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3979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上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藻井:

宫殿或厅堂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一般成圆形、方形或多边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或彩画。

蟠龙:

盘旋环绕的龙。

中轴线:

中心线。

玲珑:

精巧细致。

湛蓝:

深蓝。

布局:

全面安排。

肃穆:

严肃而恭敬。

幽雅:

幽静而雅致。

悠扬: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

形容整齐的样子。

二、重点理解

1.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太和殿。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

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4.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文中写龙的句子有: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

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5. 

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

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

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

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6.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7.

8. 

9.本文在安排说明次序时注意到的问题。

(一)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

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

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

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

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二)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

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的特点,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故宫中的每个宫殿也有它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分,课文一般也是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介绍,即先写它的外观,再写它的内部装饰、陈设,有的接着还介绍它的用途,说明它的象征意义。

10.“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经典例题荟萃

【例题1】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以上三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以上三段文字主要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说明。

3.第一段中划线句子从纯说明的角度看,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用一些非说明性的文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说明的立足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表示空间方位的词有________。

5.“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一句中“约”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7.太和殿描绘神态各异的饰龙,意在表明皇室的威严。

请写出带有龙的成语(至少6个)。

8.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9.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

贬什么?

【解析】

1.外形内景用途

2.外内特点用途

3.这句话说明屋顶是用金黄色的琉璃瓦铺的,重檐式的。

这里用了描述性的话,如“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辉煌”,把作者的感情融进去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朱漆方台雕金蟠龙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5.不能删去。

“约”表示推测,是概数,去掉“约”就成了“两米高”,是确数。

而作者仅用目光测量,不可能如此精确,所以去掉“约”字不符合实际情况。

6.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

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

7.生龙活虎 

龙飞凤舞 

龙盘虎踞 

龙潭虎穴 

叶公好龙 

龙马精神 

龙行虎步

8.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9.褒:

建筑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文化价值。

贬:

故宫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明清共24个皇帝在此盘踞。

作者憎恨、揭露他们。

【例题2】

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

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

(1)。

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

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

(2)。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

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

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3)左右。

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1.文中横线上

(1)

(2)(3)处依次应填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1)精品;

(2)奇巧;

(3)任意

B.

(1)珍品;

(3)随意

C.

(1)精品;

(2)精巧;

D.

(1)珍品;

2.文中加粗词“巧夺天工”是针对什么而说的?

3.三段文字说明的对象分别是:

一是________;

二是________;

三是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建筑结构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2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1.D 

2.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态和造型。

3.圣母殿;

木雕盘龙;

鱼沼飞梁 

4.

(1)圣母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

飞阁流丹,气势非常雄伟。

(2)木雕飞龙:

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

(3)鱼沼飞梁:

是一个方形荷花鱼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飞梁,人行桥上可随意左右。

5.空间顺序 

各地中考真题

1.(2004年浙江杭州市)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

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诗人自居易曾这样说:

“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

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2.(2004年北京市)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俗话说:

“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

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育海涅、歌德的许多诗、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

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至今“推敲”之类的写作生活,更不胜枚举。

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一要苦于[甲],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齐白石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要苦于[乙]。

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

三要苦于[丙],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正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未了,不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

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

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

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

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要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

(2)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怎样来证明“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分论点的?

(3)从下面的几个词语中选出3个,分别填写在文中的[甲][乙][丙]处。

学习  阅读   练笔   改写   思考

[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

[丙]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引用毛主席的教诲,有什么作用?

3.(2004年山西省太原市)

奇妙的对称世界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

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

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

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

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

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

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

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

可见,对称的美在于:

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

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

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

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

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

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

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

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

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① 

② 

③ 

(2)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3)对称可以创造美;

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

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

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资料①: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选自《苏州园林》)

资料②:

右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

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

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4)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4.(2006年沈阳市)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以“中国记忆”为主题的板报设计评选活动。

图2是你班尚未完成的板报,请为它做好文字编辑工作。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注:

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

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艺术品、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音乐等。

材料一:

乐山大佛是峨眉风景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迄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材料二:

“夏之韵”诗文朗诵比赛于2006年6月6日在×

×

中学落下帷幕。

材料三: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材料四:

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上面四则材料,不适合选入板报的是哪一则?

请简要谈谈理由。

(2)板报的内容要求有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对出下联,写在下面方格里。

(书写要求规范、工整)

上联:

登长城览神州风貌

下联:

1.C

2.

(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

(2)通过引用俗语加以论证,来证明分论点的。

(3)[甲]处应填 练笔   [乙]处应填 阅读  [丙]处应填 思考 

(4)呼应开头,强化了论点,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出两点即可。

3.

(1)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

②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③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2)示例:

文中列举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

(3)示例1:

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

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因此给人以“如在画图中”之感。

示例2:

静立的马是对称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

“马踏飞燕”中的马打破了对称,呈现出了艺术之美。

后者灵动的姿态,张扬的个性,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

示例3:

如果说对称之美是一座庄严、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对称之美就是一条欢快、灵动的小溪。

对称能给人以整齐之感,如故宫建筑的恢宏、肃穆;

不对称则给人以飘逸之感,如苏州园林的自然、闲适。

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艺术风格。

(4)八卦炉中逃大圣

4.

(1)材料二,材料二不属于文化遗产范围,与所办板报主题不符。

游故宫品华夏文明

在线测试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à

n( 

)蓝 

á

o( 

)头

肃mù

( 

) 

)木

击qì

ng( 

zǎo( 

)井

2.故宫又称_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三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宫博物院》说明的重点是________。

3.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

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中轴线。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蟠(pá

n)龙 

金銮(luá

n)殿

B.妃嫔(bīn) 

中轴(zhó

u)线

C.奏(zò

u)报 

翊(lì

)坤宫

D.慈禧(xī) 

乾(qiá

n)清宫

2.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鳌头(á

o) 

雍正(yōng) 

迥然(huí

) 

琉璃瓦(liú

B.湛蓝(zhà

n) 

额枋(fāng) 

矗立(zhù

中轴线(zhó

u)

C.蟠龙(pá

鎏金(liú

后妃(fēi) 

紫禁城(jīn)

D.檀香(tá

击磬(qì

ng) 

藻井(zǎo) 

金銮殿(luá

n)

3.下列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玲珑奇巧 

烟雾缭绕 

池馆水榭

B.龙凤成祥 

藤萝翠竹 

点缀其间

C.迥然不同 

横惯东西 

和谐统一

D.大肆挥喝 

错综相连 

井然有序

4.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________,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A.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

B.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重重殿宇

C.重重殿宇,道道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