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制度问题概论通识核心课浙江大学本科生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728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土地制度问题概论通识核心课浙江大学本科生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土地制度问题概论通识核心课浙江大学本科生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土地制度问题概论通识核心课浙江大学本科生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土地制度问题概论通识核心课浙江大学本科生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土地制度问题概论通识核心课浙江大学本科生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土地制度问题概论通识核心课浙江大学本科生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土地制度问题概论通识核心课浙江大学本科生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土地制度问题概论通识核心课浙江大学本科生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土地制度问题概论通识核心课浙江大学本科生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介绍课程总体安排,讲授课程核心内容,回答学生疑问

2.课后阅读:

学生在课后阅读老师推荐的阅读材料

3.课堂展示:

挑选学生就课后阅读情况做一个简单汇报,其他学生可提问,老师点评

4.课堂讨论:

课中安排讨论环节,活跃课堂气氛,发散思维

要求:

每位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中外文献阅读能力,至少提交3次文献阅读作业

(2)考试评分与建议

文献阅读作业:

40%

平时表现(到课情况+小组讨论与课堂展示):

40%

期末闭卷考试:

20%

四、教学安排

第一讲:

导论

主要内容:

简要介绍课程安排,简单介绍社会科学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

第一讲主要是介绍本门课程的一个基本情况,包括授课老师的自我介绍、课程的总体安排、课堂要求、推荐阅读书目以及考核制度等,让学生对课程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为有助于学生在课后开展文献阅读及相关学习研究工作,第一次课也会安排介绍社会科学学科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阅读材料:

林毅夫: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Friedman,M.,"

TheMethodologyofPositiveEconomics"

inEssaysinPositiveEconomics,Chicago: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53.

Alchian,A.A."

Uncertainty,evolution,andeconomictheory."

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50,58(3):

211-221.

思考题:

什么是实证研究?

如何开展实证研究?

第一次讨论:

林毅夫、弗里德曼、Alchain的研究方法有何启发?

又有何问题?

第二讲:

历史上的中国土地制度

系统介绍中国土地制度演变历程

鉴史而知兴替,唯有熟知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演变,才能评论当下土地制度,预测未来发展方向。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我国政治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土地制度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以1949年为界,我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分析:

1949年以前的土地所有制度主要有井田制以及秦以后的土地私有制度、限田、均田、族田、学田,孙中山的土地改革,红色政权存续时期的土地革命等;

1949年以后大陆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到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的变革;

台湾的土地改革等。

日后中国土地制度的变革仍有待学者们的探索。

姚洋:

《中国农地制度:

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杨小凯:

《中国土地所有权私有化的意义》,《信报财经月刊》2001年第4期。

李昌平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中国各地区会形成千差万别的土地制度?

第二次讨论:

中国农地制度应该私有化、国有化、集体化还是其他?

为什么?

第三讲:

从所有权到产权:

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为什么在同一个集体土地所有制形态下,中国农地的经营效率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何在不同土地所有制情况下,比如英国和美国,土地利用效率却更为相近?

显然,在分析土地利用时,产权是比所有权更精确的一个分析框架。

在阅读阿尔钦《产权》和科斯《社会成本问题》的基础上,评述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回答什么问题、有何贡献、不足与进展;

以及如何利用产权理论框架来看土地制度安排。

由同学自行搜索相关文献,完成讨论题目

什么是产权?

第三次讨论:

从产权的角度重新思考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农户是否有自由选择农业经营结构的权利?

是否可以将农地转让或者出租给其他农户并收取租金?

外村农户呢?

外国人呢?

是否可以以农地入股?

是否可以将农地非农化?

是否在政府实施农地非农化的时候拥有否决权?

农户是否应该分享农地非农化的增值收益?

应该分享多少?

由谁来决定?

是否可以将农地抵押?

是否可以将宅基地抵押?

是否可以将30年的土地使用权永久的转让给其他人?

是否可以继承土地使用权?

第四讲:

从私人产权到公共产权

产权的分析框架——理论部分(讨论+讲授)

土地产权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早期主要涉及农户的激励问题,目前其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意义则来自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产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具有了资产与资本的属性。

土地产权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由单一的所有权发展为包含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发展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权利束。

更重要的是,现代经济环境下土地问题的复杂性、紧迫性与产权问题密切相关。

本讲将总结产权理论,介绍产权学派所做的主要工作,介绍产权的三组重要权利束以及衡量产权的三个重要维度;

四种产权制度框架(私人产权、公共产权、俱乐部产权、国家产权)等。

诺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年:

pp.1-12

《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pp.1-14

《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

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什么是制度变迁?

为什么会发生制度变迁?

第四次讨论:

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黔首自实田”是如何发生的?

第五讲交易费用与土地产权制度的选择

给定不同的产权制度,存在不同的交易费用和土地利用效率,从而不仅影响效率,而且影响公平。

比较集体土地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承包制,比较不同制度背景下农户的行为与经济绩效,以及农业产出和公平的影响;

如果从演化的角度来看,则在不同的交易费用下,土地的产权制度也不相同,为什么一刀切的土地制度难以在全国推行?

为什么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明显的土地产权制度差异?

(引出制度变迁理论)

周飞舟: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国省级政府对灾荒的反应和救助研究》2003年第2期。

1959-1961年的大饥荒为什么会发生?

第五次讨论:

“农业合作社”的推行与粮食减产之间有没有关系?

原因是什么?

第六讲:

(土地制度变迁案例一):

土地改革:

理论、途径与效果

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同土地有关。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住房)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连各级政府的生存问题也是土地问题。

概括地说,土地已经成为众多问题中的“纲”。

进行土地改革,有其理论基础,亦有其政治动因,更有其经济动因,不同租赁契约对于效率的影响所在是本讲的重点。

范子英,孟令杰:

《有关中国1959-1961年饥荒的研究综述》2005年第1期。

李庆刚:

《十年来“大跃进”研究若干问题综述》2006年第3期。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土地改革,你认为主要是政治理想驱动?

还是经济效率驱动?

第六次讨论:

为什么最初取消了私有土地,而后又留出了“自留地”,到后来又变成家庭承包制?

经济原因何在?

为什么可以“冒死”退出集体分田单干,却不能在集体中共同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率?

第七讲:

(土地制度变迁案例二)国家与农地所有权变革:

1949-2003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农地制度发生了几次重大变迁,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大致可将农村划分为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和集体土地所有/承包制四个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制度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农地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农地制度固有的产权缺失、土地经营权流转不畅、规模效益低下等缺点日益凸显。

科斯等:

《制度变迁的理论:

概念与原因》,《制度创新的理论:

描述、类推与说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载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什么是诺斯悖论?

你认为怎样能够破解“诺斯悖论”?

第七次讨论:

如何从理论上解释并预测制度变迁?

第八讲:

制度变迁理论

中国的农地制度自建国之后经过了数次的变革,目前也产生了进一步改革的需要。

要理解和把握这些变革,需要一个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框架。

本讲的主要内容是从理论的层面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与国家理论,包括改理论的提出,引起的质疑,与进一步的发展。

并辅以比较制度分析以及历史发生学分析框架中的制度变迁理论,对不同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最后对三种理论进行简单的评价。

制度变迁何以发生,制度会变迁到何种程度,是本讲的重点。

田传浩,曲波,贾生华:

《农地市场与地权配置:

国际经验及其启示》,《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刘正山:

《土地兼并的历史检视》,《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6期。

你认为中国的农地市场会导致土地使用权的集中?

还是分散?

第八次讨论:

土地市场被认为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配置土地资源的更好方式,那么,为什么历史上存在那么多的对土地市场的质疑?

土地市场对地权配置的影响如何?

第九讲:

土地市场与地权配置

本讲希望回应已有的争论。

一直以来,关于农地市场对地权配置的作用都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农地市场能够分散地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农地市场会导致地权集中。

本讲希望通过一个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来自中国农村地区的经验证据来论证农地租赁市场对地权配置的作用。

廖洪乐:

《农村承包地调整》,《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第1期。

《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第6期。

徐庆,章元:

《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性与农民长期投资激励》2005年第10期。

田传浩,周佳:

《农地制度,农地市场与妇女土地使用权》2008年第5期。

什么是土地调整?

为什么会存在土地调整?

第九次讨论:

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中仍然有1/5左右的村庄在进行土地调整,那么这种土地制度对效率和公平有何影响?

第十讲:

土地调整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着土地调整,这种土地调整的究竟为何会存在,对效率和公平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比如,村庄中的最低收入人群是否能够通过现行的土地制度安排或者土地市场发育获得好处;

土地制度与土地市场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本讲从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的角度回答这一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把握,对评价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以及明确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中国城市土地制度的法律法规

思考题:

中国现行的城市土地制度有哪些特征?

第十次讨论:

中国现行城市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可能解决的方案?

第十一讲:

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计划体制到市场机制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互相促进关系;

以杭州为例,阐明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模式,及其对城市土地出让方式、土地价格和市场发育的影响;

目前的城市土地制度中需要讨论的几个重要问题。

Cao,G.,C.Feng,etal."

Local“landfinance”inChina'

surbanexpansion:

Challengesandsolutions."

China&

WorldEconomy,2008,16

(2):

19-30.

周飞舟:

《大兴土木:

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3期。

为什么地方政府会对城市土地经营“情有独钟”?

第十一次讨论:

地方政府如何经营城市土地?

第十二讲:

城市土地制度与经济增长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中国过去30余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地方政府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进行城市经营,促进经济增长,那么,地方政府的土地供应策略是什么?

这些不同的策略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城市土地制度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这样的经济增长是否可能持续,需要何种条件?

Cai,H.,J.V.Henderson,etal.China'

slandmarketauctions:

evidenceofcorruption,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2009.

你认为中国目前的地价为什么会这么高?

第十二次讨论:

房价上涨这么快,土地制度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十三讲土地出让、地价与房价

地方政府竞争采取了土地出让方式是如何影响地价的;

为什么在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中,同样采用挂牌方式,土地价格存在巨大的差异;

地价与房价的关系;

房价变动的成因。

Nosal,E."

Thetakingofland:

Marketvaluecompensationshouldbepaid."

JournalofPublicEconomics,2001,82(3):

431-443.

Blume,L.,D.L.Rubinfeld,etal."

Whenshouldcompensationbepaid?

"

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84,99

(1):

71-92.

周其仁:

《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2004年第4期。

什么是征地?

什么是为公共利益征地?

你认为怎样的征地补偿才是合理的?

第十三次讨论:

中国征地制度中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十四讲:

中国的农地非农化与征地制度改革

本讲介绍中国的农地非农化进程、现行征地制度、征地补偿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介绍西方在征地补偿理论方面的主要探讨,并与中国的实践相对照。

《还权赋能:

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践的调查研究》,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北大—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

《中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地方经验与创新》

方丽,田传浩:

《土地发展权转让、市场机制与中国土地利用规制创新》,《中国房地产:

学术版》2012年第7期。

你认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利于效率吗?

有利于公平吗?

第十四次讨论:

阅读参考文献并结合生活经验,选取一个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案例进行阐述:

其运行方式,绩效,引起的争议与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十五讲: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下的中国土地制度创新

本讲介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实施的背景、增减挂钩制度的提出,并具体分析在此背景下各地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

分别以杭州留用地、天津宅基地换房、嘉兴两分两换

成都模式、重庆地票与浙江模式为例,探讨地方政府创新模型的利弊。

郭艳茹:

《中央与地方财政竞争下的土地问题:

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2期。

刘守英,蒋省三:

《土地融资与财政和金融风险——来自东部一个发达地区的个案》2005年第5期。

吴群,李永乐: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财贸经济》2010年第7期。

什么是土地财政?

第十五次讨论:

土地财政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

怎样对土地财政进行改革?

第十六讲:

中国城市化问题、土地财政与课程总结

本讲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土地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土地财政问题

2.课程总结:

对中国土地制度问题的一个梳理

韦亚平:

《二元建设用地管理体制下的城乡空间发展问题——以广州为例》,《城市规划》,2009年第12期。

韦亚平,王纪武:

《城市外拓和地方城镇蔓延——中国大城市空间增长中的土地管制问题及其制度分析》,《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第4期。

你认为城乡二元化的土地制度安排合理吗?

第十六次讨论:

这门课程让你学到了什么?

对本门课程有何建议?

对老师和助教的工作有何建议?

及回答同学对这门课程的疑问。

五、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描述、类推与说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

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元建设用地管理体制下的城乡空间发展问题——以广州为例》,《城市规划》,2009年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