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7350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政治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政治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政治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政治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Word下载.docx

《政治学原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Word下载.docx

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相应运而生。

氏族组织内的权力带着道德强制性,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暴力强制性。

原始社会中的这种政治,被称为氏族民主制

2)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政治统治是这些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社会公共权力也有协调和管理的另一面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但社会利益差别仍然存在。

社会政治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及实现为主要特征,但社会公共权力仍有统治的性质

4)到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灭,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不复存在,人类再回到无政治社会

过程:

无政治社会→以非阶级利益差别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阶级利益为对抗和政治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非阶级利益差别的协调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无政治社会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

政治的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政治是由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集中反映。

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保护着特定的阶级和政治力量,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政治史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

另一方面,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着及其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宗教在维护剥削阶级统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与政治逐渐分离。

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

4政治与道德

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

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第二章政治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

一、政治学的含义

由于人们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不同,因而对于政治学的定义各不相同。

政治学的定义是与政治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

1含义:

政治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学这一定义表明:

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3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政治学的构成

1分类

1)按政治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划分,分为马克思政治学和非马克思政治学两大类

2)按政治学的功能来划分,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3)按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分为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政治学

4)按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5)按政治学研究方法来划分,分为规范的政治学和实证的政治学

6)按照政治学研究的领域来划分,可划分为若干内容结构

2在我国的政治学研究与教学中,把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制度、国际政治三大类。

其中政治学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政治学原理就其内容来看,具有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等特征

4政治学原理的作用

1)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政治学原理对社会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2)作为政治认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政治学原理对于提高人们正确认识政治现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作为政治学学科的理论灵魂和思想精华,政治学原理对于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和支配之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

奥古斯汀和托马斯·

阿奎那。

他们的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

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

1)15-16世纪,意大利马基雅弗利和法国博丹最早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2)17-18世纪,为了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欧洲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形成西方政治学繁荣时期,出现了大批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

3)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证主义政治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步转向庸俗

与此同时,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1)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创立,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

2)20世纪70年代以前,现代西方政治学大体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政治理论方向,基本上是17、18世纪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不过其作用地位已不如以前;

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政治学。

60年代起,它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嬗变

3)20世纪70年代以后,仍按时政的政治学和规范的政治学两方向发展,但呈现多样化发展的状况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1理论基础:

批判和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批判的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2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前人的政治学的合理内容,同时他们进行了艰苦的科学研究活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完全形成

3基本特点:

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

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

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

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主权专制的思想。

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

儒家政治学说在其长期发展中,逐渐达于精巧和成熟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政治学说。

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

5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

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1979年后,政治学在中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它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就是唯物辩证法,它是政治学研究的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角度,包括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和利益的四个角度。

由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研究方法、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发行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程序

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

1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包括哲学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2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政治精英分析、政治社团分析、政治角色分析以及文化分析

经济学研究方法:

公共选择分析、新制度主义分析

心理学研究方法

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政治系统分析、结构-功能理论分析

政治问题沟通分析方法:

政治控制论

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

第二篇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

是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给予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三层递进关系:

1)首要的和基本的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

2)人们为了实现自己利益要求,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政治权力关系

3)人们依据政治力量的对比即政治关系,确定了人们进行政治利益分配的资格,从而构成了政治权利关系

人类利益的二重性矛盾:

1)任何利益都有着自我实现地本质要求

2)任何利益只有在社会中,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才能得以实现

这造成了政治权力的制约性、能动性、动态发展性和工具性,在政治权利上还原为政治权利的规范性、自动性、不断发展和手段性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第一节、利益的含义

一、利益的形成和本质

1利益的形成:

“利益”是中西方思想史上的古老话题,人们对利益问题作了许多讨论,但都没有能科学揭示利益形成的本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3三方面因素:

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

利益反映了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

利益反映着特点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利益的内在矛盾

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最基本矛盾)

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

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之间的矛盾

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利益关系

一、利益关系的含义

利益关系:

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

是利益主体的利益所包含的基本矛盾和双重性的外化和展开,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基本矛盾和双重性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体现

利益主体:

利益关系包括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利益联系。

在纵向上,它包括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

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联系

在横向上,它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同一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乃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就是这样一个纵横交错的社会联系网络

双重性:

实现利益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二、共同利益

1定义:

首先是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简单说,共同利益就是人们结成群体后形成的利益,即群体利益

2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

1)共同利益具有特定社会关系的公共性

2)共同利益的非市场实现性,指共同利益不可能通过市场方式和机制来实现

3)共同利益的单一性,是指在特定的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通常上是唯一的

4)共同利益的相对独立性,一旦形成则成为利益关系中的第三种利益,因而取得独特的利益地位

5)共同利益的多重复合性,是指共同利益通常包含特定利益关系中相关社会成员的多重价值要求

共同利益的结构状况:

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利益表现为集体利益、集团利益、阶层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及社会利益等

三、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

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利益矛盾,其发生依赖于两个基本条件。

就其矛盾的程度而言,它具有对抗性与非对抗性两种存在形态,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两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

2纵向利益矛盾

发生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其发生也同样具有两个方面条件。

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途径在于重新合理分割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

在不同社会中,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第三节、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对于政治关系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二、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利益成为人们政治活动的主旋律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的含义

一、政治权力的本质

在中西方文化中,“权力”都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人们对权力下了诸多定义。

其共同之处是把权力看成个人对他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都没能够揭示权力和政治权力的本质

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在各种利益关系的存在与发展,促使不同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实际力量之间形成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其中相对强大的一方拥有的力量即政治权力

2政治权力实际上是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际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从政治权力的形成、维护和运行来看,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变量有:

1客观构成要素

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物质财富、暴力等。

其中暴力成为政治权力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此外,它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文化传统、形势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

2主观构成要素

其主要因素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组织等。

其中能力素质是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此外,它还包括已有的权力、实际政绩因素等

三、政治权力的特性

政治权力的根本性质取决于特定社会关系的性质,就全社会范围来讲,政治权力的根本性质和特定的社会形态联系在一起

政治权力的一般特性包括:

主体利益性

强制约束性

专属排他性

扩张延展性

多重智能性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

一、政治权力的类型

1按政治权力主体和性质划分,分为原始社会、奴隶主阶级、封建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2按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分为社会公共权力和执政党权力

3按政治权力主体的层级划分,分为中央和地方权力、上级和下级权力

4按政治权力的功能划分,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二、政治权力关系

1不同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主要是相互否定相互对立关系。

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之间也可能存在妥协和协调关系

2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权力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别

3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

双方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

相互协调的关系。

一般不存在对抗的关系,在特定情况下,两者关系也可能走向对抗

4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呈现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三权本质上是一致的,以及立法权对于行政权、司法权的统率关系

第三节、政治权力的作用

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

1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

 

1)政治权力作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2)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效益

3)政治权力作用具有双刃剑的效用

4)政治权力作用影响巨大而深远

5)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往往呈现多方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

2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

指令、压力、规约、说服、奖酬、处罚、暴力方式

二、政治权力的作用

1从政治关系来看

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凭藉

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2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

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

2)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

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3从社会生活来看

1)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制,从而与每个社会成员有切身联系并在利益上深刻影响成员行为生活

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3)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影响力

4)政治权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第三章政治权利

第一节、政治权利的含义

一、政治权利的含义

1权利的含义

1)西方学者对权利的定义繁多,主要有:

天赋人权说、权利自由说、权利利益说、权利力量说、权利平等说,这些定义都没有揭示权利的社会本质及其社会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

所谓权利:

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权利产生的基础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

权利形成的前提是政治权力的确认和保障

2政治权利的含义

政治权利:

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由政治权力

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对于政治权利含义的理解:

1)政治权利本质上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要求

2)政治权利建立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基础上的政治权力为前提条件和后盾力量

3)政治权利体现着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

4)政治权利是法定的资格性规定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矛盾又是统一的

1)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不可分割

2)政治权力和政治义务互为条件

3)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在量上是同等的

4)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都须有强制的法律保证

5)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最终指向都是利益的实现

二、政治权利的特性

政治权力的根本性质决定着政治权利的根本性质,因而政治权利相应的具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之分。

处上述根本性质之外,政治权力还体现其他特性:

1政治权利具有主体的相对个体性

2政治权利具有法定规范性

3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主体的自主性

4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5政治权利具有自由价值性

第三篇政治行为

1政治行为的含义:

是人们在特定利益的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2政治行为的四个基本要素:

1)政治活动的性质:

受着政治关系的性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支配和作用

2)政治行为的主体:

可以是阶级、阶层、民族、各种政治组织等

3)政治行为的方向:

其主观行为动机与该行为实行的客观环境的统一

4)政治行为的方式:

即政治行为的模式,是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复杂构成

3政治行为的分类:

主要有政治统治行为、政治管理行为、政治参与行为、政治斗争行为

第一章政治统治

第一节、政治统治的含义

一、若干政治理论分析

1古往今来的中外政治学说对政治统治进行了不同的分析,

从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威服从关系建立的内在依据出发分为神权统治观、父权统治观;

根据掌握政治统治权的特定主体来看可分为精英统治观和官僚统治观。

2上述理论都与特定历史相联系,都是为特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

它们都涉及到政治统治的某些方面,但都没有揭示政治统治的真正本质。

就其本质而言,政治统治实乃政治斗争中最强大的政治势力对于社会的支配与控制行为。

所谓“国体”问题,实际上就是政治统治的本质问题。

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人类生活中最高层次的政治行为

二、政治统治的含义

把政治权利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利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和服从的关系

2本质:

是政治权力主体为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

3行为内容:

是把政治转化为政治权威,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和服从关系

三、政治统治的特点

1政治统治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

2政治统治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

3政治统治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

4政治统治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

5政治统治以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价值取向

第二节、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

一、政治统治的基础

1政治统治的政治权力基础

1)政治权利的存在和作用,是政治权力关系存在和维系的基础和标志

2)强大政治权力的存在和运行,是强化和有效实施政治统治的必要条件

3)政治权力的强大,还取决于政治权力转化为社会公共权威的能力

2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取决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关系状况

3政治统治的公共职能基础

1)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也是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从而维护统治秩序的基础条件

2)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也是政治权力主体强化自己的统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4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

1)政治权力主体在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时,除了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以外,还需要构建社会成员的服从心理即政治认同

2)政治认同的的三个指向

指向特定的政治权力的执掌者或执掌集团

指向特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及其所体现的核心价值

指向特定的社会共同体

二、政治统治的类型

1马克斯·

韦伯根据政治合法性的依据将其划分为:

传统型政治统治、魅力型政治统治、法理型政治统治

2马克思的社会分析法,从政治权力主体及其利益划分为:

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

3对于政治统治类型进行马克思主义划分,可以作以下理解:

1)马克思主义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基本标准是政治统治主体

2)马克思主义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现实依据是政治统治主体的利益实现和主导

3)马克思主义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重要标志是政治统治主体对社会的控制支配性

第三节、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

一、政治统治的方式

1政治统治的方式,是政治权力主体建构、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的方式,也是政治权力主体实施政治统治的方式。

2类型

1)强治方式:

以强力直接实现统治的方式

2)法治方式:

依照特定法律或制度规则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3)绩治方式:

以承担社会职能和实现公共利益的绩效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4)理治方式:

以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5)德治方式:

通过社会道德和伦理构建、维护政治统治的方式

6)心治方式:

通过对于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