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5846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0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

学生交流、汇报

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

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

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体现分法的多样化;

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2、3、4小题。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2016学年第二次备课

(1)在分糖果的过程中,要通过对比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平均分结果的表达。

对平均分结果的表达就是后面要学习的除法算式的含义。

特别“做一做”第2题的填空练习,完整呈现了表达平均分结果的文字,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对平均分的结果进行表达,为后面除法含义的教学作好铺垫。

2017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8学年第二次备课

2016学年教学后记

2017学年教学后记

2018学年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

天恩双语学校备课教案

总5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课件、学具、食品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

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 

1、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帮二

(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

【出示例3】 

例3: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

(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每一份分2个果冻,有8个果冻,能分成几份?

) 

2、合作探索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

(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

(2) 

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新课 

标 

第 

一 

网 

操作结果: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3、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1、完成第10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1小题。

摆一摆,填一填。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 

)份。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 

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2、完成第10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2小题。

圈一圈、填一填。

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6个杯子,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 

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数一数后,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得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5、6小题。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并进行评价。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是的,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可以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也可以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

例3呈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两种平均分物的另一种情况——包含。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平均分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平均分的结果。

可设计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

一是将8个果冻,每2个一份分,二是将一堆圆片,每2个一份分。

让学生边分边说,反复强调“每2个一分”。

一方面体会到这种分法与前面所学分法的不同,另一方面体会到不管分的结果是几,每一份一定是同样多的,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在本课中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平均分 

总6课时

“平均分”练习二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具、主题图、课件等。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分层练习:

1、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小题。

(1)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 

)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木块,先想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再动手分一分, 

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最后填空。

思考: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8小题。

一共有( 

)张风筝画片。

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 

)个。

(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让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

有6组风筝画片,每组有4张。

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一共有( 

)张风筝画片?

”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把 

24张风筝画片每6张分成一份,做成一个风筝,问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风筝?

(2)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评价

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9小题。

把18个○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动手分一分,最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板书出孩子们的不同分法,并引导学生对比各种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对平均分的进一步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判断是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还是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7题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进行对比,通过摆的过程的对比,突出平均分方法的不同;

利用所摆图形的相同,突出两种方法的本质是相同的。

3个木块摆成长方体的形式是唯一的。

对于第

(2)问的条件,要让学生明确:

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所用的木块数同样多,即把这些木块平均分成5份。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一画、圈一圈、连一连、说一说,充分的运用动作表征、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

在交流各自分法的过程中,注意体会哪些同学分法一样,并使学生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对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形成概括化认识,为除法的认识作好准备。

总7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学具、情境图等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问: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

”,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

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

“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四、课堂总结。

学了今天的除法后,你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出发,依据例题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的问题。

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

总8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课本P14页例5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具、课件和情景图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

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

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28串葡萄,每4串一分,分成了7分。

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

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本课教学,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呈现熊猫分竹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

接着,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说20÷

4=5的实际含义。

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观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总9课时

练习四第7、8、9、10题。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体验角度不同相应的算式也不同。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根据除法算式将海螺圈一圈,并试着说出除法算式对应的含义。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平均分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也不同。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为后面的一道乘法口诀,大部分都能对应两道除法算式。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分后填写算式。

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练习中,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方法。

总10课时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一)课本P18页例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

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

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用多种方法求商。

情景图或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

他邀请在座的小朋友到花果山一游,想不想去呀?

相信这节课有孙悟空的陪伴一定会其乐无穷,大有收获。

下面我们来进行整队准备出发,看哪组同学和孙悟空一样聪明勇敢。

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 

(课件出示)[由每组3号回答] 

三( 

)十五 

( 

)二得二 

)十二 

)二十 

三三得( 

四( 

)十六 

2、下面我们随着小精灵前往花果山。

瞧,孙大圣在欢迎我们呢。

(课件出示)可花果山里有一位猴妈妈遇到了一件难心事,同学们,用你们学过的知识,去帮助她解决好吗?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合作探索。

(1)请同学们看,猴妈妈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说说, 

(2)怎样列式?

说说理由?

(3)师:

3等于多少呢?

下面请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哪一组帮猴妈妈想的方法最多。

(学生可借助摆小棒、独立观察、想算理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想法。

2、交流汇报求商的方法。

你们都帮猴妈妈想出了几种办法?

哪组来交流一下。

预设交流情况:

(1)减法:

每分给一只小猴就少3个桃子 

12-3=9 

9-3=6 

6-3=3 

3-3=0 

一共可以给4只小猴。

(师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12-3-3-3-3=0) 

(2)加法:

先给第一只小猴3个,再给第二个小猴3个,然后给第三个小猴3个,最后剩下3个桃子正好可以给第4只小猴。

3+3+3+3=12 

(3)乘法口诀:

一只小猴分3个1×

3=3,2只小猴分6个2×

3=6……. 

几只小猴分12个?

)×

3=12 

(师重点强调此种方法,让多个学生说算理:

哦,你是用乘法口诀来计算的,还有谁是用这种方法的?

你再给大家讲一讲。

(4)12个桃,用圈一圈的方法。

3、多中选优。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

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用口决求商思路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