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49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doc

2、结合利率的功能和作用,论述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1)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其核心机制,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在宏微观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利率在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3)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日益重要,利率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利率充分、有效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基本条件就是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适当的利率水平,一个合理的利率结构。

因此,我国应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2、析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和直接金融不成比例

(2) 资本市场发育不平衡

(3) 金融市场利息机制僵化还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重要意义为:

① 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

② 是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③ 是横向经济联系和联合的需要。

发展策略:

(1) 努力发展直接信用市场,改变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比例

(2)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合理配置

(3) 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4)减少垄断,搞活金融市场。

2、试论述如何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1)中国人民银行要真正地成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和领导。

首先,中央银行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行政部门不能对其过多地进行干预。

其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核心和领导作用,主要不是靠中央政府赋予的行政领导和管理权实现,而要靠经济手段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施加影响。

最后,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各种机制尚不健全,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不应以盈利为目的。

(2)国有商业银行要真正成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

a完成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b进行银行自身经营机制的改造c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广泛开展金融领域的有序竞争,打破专业银行分工垄断的局面,准许专业银行业务适当交叉。

(4)建立为直接金融服务的规范化机构。

5、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就是要维持一个稳定、健全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政策上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金融体系的经营安全性目标

②公平竞争目标

③政策的协调一致目标。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①依法管理的原则;

②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③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

④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

(3)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预防性管理。

据《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对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实施全方位的监管如资本充足性、资产状况、经营管理、盈利水平和流动性等方面。

第二,存款保险制度;第三,紧急救援,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4)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方法。

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

1、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1)中央银行的概念;

(2)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直接调控,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可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信贷规模、利率管制、直接干预等;

(3)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间接调控,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可用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并分析间接调控下这些工具所具备的优缺点;

(4)我国现阶段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应大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指出我国应重点使用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并通过改革逐步完善这两大政策所需的经济金融条件,从而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试述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1、收入。

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化。

2、价格。

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

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关系。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6、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

企业对利润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化,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7、财政收支状况。

当财政收大于支且有结余时,货币需求减少;当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则表现为对货币需求的增加。

8、其他因素:

(1)信用的发展状况。

若信用关系不发达,信用形式单一,则对现实的货币需求就大。

(2)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

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服务往往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反之,则增加货币需求。

(3)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此外,一国的民族特性、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也对货币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一)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义

(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效果

(四)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率。

我国的存款准备率一直存在偏高的问题。

虽然1998年以来两度下调,即从13%调至6%,但仍然偏高,还存在下调空间;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在我国一直未能发挥应有的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商业信用不发达。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商业信用,加快商业信用票据化的进程,并进一步简化再贴现的票据及机构限制;

3、公开市场业务。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源集中在两点:

一是公开市场业务的对象规模有限;其次是中央银行用以展开公开市场业务的有价证券的品种非常匮乏。

因此,增加证券尤其是政府证券的品种、增加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是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措施。

1、试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的环境和因素。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主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来确定。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政策等。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目的是使人民银行能够控制相当部分的信贷资金,进而通过再贷款形式控制信用规模及调整信用结构。

1998年3月将原来准备金账户与备付金账户合并为一个账户,有利于理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

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功能尚不能得到应有发挥条件下推出的重要的政策工具,但由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扭曲,中央银行对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往往缺乏自主性。

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再贴现业务调节货币供应,但由于商业信用不发达,客观上使得该业务再人民银行业务中显得微不足道。

1995年《票据法》的颁布为再贴现业务的扩展创造了条件,1996年以来,再贴现规模已呈现明显的扩展势头。

1994年以来,由于国债市场、外汇市场的发展,人民银行开始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外汇来调节货币供应。

另外,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比较滞后,人民银行仍规定利率进行宏观调控。

1998年由于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人民银行取消了贷款规模指标控制。

2、试分析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意义。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为各国所重视,两类政策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

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货币供给量等工具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其支出和税收进行控制并进而影响总需求。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功能不同,在实现扩张的目标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直接,时滞较短。

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现扩张目标比较困难财政政策对攻击的作用比较直接、有力,而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比较弱。

由于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配合,如在经济过热或衰退时,采取双松政策,在内外经济状况不同时,采取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

只有合理搭配政策,才能提高政策有效性。

5、金融自由化主要表现在:

(1)放松对利率管制,实行市场利率。

(2)缩减指导性信贷计划。

(3)减少金融机构审批限制,促进金融同业竞争。

(4)发行直接融资工具,活跃证券市场。

(5)放松对汇率的限制。

1、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对我国金融改革提供了哪些借鉴?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才能避免种种不安定状况的发生。

(2)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如果价格机制扭曲,会导致新的资源配置结构失调。

(3)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放松管制的同时建立谨慎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

(4)政府当局在推行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判断出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适当采用经济补偿手段。

2、试从金融压抑和金融发展的角度论述我国金融改革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过程是从金融压抑到金融自由化的过程。

中国经历了集中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

可以说金融压抑与金融发展理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实践为中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经验。

中国的金融改革走过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循序渐进之路。

从1984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实现了多元化的格局,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实现了多样化,培育发展了金融市场,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构建了符合市场机制要求的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调控机制,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金融法规,在国际上建立了广泛的、多层次的金融联系。

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是成功的,金融深化与发展的前景较为广阔。

1、外汇收支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

外汇收支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

外汇收支不仅可以沟通内外经济,而且可以起到调节总供求的作用。

(1)外汇收支可以调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总额与分配、使用总额之间的矛盾通过调节外汇收支,组织外汇外汇平衡,则可以使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额和使用额不会单纯受到生产额制约。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进口大于出口,并利用吸收外资的措施保持积极平衡,就可以使社会总产品得到一个追加额,并在国内生产总额既定的情况下相应地增加分配额和使用额。

反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出口大于进口,增加外汇储备,则意味着社会总产品的部分扣除,相应减少了国内商品的供给。

所以在国内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及资金有缺口的情况下,适当安排贸易逆差,并吸收外资保持平衡,就有利于缓和国内供求矛盾与资金不足,形成发展经济的稳定环境。

(2)调节外汇收支可以促进技术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通过调节外汇收支,主要是扩大出口、利用外资,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及重要原材料,就可以以较快速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大大增加社会商品供给。

(3)调节外汇收支可以促进资源转化。

由于任何一个国家很难拥有一切所需的资源,或者受技术限制而使生产成本过高,进而限制了商品供给结构的改善,通过外汇收支的调节,利用国际市场,出口长线资源,进口紧缺资源,以尽快调整商品的供给结构,缓和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借助外汇调节,转化内部资源,可以为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提供更大的余地。

(4)通过外汇调节,可以提高国民收入,增辟财源。

增加出口,利用外资最终都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只要出口策略得当,则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2、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说明如何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

结合中国情况说明如何确定适度外汇储备规模。

不同国家由于自身的内部外部情况不同,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也不一样。

因为持有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来说,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是能够保证一国经济平稳增长时对外正常支付的外汇水平。

在确定外汇储备规模时应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