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部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320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部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部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部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部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部分Word下载.docx

《心理学部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部分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部分Word下载.docx

1.什么是感觉

2.感觉的种类

(二)知觉及其特点

1.什么是知觉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3.知觉的基本特征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①什么是无意注意;

②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有意注意

①什么是有意注意;

②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3)有意后注意

①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②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性教学

1.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

①实物直观;

②模象直观;

③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性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三、记忆

[要求]

1.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类型。

2.理解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原因。

3.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一)记忆及其类型

1.什么是记忆

2.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

编码、存储、提取。

3.记忆的主要类型

(1)记忆对象分类

①形象记忆;

②逻辑记忆;

③情绪记忆;

④动作记忆。

(2)记忆阶段分类

①瞬时记忆;

②短时记忆;

③长时记忆。

4.记忆表象

(1)什么是表象

(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

(3)记忆表象的特点

①直观形象性;

②形象概括性;

③模糊片断性;

④个别差异性。

(二)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1)瞬时记忆的特点

(2)瞬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

(3)瞬时记忆的存储(存贮容量,存贮时间)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特点

(2)短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

(3)短时记忆的存储(存贮容量,存贮时间)

3.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特点

(2)长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

(3)长时记忆的存储(存贮方式,存贮容量,存贮时间)

(三)遗忘

1.什么是遗忘

2.遗忘的种类

①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②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

3.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4.遗忘的原因

①消退说;

②干扰说;

③压抑(动机)说;

④提取失败说。

(四)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

1.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敏感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2.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意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四、思维

1.了解思维的特点、类型、基本过程和主要形式。

2.理解问题解决的特点、阶段、策略,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及其培养措施。

3.能联系实际,促进概念掌握,促进问题解决,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思维及其类型

1.什么是思维

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

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

分析性思维、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

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

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1.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2.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①概念的特征与分类;

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③概念与词语。

(2)判断

(3)推理

3.科学概念的掌握

(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

(3)注意“变式”的使用

(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

(5)正确给概念下定义

(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三)问题解决

1.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特点

(1)问题及其特点

(2)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2.解决问题的阶段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3.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1)启发式方法与算法式方法

(2)手段—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

(3)目标递归策略与目标递进策略

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述方式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

(6)个性因素(能力。

性格等)

(四)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和深刻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逻辑性和严谨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3)加强言语的训练

(4)发挥定式的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五、技能

1.了解技能、操作技能、智力技能、高原现象等概念。

2.理解技能、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特点,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一)技能及其特点

1.技能的概念

2.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3)技能是全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3.技能的种类

(1)操作技能及其特点

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智力技能及其特点

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

(4)操作的熟练

2.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

(2)有效练习的条件

六、能力

1.了解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类型,智力测验的质量标准及其使用原则。

2.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智力的主要理论解释,智商的计算方法,能力差异的表现。

3.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能力及其类型

1.什么是能力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序,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3.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

(二)智力及其测量

1.什么是智力

2.智力理论

(1)智力因素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瑟斯顿的多因素论)

(2)智力结构论(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论)

(3)智力形态论(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论)

(4)智力多元论(加德纳)

(5)三元智力论(斯坦伯格)

3.智力测验

(1)智力测验的产生与智商的计算

(2)常用的几种智力测验

斯坦福—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3)智力测验的质量标准

信度、效度、标准化。

(4)智力测验的使用

(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四)能力的发展变化

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与特点(稳定性与可变性)

2.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类型的差异

(2)能力水平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的团体差异

(1)性别差异

(2)职业差异

(3)种族差异

七、动机

1.了解需要和动机的含义与类型。

2.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成就结构理论。

3.依据有关学习动机理论,提出激发学习动机的具体措施。

(一)需要与动机

1.需要

(1)什么是需要

(2)需要的种类

①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动机

(1)什么是动机

(2)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3)动机的功能

①启动机能;

②维持功能;

③导向功能。

(4)动机的分类

①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②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③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④内部动机与外在动机。

(二)学习需要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

(1)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的含义

(2)从直接发生途径考虑,应尽量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3)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其他各种需要和要求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1)问题情景创设的理论基础:

成就动机理论

(2)问题情景创设的基本要求:

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贯穿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

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1)理论基础:

强化理论

(2)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3)奖励比惩罚更能激发学习动机

4.合理设置高深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1)成就结构理论:

合作、竞争、个别化

(2)学习竞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成败归因理论:

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2)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6.提供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

(1)自我效能理论

(2)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

八、情绪

1.了解情绪的含义、分类,情绪的产生与表述。

2.理解情绪的性质、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情绪的主要理论。

3.联系实际分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一)情绪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情绪

2.情绪的分类

(1)基本的情绪分类

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

心境、激情、应激。

3.情绪的性质

(1)情绪为刺激所引起

(2)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3)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

(4)情绪与动机关系密切

4.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1)情绪与认知的联系

①认知是产生情绪的前提和基础;

②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

(2)情绪与动机的区别

①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②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③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5.情绪的产生与表达

(1)情绪的产生

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脑电和皮肤电变化。

(2)情绪的表达

①面部表情;

②身段表情与手势;

③言语表情。

(二)压力、情绪与健康

1.压力的性质与来源

(1)压力的性质

(2)压力的来源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2.压力与身心健康

(1)压力与生理的应激

警觉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阶段。

(2)压力与心理的反应

抑郁、焦虑、恐惧、情感淡漠、躁狂。

(3)压力与心身疾病

3.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3)设法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

(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九、人格

1.了解人格的含义、特点与结构,人格测验的主要形式。

2.理解气质与性格的关系、神经系统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关系、人格的主要理论解释。

3.联系实际,分析促进人格形成的措施;

根据人格特点,科学选拔与合理使用人才。

(一)人格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人格

2.人格的特点

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3.人格的结构

(1)气质

①什么是气质;

②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汁、抑郁质;

③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2)性格

①什么是性格;

②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

两者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

两者相互影响,气质影响性格形成的速度并赋予某种色彩,性格能改变气质。

区别:

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

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

(二)人格测验

1.人格测验的性质与功能

2.自陈式人格测验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3)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3.投射式人格测验

(1)罗夏克墨迹测验

(2)主题统觉测验

(3)句子完成测验

(三)人格的形成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儿童早期经验因素

5.自然环境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