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4052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反动的国民政府。

至此,大革命遭到局部失败。

4.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的反革命政变。

四一二政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日趋反动。

7月15日,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决定“分共”,公开背叛了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汪精卫集团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是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大批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国共第一次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5、八七会议

是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批判了陈独秀右倾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是中共挽救革命和批判右倾错误的会议,使中共在组织上、思想上前进了一大步,具有重要功绩,但批判右倾的同时,助长了“左”倾情绪。

6.北洋军阀

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国封建军阀集团。

1895年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

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

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

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

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

7.省港大罢工

1925年6月19日,香港工人为支援上海“五卅”运动举行罢工。

23日,回广州的罢工工人、市郊农民、学生和黄埔军校学生军举行集会游行,英、法帝国主义军队以机枪群众射击,造成沙基惨案。

2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加强对罢工的领导成立了以苏兆征为委员长的省港罢工委员会,并组成工人纠察队,严密封锁香港和沙面租界.罢工坚持了十六个月,至1926年10月结束。

这次罢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起了巨大的作用。

8.马日事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指使武汉国民政府管辖区的反动军官叛变革命。

在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的策动下,该军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指挥全团千余人于21日晚在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突然袭击湖南省总工会、省农会及其他革命组织。

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百余人,被捕三千余人。

因这一天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马日事变”。

这一事变成为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公开合流的信号。

 

9.宁汉合流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国民党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合在一起,史称“宁汉合流”。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建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的局面。

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革命,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

冯玉祥几次致电宁汉双方,解决党内争执。

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

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10.东北易帜

是张学良改旗易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一次事件。

1928年春,南京政府北伐,占领北京、天津,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服从三民主义。

东北易帜促成了国家统一,挫败了日本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

11.南昌起义

中共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

时间为1927年8月1日,地点是江西省城南昌,领导机构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参加部队主要是叶挺、贺龙的部队及第三军官教育团,总兵力达3万人,经过4小时的激战,占领南昌,起义取得成功,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12.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湘赣边界领导的起义。

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3个团,约5000人,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

1927年9月9日,起义爆发,起义军队遭遇强敌阻击,退至浏阳县文家市,毛泽东正确分析当时形势,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它揭开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13.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员张太雷、苏兆征、叶剑英和周文雍等同志领导举行的武装起义。

12日中午召开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亦叫“广州公社”。

这是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城市政权。

但红色革命政权仅存在三天,便被反动派扑灭。

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

14.九一八事变

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军关东部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日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突然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袭击沈阳.进军入东三省。

中国守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并开始向热河省进攻。

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

15.一二八事变

是1932年于中国上海发生的,日本为了支援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而自导自演引发的冲突事件。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东三省。

为了转移中国和国际社会对东北局势的关注,加紧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为了迫使国民政府作出妥协。

1932年,日军又悍然对上海发动了攻击,这就是“一二八事变”。

日本通过一二八事变,达到了拼凑伪满洲国和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的双重目的。

16.遵义会议

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主要解决当时的军事和组织问题,批判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领导上的错误;

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华北事变

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

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

“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成为国共两党由对峙到联合的重要契机。

18.七君子事件

沈钧儒等七人因进行抗日救国活动被国民政府逮捕的事件。

1936年5月31日,沈钧儒等响应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与红军停战,联合抗日。

国民党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遂于11月23日逮捕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7人,史称“七君子”事件。

1937年七七事变后,释放“七君子”,“七君子”事件推动了全国救亡运动的发展。

19.南京惨案 

又称南京事件,是北伐战争中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事件。

1927年3月24日,共产党员李富春、林伯渠领导的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军打败了直鲁联军,占领了南京。

直鲁联军和一些流氓在逃跑时抢掠了外国领事馆、外人机关和住宅,打死打伤外国人6人。

英美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命令停靠在南京江面上的英美军舰向进驻南京的北伐军和居民进行炮轰,打死打伤军民二千多人,毁坏房屋无数。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惨案”。

4月11日,英、美、日、法、意5国又向中国方面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惩凶、道歉、赔偿等无理要求。

并以如不满足要求,将“不得不采取认为适当之手段”相威吓。

南京事件是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严重事件,也是帝国主义以武力胁迫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叛变革命的信号。

20.洛川会议

是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的扩大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基本任务的报告。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会议指出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而争取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对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21.平型关大捷

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的首战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

中国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八路军第115师与日军板垣师团4000余人作战,歼灭日军三千多人,俘战一千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取得首战大捷。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摧毁了日军直取太原的军事计划,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2.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的一次整编。

把工农革命军1000余人,将三个团缩成一个团,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在军队各级建立党的组织,从而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政治民主、经济公开;

废繁琐礼节,尽力新型官兵关系,史称三湾改编。

部队改编后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23.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规模生产运动。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和国民党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各解放区遇到了严重的物质困难。

为了克服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发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毛泽东等亲自领导下,解放区军民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取得了丰衣足食的显著效果,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4.皖南事变

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所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磨擦活动。

国民党当局要求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

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突遭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

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

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事变发生后,共产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5.囚笼政策

为了达到消灭抗日根据地的目的,日本华北方面军提出的政策。

即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辅以封锁沟、封锁墙,从敌占区向根据地构成网状的“囚笼”,进行压缩包围,企图束缚抗日武装的机动性,便于消灭之。

但由于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使日军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抗日武装和根据地还在不断壮大。

26.百团大战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军的一次大规模作战。

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1940年8月下旬至12月初,八路军集中105个团约40万兵力,对华北日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史称百团大战,整个战役历时三个半月,歼灭大量日军、伪军,破坏了敌军大量交通线,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27.二七惨案

1923年2月7日中国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流血事件。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

吴佩孚丢弃“保护劳工”的假面具,命令军警用武力加以阻挠和破坏,并封闭总工会会所。

总工会当即组织全路2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2月7日,曹锟、吴佩孚等派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等处进行血腥镇压,林祥谦被捕后,拒绝下令复工,慷慨就义。

施洋也在武昌被杀害。

28.北伐战争

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

中路军解放了江西;

东路军解放了福建。

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29、重庆谈判

指1945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在重庆举行的谈判。

抗日胜利后,蒋介石为篡夺胜利果实,在美国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伪装和平,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

谈判进行43天,最后签订了"

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确定了"

和平建国"

的方针,国共双方达成了同意长期合作,避免内战等一系列有利于建设国家的共识。

重庆谈判使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取得民心等有重要的意义。

30、延安整风

是中共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场整风运动。

从1941年5月开始,1945年4月才结束。

其主要内容是: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31、两广事变 

 

是指在1936年6月至9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内部的地方实力派系:

广西的新桂系和广东的陈济棠粤系,利用抗日运动之名义,反抗国民政府中央首领蒋介石的政治事件。

两广事变在历经3个多月,双方出动高达80万部队对峙后,最终不发一枪一弹,该政治事件几乎触发了一场内战,但是最终以双方达成政治妥协而和平结束,从而结束了两广与南京蒋氏政权对峙的状态,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2、中原大战

1930年春爆发的国民党内蒋介石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发生的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蒋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到9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此次混战削弱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蒋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实力。

33、一二•九运动

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以极大的民族义愤投入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继续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挽救民族危机。

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而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

一二九"

爱国运动,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4.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所制造的事件。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晚上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中国驻军拒绝这一无理要求,日军进而挑起事端炮轰宛平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

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八年的全面抗战时期。

35、八一三事件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

事件起因是,8月9日,驻上海日军一中尉率一士兵,不顾中国卫兵的劝阻,乘军用汽车企图冲入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进行挑衅。

机场的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开枪将日军官兵2人击毙。

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即与日方交涉,表示希望以外交方式解决,日本政府一方面派员与中国政府谈判,麻痹中国,一方面则加紧制定作战方案,向上海增派军队。

日军准备就绪后,8月13日,即以上述事件为借口,向上海中国驻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中国军队在张治中等将军的率领下,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奋力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

36.西安事变

亦称“双十二事变”。

是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的关键事件。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

剿共"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它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37、台儿庄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外围战役。

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

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

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

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双方陷于苦战。

4月7日日军被迫突围,中国军队乘胜追歼,歼灭敌军2万左右,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38、徐州会战

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

39、武汉会战

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约4个半月,双方伤亡军过十万,日军惨胜。

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路以及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

会战时间之长、参战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八年抗战期间任何一次战役所不能比的,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40、长沙会战

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它的意义是建立了红军和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41、辽沈战役是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三大战役

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42、淮海战役

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43、平津战役

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刘严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44、渡江战役

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1949年4月21日,在国共和谈破裂的第二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遵照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开始强渡长江,即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和陈毅、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西、中、东三路强渡长江,很快突破了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45、孟良崮战役

是国共内战期间,陈毅、粟裕指挥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第74师被完全消灭。

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46.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

47.西南联大

抗日战争期设于昆明的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长沙,组成临时大学,10月25日开课。

1938年4月,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解散,北大、清华、南开分别迂回北平(今北京)、天津复校。

8年中华业生约2000人。

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大后方的民主堡垒”,震惊中外的“一二一”反内战反暴行斗争就发端于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