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603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docx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docx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自主发展规划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领雁工程

三年发展规划

区县:

重庆市璧山县

学校: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

学校编号:

XM54

学校电话:

(023)41540025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领雁工程

三年发展规划

(2011-2013)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SWOT)

(一)概况简介

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创建于1956年9月,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学校,璧山县首批示范初中。

学校现有学生近千余人人,20个教学班,七年级5个,八年级6个、九年级9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74人,中学高级10人,中学一级教师34人。

学校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校园内办公区、教学区、休闲区、活动区布局有序,区分合理。

(二)地理环境简介

璧山县八塘中学位于璧山县最北部,地处璧山、铜梁、合川及北碚交界处。

是璧山县最北部的学校。

距离县城37公里,距离北碚城区22公里。

辖区内主要以生态农业为主,工业发展以皮鞋业为主。

(三)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SW)

优势:

1、生源较稳定。

学校地理位置相对独立,东部紧邻北碚区、北部紧邻合川区、西接铜梁县。

八塘镇辖区内仅有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学校周边的区县的学生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也有一部分选择就读八塘初中,因而生源数量较为稳定。

2、教师队伍年轻化,便于塑造。

我校现有35岁以下教师38人,占教职工总数51.3%。

大部分年轻教师上进心强,爱学习,可塑性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掌握较快。

3、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置一般。

有一间计算机室,二间多媒体教室,学校今年新建了4M宽带网络,可以满足办公所用。

4、教师学历达标率91%。

学校现有教职工74人,专业技术人员70人,本科学历62人,专科学历8人。

5、一脚踏三县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奋进中的八塘中学更加开放,这是八塘中学特有的地缘性质。

6、学校管理制度健全,目前有《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师德师风评价方案》、《璧山县八塘初级中学校教师评职方案》等等。

劣势:

1、由于学校所处的地区经济相对璧山县其他镇、街道落后,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比较多,导致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学校现有学生近千余人,留守儿童32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3.7%。

2、师资结构不合理。

学校教职工编制数为86人,现有在编教职工74人,属于缺编学校。

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的教师有富余,而某些学科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有机会的教师都希望能到条件更好的学校、特别是县城任教。

3、学生流失率比较高。

由于近些年开放程度逐渐加深,受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生、学生家长受外界负面的影响冲击较大,中途辍学的现象比较突出。

4、家长素质参差不齐,重教氛围有待提高。

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学校外在文化底蕴比较浅,知识的价值不能得到合理体现,家长的文化素质低,懂得教育理论的学生家长很少,学生家长片面要求学生的成绩,对待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不够重视。

(三)机遇和挑战。

(OT)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均衡教育政策的推进,师资缺编情况,办学基本条件等会逐渐好转。

但是由于开放的程度加深,师生思想心理的复杂性将随之加深。

教师稳定性较差,敬业精神亟待改善。

加上大家的发展速度都快,稍有不慎差距将更大。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及三年规划总目标

学校秉承“用爱铺筑师生成长之路”的办学理念。

坚定不移推行课堂改革,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核心,加大推行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始终贯穿学校的科学发展与师生的幸福指数紧密结合的理念,不断革新管理手段和教育教学手段,让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把我校打造成为璧北名校。

三年总目标:

构建较为完备的管理运行机制,打造一支素质精湛、稳定性较强的师资队伍,推出1-2个在县内有影响力的特色项目,课改模式常态化和完善化。

学生的自治激励机制较为完备,学生的学业水平在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

进一步吸引周边乡镇、区县学生就读我校。

三年后学校的办学品位、人文气息有明显的提升。

三、学校发展的重点内容及具体目标

学校在三年内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二)学校特色发展,(三)校本课程的研发。

(四)、“2+X”拓展教学,推出举重特色项目,(五)推进教育教学改改革,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构建良好的育人系统,初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六)推动五个校园的建设。

完备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健康的管理育人氛围,

(一)两支队伍的建设

三年目标:

建设一支爱学习,师德规范,业务精湛,具有幸福感的教师队伍。

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机制。

年度目标:

2011年度:

制订学校教师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力争90%的教师能按新课堂的教学模式上合格课,30%的教师能上优质课,70%的教师能有一次外出培训考察学习的机会,100%的教师会电脑的基本操作,有80%的教师会制作Powerpoint。

有70%的教师能自觉地撰写教育教学反思,50%的教师论文经验总结能在市县级获奖,培养县级学科带头人1—2名,启动校本教研。

2012年度:

推进学校教师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100%的教师能按新课堂的教学模式上合格课,40%的教师能上优质课,80%的教师能有一次外出培训考察学习的机会,有90%的教师会制作Powerpoint。

有80%的教师能自觉地转撰写教育教学反思,60%的教师论文经验总结能在市县级获奖,培养县级学科带头人2—3名,校本教研进入自觉阶段。

干部队伍的培训学习制度常态化。

2013年度:

学校教师三年发展规划方案进入成效阶段。

60%的教师能上优质课。

有90%的教师能制作一般课件。

80%的教师能自觉地撰写教育教学反思。

70%的教师论文经验总结能在学区或县级获奖,培养县级学科带头人3—4名,干部队伍趋于稳定成熟。

实施的主要办法:

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对教师的基本功和教科研能力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以课堂为主阵地促进教师授课的水平、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效益;以校本教研为主线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构建好相关的制度和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专业发展教导处负责,具体责任人教科室主任,干部队伍由校级干部负责)

(二)、“2+X”拓展教学,推出举重特色项目

“2”指指导学生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艺术技能,“X”指指导学生学会除两项基本技能之外的X项体育、艺术技能。

三年目标:

“2+X”项目在县内具有一定影响力,部分学生在县内的比赛中名列前茅,通过项目活动学生不但身体、技能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在非智力因素上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学校硬件、软件建设达到示范学校标准,具备对周边学校的辐射能力。

年度目标:

2011年度:

基本完成场地器材的购置,项目纳入校本课程,组建教师队伍,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场地器材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组织编写校本的《“2+X”项目教程》、《举重培训教程》,项目培训纳入学生校本考核内容,制订考核标准,项目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有所提升,学生参与率达到60%,初步形成特色氛围,在县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12年度:

“2+X”项目进入初步的成效阶段。

举重比赛在县内比赛中学生团体赛进入前五。

参与“2+X”项目成为习惯的学生达70%以上,有学生以此项为特长升入重点高中、或者市级直属中学,学生在抗压、抗挫、竞争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素养得到相当的提升。

2013年度:

“2+X”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举重比赛在县内比赛中学生团体进入前三,参加“2+X”项目成为习惯的学生达到90%。

建立起“2+X”项目管理俱乐部。

学生除在抗压、抗挫、竞争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素养得到相当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升华,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

实施的主要办法:

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有相应的制度的保障,训练比赛有机结合,师资队伍的保障,考核评价机制的促进作用。

(教导处负责)

(三)完备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健康的管理育人氛围

三年目标:

建立健全各类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及岗位职责,构建好管理的人力资源网。

做到责任明确,措施落实,渠道畅通,管理高效,运行健康。

年度目标:

2011年度: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包括中层干部、年级组、备课组、工会组织、学生社团自治管理组织、家长管理机构等。

建立完善“教职工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分配、中层干部考核制度、职称评聘、师德考核、教师培训、学生评价激励、岗位职责”等制度。

2012年度:

制度执行年。

重在制度的执行落实,逐步完善相关机构和相应制度,师生的制度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尽力做到人人有约束,事事有章可循。

2013年度:

规章制度更加细化,制度文化基本形成,让“校规”成为人人拥有自由和履行管理责任的守护神。

学校发展准备进入文化引领的初级阶段。

实施的主要办法:

引导教师学生积极认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规则意识。

强力推进制度的执行。

(四)推进教育教学改改革,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年目标:

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形成并完善符合我校校情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并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课堂的教学模式,努力使我校学生的学业达到同类学校的中上等水平,让每名学生都有一技之长,终身受益。

2011年:

强力推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步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力争有10%的教师能上课改优质课,95%的教师能上课改合格课;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2+X”项目,力争学生在“2+X”中人均成果达0.5件/人;探寻进行师生发展激励性评价的有效途径,着手音体美等艺术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缩短我校学生与城区学校学生之间的技能差距。

实施途径:

加强教科室工作,大力培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完善适合校情的“六步式”导学模式,继续坚持课改过程性验收制度,着手探讨我校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课堂的导学模式;启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着手构建师生的发展激励性评价制度;积极参加县教委组织的音体美教师转岗培训;着手“2+X”项目构建和项目的师资培训;强力推进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012年:

完善我校的“六步式”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课堂的教学模式,力争有20%的教师能上课改优质课,100%的教师能上课改合格课;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进入常态化;“2+X”项目的设置基本定型,力争学生人均成果达1件/人;师生发展激励性评价全面启动;学生学业水平与同类学校相比能前进2个名次;音体美等艺术学科与学区内学校相比能前进2个名次。

实施途径:

继续坚持并完善我校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坚持课改的过程性验收制度;完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激励制度,以制度育人开始实施;继续实施“2+X”项目的师资培训;努力让音体美等艺术学科教师实现专职化。

2013年:

继续完善我校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有30%的教师能上课改优质课;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进入有效化;“2+X”活动优质化,力争学生人均成果达到1.5件/人;学生学业水平达到同类学校上等水平;音体美等艺术学科在全校位居前列。

实施途径及措施:

继续深化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坚持课改过程性验收制度;深化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激励制度,让制度育人深入人心;优化“2+X”活动,完成“2+X”校本教材的编撰;深化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

(五)构建良好的育人系统,初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年目标:

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学生自我”四位一体健康和谐的育人机制。

充分培养学生自信心,推进“三个一”工程(一项特长,一句座右铭,一件喜欢做的事)。

构建有自己特色的德育内容、目标和评价系统,促进学生自主管理,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

年度目标:

2011年目标:

1、稳定德育工作队伍,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师爱”培养,以达到“以爱育爱”的良好模式。

同时也要加强德育理念的学习,让理论指导实践。

并建立完善的德育考核体系和激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