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下导学案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337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14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语下导学案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四语下导学案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四语下导学案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四语下导学案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四语下导学案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语下导学案新.docx

《四语下导学案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语下导学案新.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语下导学案新.docx

四语下导学案新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年级

学科

语文

章(组)

主备人

孟建辉

学习内容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学习难点

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

学习准备

课文插图,洞庭湖图片,媒体资源、诗人的简介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理解成诵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案

导案

一、初读感知

1、自学生字词。

2、有感情地读熟三首古诗词,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

3、利用工具书或文中的注释弄清诗词句的大意。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

有些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有些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学案

导案

二、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讲讲每首诗词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了解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搜集课外书中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诗中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

2、多种形式读诗:

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各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最欣赏哪一首诗或词?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闲:

悠闲厌:

满足

望洞庭

和:

相互辉映

忆江南

旧:

从前。

曾:

曾经。

谙:

熟悉。

胜:

超过,胜过

课题:

2、桂林山水

年级

学科

语文

章(组)

主备人

孟建辉

学习内容

2、桂林山水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等词。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句式写一段话。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学习准备

课文插图,媒体资源:

视频《桂林风光》

教学方法

看图学文,图文结合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案

导案

一、初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1、找出文中的新字、生词。

2、我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波澜壮阔无瑕连绵不断画卷危峰兀立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介绍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

(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正音解词

  1.读课文(结合动画《桂林山水》课文部分内容教学)

  先听读,再默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2.正音解词

三.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让学生感受。

 1.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学案

导案

三、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1.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2.哪一自然段是写漓江水?

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3.我能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并能按照它与一段话。

4.我还能想象出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不同的样子。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①指名朗读课文。

  ②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

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③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④讨论分段。

  ⑤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水的特点:

静、清、绿

山的特点:

奇、秀、险

课题:

3、游金华的双龙洞

年级

学科

语文

章(组)

主备人

孟建辉

学习内容

3、游金华的双龙洞

学习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学习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习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学习准备

教学图片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案

导案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和词语.

2.自由读文,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一、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

都游览过哪些地方?

你到过浙江金华吗?

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①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②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③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三、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①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③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

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

学案

导案

二、理解分析课文

1、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并找到相应的段落。

2、作者按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

3、作者在出双龙洞的途中见到些什么?

找到相关词句读读并体会。

4、作者是怎样具体抓住双龙洞中每一景点的特点来写的?

你能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自己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吗?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

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反义词的妙用)

四、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①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

高耸,指山势高耸。

“森郁”:

树木茂盛繁密。

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③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④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五、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①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齐读。

②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③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六、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①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②讨论学习:

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课题:

4、七月的天山

年级

学科

语文

章(组)

主备人

孟建辉

学习内容

4、七月的天山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准备

教学图片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案

导案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我能读准课文中的新词。

2.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3.我能在文中找出近义词。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课文主要内容。

2.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的。

一、提示课题

提起新疆这个地方,同学们脑海中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游览顺序,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⑴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⑵ 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

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① 衬托,② 比喻

学案

导案

三、阅读理解

1.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在文中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浏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

3.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

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想象?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⑶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⑷ 朗读四自然段,自读交流:

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⑴ 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⑵ 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

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

雪峰溪流

游览的顺序——*再往前走:

森林     ——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再往前走:

野花

课题:

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习作

年级

学科

语文

章(组)

主备人

孟建辉

学习内容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于他人合作的精神。

2、训练学生在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3、在习作训练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写具体。

学习重点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于他人合作的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