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出系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817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出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顶出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顶出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顶出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顶出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出系统.docx

《顶出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出系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出系统.docx

顶出系统

塑模基础--顶出系统

制品的顶出形式,归纳起来右分为机械顶出,液压顶出,气动顶出三大类.

在机械顶出中有顶针顶出,顶板顶出,斜销顶出,顶块顶出及复合顶出.

制品顶出是注射成型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顶出质量的好坏将最后决定制品的质量,因此,制品的顶出是不可忽视的.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1).为使制品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推力点应尽量靠近形芯或难于脱模的部位,如制品上细长中空圆柱-多采用顶管顶出.推力点布置应尽量均匀.

(2).推力点应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力最大的部位,即刚性好的部位,如筋部,突缘,壳体形制品的壁缘等处.

(3).尽量避免推力点作用在制品薄平面上,防止制品破裂,穿孔等.如壳体形制品及筒形制品多采用推板顶出.

 (4).为避免顶出痕迹影响制品外观,顶出装置应设在制品的隐蔽面或非装饰表面.对于透明制品尤其要注意顶出位置及顶出形式的选择.

(5).为使制品在顶出时受力均匀,同明避免央真空吸附而使制品产生变形,往往采用复合顶出或特殊形式的顶出系统,如推杆,推板或推杆,推管复合顶出,或者采用进气式推杆,推块等顶出装置,必要时还应设置进气阀.

顶出行程设计

顶出行程一般规定被顶出的制品脱离模具5~10mm如下图所示:

在成型一些形状简单且脱模角度较大者的桶形制品也可使顶出行程为成品深度的2/3如下图所示.

顶针设计

冷却后由于塑料会对钢件产生收缩的应力,而有抱紧的现象,在靠破孔两边成品肉厚强度最弱,应设置顶针顶出

在成品垂直之壁厚之正下方应设置顶针以利于顶出.在十字肋下方常排布顶针,既可顶出又可排气

模仁中顶针及顶针孔配合公差,位置度公差

顶针.顶管孔的配合公差及位置度公差

顶针.顶管的配合公差

此处逃料是防止顶针与模板之间发生咬蚀现象

单节顶针配合深度及逃孔规格.

双节顶针.片顶针配合深度及逃孔规格

防止扁销折断

在斜面或曲面上配置顶针时,需考虑沉头定位问题及顶出时顶针先端会有顶滑现象

凸出模仁排布顶针需注意其模仁强度,顶针边缘到模仁缘最小值为1mm

顶针的规格﹕一般大中型制品使用Φ10即可﹐单节顶针最小规格为Φ2.5﹐如小于Φ2.5可用双节顶针

顶针在配置时需考虑顶出时力量分布是否平均成品深度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需考虑增方梢在侧面咬花或局部增加顶出.

顶针配置时在允许范围内直径应尽量加大且为标准规格品,相对也需考虑顶针(异材质)散热问题否则将来成品表面会留痕迹.

每一套模具顶针直径尺寸不宜太多种,以减少加工时换刀时间及出错机率.

 

最后总结顶针的排布原则﹕a.不能影响成品外观b.昼量使成品在最受力点顶出

c.尽量排在成品较平的位置(避免在斜面或弧面上)d.排在断差较在的地方(深肋旁边)

e.排在开模时易被拉断﹑拉变形的悬壁位置)f.一套模具中尽量使用一种规格的顶针

 

 

扁梢顶出

在成品内部有较深的RIB时,有时其宽度不利排配圆顶针,此时可采用片顶针.

一般均使用圆顶针研磨而成,因为根部若为圆形范本,配合处加工较容易.

套筒顶针

套筒头部与模仁有靠破时﹐使用定位珠可保护套筒靠破面防止磨损不产生毛边

 

套筒顶针

注意点﹕1.在小型模具中套筒壁厚应该≧0.6mm,在大型模具中筒壁厚应该≧1mm

2.当套筒需防转时﹐应采用压板的形式。

 

顶出块顶出

在一些模具中,由于成品的侧壁太深,极易包裹模仁产生很大脱模力.为使成品易于脱模使用顶出块配合顶针的顶出结构,L段为逃料以减小顶出回位时与模仁的磨损.

顶杆深入顶块是为了防止顶出块在顶出之后产生晃动撞坏模仁﹐且保证回位的准确性

对于此类框架状成品,不易排顶针,当顶出力不均衡时成品会变形,故采用整体式顶出块.

 

趣赢娱乐趣赢平台XWOHmtS6l45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