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南通市崇川区十一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7325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南通市崇川区十一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南通市崇川区十一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南通市崇川区十一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南通市崇川区十一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南通市崇川区十一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南通市崇川区十一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2南通市崇川区十一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南通市崇川区十一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南通市崇川区十一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二三并举”战略,积极发展都市型经济。

工业经济呈现产业化、外向化、规模化、品牌化和科技化特征。

基本形成纺织服装、轻工食品、机械船舶、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产出能力占全区工业的80%以上。

外向化程度不断加深,引进外资、利用外资的能力不断加强,参与国际合作的水平有效提高。

“十五”期间,全区累计新办三资企业175家。

协议注册外资7.4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6亿美元。

共完成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层级不断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300家,产出总量占全区工业75%以上。

亿元企业39家,亿元企业在规模工业中占比超过70%。

品牌战略有效实施,培育中国名牌1个、省级名牌11个、市级名牌21个和省著名商标5个,“品牌”经济的总量达到全区的30%以上。

科技创新贡献份额不断提升。

现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

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1%。

2002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

2005年,超过320亿。

服务业发展领域拓宽。

商贸流通、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不断做大做强,麦德隆、易初莲花等跨国零售集团落户崇川,钟秀路市场群、南大街商业街等专业街区特色鲜明,旅游、信息服务、房地产、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快速。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

农业园区建设取得实效,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趋势显现。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发展质态不断提升。

2005年,不含金融、保险、通讯、邮政在内,三次产业占比为0.6:

50.7:

48.7,与“九五”期末相比,一产占比下降1.9个百分点,三产上升7.3个百分点。

  3、各项改革强力推进,体制机制趋于完善。

企业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

2001年起,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总体目标,全力推进以新划入的观音山地区区直属工业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改革工作,先后分流、安置职工6000多名,置换退出公有资本1300多万元,收回房屋10多万平方米、土地500亩,解决了4800多名退休职工的医保问题。

2004年,全区全面完成企业改制工作。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改制企业活力明显增强,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事业单位的改革有序推进。

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

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全面取消,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逐步完善,村级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能力提高。

社区建设得到加强。

完成社区居委会撤并工作,新组建成133个社区居委会。

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基本实现了社区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和职业化。

和平桥、虹桥和学田街道被评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百花苑和德民社区被评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小区。

连续两届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被评为江苏省科普工作示范城区。

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水平列全市前茅,建成了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同步提升。

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学田、和平桥、城东街道获全国体育先进社区称号。

7名崇川籍运动员先后12次获得世界冠军。

2005年,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称号。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市场快速发展,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百花苑社区成为南通市唯一的全国先进文化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快速发展。

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20多个,基本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

抗击“非典”工作取得胜利。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

全区1400户、3413名城镇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

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推进,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劳动人事社会保障服务平台,重点强化对再就业援助对象及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转移就业帮扶工作。

“十五”期间,共有6856名失地农民实现了转移就业。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得到加强。

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

2004、2005年,分别获得“全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称号。

双拥、老龄、档案等事业也取到了较大的发展。

  5、民主法制不断加强,文明创建取得成效。

加强依法行政,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管理考核评议制。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文亮、晨苑、华侨社区被评为省级民主法制示范社区。

以“建设平安崇川、创建全省最安全主城区”为目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再上台阶。

“大调解”工作位于全国先进行列,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0-2004年度江苏省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先进集体”、“严打斗争先进集体”称号,被命名为“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区”。

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努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扎实开展“五城同创”工作。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多层次的创建格局进一步完善。

获2002年度“省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称号。

现有省级文明社区6个,市级25个。

转变“创卫”工作指导思想,变突击迎查为日常工作,主城区市容市貌大为改观,为在市区范围内进行的全市性及以上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6、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开发区东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人民东路延伸段、青年东路延伸段、太平北路、世伦桥路等交通干道相继建成贯通。

观音山热电厂建成并网供电供热,观音山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

狼山风景区被评为“AAAA”级风景区;

完成了军山景区、紫琅南路、环山南路、高尔夫球场等工程改造、建设,滨江公园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小区改造出新成效明显。

投入5700万元,对老小区进行综合整治。

维修道路21.9万平方米,新增路牙12.6万米,新铺设雨污水管道3.2万米,疏通管道32万米。

种植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小区绿化覆盖率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投入4610万元,新修道路149公里,基本实现农村道路灰色化、黑色化。

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工程,村民正常用上自来水。

燃气普及率达100%。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每年保证财政收入3‰的资金用于环境综合整治。

建成68.5平方公里的烟尘控制区和47.35平方公里的噪声达标区。

空气质量达到南通市规定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的天数达到全年75%。

交通声环境噪音控制水平大幅提升,2004年度,交通声环境质量列全国第二。

河流水体逐步消除黑臭现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96%以上。

  “十五”期间,崇川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主要是:

经济发展的布局不够合理,增长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社区服务水平还须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能力仍需继续加强,社会发展的某些环节比较薄弱,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及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活仍面临不少困难,体制与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等等。

这些都需要在“十一五”时期予以重点解决。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崇川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1、宏观环境。

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为崇川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强劲的动力。

  

(1)经济发展全球化。

“十一五”期间,世界经济预计将保持3%左右的增长速度,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重组、国际资本流通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正在进行。

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正在成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基地,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介入的程度将更深入、层面将更宽广,有利于增强我国与国际的经济关联度。

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优势,将在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等方面有所作为。

  

(2)体制改革市场化。

“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重点,将由商品市场向要素市场推进,由竞争性领域向垄断性领域推进,由微观管理体制向政府管理体制推进,现代产权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将进一步完善。

南通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中,有创新、有优势、有成效,为经济社会的全面腾飞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3)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十一五”期间,长三角作为国内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产业集聚、行业互补、市场互助的格局将进一步确立,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地位进一步厚重,发展能量将大大发散,对周边地区的协同整合将有新的突破,这使长三角地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成为可能和现实。

南通在与上海之间的“通道计划”实施后,作为长三角北冀经济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要素将会快速集聚,经济增长的动力会得到很大加强。

  (4)发展模式科学化。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南通确立了要在跨越发展中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战略定位,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更加注重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贡献份额的提高,更加注重“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的转变,更加注重民营经济的打造和发展,更加注重吸纳国内外资本、开拓国内外市场,这为崇川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

  2、微观环境。

“十五”期间,崇川在经济综合实力、改革创新动力、城市建设魅力和社会发展活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新基础、确立了新起点。

  

(1)“十一五”期间,是崇川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考验期。

建区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区一直保持着经济迅猛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态势。

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在全区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大的传统产业面临着更加直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发展压力将会增大;

在占全区经济总量一半以上的工业中,先进制造业占比不高,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强;

有着较大发展空间的现代服务业尚在起步,对经济总量的拉升能力有限等等。

“十一五”期间,崇川面临着如何采取超常规发展措施,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考验。

  

(2)“十一五”期间,是崇川改革开放的深化推进期。

“十一五”期间的改革,面临更深层次的利益调整。

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崇川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包括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

适应这种趋势,崇川要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和渠道,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效能,把“走出去”和“引进来”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在崇川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接轨上实现新突破。

  (3)“十一五”期间,是崇川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期。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崇川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十一五”期间,是崇川实现“两个率先”大业的决胜关键期。

“十一五”期间,崇川要实现崛起于全省主城区、在全市较早实现“第一个率先”的目标,必须以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新动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整合各种资源,想方设法集聚发展要素,用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向改革开放要先进生产力,实现在更高起点上的优质高效发展。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崇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崇川为宗旨,大力实施“工业兴区、三产富区、科技强区、环境立区、城建美区”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把崇川建设成为经济强盛、科教昌达、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全省一流主城区。

  具体要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以跨越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的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适应区内经济环境的要求,调整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兴三优二调一”的思路,做强服务业经济,做优工业经济,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深入推进科技强区,把科技进步作为提升产业、聚敛财富、增强城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

  ——坚持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重心,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和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延伸覆盖,提高城区发展的内涵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有机结合,提高城区综合竞争力。

  ——坚持以构建和谐崇川为目标,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根本追求,关注民生,维护民权,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新崇川。

第二节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崇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保持跨越式发展态势,努力使崇川在经济实力、基础建设、社区建设、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平安建设、群众收入、生态建设、可持续性、党的建设等方面达到全省一流水平,以主城区的率先发展为南通实现全面腾飞多挑重担、多作贡献。

具体目标是:

  1、具备全省一流的经济实力。

发展速度处于全省主城区前列,经济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

到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二产年均增长15%左右(其中,建筑业年均增长20%左右),三产年均增长16%左右,三产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50%。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左右。

自营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

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良好体制机制。

深化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各项改革,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现代产权制度、企业制度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

民营经济对经济总量、税收、就业的贡献率年均递增2个百分点。

  2、形成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

科教文卫体各项事业进一步繁荣,各类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到2010年,全区区域科技竞争力总体水平在全省的位次明显提升;

基础教育继续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

文化更加繁荣,形成以文化重点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体质进一步提高。

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人民生活安康。

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城镇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超过25000元和11000元;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资源节约和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2%。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8%。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0%。

第三章空间布局、产业战略和发展动力

第一节空间布局

  崇川是南通市都市核心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和商贸物流中心,主要承担全市的集聚功能、创新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和辐射功能。

市区原有区域应以发展服务业和生活居住功能为主,东部区域应发展物质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高科技产业和都市型工业。

根据南通市未来城市化发展方向,考虑市区人口分布、经济布局、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承载能力,结合区内现有产业空间布局基础,将全区划分为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风景区和沿江经济带五个功能区域,努力形成“四区一带”的产业发展格局。

“十一五”期间,通过强化对功能区域内产业布局的指导和约束,促进各种发展要素相对积聚、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生产力空间布局科学化、空间资源效益利用最大化。

  1、老城区。

围绕商业、居住、服务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进区大卖场(商场)等三产服务业项目,形成布点均衡、辐射全面的发展局面。

围绕“打造精品濠河”,有序发展环濠河特色产业带。

提升特色街区,做强钟秀路家居装饰圈、桃坞路服饰精品一条街、青年路餐饮娱乐一条街、八仙城商业步行街等。

加快任港路、人民西路、搬迁后姚港化工区的“退二进三”步伐。

  2、新城区(含开发区东区南片)。

以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增强承载能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文化品位。

主要发展行政办公、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会展商务、教育科研、文化体育、现代居住等现代服务业。

  3、开发区。

以建设新型工业区为目标,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

东区工业片,结合已有的片区规划,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大力发展IC、IT和高科技纺织等产业,建设高科技色织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民营科技园等。

开发区西区,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之上,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高新电子产业。

  4、风景区。

围绕南通城市名片、城市生态中心、休闲度假中心的功能定位,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与严格保护相结合,以举办2007年江苏省第五届园艺博览会为契机,在保护名胜古迹、扩大生态范围的同时,大力发展充分展示近代第一城、纺织工业发源地、江海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

  5、沿江经济带。

利用长江岸线,结合沿江通道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围绕以物流和港口加工业为核心的综合物流产业园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现有企业资源,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进出口中转型企业群。

加大接轨上海力度,大力引进、发展为船舶配套的仓室机械、电气仪表等产业,打造崇川的先进机械制造业基地、临港产业高地。

第二节产业战略

  以“全省发展都市工业的排头兵”、“全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力军”为目标,坚持“二三并举”的产业战略,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1、加快三产富区步伐,努力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建立相互配套型发展体系。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摆在更加重要、更加优先的战略地位,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

依托制造业促进服务业大发展。

抓住生产服务环节的分离和延伸,重点突破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良性循环、互动互促。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和预期的交通区位优势,着重发展大物流、大市场等特色服务业。

加快培育提升一批规模大、辐射力强的区域性、全国性生产要素和批发交易大市场。

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集聚区,突出发展研发、营销、采购、中介咨询、物流展示等项目。

加速发展小康型的消费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会展业、科教卫体服务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加快整合旅游资源,加快“五山”风景区综合开发,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构筑崇川旅游的新品牌。

大力引进外资来我区发展服务业,引进跨国集团和知名企业来我区实行服务业大重组。

充分挖掘民资潜力,大力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服务业,使民营经济成为全区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

  2、提升工业兴区水平,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集约型产业体系。

以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适应宏观政策的新变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将经济增长建立在集约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

按照“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科学布局”的原则,突出产业集聚和产品特色,努力形成以人才群体化、产品科技化为标志的都市型工业,集中力量、集中区域,发展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污染小、耗能低、适合都市发展的行业。

大力实施资本扩张、结构优化、产业集聚、链条拉长、技术升级、品牌打造等六大强体工程,全力推动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加速规模企业向资本经营型、品牌技术型、规模效益型、快速增长型转变,进一步提升全区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组织实施工业经济“2345计划”,再造一批优势企业、强势企业。

第三节发展动力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自主创新,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切实增强全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1、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推进产品、产业、资本和人才的国际化,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效益,注重引进“外资”与“外智”的同步推进;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

提升外贸发展水平,进一步拓宽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领域。

加快接轨上海,借助上海等城市的科技力量和接轨国际的平台、窗口功能,不断提升全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国际化水平。

加快开发区建设,使开发区在基础设施条件、产业结构层级、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处于全市前列。

  围绕打造“名企、名品、名人”,全力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在高起点上的新跨越。

扩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

加强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和政府扶持,支持企业开展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推动高成长性、发展快、潜力大的骨干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实施“2345计划”的“生力军”。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层次。

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经营,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态。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给予民营经济在投资、融资、财税、规费收取、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进一步优化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大力推进制度建设的转型。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进行流程再造,推行电子政务,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完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加强投资管理、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健全企业投资服务和监管体系。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放宽投资领域,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等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3、积极推动自主创新。

切实走以科技发展为支撑的高效发展之路,发挥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