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5873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5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

《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

从图1中可见,2007年各银行流动性比率均在25%及格线以上符合监管要求。

其中,华夏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最高,从上一年的64%下降16个百分点,仍是当年最高者;

在大型银行中,建行的流动性比率最高,;

相对而言,工行,交行的流动性比率为27%,在全国商业银行中最低。

与2006年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人民币流动性比率除建行略有上升外,均有所下降。

民生银行的人民币流动性比率由2006年末的51.42%下降至2007年末的34.94%,招商银行的人民币流动性比率由2006年末的51.10%下降至2007年末的41.70%。

降幅最大的是工行,下降22个百分点。

图2中外币流动性比率中,中信最高,为110%,浦发、华夏和中行相对较低。

在年际变化上,各行外币流动性比率波动大于人民币,建行下降了100个百分点,民生升幅最高,上升31个百分点。

2、存贷款比率

存贷比是银行贷款金额与存款金额的比例,从银行盈利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但是如存贷比过高,现有资金就会不足,流动性风险也会随之加大。

目前监管部门为商业银行设置的监管红线是75%。

图3列示的是2006和2007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情况。

总体而言,除深发展2007年存贷比超标之外,其他银行均在监管红线之内。

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水平相差不大,处在56%~63%一线,整体上低于中小银行,流动性相对充裕,以工行、建行为代表。

中小银行中,华夏存贷比最低,为64%,其余银行均处于69%~74%之间,其中民生、光大和中信最高,距监管红线尽一步之遥,在体现较高的资金利用率的同时,也说明资金紧张,隐藏着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图3全国性商业银行存贷比

 

(二)安全性比较

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通过防御和降低风险、减少资金损失的能力。

银行安全性主要体现在风险防范和信贷风险两个方面,我们从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来衡量。

1、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表1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收益率

银行名称

资本收益率(%)

2007

2008

2009

中国工商银行

13.1

13.06

12.36

中国建设银行

12.6

12.16

11.70

中国银行

13.3

13.43

11.14

交通银行

14.4

13.47

12.00

中信实业银行

15.2

14.32

10.14

华夏银行

8.3

11.40

10.20

民生银行

10.7

9.22

10.83

深圳发展银行

5.8

8.58

8.88

招商银行

11.34

10.45

浦东发展银行

9.1

9.07

10.34

福建兴业银行

11.7

11.45

10.75

数据来源:

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公布的数据整理(2007年—2009年)

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规定,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

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从表1中看,除了深发展在2007年资本充足率没有达到指标外,其他银行都符合标准。

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稳定,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逐年增加。

2、不良贷款率

图42008年我国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图5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2007年,除农行外,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较上一年度有所降低。

从绝对值上看(图5),深发展、光大、广发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

工、中、建、交四家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3%之间,而以兴业、中信、民生、招行和浦发为代表的其他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则集中在1%~1.5%左右,恒丰2007年不良贷款率只有0.9%,而浙商、渤海因为规模小、成立晚,不良贷款率几乎为零。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银行业高歌猛进,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业绩优良,资产质量大为好转,不良贷款率均呈连续下降趋势。

与2006年相比,光大不良贷款率下降最多,达3.1个百分点。

除光大外,深发展、广发、中行、中信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2.4、1.8、1.1和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

招行、浦发、兴业、民生的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

农行的不良贷款率有2006年得23.43%上升到2007年得23.50%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唯一上升的一家,是有其股改的特定阶段采取的特定措施决定的。

(三)盈利性比较

商业银行经营的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谋求利润的最大化。

我们从经济效益和获利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主要从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衡量

图6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

图7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很好的反映了各行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资本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资产收益率反映银行全部资产运用的总成果。

这两项指标越高,表明银行所有者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也越高,同时也意味着银行盈利能力越强。

通常,决定这两个指标的因素包括净利润与资产平均余额,此外,信贷资产质量,中间业务收入,利息及经营支出水平以及税收等因素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资本收益率不应低于11%,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0.6%。

图6列示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

2007年,招行资产收益率为1.36%,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

兴业、建行分别达到1.17%和1.15%,也表现出较强的盈利水平。

渤海、华夏资产收益率最低,低于0.6%的监管要求。

与06年相比,除浙商外,各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未达到0.6%的监管及格线的银行,也从2006年得七家减为2007年得华夏和渤海两家。

14家银行中,超过半数的资产收益率达到1%,招行、兴业和建行更是接近或超过国际优秀银行1.17%~1.2%的水平。

除去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中行,大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在整体上增幅相当,年际增长在0.2~0.3个百分点之间;

中小银行增长差距较大,招行,兴业和浦发增长逾0.4个百分点,其中招行最高,提高0.55个百分点,而增幅最低的华夏银行只提高了0,04个百分点。

图7列示2007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收益率。

所有银行均在监管及格线之上。

在大型银行中,建行资本收益率19.48%,较上一年提高了4.65个百分点,绝对数值和增幅均位居第一。

中行资本收益率14.2%,基本与去年持平,在大型银行中最低,主要原因是中行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受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的的银行也最大加之其子公司中银香港对收入和利润的分流作用,最终拉低其收益水平。

在中小银行中。

深发展资本收益率大幅提高8.96个百分点,排名第一。

招行、浦发分别提高6.98和4.83个百分点,体现了较强的盈利能力。

在盈利模式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各有不同的优势。

建行战略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零售业务的贡献度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优势业务继续保持领先,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金融市场业务、国际业务持续增长、招行在国际零售业务的先发优势和业务全面持续均衡发展的势头带来高比例中间业务收入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形成了良性稳健的业务循环。

兴业银行基于其搭建的“银银平台”,为金融工具的应用和创新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实现了风险最优化管理,形成了相对低投入、高产出、人均效益较高的运营特点。

2、获利能力

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可以由以下两个指标衡量:

一是利息收入水平,二是人均利润。

图82007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作为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各家上市银行的收入核心。

2007年,由于资本市场的火爆态势,全国性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取得大丰收,利息收入相应的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

大型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基本持平;

在中小银行中,净利息收入相较于大型银行都较高,特别是渤海、浙商。

图9全国性商业银行人均利润

人均利润用以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效率。

图9列示2006~2007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人均利润。

图中可见,尽管2007年各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员工人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其人均利润得益于营业收入的大幅增加,仍然取得较大提高。

在绝对数值上,大型银行的人均利润相对较低,中小银行的人均利润明显分两个层次,兴业人均利润最高,为92万元,中信、招行、浦发处于73万元~83万元一线,这四家银行位于第一层次;

而民生、光大、华夏和深发展处于41万元~55万元,属于第二层次。

在年度增幅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人均利润平均增长54%,不同规模的银行整体增速较为均衡。

兴业增长79%,居第一位;

中行受到次贷危机影响,人均利润增长30%,是各银行最低的。

二、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原因

(一)内部制度

1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

在资产规模方面,中小银行银行比大型商业银行具有更大的规模经济优势。

在资产质量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的银企关系和不良信用关系,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积聚的大量的不良资产。

2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竞争能力较弱。

中小银行在经营管理方式上灵活先进,具有主营优势。

大型商业银行的主营优势则相对较弱。

比如,在对坏账核销是时,有众多的行政部门参与,受到很多限制。

目前,混业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潮流,银行向全能银行发展。

而我们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会束缚我们的发展。

3金融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结构日益多样化。

但是,由于受体制、技术、宏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管制严。

虽然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的金融管制已放松很多,但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较严格的金融管制,这样就限制了金融创新的空间。

第二、金融创新还处于模仿阶段。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方面,大多是从国外引进。

真正由我国首创的、适合中国的创新产品还是很少。

第三、金融创新规模小,品种少,科技含量低。

我国金融创新的重点放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

创新内容肤浅,手段也比较落后。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选择通过提供差别化服务,以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差别化服务是指向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从以产品为中心转为以顾客为中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推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通过金融创新不断培育客户的潜在需求。

表8

(二)外部环境

1银行业监管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美国次贷危机无疑为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

在现代经济中,整个经济运行是通过金融资金的运作来完成的。

离开了金融,经济就无法运转。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关系着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金融监管与银行竞争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监管过紧会造成干扰市场的资源配置,导致银行业竞争不充分,造成银行业运行效率下降。

而如果监管过松,容易造成银行业的无序竞争,导致银行经营失败,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业得安全与稳定。

可见,银行监管是否有效是构成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相关行业的发展

证券业和保险业都属于广义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市场一体化在更快加深,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全球金融业出现了综合经营和混业经营趋势,要想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向混业经营发展。

可见,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三、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建议

(一)内部竞争力

1、大型商业银行虽然具有规模优势,但却不具有规模经济,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大型商业银行在经营目标,内部机制,盈利能力,管理方式和管理活动上都与股份制银行有较大差距。

虽然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实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但还是没有清晰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稳步推进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逐步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是提高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及政府干预,资本充足率大大由于股份制银行,而充足的资本以及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增长以及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股份制银行要与国有商业银行抗衡,就必须积极探索有效地资本金补充渠道,增加市场份额,提高信用水平,以增强其规模竞争力

2、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中间业务成为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中间业务由于具有低成本,低风险的特点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的新亮点。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传统的借贷业务,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基本都在20%以下,而有资料显示,花旗银行的80%的利润都是由中间业务创造的。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资信调查,企业信用评估,资产评估业务等中间业务,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实行混业经营。

(二)改善外部环境

银监会曾确定在2005—2007年的三年时间内,银行业监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推进有效银行监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推进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取得明显效果;

促进银行业市场竞争力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组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三年的努力,银监会对银行业监管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应看到,我国现代意义的银行监管只有短短几年时间,银行监管有效性还很低,有效地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防范体系尚未形成,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检查尚未得到有效地结合,监管信息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

因此,在以后的监管工作中,银行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切实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规范监管操作,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强化监管队伍的建设,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监管水平,完善全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张福海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2

[2]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2

[3]余晓宜证券时报2003-4

[4]王松奇2009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2009-4

[5]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组中国上市银行财务报告分析2008

[6]张向箐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7]黄国华李伟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8-8

[8]焦瑾璞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