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李维康京剧名段38个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6193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曲李维康京剧名段38个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戏曲李维康京剧名段38个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戏曲李维康京剧名段38个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戏曲李维康京剧名段38个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戏曲李维康京剧名段38个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戏曲李维康京剧名段38个文档格式.docx

《戏曲李维康京剧名段38个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曲李维康京剧名段38个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戏曲李维康京剧名段38个文档格式.docx

她的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甜美,尤其行腔,富有创新,熔梅、程、张等流派的声腔艺术于一炉,借鉴地方戏曲与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以情带唱,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她演传统戏时颇有新意;

在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中也能成功地塑造角色。

例如在现代戏《恩仇恋》里,她将青衣、花衫、刀马旦的行当艺术融在一起,出色地塑造了女主角凤妹子的动人形象。

其他例如李清照、杨开慧等角色,也扮演得颇为成功。

代表剧目;

擅演剧目:

《秦香莲》、《霸王别姬》、《风还巢》、《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玉堂春》、《断桥》、《荀灌娘》、《刺蚌》、《宇宙锋》、《鱼藻宫》、《杨门女将》、《谢瑶环》、《四川白毛女》、《黛诺》、《革命自有后来人》、《红嫂》、《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李清照》、《李凤姐》、《宝莲灯》、《蝶恋花》、《恩仇恋》等。

获奖情况;

所获奖项:

第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85年全国现代戏汇演主演一等奖;

首都京剧振兴杯最佳演员;

1986年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9年首

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李维康届“金唱片”奖;

19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

1997年被文联首推为“世纪之星”。

  活动年表1984年,农历甲子年:

获得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所属的《戏剧报》杂志社发起举办的1983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该奖以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

  1984年6月3日,农历甲子年五月初四日:

参加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主办的“全国著名中青年京剧演员交流汇演”,演出剧目:

《龙凤呈祥》,其中与刘长瑜、李维康、孙毓敏三演孙尚香,反响强烈。

  1987年11月29日,农历丁卯年十月初九日:

领衔中国京剧院二团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

  1988年5月6日-11日,农历戊辰年三月廿一日-廿六日,19时:

参加在上海举行的首届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演出剧目:

《凤还巢》(马小曼,杜近芳,李维康,梅葆玖,王啸麟,艾世菊,于万增,王树芳,孙正阳,萧英翔,黄世骧)、《武家坡》(梅葆玥,李维康)、《汾河湾》(李维康,耿其昌)。

  1990年12月20日,农历庚午年十一月初四日:

参加北京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演出剧目:

《玉堂春》(李维康,叶少兰)、京剧《四郎探母》(李维康,耿其昌,黄孝慈,于魁智,马小曼,陈志清,于万增,赵葆秀,冯志孝,刘长瑜)。

  1992年2月4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一日:

参加199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演出节目:

京剧交响合唱毛泽东词《咏梅》(中央乐团演奏合唱,秋里指挥,张克瑶扮演毛泽东,李维康、杨春霞、刘长瑜、杨淑蕊演唱)

  1992年2月11日-16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八日:

参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上海京剧精品展演。

  1992年12月,农历壬申年:

获得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金奖。

  1996年2月19日,农历丙子年正月初一日:

参加1996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演出节目:

《李清照》选段。

  1998年8月28日,农历戊寅年七月初七日:

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文艺音像制品奖三等奖(李维康京剧唱段选,CD,上海声像)。

  1999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

参加吉祥九九——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

《龙凤呈祥·

洞房》(鼓师李素阳,琴师张素英;

演员李维康;

演出单位中国京剧院)

  1999年10月6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七日:

参加北京人民剧场举行的庆祝国庆五十周年戏曲演出,演出剧目:

《四郎探母》(耿其昌,于魁智,冯志孝,李维康,刘长瑜,李胜素)。

  2000年3月28日,农历庚辰年二月廿三日:

参加大型京剧演唱会暨上海京剧院庆祝建院45周年系列演出开幕式,演出剧目:

《大·

探·

二》(李维康、耿其昌、邓沐玮等)。

  2000年12月30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五日,19时45分:

参加怀仁堂2001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

《谢瑶环》选段。

  2001年1月2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

参加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

《谢瑶环》选段。

  2001年10月8日,农历辛巳年八月廿二日:

参加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颁奖晚会。

  2002年2月11日,农历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

参加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

《四郎探母》选段(李维康、耿其昌)。

  2002年10月,农历壬午年:

任中国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

  2003年1月3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初一日,19时30分:

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四郎探母》(于魁智,杨少彭,杜镇杰,张学津,李胜素,李维康,马小曼,赵葆秀,李宏图,寇春华,郑岩)。

  2003年1月31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

参加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

《贵妃醉酒》。

  2003年2月1日,农历癸未年正月初一日,19时30分:

参加中国京剧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迎新春名家演唱会》。

  2003年4月12日,农历癸未年三月十一日,20时:

参加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文艺晚会《梅花赋》,演出节目:

《咏梅》(李维康、于魁智)。

  2003年12月6日,农历癸未年十一月十三日,晚:

参加北京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闭幕式晚会。

  2004年1月21日,农历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

参加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

京剧《坐宫》(李维康、耿其昌)。

  2004年12月30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二十日:

参加“菊苑飘香”——怀仁堂2005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

《蝴恋花》。

  2005年2月8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

参加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

《大登殿》(李维康、张云、张笠媛、王璐、周婧)。

  2005年12月30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三十日,19时45分:

参加“锦绣神州”——怀仁堂2006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

《红色娘子军》。

  2006年1月23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四日,晚:

参加2006年新春京剧晚会——李瑞环同志改编剧目专场演出。

  2006年1月28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九日:

参加2006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出节目:

《李清照》(李维康、耿其昌)。

  2006年2月3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六日,晚:

参加2006百花迎春戏曲晚会,演出节目:

  2006年6月18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

参加杜近芳收丁晓君为徒仪式。

  2006年9月9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七日,20时:

参加第三届中国威海人居节“三角之夜”中国京剧名角名段演唱会。

  2006年9月30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九日,19时30分:

参加长安大戏院重张十周年演出,演出剧目:

《四郎探母》(杜鹏、杜喆、贾劲松、耿其昌分饰杨延辉,李维康、熊鸣霞、张慧芳分饰铁镜公主,张晶饰萧太后,翟墨饰佘太君,李宏图饰杨宗保)。

  2006年10月23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二日:

参加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的纪念谭富英诞辰百年系列演出。

  2006年11月4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四日,19时30分:

参加霸州市举行的纪念李少春先生诞辰八十七周年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演出节目:

《卜算子·

咏梅》。

  2006年11月9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九日:

参加在长安大戏院隆重举行的2006中国记者节京剧演唱会,演出节目:

《谢瑶环》。

  2006年11月17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七日:

参加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

  2006年11月25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五日,晚:

参加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举行的纪念奚延宏诞辰72周年演唱会举行,演出剧目:

  2007年3月28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初十日,晚:

参加廊坊市明珠影剧院上演的《和谐之声》大型戏曲晚会。

  2007年4月28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十二日:

参加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戏曲文艺晚会举行,演出节目:

《四郎探母·

坐宫》。

  2007年5月12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六日:

参加外交部京剧学会2007年联谊会。

  2007年9月20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十日:

参加由天津市文化局、和平区人民政府、今晚传媒集团、天津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华夏神韵——第三届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

  2007年10月13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初三日:

参加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主办的“党的旗帜高高飘扬——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大型系列演唱会”第五场、“梅花朵朵向太阳”主题演唱会。

  2007年12月30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廿一日:

参加2008年新年京剧晚会,演出节目:

《蝶恋花》。

  2008年2月12日,农历戊子年正月初六日,13时30分:

参加梅兰芳大剧院2008年雪灾赈灾义演。

  2008年4月23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十八日:

赴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举行京剧知识讲座。

  2008年5月22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十八日,晚:

参加四川汶川地震“孩子你并不孤独——梅兰芳大剧院赈灾义演晚会”,演出节目:

《红灯记》、《大登殿》。

  2008年5月29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廿五日,晚:

参加四川汶川地震全国戏曲界抗震救灾义演。

  2009年参加天津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倾力打造的《梨园春潮》——2009年18省市地区元宵戏曲晚会

  2010年12月28日,农历庚寅年十一月廿三日:

梅兰芳大剧院领衔主演《盛世中华》李维康七宗“最”

  1、最“纯”——杨开慧(剧目:

《蝶恋花》)  文革刚结束,第一部使维康声誉鹊起的现代戏。

那时的维康,除了出色的唱、演水平,还特别有股朝气,和她塑造的杨开慧一样,如板仓冲里茂盛的青竹、清澈的溪水,纯纯地走来,无比清新。

她的杨开慧形象,充溢着“我将我身献我党”的追求真理的激情,充溢着对战友、乡亲、故土的挚爱亲情,这也是一个“纯”字。

全剧一改文革“高、大、全”的“英雄主义”创作习惯,以“情”动人,加上全新的板式和唱腔结构、优美的音乐设计、巧妙融入湖南乡土音乐元素等,也给人“纯”的感觉。

尤其那段“绵绵古道连天上”的华彩唱段,由平静舒缓到激越奔放,层层推进,娓娓道来,字字千钧,情深无限,关雅浓先生的这段创作在200年京剧史上足可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已过天命年的维康不能用“纯”来概括,但她唱起这段的忘我境界和海洋般的深情总使我辈心潮难平,再无第二人能描其真髓。

 2、最“酷”凤妹子(剧目:

《恩仇恋》)  一向文静端庄的“大青衣”李维康,居然在紧锣密鼓中撒泼动野,塑造了一个火辣辣、凶蛮蛮、敢爱敢恨的性情美人,这种艺术处理实在大胆又极为成功。

这出戏集中体现“艺术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宗旨,极具革新意识。

表演上,融青衣、闺门旦、刀马、花衫等多种行当一炉,充分显示了李维康唱念做打的全面功力,而且设计的几段舞蹈如趟马、和瘸腿李铁拐对打等都颇有创意,能把《拾玉镯》等很多传统戏动作程式“化”在戏中人物身上,着实高明。

在唱上,李维康一贯以情带唱,根据塑造人物需要博采梅、程、张等派技法为我所用,但饰演的其他角色在大的范围里还可看作是青衣,所以一般还能找到梅、程、张的印记。

而这出戏里演一“辣妹”,相对而言无章可循,她那调用各种音乐手法只为塑造人物需要的特点就更突显出来。

象[南梆子]“见项圈猛一阵红云飞上脸”一段唱里“我又喜又羞更觉得心儿甜”的“心儿甜”,“刚提婚姻事他轻叹了一声”一段里“真是个没紧没慢的傻医生”一句等,简直听不出是民歌唱法还是象我们普通人一般喊出来的,反正就觉的象自己身临其境时会有的反应一样,非常贴切、非常生动;

而这种唱法又是嵌在纯粹京剧的旋律、乐器、演唱之内的,化为无痕,从形式到核心还是京剧,同时人物性格大大鲜明了。

同样例子还能找出很多,在“松岗送别”的核心一段唱里,“想起了杀父仇撕裂肝肠”一句、“又该谁与谁抵偿”的“偿”字等处,我甚至听出了通俗歌曲的吐字方法,不是专业搞音乐的也不知是不是,反正唱的活、唱的开、唱的过瘾。

总之京剧在新时代不创新是肯定没出路的,而如何既保持京剧的根基和精髓,又有机融入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手法,包括戏剧创作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恩仇恋》的导演阿甲以及李维康的大胆实践都很值得研究。

3、最“雅”李清照(剧目:

《李清照》)  7部代表作部部经典,但个人最偏爱的还是《李清照》。

因为大多数传统戏,注重情节胜于注重人本身,满是喜庆团圆、因果报应之类“套路”,说句不恰当的话,总觉带些农业社会的陈腐气;

而现代戏又似乎多了份激昂、少了点韵致。

最衷情还是《李清照》这样的,高雅清丽、以气质取胜,尤其能触动我这样念过大学自认为还算知识女性的人吧。

这部剧也有精彩的情节,但也许是维康的举手投足太高雅、大气,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一位著名女词人的风采,也许是音乐设计的太优美、清新,总之印象最深的是女词人本身的气质、境遇,这样的创作风格在京剧史上也属少见吧。

正因为作品对“人”、尤其是一位彪炳千古的女词人本身刻画的细腻深刻、不染尘俗,因此对演员的文化修养、表现力也要求甚高,也就是禀赋超群的李维康,估计一般演员连台都压不住。

说到这里,维康戏路真是宽,而才高貌美、大气有识的女子似乎由她演绎最具风范,因此象《谢瑶环》这样已有前辈唱红的经典戏,维康也敢于知难而进并成为了自己的一出保留剧目。

戏里“梅子青青枝头坠”一段流水,[西皮慢板]“一支花凝晨露盈盈绽放”,[南梆子]“中秋夜玄武湖清波浩渺”,以及那曲动情“声声慢”等,腔美、唱的美,维康“首届金唱片”奖可谓实至名归。

  特别是那曲“声声慢”:

从念白“……明诚,难道真的再也见不到你了么?

”开始,未闻其唱、先感其悲,无限惆怅、心碎的氛围已就。

再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一段“后庭花变体”,感觉维康唱的很轻松似乎没有刻意的技巧,但却字字轻重浓淡熨贴,如珠玉落心间、又似刀子刻心上,我想这可能就是内心情感已极充沛后的“以情带唱”、“举重若轻”的最高境界吧。

其后[反二黄慢板]“想当初梅子青时乍与君相遇…”一段,和前面“声声慢”衔接的自然且极富美感,维康唱的委婉迂回、起伏跳跃,感情波澜变化万千,把听众带入到“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遗恨中。

她在“彩霞工程”里曾很简单地介绍说唱这段时一要尽量丰富内心感情,另外眼睛里要有“视像”。

我理解她的意思是“神贯于容,神不贯则容不动;

神到容随,神贯而容动”。

即内心情感积蓄越足表情就随之越自然真切,并且演员要会控制情感宣泄的过程,并要善于通过眼睛的“视像”引导观众感同身受,维康就是这样卓越的好演员。

4、最“真”王桂英、三圣母(剧目:

《宝莲灯》)  这是维康和她的伙伴们共同改编的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传统戏之一,几乎每段唱腔都可称为经典,每段情节设计和表演也可称为经典。

戏里维康一身兼二角,而我理解她实际成功塑造了三个不同角色。

一是三圣母,美丽多情,“落第归来多怨忿”一段,珠圆玉润、甘饴醇美,三个“去问他”到“可愿随我云深仙境永栖身”,把女性魅力诠释到极至。

第二是贫寒村女王桂英,一段“一句话问得我心头鹿撞”,把一个善良少女被打动芳心时的娇羞喜悦刻画的惟妙惟肖,“这书生多情识礼心坦荡”一句的“这书生”三字,我不懂维康用的什么发声方法,在我感觉就是贴心贴肉的通俗唱法,极富韵味和美感,这就是最佳表现方法,管它什么派呢。

第三是身为罗州县令夫人、二子母亲的王桂英,“睹此情心欲碎痛泪难忍”一段唱,舍子之后“……带上几陌纸钱到为娘和秋儿的坟上烧化烧化……”一段念白,让人几乎无法用什么手段技巧来形容,只是被感动、被征服。

  李维康最神奇的地方就在这里,善于展示人物心灵并掀起观众情感的热浪。

如果因此说京剧失去了原汁原味,李维康“离经判道”,大多数观众(尤其是以前不太接触京剧的新观众)想必宁愿选择这样味道的京剧。

还有人说维康念白不好,可听她舍子这段,包括《李清照》里“…明诚,难道真的再也见不到你了么?

”,《坐宫》里的夫妻对话以及《游龙戏凤》里有趣有味的“调笑”等等,她将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风格,话剧语言表现形式等揉进来是对京剧念白极好的发展。

正象维康曾说的“无论戏曲、戏剧、影视表演,都有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点,那就是要以情感人。

5、最“亲”铁镜公主(剧目:

《四郎探母》)  这本是出最常见的传统戏,很多名家演过但精品鲜见,只是维康夫妇的珠联璧合,使之成了家喻户晓的典范之作。

  个中原因有三点:

  一是一些唱段、念白维康他们确实改编的好,比如人人称道的“听他言”快板对唱、“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等。

  二是维康塑造的铁镜公主生活化、人性化。

既是娇贵的公主,又象我们身边熟悉的家庭主妇、媳妇、母亲,善解人意、娇憨亲切。

塑造人物生活化、人性化是维康表演的又一突出特点,看似随意,实则尽在掌控之中,她的表演从无陈腐拘谨之条条框框,和观众距离一下就拉近了。

  第三,要归功于二位夫妻艺术家的默契合作了。

一个“稳”劲十足,一个“活”力非常;

一个坚如大地,一个灿若彩霞,相映成辉、相得益彰、相契相知、相激相荡,才让《四郎探母》(还有许多剧目)化平庸为神奇、满堂生辉。

能因他们的默契配合而成就一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名剧,也算对台下这对恩爱夫妻的最高褒奖了。

6、最“俏”李凤姐(剧目:

《游龙戏凤》)  维康版的李凤姐——天真烂漫、娇俏乖巧、清新隽怡,甜、嗲、灵、媚、十足女人味。

李维康浑身都是戏,可以看出她极其雄厚的唱做功底和塑造人物的灵性,加上那对顾盼生辉的美目,叫人怎能不爱她!

这出戏的李凤姐,和电视剧《四世同堂》里的韵梅,实在是维康奉献给世人的两大惊喜,都那么出乎意料又那么精彩绝伦:

一个温婉贤淑、兰心惠质,一个天真烂漫、娇俏妖娆,显示了她惊人的驾驭多种类型角色的高超能力,不仅不和她的青衣艺术无关而且是重要的补充。

至今,戏中维康(李凤姐)对正德皇帝俏皮的话语“你是大户长的兄弟、三户长的哥哥,你是那——二混帐”,“你可认得我啊?

我是正德皇帝他的——娘——哦”等等不绝于耳,实实的可爱。

7、最“美”——配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

  虽然这不是完整的剧目,甚至只能算一首京味歌曲,总长44字、3分多钟,但我仍想放在这7宗“最”里,因为:

  第一,在今天的社会里不可否认京剧势微,更广泛的观众了解并喜爱京剧,很多是先被戏歌、“样板戏”这样通俗、富表现力的“变种”京剧吸引,一首好的戏歌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一部大戏,维康首唱的《咏梅》就是这样一首广获赞誉的作品。

  第二,这首咏梅,从演唱风格到旋律设计、伴奏配器等方面和维康在京戏中的艺术理念基本一致,是“李派”典型做法。

即整体在扎实的京剧传统基础上,另外旋律紧凑、流畅、清新、委婉;

演唱行云流水、雅俗共赏、根据剧情需要选择最贴切的表现技法,富歌曲性和时代感;

伴奏配器根据情况尝试些新式乐器如大提琴、贝司等等,以拓宽京剧表现力。

  第三,这首曲配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几乎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维康的处理:

从“风雨送春归”的平静铺陈下蕴育的磅礴张力开始,到“犹有花枝俏”的“俏”字上一波三折,一朵梅花迎寒怒放、充满生命力的骄姿似乎就在眼前。

接下来的“俏也不争春”一段转为深情陈述,到“她在丛中笑”唱第二遍的“笑”字上,处理的既充满画面感、似已看到梅花笑的多么动人,又在字尾收的干净有力,以便推进到下段重复递进地吟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高尚情怀。

此段当维康甩出华美高亢的“丛中笑”三字后,本已达到高潮,没想到更妙的是紧接一段男声合唱,深情大气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最后一句“她在丛中笑”,于高潮之外又进一步升华,使听者“心潮逐浪高

李维康老照(6张)整曲格调清新、感情浓厚、气势磅礴、意境高美,44字字字动人心魄,既传达了主席笔下“俏”梅的神韵,又歌颂了千万革命者的挚热情怀,更抒发了艺术家自身对事业的苦恋和高尚人格追求,已臻化境!

这七宗“最”除《咏梅》外,《蝶恋花》、《恩仇恋》、《李清照》是维康和他人共同首创剧目,是京剧史上新编戏的丰碑;

另几部是改编传统戏的精品,是京剧史上传统戏的重要发展。

其实还有许多作品如《汾河湾》、《谢瑶环》、《秦香莲》、《白蛇传》、《玉堂春》、《霸王别姬》、《平原作战》等等,维康均有独特建树,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她华美大气的台风,高若行云低如流水的“金嗓子”,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以情带唱的声腔,形神兼备、真情忘我、气度超凡的表演,无疑形成了独树一帜、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李派”风格。

有人说,艺术大师或大家就是成功达成了以下公式:

大师(大家)=学习+模仿+消化吸收+长期实践+再消化吸收+集中个人特性的表演+个性表演的升华和规范化。

从这七宗“最”和维康的艺术生涯来看,怎不让人心悦诚服。

(资料;

来自XX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