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x.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742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x.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x.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x.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种群与群落学案docx

第12讲 种群与群落

重做真题感悟考情

1.(2020山东,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解读以两种藻的竞争关系为情境,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

2.(2020山东,19)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

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解读以利用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治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过程为情境,考查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新方法以及外来物种的潜在危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

3.(2019全国Ⅰ理综,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解读本题巧妙将种群数量增长与实验结合,既考查了相关知识,又考查了实验分析能力。

信息主要呈现形式是坐标曲线,考查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Ⅲ理综,3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

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   型,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

 

解读本题以微生物培养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微生物的数量增长,尤其是“S”型增长的相关规律,既考查了相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实验分析能力。

梳理网络强基固本

构建网络——填一填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

 

应知应会——记一记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出现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数量到达K/2时增长速率最大,当数量达到K时增长速率为0。

4.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5.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镶嵌分布)。

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6.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7.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8.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概念辨析——判一判

1.所有的动物都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有的植物都适合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  )

2.如果动物被标记后因标记而死亡一些,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值要大。

(  )

3.预测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依据是年龄结构。

(  )

4.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可以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害虫的出生率,同时提高害虫的死亡率。

(  )

5.在种群数量增长的公式Nt=N0λt中,只要λ大于0,种群数量就是增长的。

(  )

6.捕捞养鱼塘中的鱼时,捕捞后鱼的数量保持在K/2,捕捞时主要捕捞大鱼。

(  )

7.管理好粮食、硬化地面、引进天敌等,都是防治鼠害的良好办法,相比用鼠药的方法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  )

8.一个池塘群落中,只有垂直结构而没有水平结构。

(  )

9.群落中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栖息地等。

(  )

10.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在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物种一般不会消失,但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

(  )

11.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办法。

(  )

核心考点能力突破

考点1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热考内容练析

考向一 种群特征及内在联系 

1.(2020山东淄博4月一模)下图甲表示某鱼类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净补充量(出生率、死亡率之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种群净补充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代表出生率,b代表死亡率

B.E点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C.G点对应图甲中E点,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D.为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捕捞后应使鱼类种群数量维持在F点

题图分析图甲,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的净补充量先增大后降低,该种群为“S”型增长曲线,a代表出生率,b代表死亡率,E点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图乙,种群的净补充量先增大后降低,该种群为“S”型增长曲线,F点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

规律总结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技巧

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1)城市人口剧增——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3)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中,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直接降低出生率;(4)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长率下降。

考向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 

2.(2020山东日照4月一模)调查发现,近年来一种雪藻(单细胞绿藻)入侵了南极洲的加林兹岛,导致原本白茫茫的雪地出现片片血红。

雪藻主要分布在高山雪地几厘米深的冰层中,在冰雪融化时会大量繁殖形成雪地藻华。

原本绿色的雪藻经阳光照射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红色素,这些色素能抵御紫外线辐射、吸收微波热量(温暖周围的冰雪)。

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雪藻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B.雪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冰雪中N、P含量大幅度升高引发

C.雪藻入侵提高了当地物种的丰富度,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雪藻对低温、高光照和强紫外线辐射等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辨清易错易混

1.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5个易错易混点

(1)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和下降等,“J”型曲线和“S”型曲线研究的只是种群数量的增长阶段。

(2)在“J”型曲线中,Nt=N0λt,其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

(3)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质量提高时,K值会上升。

(4)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

在种群增长曲线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大。

(5)“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小。

2.有关种群调查数据统计的2个易错易混点

(1)标记重捕法误差归纳

①标志物易脱落或被捕获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导致最终统计结果偏大。

②标记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易被捕捉,使统计结果偏小。

(2)样方法误差归纳:

①未“随机”取样;②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③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

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热考内容练析

考向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结构 

1.(2020山东烟台6月模拟)大豆蚜是危害大豆生长的主要害虫,它们能通过口器刺破植物的表层吸食养分。

异色瓢虫是大豆蚜的优势天敌,大豆蚜分泌的蜜露(含有糖分的黏液粪便)能吸引异色瓢虫向大豆蚜分布多的区域集中。

蚂蚁非常喜欢舔食蜜露,会对异色瓢虫进行攻击,为大豆蚜提供保护。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大豆蚜和大豆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蜜露作为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蚂蚁舔食蜜露,大豆蚜同化量的部分传递给蚂蚁

D.大豆蚜为蚂蚁提供蜜露,蚂蚁保护大豆蚜的现象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2.(2020山东滨州三模)由于湖泊、草坪、消费区、娱乐区等的存在,导致某自然保护区中的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致使该种松鼠数量逐年下降。

研究发现,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因生殖隔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

B.生态通道的建立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草坪没有垂直结构,缺乏松鼠适宜的栖息地

D.可用样方法检查生态通道建立后对松鼠的保护效果

规律总结 种间关系相关曲线的分析

在分析种间关系坐标曲线时要关注曲线的走势、消长和结果。

曲线同步变化(同生共死)的为互利共生关系;曲线不同步变化,表现为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的为捕食关系;如果曲线最终的结果是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则为竞争关系。

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关系,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重叠范围越大,竞争越激烈。

考向二 群落的演替 

3.(2020山东二模)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g与R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

B.Pg达最大值时,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C.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

D.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

4.(2020山东枣庄、临沂6月模拟)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

研究小组对某林窗内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植物

种类

物种种类/种

0—10年

10—20年

20—30年

30—40年

40—50年

藤本层

3

0

0

0

1

灌木层

22

1

1

0

2

乔木层

23

26

20

10

5

A.林窗存在所引起的动植物群落的更新属于次生演替

B.10—40年间,林窗逐渐关闭、光照减弱使藤本和灌木逐渐消失

C.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的林窗,会一定程度上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丰富度

D.当林窗区域发展到40—50年时,定期合理地开采木材提高了群落的稳定性

辨清易错易混

1.有关种间关系的3个易错易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