的。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真”字难能可贵。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

2.D;

3.A

解析:

1.B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