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402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钓鱼的启示》

【|】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场景:

1.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怎么办?

(学生自主回答)

2.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下,你会作弊吗?

(学生自主回答)

教师引导: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主人公跟我们一样有过相似的经历,那他是怎样选择的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钓鱼的启示》。

(板书:

钓鱼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通读课文

1.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

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教师范读,强调一些字词(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2.“启示”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

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

(三)深入研读,深入体会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总结:

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可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我”从中受到终生的启示。

2.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我和父亲当时心情是怎样的?

总结: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板书:

得意)

同学们再次一起怀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句话。

3.我和父亲钓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时,有一种欣喜、得意的心情,那“我们”面对这么诱人的鱼时,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为什么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板书:

放鱼)

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他们当时的心情。

(板书:

委屈、沮丧)

总结:

因为没有到捕捞时间。

是啊,父亲盯着诱人的鱼,内心正经历着道德的考验,是把鱼留下还是放鱼。

父亲最终选择了放鱼。

(四)巩固提高

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总结:

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五)小结作业

搜集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本课的教学思路。

【参考答案】

《钓鱼的启示》主要写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

哲理性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懂,因此首先在导入上我会用生活中的事件导入,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中的主旨,但是我是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对主旨的把握的。

当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我会再将问题引入到生活中,教导学生要做一个正直守信的人,将本课的情感进行升华。

2.结合文本谈谈什么是诱惑人的“鱼”。

【参考答案】

这句话比较难懂,需要引导联系实际。

诱惑人的“鱼”:

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

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是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其实就是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上课之初,教师出示课件:

同学们猜有关动物名称的谜语。

像鱼不像鱼,终生海里居,远看像喷泉,近看似岛屿。

——鲸。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在字音上注意“滤”。

在字形上引出“肺”字,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再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知识?

勾画相关的语句。

3.请学生汇报课文都介绍了鲸的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大家集体补充,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

第一自然段:

鲸的体型

第二自然段:

鲸的进化

第三自然段:

鲸的种类

第四自然段:

鲸的吃食

第五自然段:

鲸的呼吸

第六自然段:

鲸的睡觉

第七自然段:

鲸的生长繁殖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学习——鲸的形体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同学谁能准确地概括鲸的形体特征。

学生汇报、了解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课件出示: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板书:

作比较)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学生共同讨论句子,找到关键词语“十六万”“两千”。

(板书:

列数字)

教师再次出示句子,随后学生思考:

“它与书上的句子哪个更好,好在哪里呢?

课件出示: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很大很重,最小的也很重。

(学生畅所欲言)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着他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板书: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四)拓展延伸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印象中的鲸。

(五)小结作业

鲸是美丽的,但它也是脆弱的,各位小海洋生物学家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无穷知识去了解鲸,用自己善良的心灵去关爱鲸,用自己温暖的双手去保护鲸,让这种美丽而又可爱的生物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视线里。

课后作业:

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列举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且说说它们的好处?

【参考答案】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2.请你谈谈学完这篇文章后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以前,鲸鱼在我的脑海中只是一种会喷水的“鱼”。

当我学完《鲸》这篇课文,我恍然大悟,原来它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

鲸是一种古老的哺乳动物,你也许会吓一跳,因为它生活在海里分明应该是卵生的。

其实,它现在的“鱼”形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而来的,这是为了在水里自由地穿梭而形成的流线形身体。

它和人类一样有肺呼吸,这更说明它属于哺乳动物。

我们看到它在喷水,其实那是它在呼吸!

它背部的两个鼻孔一个进气,一个呼气,但总会有些淘气的海水来捣乱,于是出气孔便把它们“推”出去。

这就形成了“喷泉”。

它睡觉也挺讲究,必须安全又安静,不然不干!

看它是多么有趣又可爱的小动物呀!

海洋馆里的大合唱少不了它,大海洋里少不了它,大自然里也少不了它。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根据昨天的预习,请几位同学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西沙群岛。

2.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提问小导游,如:

(1)西沙群岛的海面为什么五光十色?

(2)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二)探究文本

1.过渡:

西沙群岛的海滩、海岛又是怎样的呢?

有哪些同学比较感兴趣?

2.探究体验:

探究一:

(课件出示)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学生思考:

①你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

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

形状到底怎样奇?

怎样怪?

②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学生尝试读出它的“美”和“奇”!

③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大声朗读、小组读)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西沙群岛的海滩神奇有趣!

(学生再次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探究二:

(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学生思考:

①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

学生通过“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鸟多”的特点。

②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习,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教师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

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三)听写词语

1.自书复习,准备听写。

2.听写。

听写后自己对照,改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

【参考答案】

纵观全文,本文是总——分——总结构。

第一自然段为概述,点出西沙群岛具有海上交通的重要,国防战略的重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方面的优势,所以“是个可爱的地方”,以“可爱”为总起部分。

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分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就文章的结构脉络而言,这部分是按进入群岛的地点的变换,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中——海滩——岛上五方面进行分说。

就对总起概述的具体分述而言,这一部分的每一自然段都各自围绕着一个意思细说。

文章的最后自然段,从内容上看,是顺着前面具体的内容即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延伸性总结,从结构上看,是第一自然段的一种呼应,也作为全文的总结。

2.请你说出本文主要的修辞手法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参考答案】

本文主要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

如: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其次,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

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

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

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动画,感受威尼斯。

(课件展示威尼斯的图片。

(1)学生边听边想:

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交流(河道多、桥梁多、名胜多、岛屿多、小艇多)。

2.背景介绍

教师介绍威尼斯相关知识:

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

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

这儿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有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

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同样闻名于世。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威尼斯的小艇)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划出文中不会的生字词。

2.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学生同桌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

(小艇的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能,小艇的用途。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到课文描写小艇形态特点的句子。

学生找到后积极发言。

(精巧、奇特)

出示句子:

“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