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程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431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课程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幼儿课程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幼儿课程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幼儿课程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幼儿课程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课程论.docx

《幼儿课程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课程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课程论.docx

幼儿课程论

幼儿园课程论

幼儿园课程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幼儿园课程是学前教育的载体、幼儿阶段是人一生的启蒙阶段。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幼儿课程必须以实现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为目标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由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学习特点决定的。

幼儿生活是整体的,多个发展领域是相联系的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方式,课程的实施是情景性的,参与性的,操作性的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课程的12种解读:

课程是科目

课程是教材

课程是老师传授的东西

课程是在老师指导下,在学校内外所传授的东西

课程是系列学习材料

课程是学习内容

课程是学习计划

课程是系列行为目标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经历的经验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获得的一系列经验

课程是学习进程

课程是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v在幼儿园中看过的课程中,哪些是静态课程观的体现?

哪些是动态课程观的体现?

v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静态课程观和动态课程观的利与弊?

课程的定义(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

A、课程是学习的科目(1、将课程看作教学或学习的科目,即学科/2、或把课程看作是教材。

强调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关注教师“教什么?

”3、关注教学科目、学科知识体系,不关注学生兴趣、需要,不关注情感及完整人格的发展。

B、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1、“课程是学校所担负的所有预期的学习结果。

”2、强调目标、结果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3、课程的重心从手段转移到了目标。

体现了课程的预期性与可控性。

——目标模式设计4、容易忽略非预期的学习结果。

C、课程即教学计划(把课程看作培养人的计划。

包括了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课程评价,忽视了课程实施。

2、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奥利瓦)3、静态的课程观)

D、课程是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1、“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

”而不是学科群。

(坎贝尔)2、课程重心由“学科”、“教师”转到“学习者”。

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

3、从教师“教什么”转到教师“为何教”、“怎样教”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些什么,获得些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些什么。

5、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学习对他们个人的意义。

D、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1、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2、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

3、儿童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各种经验的,而活动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形式。

4、R.Tyler,“课程是按照学校要获得它的教育目标而计划和指导的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

”)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王春燕)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P5)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持久性、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存。

显性课程(有计划的学习经验)与隐性课程(非预期的学习经验)共同构成学校课程的全貌——实际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1、基础性

2、非义务性

3、发展性

幼儿园课程要素:

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评价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目标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系统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三)可行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儿童的实际。

(四)时代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目标要在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

(五)缺失优先原则

——课程目标中把儿童现实发展中不足的、但又是理想发展所必须的方面突出出来,并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给予特别的关注。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指的是一种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拟定幼儿行为目标,至少要做到:

(1)要具体明确,能观察得到;

(2)要明确写出达到目标的条件。

(二)生成性目标

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强调在儿童、教师与教育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目标,关注的是教育的过程。

生成性目标有利于促进儿童有意义的学习和教师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

但是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有相当强的研究能力;操作有难度。

(三)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强调个性化,目标指向是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表现性目标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表现性目标适合表述那些情感、态度类的目标。

表现性目标适合表述中远期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与中小学课程目标的区别: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系统性并不明显,课程目标更具整合性,对幼儿更具一般发展性。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1、表述的角度,要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

2、明确用表述目标的类型

3、目标要有代表性,每一条均是单独的内容,不要交叉重复。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合目的性原则

(二)发展适宜性原则(三)直接经验性原则(四)兴趣性原则(五)价值性原则(六)基础性原则(七)逻辑性原则

材料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期,人的各种感党知觉能力相对比较发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兴趣大大提高,另外由于初步学握了本民族的基本口语,因此,十分乐意与人交往和分享经验。

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不少幼儿对事物缺乏敏感性,主动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相互交流的积极性不高。

可确立的目标:

1、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2、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

3、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

主要依据:

对幼儿的研究

材料2:

我国文化与社会价值观中比较关注幼儿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合作比较频繁。

可确立的目标:

1、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

2、发展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合作品质;

主要依据:

对社会的研究

材料3:

当把“美术”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时,我们可设置哪些目标?

可确立的目标:

1、感受和体验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美,逐渐形成对美的敏感性;

2、发展观察、比较、抽象、符号化、组合、想像能力;

3、增强对形状、颜色等的认识,发展时间空间定向的能力;

4、运用图像语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体验自我,增强自我价值感;等等。

主要依据:

对学科的研究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价值性遴选

第一步,可能性筛选

  其主要任务是将从三方信息加以综合整理,将那些相互矛盾的、重迭的、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社会需要的内容,或删除、或合并、或修正,构成一个可能性目标体系。

第二步,价值性筛选

  它将决定着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这里的过滤网和调节器是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

(一)从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目标

(二)以幼儿心理及学习的特点为依据进行选择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

1、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表述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

   

如我国的五大领域课程目标体系:

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

日本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

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

2、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表述的课程目标:

如美国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

认知、社会与情感、语言、动作技能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流失

1、表现:

选择内容时,偏重智育;偏重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比重,较少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

2、如何防止课程目标流失?

从课程目标出发,全面选择课程内容

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进行比照,看看课程内容是否兼顾了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超载

1、表现:

量大,内容偏难、深,向成人世界靠拢

2、如何防止内容超载?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适宜性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整合技巧

课程内容的增加要有听证制度

(三)课程内容远离幼儿生活

1、表现:

按照成人的经验选择内容

2、如何课程内容远离幼儿生活?

调整对幼儿学习的认识

明确幼儿的生活也是他们的学习

关注幼儿的生活

课程内容随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变化而变化

(四)课程内容偏向本本

1、表现:

课程内容的选择局限于各种版本的教材内容。

2、如何防止课程内容偏向本本?

对现成的教材进行筛选,考察教材的可操作性、适宜性。

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

(五)课程内容缺乏提升

1、表现:

课程内容仅仅是对幼儿经验的简单重复。

2、如何提升课程内容?

对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对孩子进行点拨,以利于幼儿完善经验、迁移经验。

课程的实施

支架教学:

指教师提供符合儿童认知层次的支持、引导与帮助,以帮助儿童由需要协助逐渐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任务,进而由低水平能力发展到高水平的能力。

源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是将构成课程的各要素合理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课程组织包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教育过程的组织。

组织的原则: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组织的形式:

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

教学活动。

区域活动。

游戏活动。

生活活动与常规性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个别活动。

(三)教学方法:

1、 言语法:

讲解、谈话、讨论。

2、直观法:

示范、演示、范例、情境表演。

3、实践法:

观察、操作、游戏、练习。

4、发现法:

创设一定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的机会,使幼儿自己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实验法:

教师指导幼儿运用简单工具,通过改变一定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

课程实施(curriculumimplementation)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师的教的方式与特点:

直接教学,间接教学,支架教学。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

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

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学习问题,艺术活动中创造性与美感的协调问题,言语引导的问题,提问技巧问题,真实兴趣与虚假兴趣的问题。

预设与生成的问题的解决:

1、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判断并赋予以价值

2、随幼儿有价值的兴趣点展开活动,生成新的目标与计划,将其在不同时间予以兑现。

3、随幼儿的需要生成活动。

五指活动陈鹤琴

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的有机发展。

为此,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

五指活动课程是指该课程由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而这些内容又是以一种整体的、相互贯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

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健康活动:

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

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

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艺术活动:

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语文活动:

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内容:

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课程论

活教育的方法论

理论基础

1、新的儿童观:

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