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研究生考试汇总国际.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726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校研究生考试汇总国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党校研究生考试汇总国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党校研究生考试汇总国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党校研究生考试汇总国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党校研究生考试汇总国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校研究生考试汇总国际.docx

《党校研究生考试汇总国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校研究生考试汇总国际.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校研究生考试汇总国际.docx

党校研究生考试汇总国际

1、国际政治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国际政治学是随着政治的发展而产生的。

(2)国际政治学是在世界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现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国际政治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

2、国际政治学的建立与发展

(1)一次大战的爆发催生现代国际政治学(萌芽时期)

(2)二次大战后国际政治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形成时期)

(3)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理论的大发展(发展时期)

(4)冷战后国际政治理论的新发展(完善时期)

3、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说的内容

(1)时代观。

马列提出了考察人类社会时代发展的基本方法,并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的分析作为国际政治研究的前提。

(2)世界体系理论。

马恩关于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分析,以及世界相互依赖的思想。

(3)民族殖民地理论。

马恩关于资本主义对殖民地双重作用,列宁提出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区分,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决定性意义,民族自决原则,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等。

4、国际社会的结构特征

(1)相互联系的整体。

(2)无政府状态。

(3)受到时代、力量对比和规则的制约。

(4)国际社会的变动性与相对稳定性。

5、世界体系的基本特征

(1)世界整体性,包括世界各类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的全球体系。

(2)相互联系性,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的相互联系和各行为主体的相互联系。

(3)不平等性,建立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基础上。

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

6、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体系的影响

(1)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不同国家的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3)世界各国国内政治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发展方向。

(4)国家政治力量的发展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7、国际政治体系对国内政治的制约

(1)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

(外部国际环境)

(2)国际政治环境制约着国内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3)世界舆论、世界潮流和世界性的运动能够形成一种迫使国内政策调整的国际压力。

8、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相互关系

(1)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续:

首先,对外政策是国内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集团利益的集中体现。

其次,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受着国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制约。

第三,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2)对外政策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对内政策相区别:

首先,对外政策的对象与对内政策不同:

国家间关系、国际社会/国内各阶级集团关系。

其次,对外政策的形式和对内政策不同:

灵活性、多样性。

第三,对外政策的制约因素与对内政策不同:

受到国际关系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制约(3)对外政策对对内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对外政策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

其次,国家的对外政策影响着对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9、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具体由四个特征: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

(2)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3)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4)具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10、国家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1)拥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

这是国家作为基本实体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2)拥有一定的政权管理机构;(3)拥有国家主权。

11、国家主权的基本内涵

(1)对内的最高统治权。

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

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

(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

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利。

12、国家主权的发展

①维护主权和限制主权的两种趋势。

20世纪以来,在对待国家主权在国际法和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问题上一直存在着限制主权与维护主权两种对立的趋势。

②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限制。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内政治经济国际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国家主权观正受到强烈的冲击。

③国家主权与国际法。

尽管全球化的发展对当今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主权国家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体。

13、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①行为影响的跨国性;(成员构成的多国性、活动范围和影响作用的跨国性、自身利益的超国家性)

②参与方式的间接性(一般不拥有强制推行其对外政策的手段);

③职能作用的协调性(通过自身的组织机构或回忆提供交流场所;通过宣言、公约和决议为国际社会制定共同行为规范和相互关系准则;以调解国际冲突、促进国际合作作为宗旨和使命);

④措施和手段缺乏强制性。

(不拥有集中统一的政权机关和暴力工具,不具备国家武装力量的基本职能)

14、国际行为的基本特点

国际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均受到行为主体本身的条件、发生行为的对象和行为所及的问题和领域的限制。

制约国际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

(1)任何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

国家对外行为的目标就是依据各自的利益而制定并实施的。

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也要受到实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支配。

(2)国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

国家对外行为的区域性取决于对外行为的对象,因此可分为双边、多边、区域、全球性行为。

国家对外行为所涉及的领域,也因为行为的方式和所涉及的问题不同而相异,同样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性。

非国家行为主体越来越注重于涉及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

3)国际行为是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

行为能力的大小与实力的强弱是紧密相连的,行为主体实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其行为方式的取向。

15、国际冲突的根源:

(1)人性与国际冲突

(2)国家与国际冲突(3)国际体系与国际冲突

16、国际冲突的解决:

(1)内部解决

(2)国际干预(3)集体安全

17、国际合作的内涵

(1)国际合作的基础:

国际行为主体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

(2)国际合作的实质:

国际行为主体在一定的问题领域中所进行的政策协调行为。

18、国际合作的障碍:

(1)信息不对称

(2)“搭便车”(3)国家对相对获益的关切

19、国际冲突与国际竞争的联系和区别

(1)含义:

国际竞争是指各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竞赛或争胜。

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地位并努力超过对方。

它是国际关系中一种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形式,存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所有的领域和所有国家间关系中。

冲突:

某一可认同的人群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其他可自我认同的群体,原因是它们追求的目标相互抵触或看上去相互抵触。

(2)国际竞争与冲突的联系:

竞争与冲突是国际相互作用最一般的两种有紧密联系的形式。

A.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即对抗性、敌对性的竞争。

B.竞争往往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成为冲突。

同样,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也可以使冲突转化为竞争。

C.竞争和冲突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竞争中存在着冲突的因素,冲突本身又是竞争的一种形式。

在国际相互作用中,冲突和竞争是彼此交织、相互联系的。

首先,冲突和竞争是互相包容的。

其次,冲突和竞争是相互转化的。

再次,竞争和冲突往往是彼此交织的。

与此同时,冲突和竞争是相互区别、自成一体的。

冲突和竞争毕竟是国际相互作用的两种范畴,是国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状态。

在实际内涵上,冲突更多地意味着目标和利益的直接对立和交锋,具有某种直接对抗性,大都以零和结局为基础;竞争则更多的是一种攀比、超越和追赶的状态,竞争双方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涉及利益目标的相互作用,一国的目标实现可以不影响他国的目标和行为。

19、国家实力的形成包括作用。

(1)有形构成:

a地理条件。

b人口。

c自然资源。

d经济实力。

e军事实力。

f科技实力。

(2)国家实力的无形构成:

a社会制度。

b政治体制。

c政治局势。

d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有两大要素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个要素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处的国际环境。

第二个要素是一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或联系。

(3)国家实力的作用

国家的实力对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a它是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

b它是实现国家对外目标的重要手段。

c它是决定国家对外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20、国家利益的内涵: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国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

这一定义包含着四层含义:

第一,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是指特定国家的利益,是为特定国家服务的。

第二,国家利益是特定国家内“绝大多数国民”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个别人或部分人的利益。

第三,国家利益是有其物质内容的,即人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这是各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和目的。

第四,国家利益所反映的共同利益,并不是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集团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利益、各种因素的“综合”或抽象,是各种单个利益中的共同性利益。

21、国家利益的作用:

(1)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

(2)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着眼点(3)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22、国家利益的特性:

(1)国家利益的抽象性和具体性

(2)国家利益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3)国家利益的民族性和阶级性

23、自然环境对综合国力的影响

(1)从地理因素方面来看。

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较容易发展成大国和强国。

与之相反􀊌较差的自然环境条件会给一个国家发展成为力量强大的国家造成障碍。

(2)从人口状况看。

人口是从事经济生产和战争必不可少的因素因素之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一国成为大国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口的多寡和人口素质的高低往往成为国家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3)从自然资源方面看。

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奠定了它成为政治经济强国的基础。

自然资源是大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和能源的来源􀊌而只有拥有强大工业基础的国家才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进而

在国际政治中取得相应的地位。

24、自然环境对国家对外决策的影响

(1)从地理因素的各方面来看:

拥有良好港口和漫长海岸线的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在对外行为中把发展海上力量放在首位;彼此相邻的大国之间;在彼此为敌时􀊌漫长的共同边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建立强大的军事机器􀊌并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在彼此为友时􀊌共同的边界可以加强相互地缘经济亲和度􀊌如已经构筑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中俄两国。

(2)从人口状况看:

一个国家拥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不仅提高了其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政治的行为能力和影响作用􀊌并进而促使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动发挥影响􀊌往往奉行具有独立色彩的外交政策。

(3)从自然资源看:

一个拥有丰富而全面的自然资源的国家在对外政策上就不怕国际上的孤立与制裁􀊌其独立性更为明显,外交上的选择范围也因此扩大。

像日本这样资源匮乏的国家􀊌在政治上容易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只能依靠与美国的结盟􀊌很难在国际舞台上坚持独立的立场􀊌发挥其与经济大国相称的政治作用。

25、自然环境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1)由于自然环境对一国综合国力的影响..自然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的基本状况也就影响了一定时期内各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关系..从而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产生制约作用。

(2)由于地理位置对国家行为能力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制约作用..大凡地处海峡、海道以及陆上战略通道等战略重要地的国家和地区..因其扼守着大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咽喉..往往成为国际政治争夺的热点地区。

如中东地区。

(3)对自然资源全面争夺是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垄断资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