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183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docx

《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docx

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

考了两年人大802经济学,根据很多资料和历年真题提炼出来的35个题目,涵盖政经的重要题目,都是必须掌握的~作为理解和背记都很合适!

ps.政经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死,的考题翻来覆去都是那些,把核心题目吃透了也就把这一科吃透了。

一贯风格forfree!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上传下载区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

//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

tid=708405&page=1&fromuid=1283256

一、简述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中生产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生产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2)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只是生产过程的结果。

3)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

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是由生产的发展水平和生产结构决定的。

4)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方式。

(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1)分配方式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2)交换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3)消费影响到劳动力的再生产、产品的实现和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生产必须以社会消费需求及其变化为导向。

二、简述商品价值量决定的原理。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

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量成正比。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总是不变的,但它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来计量的,复杂劳动可以换算成为倍加的简单劳动,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这一过程是在交换中,通过商品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

三、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的: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抽象劳动抽去了劳动的有用性;2)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而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有意义的只是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量;3)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4)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是人类劳动和自然物质的结合,因此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而价值作为抽象劳动的凝结,它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能理解为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属性,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这是因为:

1)劳动二重性学说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但不清楚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说明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的问题,正确地解释了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和价值本质,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2)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没有劳动二重性学说,就没有劳动力商品的学说,就不能正确地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从而就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学说就无从建立。

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建立起剩余价值理论。

3)劳动二重性学说,为解决政治经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才能科学地分析价值、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等经济范畴,建立科学的价值形式学说、货币学说、资本有机构成学说、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等。

四、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这种区分有何意义?

(1)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量并不发生变化,只是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这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

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并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来,劳动者不仅要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而且要生产出剩余价值。

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增殖,所以称为可变资本。

(2)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深化了对资本本质的认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就是靠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为正确地认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联系和区别?

(1)绝对剩余价值就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和劳动强度提高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就二者的联系来看: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本质上都是靠增加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

无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2)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这是因为,只有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才能以此为出发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3)就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来看: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靠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2)两种生产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可以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生产技术条件的变革为基础。

3)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六、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劳动力价值的降低,要以降低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为条件。

只有提高全社会各部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所谓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形成的差额。

为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资本家都力图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使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从而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七、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同任何其他社会一样,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重复进行的。

这种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社会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

如果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那就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如果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资本化,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那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2)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次生产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同时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用以补偿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下一次生产过程创造出物质条件,使再生产得以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因而,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3)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进行的。

经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再生产出各种物质资料,同时使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也不断再生产出来,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会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4)在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体现在:

1)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由劳动者自己创造出来的;2)不仅可变资本,而且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本家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的需要,它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条件。

由此看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断再生产出来,作为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结果,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雇佣工人。

(5)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被再生产出来。

这表现在:

1)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2)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3)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不等价物来占有工人的劳动的一部分,来换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

总之,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八、简析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1)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量和个人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的比例。

在个人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比例一定的情况下,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从而一切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影响资本积累的数量。

这些因素主要是: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剥削程度越高,同量的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

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

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增加积累量,而且可以使同量剩余价值表现为更多的商品,使资本家可以在不减少甚至增加个人消费的商品量的情况下,增加资本积累的数量。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所用资本是指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全部劳动资料的价值;所费资本是指每次生产过程中耗费掉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