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740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踏雪寻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踏雪寻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踏雪寻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踏雪寻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踏雪寻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踏雪寻梅Word文件下载.docx

《踏雪寻梅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踏雪寻梅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踏雪寻梅Word文件下载.docx

(都有铃铛的声音,都非常欢快)

这位同学听得很仔细。

是的。

二、揭题

这首歌叫《踏雪寻梅》。

板书:

三、新授

1、师:

在学习歌曲之前我想考考同学们的音乐模仿能力,看看哪位能用嘴巴模仿这段声音?

(播放《踏雪寻梅》的铃声,学生模仿。

这位同学听得很仔细,而且学得很快,让我们再来听一次。

(再次播放,出示曲谱。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曲谱。

(用稍慢的速度跟琴声视唱曲谱,引导学生注意曲中的八分休止符以及最后一小节的音准。

 

2/4 

35 

50 

︱25 

50︱

响叮 

当 

响叮 

 

︱1ii0︱

铃声清脆、悦耳,应该唱得跳跃、有弹性。

老师给它加上记号“▼”,这是什么记号?

跳音记号。

让我们再来唱一唱。

(学生跟琴演唱)

四、歌词欣赏

在寒冷的冬天,一枝枝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古人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方式描绘着梅花,赞美着梅花。

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

让我们来读一读歌词,找找词中不理解的地方。

(解释“雪霁”:

雪后放晴。

“坝桥”:

有扶手的石板桥。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铃声是从哪里来的了吗?

铃声是从驴脖子上传出来的。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中骑驴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愉悦、悠闲、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瞧!

那骑驴的老者看着雪中的梅花仿佛在想些什么。

咦!

这位小朋友好像在呼唤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呢。

同学们,听我读,跟你们有一样吗?

(师边敲节奏边按节奏读歌词)

(不一样)

你们也可以用手轻敲椅子边,再读一次。

“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

”多么美好、令人向往的生活呀!

一起来认识一下这首词的作者——刘雪庵(介绍词作者刘雪庵)。

刘雪庵(1905一1985)作曲家。

四川铜梁人。

早年在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过钢琴,小提琴,并学唱昆曲和作曲。

1930年在上海国立音专跟萧友梅、黄自等学作曲,是黄自的得意门生之一。

主要作品有《何日君再来》,《流亡三部曲》等。

他写词的《踏雪寻梅》、《采莲谣》等,后来都由他的老师黄自谱曲。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曲作者黄自(介绍曲作者黄自)。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接下来老师就为大家演唱这首由刘雪庵作词、黄自谱曲的《踏雪寻梅》。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

三、听音练习

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歌曲的曲谱中缺少几个音符,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找回这几个音,我们来玩一个听音游戏——踏歌寻音。

下面的旋律中缺少一个或两个音符,你能根据听到的旋律,从所给的八朵梅花中找出这些音符吗?

(出示八朵梅花,唱音阶,构唱音程。

请同学们看乐句,请仔细听辨。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听辨。

) 

512︱ 

3() 

512︱ 

这个音是“la”。

恭喜你答对了,但是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吗?

我是凭感觉,一下子就听出来的。

有没有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听出来呢?

我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中只有这个音不同,而这个音比原来的sol稍微高一点,所以它是la……

同学们说得很好,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另外的两个音,有点难哦,仔细听!

035 

︱()·

7︱36 

5︱

512 

34︱5 

5︱()3 

2.1︱1 

0︱

(学生再听,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方法听辨,及时鼓励。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曲谱,注意乐句开始的弱拍演唱。

五、学唱歌曲

同学们真的很不错,很快就听出了这三个音,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曲谱。

师范唱学生跟唱。

让我们跟着琴声完整唱一遍曲谱。

同学们唱得真棒,让我们跟着琴声用“lu”音完整地哼唱歌曲。

同学们唱得真不错,现在老师再为大家演唱一遍歌曲,请同学们在心中默唱歌词。

师范唱歌曲。

现在我想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我把这种演唱方式叫做接龙填空。

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当老师唱完一个乐句,请同学们延续老师的情绪继续演唱下一个乐句,依次交替。

(接龙演唱,及时纠正,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的声音与情绪。

同学们唱得真棒!

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六、表现歌曲

请同学们看一下曲谱的左上角,有一个记号“mp”是什么意思?

中弱。

“mp”是力度记号。

歌曲的开始部分表现了一种清新、明朗的情景,演唱时不用太强,所以用中弱的力度演唱。

那么,整首歌曲是不是一直用这样的力度演唱呢?

不是的。

那么,你觉得,歌曲中哪一个乐句应该唱得强一些呢?

“好花采得瓶供养”这一句应该唱得强一些,因为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

对,这一句,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叹。

在曲谱中,强力度用f表示(曲谱中记号)。

请同学们接着老师的演唱来唱一唱这一句,注意休止的地方。

(教师演唱前面的乐句,学生衔接演唱。

同学们唱得不错,但表现还不够充分。

我们再来读读看。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肩膀放松,打开喉咙朗读。

对了,就是这样的声音,我们用这样的声音来唱最后一句。

我们再来试试看。

其实在歌曲的演唱中,还有很多记号在提示演唱者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

让我们看一下。

(看歌谱中的力度记号,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跟着伴奏音乐,试着看老师的指挥演唱歌曲。

尽量不要看词。

同学们唱得真棒,不但很完整,而且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会背唱了。

接下来,我们来听另外一个版本的《踏雪寻梅》,仔细听一听和我们的演唱有什么区别?

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聆听童声合唱《踏雪寻梅》,感受合唱的表现力。

我们原来的演唱时齐唱,这个版本是合唱……这个版本中有碰铃的声音……这个里面有串铃的声音……这个版本的速度稍微快些,显得更活泼、更快乐……

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我们的演唱形式是童声齐唱,而这个是一个童声合唱的版本,伴奏音乐中打击乐器的使用,使得歌曲更丰富。

在你们的凳子旁也有一些打击乐器,我们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来表现这首歌。

没有乐器的同学,请认真地歌唱。

我们就像一个乐队,每个队员都要相互合作,共同演绎我们的歌曲。

下面请跟着伴奏音乐,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踏雪寻梅》。

全体起立!

(教师指挥,集体演唱,部分同学使用打击乐器伴奏。

虽然有的同学使用打击乐器还不是那么熟练,但老师发现他们都在努力地配合歌曲演奏。

六、拓展

今天我们学唱了《踏雪寻梅》这首歌,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歌曲中踏雪寻梅要骑驴呢?

说道“踏雪寻梅”这个词,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唐代大诗人孟浩然。

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这背后由于怎样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回去搜索关键词“孟浩然”、“踏雪寻梅”,你就能找到答案。

同学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

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在童声合唱《踏雪寻梅》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同学们先熟悉一下歌曲的旋律,那听老师给大家演唱一边。

师弹琴,学生跟琴用“la”哼唱旋律。

让我们用“la”来找一找这首歌的旋律。

(注意歌唱的姿势)

填入歌词,跟琴唱歌词。

,第四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

第十三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到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歌曲演唱处理:

提问:

这首歌曲的力度应该怎样处理?

找找歌曲中的力度记号。

mp 

中弱 

f强 

渐强 

渐弱 

顿音

分句处理:

用打击乐器来比较渐强与渐弱,中弱与强,顿音。

让生感受一下音乐的力度。

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的是什么音乐记号?

为什么要加?

怎么样生动地来演唱?

生:

加了顿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

要唱的短促跳跃。

老师用双响筒来表示其中的一个音乐记号,请你们仔细听,我表示的是哪个音乐记号?

这个记号有什么作用?

(例如渐强记号)

渐强记号,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欣赏两种版本的《踏雪寻梅》。

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可尝试二声部练习,例如打击乐器的同学边伴奏边唱“叮当叮当”为其他同学伴奏。

三. 

梅花精神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

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

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高山路远,去探问,去寻访。

“踏”跟“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从古至今,梅花都是美好人品的象征,人们都喜欢梅花的那种坚贞不屈,傲霜斗雪,不居功自傲,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

有很多人以诗歌来赞颂梅花,也有许多的歌曲歌颂着梅花,比如《红梅赞》《一剪梅》等。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自己去找些歌曲来听听。

3、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教唱四句“响叮当”时,提示采用跳音演唱,带领大家练习。

少年骑的小毛驴脖子上挂着铃铛,叮叮当当不停的做响,声音非常清脆,我们来学习这只铃铛的旋律。

小毛驴由远处走来,铃铛声应该怎么表示呢?

(音量由小到大)

5、练习第一、二声部的合唱

⑴老师与学生合作范唱

请一位同学与老师合唱两个声部的音响效果。

互评与挑战:

请小评委点评一下刚才这位同学唱得怎样,指出唱错的地方,并鼓励其与老师合作。

⑵找出不同点,分句配合

①这两个声部的歌词和旋律都很相似,比比看谁最细心,找出两个声部中不同的部分。

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教师小结

②同学们的眼睛都非常雪亮,都找出了这两个不同的地方,老师也把它们写在了卡片上,我们先来单独配合第三句。

女同学唱第一声部,男同学唱第二声部。

合唱一遍后,指出唱错的地方,再纠正。

④完整合唱第三句

突破难点后,男女同学再次配合。

⑤练习合唱第四句

出示卡片,在琴声的帮助下唱准音高,先分别唱准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再合唱。

6、歌曲处理:

⑴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音乐表现要素,如速度、力度等,进一步引导学生有目的、明确地把它唱好。

下面,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合唱歌曲各个声部的配合,以及速度、力度的把握,心里跟着音乐默唱,听完之后我们再来唱一遍。

⑵师弹琴伴奏,分男女声部或分组合唱歌曲。

⑶声音处理:

合唱歌曲是表现大家如何统一声音歌唱的,不是展示一个人的独唱,要和大家谐调一致,尤其是处于低声部的同学,更不能喧宾夺主,这就要求同学们能互相协调。

⑷完整演唱歌曲

最后,我们再用和谐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注意姿态、表情也是演唱的关键哦。

播放歌曲伴奏,老师指挥,学生分声部合唱。

三、歌曲表现与拓展

(设计意图:

加入打击乐器表现音乐,如“四个响丁当”用碰铃,其余部分用木鱼伴奏。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速度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学生加入打击乐器的音乐实践,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高雅意境以及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小乐器,碰铃、木鱼、三角铁,你们觉得分别用哪种乐器来代替驴蹄声和铃铛声呢?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小结:

四个“响丁当”用碰铃,其余部分用木鱼伴奏。

下面,老师要选几个同学上来当演奏家,为歌曲伴奏,还要选一个指挥家给我们指挥,谁敢来挑战一下啊?

同学们都非常大胆,勇于展现自己,这是很好的表现。

好了,现在我们的合唱团有演奏家也有指挥家,一个合唱队伍就完整了。

让我们用自由愉快的声音一起来演唱《踏雪寻梅》吧!

四、小结 

师总结概括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踏雪寻梅》的第一第二两个声部的合唱,还能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踏雪寻梅》的第三声部。

播放《铃儿响叮当》,再次感受雪地里的快乐。

让我们伴着欢快的歌声离开教室,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

课 

题:

踏雪寻梅

一、定向: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师生问好!

二、铺垫教学:

简单介绍黄自生平

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

在这个时代, 

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

(投影仪出示黄自的头像)大家都收集了一些有关黄自的一些资料,下面请各组的代表分别汇报一下。

(课件展示)黄自是江苏人,从小喜欢古典诗词与民族音乐。

后来到美国留学,学习了西洋音乐理论、作曲技法等。

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工作。

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老师朗诵歌词,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

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你的心情怎样呢?

3、(课件展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

四、引导掌握:

1、为词选曲:

聆听两首音乐:

《绣红旗》、《踏雪寻梅》

为什么这样选呢?

(与歌词意境吻合)

3、引出课题,听赏歌曲(课件展示)

4、模唱歌曲、背唱歌曲

五、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

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请学生任意选择歌曲中的一句进行处理,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请学生讲讲处理方案,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处理,表现什么形象、情景?

3、教师总结,课件出示“响叮当”一句的处理。

4、集体认同的处理方式演唱一遍。

六、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演唱了黄自先生的几首音乐作品,对黄自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最后,我们一起来说说今天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