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部分;
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管理等构成生产力系统的非实体性要素。
8、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
生产力
9、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属于什么观点?
(69)
唯心史观、非科学的观点。
10、商品的二重性指什么?
(76)
使用价值和价值。
11、劳动的二重性指什么?
(77)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79)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13、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96)
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
14、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市场联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资源调节功能、利益激励功能、奖优罚劣功能。
(即:
ABCD)
15、在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
(99)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自从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第三,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四,公有制经济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中,这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以人为本。
19、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什么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
二、辨析题。
1、形式主义也是一种主观主义是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之一。
(44)
答: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唯心主义主张的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观点,在实际工作中,唯心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主观主义。
在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主观主义使用的是一种从主观出发,忽视客观实际的错误的思想方法,它的特征就是主观合客观相分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
主观主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上,或表现为保守主义,或表现为经验主义。
形式主义,不是从客观需要出发,而是从某种主观需要出发,不是注重客观实际,而是追求表面形式,所以形式主义也是一种主观主义,是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之一。
2、矛盾就是对抗。
(49)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
哲学上的矛盾不仅讲斗争性,还包括同一性。
是对立面统一,统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离的倾向。
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不同于具体的斗争形式。
斗争性是斗争形式的一般性质,斗争形式是斗争性的具体表现。
这个规律错误的根源在于把矛盾斗争性中某一种具体形式等同于矛盾本身,没有认识到矛盾是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
3、真理就是客观事物。
(55)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主体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真理作为认识范畴,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事物是认识领域以外的世界,虽然真理是科学认识,内容是客观的,但毕竟属于认识领域,二者不能混同。
这个观点错误就在于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事物本身的区别。
4、伟大人物的思想和创造精神决定意识的发展。
(71)
这个观点扩大伟大人物的个人作用是典型的英雄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伟大人物对历史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但伟大人物的个人作用又受到客观历史性的限制,主要取决于他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意愿程度,取决于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拥护程度。
因为人民群众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5、商品的价格是由该物的用途大小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不是由商品的用途来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是是由商品的价值量,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价格同时受物质供求关系的影响。
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不能正确理解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物的用途属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不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因而不决定价格的高低。
6、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十八大报告)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同时,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入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7、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是经济增长方式。
增长方式主要是就增长过程中的资源、劳动、资本等投入的效率而言的,而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经济效率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
增长方式只回答了在要素投入方面用什么办法来做大蛋糕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不仅在投入上回答了如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且在发展道路上回答了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环境代价做大蛋糕的问题。
所以不能简单将二者等同。
8、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
(42、61)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重复性等特点,客观性是规律最基本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依存于物质的客观性。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都有客观性,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必然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事物的本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第二,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尤其重要。
列宁把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也就是具体分析各种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简述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指导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
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就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以空间和时间的形式,遵循着物质固有的规律,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出发点。
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
3、如何认识社会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指导和政治指导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意识形态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提供必要的思想条件;
它具有指导、动员、批判、教育和规范作用;
它为团结本阶级成员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意识形态的作用属于第二性的。
意识形态的作用具有两种不同性质,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必须用革命的先进的意识形态批判反动的意识形态。
4、简述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72)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认识论在党的工作路线上的生动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所在。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
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的观点;
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24个字、三个层面的内涵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7、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答: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
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
8、如何强化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四、论述题
1、试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及主要途径?
党的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意识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和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人民群众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一切的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这集中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首先是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是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精神,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三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扎实工作,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试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群众规定性,凝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状态,使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第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围绕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发展生产力是前提,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前提。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围绕当代中国的实际进行。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同一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也是当代中国的,因此必须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加以培育和践行。
当代中国的实际,有历史的实际,也有现实的实际。
历史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现实的实际就是我们正在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要与我们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又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前者是现实的实际,后者是历史的实际。
离开了现实的实际,离开了时代的特色,培育出来的价值观就不是今天的价值观;
离开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实际,培育出来的价值观,也不是我们的价值观。
只有立足现实和历史两个维度,培育和践行的价值观,才是我们的又是今天的价值观。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它属于社会意识的范围。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意识(包括思想道德)的产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的物质经济生活,“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这就是说,社会意识(包括思想道德)方面如果出了问题,不能仅仅在社会意识和思想道德层面去找,因为任何社会意识(包括思想文化)归根到底生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和实践关系中,因此,只有到社会的物质生活和实践关系领域中,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实际生活和实践的领域中,才能找到社会意识的诞生地。
抓住了这个诞生地,就找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路径。
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虽然最终生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和实践领域,但是,社会的物质生活和实践并不会自发产生社会意识,而且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需要人来建设、凝练和培育。
即便是业已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不会自发地进入到每一个人的头脑中,这就需要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广泛配合。
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看作是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的事情,党政各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等,都必须要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根“弦”,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和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践中。
3、结合贵州省情,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理论,试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意义及思路?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联系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是普遍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
联系是客观的,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
生态环境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越强大,越有能力保护生态环境,越有条件树立环保意识,越有基础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和改善。
因此,二者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
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是贵州的主要任务。
如果不守住发展的底线,不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不能保障就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而且会拉大与其他省区的发展差距,使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成为泡影。
因此,必须守在发展这条底线。
贵州又是一个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省份,一旦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很难修复。
因此,贵州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守住生态环境的底线。
第一,贵州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
只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保护不了环境,还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通过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不仅保护了环境,也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二,贵州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快转型,坚决抛弃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第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不仅在理论上符合普遍联系的原理,也被贵州等多地的实践所证明。
贵州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既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又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守在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4、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结合贵州实际,试述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第一,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二,改革是动力。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稳定是前提。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改革是贵州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和同步小康的必由之路和关键一招。
我省发展滞后根本上是改革滞后,我省发展上的差距根本上是改革上的差距,加快贵州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别无它途。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贫穷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这个最大的省情实际出发,坚持发展是解决我省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牢牢把握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把中央精神与贵州实际结合起来,走出符合中央精神和体现贵州时代要求既有贵州特点的改革之路。
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稳定的环境是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快发展、提升质量的保障。
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改革和发展必须最大程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贵州改革、发展、稳定是内在统一的,发展是解决贵州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就没有稳定;
改革是贵州加快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加快发展速度、优化发展结构,也不可能实现持续的稳定。
因此,贵州的改革、发展、稳定是辩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