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3470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育理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育理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育理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育理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Word下载.docx

《教育理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理论Word下载.docx

(2)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4)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地安排,特别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实现教学的高速度。

(5)学生之间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学生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实践性不强;

3、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4、教学面向全体,强调统一,不利于因材施教;

5、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

常见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式,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凯洛夫,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2、自学——辅导式,教学程序:

自学——讨论——启发——总结——巩固练习。

3、抛锚式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4、范例式教学:

瓦根舍因提出,阐明个案——范例性的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

5、发现教学模式的优点: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提供便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可增加学生的智慧潜能;

通过发现可以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引起兴趣;

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6、探究式教学模式,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7、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的课程评价:

1、在指导思想上,重视对学生潜能的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

2、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单一性,建立由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和学校等共同参与;

3、在评价方法上,由总结性评价发展为形成性评价,由定量评价变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由绝对性评价变为差异性评价。

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1、加强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2、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3、充分运用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5、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本我的冲动是潜意识的。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任务是衡量现实的条件下,满足本我的冲动,超我代表社会要求,特别是来自父母的价值和标准,超我的一份成为良心、另一部分称为自我理想。

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过程中三中机能,同化、顺化和平衡化。

同化说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心的知识系统,即同化于己。

顺化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即顺化与物。

平衡不是静止状态,而是运动过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平衡话是认知发展的动态过程,是认知结构不断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分为感知运算(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和形式运算(11以后)。

2、前运算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这一阶段儿童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是不合逻辑的。

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知觉集中倾向。

这是指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感觉认识事物,注意往往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顾此失彼,容易出现问题。

(2)不可逆性。

这是指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既从正面想,又从反面去想,既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

(3)自我中心主义。

这是指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

3、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按照逻辑法则推理,但是这种能力只限于对当前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具体性。

这是指这一阶段儿童思考问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经验。

如果只用言语叙述问题,则儿童推理就感到困难。

(2)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

这一阶段儿童已掌握了守恒,思维也具有可逆性。

(3)去自我中心。

这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去看问题,意识到别人与他不同的观念和解答,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

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

①假设演绎推理,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景,还能考虑可能情境;

②命题推理,推理时不一定以具体资料为依据,而且只要有一个命题即可推理;

③组合推理,面对复杂情境,一边孤立某些因素,一边组合一些因素,在系统验证中获得正确答案。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泛化,即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于条件反射物类似的其他刺激物也做出一定的反应。

分化,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映经一部精确化,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

2、桑代克联结学说,刺激——反应学说,又称试误说,三条学习定律:

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教师应该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

3、斯金纳的强化学说,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早期)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代表人物苛勒、考夫卡和韦特默。

主要观点:

①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②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要以意识为中介。

2、(早期)托曼的认知目的论:

①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

②为了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

3、(现代)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学习观方面: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

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布鲁纳认为,人是主动参加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是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

存储和应用的。

也就是说,人是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的,是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

程,这三种过程是:

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

知识的转化就是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教育含义:

根据布鲁纳的教学观和教学原则,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构的理解,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要注意运用反馈的原理,促进学生自我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4(现代)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徐熙哲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分认为的和实质的联系。

所谓是指的联系,是指表达的与此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省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方面,①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他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②知识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不能拿来便用,③知识不可能以试题的方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的道路普遍认可,但这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学习观方面,①主动构建性,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②社会互动性,学习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互动合作来完成;

③情境性,学习的知识要适应具体情境。

学生观方面,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但是知识的呈现者,还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教学观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和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以及合作学习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康布斯、罗杰斯。

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认为①动机是外部刺激引起的;

②强化是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增强作用;

③强化从性质上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将动机分为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动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四个因素:

能力和努力(可控制的内在因素)、运气和任务难度(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外在因素))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

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

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实质教育论(知识为主).

26.《学记》中:

“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

“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组织培养班级体。

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形成正确的舆论。

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最初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

面对信息社会教育的新变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出以下8种新趋势:

①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②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③研究学习者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④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

⑤研究情境环境的影响;

⑥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⑦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模式;

⑧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5、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

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

②定向性和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

6、心理阶段的划分: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7、什么是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8、中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五个部分。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中学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

②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③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①目的更明确;

②持久性明显发展;

③精确性提高;

④概括性更强。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②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③抽象记忆占优势。

(4)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①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②自相矛盾的情感;

③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④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⑤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的情感特点:

①个性化的情感;

②浪漫主义热情。

(5)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

9、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及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什么观点?

对教育有何启示?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合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面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3)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以下概括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10、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人格的发展上一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又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和一个潜在的消极

(二)心理学

1.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能力、气质、个性。

2.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4.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谈梅生津。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

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

9.兴趣的稳定性是持久性的品质特征。

10.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识它。

12.“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人”写成“丫”对比。

13.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

14.感觉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

15.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

16.坐车,近物快,远物慢。

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

17.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

18.注意特点:

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

19.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20.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

21.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

22.“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

23.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的主要是掌握概念。

24.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

25.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6.看到“天安门”想到城楼是表象。

27.长系列教材,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双重抑制干扰。

28.“由骄兵想到必败”是因果联想。

29.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30.操作技能的特点:

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31.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是操作整合。

32.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

技能是一种熟练。

33.遗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

34.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35.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

36.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

MA(智龄)

37.IQ(智商)=——-——*100

CA(实龄)

38.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9.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40.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心境—激情—应激.

41.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

42.“眨眼反射动作”是不随意动作。

43.意志行动心理过程:

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44.“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

45.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4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47.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48.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特性。

49.人的个性中核心成分是性格,性格是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50.“自私与秉公、勤劳懒惰、自负与自卑”是态度性格特征描述。

51.“不达目的不罢休”意志型性格。

52.阿德勒提出性格的优越与自卑类型划分。

53.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咨询流派是精神分析。

54.自由联想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

 

第三部分:

教育法规。

主要包括:

教育法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教育法概论包括教育法及教育法的基本涵义、教育法的体系和教育法律的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1组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A.对B.错

答案:

B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C

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A

第2组题

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认识过程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

C.等速的D.匀加速的

第3组题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A

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3.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A.生理与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D

第4组题

1.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2.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