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中考荟萃中考科学 专题4 运动和力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379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中考荟萃中考科学 专题4 运动和力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中考荟萃中考科学 专题4 运动和力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中考荟萃中考科学 专题4 运动和力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中考荟萃中考科学 专题4 运动和力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中考荟萃中考科学 专题4 运动和力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中考荟萃中考科学 专题4 运动和力试题.docx

《五年中考荟萃中考科学 专题4 运动和力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中考荟萃中考科学 专题4 运动和力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中考荟萃中考科学 专题4 运动和力试题.docx

五年中考荟萃中考科学专题4运动和力试题

专题四 运动和力

A组 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杭州,5,4分)下列四幅图是描述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情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解析 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应该是均匀拉伸,图中只有D图是均匀拉伸的。

答案 D

2.(2015·浙江温州,2,4分)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解析 由图可看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A、B不同,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答案 C

3.(2015·浙江嘉兴,8,4分)随着“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体育活动日益丰富,踢球时,脚踢球的力(  )

A.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B.比足球撞击脚的力先产生

C.大于足球撞击脚的力

D.与足球撞击脚的力是平衡力

解析 足球原来是静止的,脚踢球,足球变为运动状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正确;脚踢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反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B、C、D错误;

答案 A

4.(2015·浙江丽水,3,4分)下列措施中,能增大摩擦的是(  )

A.鞋底印有花纹

B.溜冰鞋底装有滚轮

C.用光滑材料做滑梯

D.在机器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解析 鞋底有花纹,目的是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滑动摩擦力;溜冰鞋底装有滚轮是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力;用光滑材料做滑梯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减小摩擦;在机器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会在接触面形成一层油膜,使接触面分离以减小摩擦。

答案 A

5.(2015·浙江台州,9,4分)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 实验中,我们让小车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的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故A错误;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实验表明:

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故C错误;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

由此推理得出:

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故D错误。

答案 B

6.(2015·浙江金华,13,3分)如图,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木块,使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逐渐减小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保持不变

C.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D.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因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块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由题可知两个因素都没变,所以摩擦力不变,始终与拉力相等。

故AC错误,B正确;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子的拉力,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答案 B

7.(2015·浙江义乌,10,3分)小明游玩了意大利比萨斜塔后,买了一个模型,当模型塔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小明对模型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倾斜的塔不受桌面对它的摩擦力

B.以跑动的小狗为参照物塔是运动的

C.塔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D.塔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倾斜的塔相对于桌面没有运动趋势,所以不受桌面对它的摩擦力,故A正确;以跑动的小狗为参照物,塔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桌面有竖直向下的压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桌面对塔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故C正确;塔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塔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答案 D

8.(2015·浙江杭州,18,3分)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0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

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B.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

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

解析 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受到的摩擦力是变化的,故A错误;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受到重力、摩擦力、支持力的作用,重力和摩擦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大小不等于木块的重力,故B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因此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故C错误;木块冲上粗糙斜面的过程中,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当静止在斜面上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因此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故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2015·浙江温州,23,4分)“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

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采用了逐渐逼近的方法,即先实验再推理,图C中有空气阻力,图A中没有空气阻力,所以先C再A,而图B中,是由推理得出了在无空气阻力和无摩擦的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的顺序应该是CAB。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笛卡尔的观点中,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没有提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所以这是他的观点的不足之处。

答案 

(1)CAB 

(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10.(2015·上海,24,4分)如图(a)、(b)所示,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是在做“探究________实验”。

按图(a)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________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b)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________。

解析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按图(a)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两个拉力都作用在纸板上,且方向相反,当在硬纸板处于静止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比较其大小;按图(b)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探究二力是否共线,将硬纸板转过一定角度,应保持两拉力大小相等,故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相反,放手后观察纸板是否静止,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 二力平衡条件 静止 相同 相反

11.(2015·浙江湖州,34,6分)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s末的速度是2m/s,则2s末的速度是4m/s,3s末的速度是6m/s…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

在它的v-t图像中(如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

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s末速度达到10m/s,然后以此速度做50s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如图2中作出汽车在1min内的v-t图像。

(2)求这1min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行驶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F1和阻碍汽车运动的阻力F2,试分析这1min内F1和F2的大小关系。

解析 

(1)由静止开始在10s末速度达到10m/s,然后以此速度做50s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采用描点法作出图像如下:

(2)前10s通过的路程:

s1=vt=×10m/s×10s=50m,

后50s通过的路程:

s2=vt′=10m/s×50s=500m,

1min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50m+500m=550m;

(3)在0~10s内,汽车做加速运动,牵引力大于阻力,即F1>F2;后5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1=F2。

答案 

(1)图像如上图;

(2)550m;

(3)在0~10s内,F1>F2;后50s内,F1=F2。

B组 2014~2011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2·上海,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是图中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

A.甲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像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像可能为图线a

解析 从图像上看,运动5s时,b和c之间的距离小于2m,a和b、a和c之间的距离大于2m,故只有a才是甲的图像。

答案 A

2.(2014·浙江绍兴,2,4分)某军舰在东海航行时,不受参照物选择影响的是(  )

A.航行的时间B.航行的速度

C.军舰的位置D.航行的路程

解析 航行的时间与参照物选择是无关的。

答案 A

3.(2014·浙江温州,7,4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解析 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是利用浮力,所以它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

答案 C

4.(2013·浙江省衢州,5,3分)今年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开化钱江源游玩。

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述,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

B.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

C.上山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山越来越慢

D.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

解析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它不是一种力,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故选D。

答案 D

5.(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