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基础知识专题讲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1631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像基础知识专题讲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摄像基础知识专题讲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摄像基础知识专题讲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摄像基础知识专题讲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摄像基础知识专题讲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像基础知识专题讲座Word格式.docx

《摄像基础知识专题讲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像基础知识专题讲座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像基础知识专题讲座Word格式.docx

4.准

准是指根据录制内容的要求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画面构图能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你所要阐述的内容。

5.匀

匀是指摄像机在运动拍摄时速度要匀,以保证节奏的连续性。

(一)摄像机的原理

不论是什么样的摄像机,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此物体上反射的光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例如摄像管的靶面)上,再通过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能,即得到了“视频信号”,但信号很微弱,需通过预放电路进行放大,再经过各种电路进行处理和调整,最后得到的标准信号可以送到录像机等记录媒介上记录下来,或通过传播系统传播或送到监视器上显示出来。

(二)摄像机的组成和功能

摄像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镜头系统、主机、寻像器、附件。

1、镜头

“镜头”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安装在摄像机上的、由许多光学玻璃镜片及镜筒等部分组合而成的光学装置,另一种是指电影或电视拍摄时的一段固定或活动图象的内容。

我们主要用的是前一种。

摄像机上的镜头与普通照相机的镜头起着同样的作用,用来收集从物体反射来的光,并使其聚焦并投射到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

(1)焦距

 焦距是镜头的基本特性。

按透镜焦距的长短,可分为不同的镜头:

有短焦距镜头;

有长焦距镜头;

介乎两者之间的镜头为中焦距镜头。

而要实现从长焦距镜头到短焦距镜头或短焦距镜头到长焦距镜头的变化就需要用一个翅翘板式的按键控制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焦距连续可调。

 变焦镜头从最长焦距到最短焦距,可以开始于任何焦距长度,然后推入(焦距变长)、拉出(焦距变短),改变着成像的大小和视场,使景物在视觉空间里移近或移远(未改变实际物距)。

(2)调焦

调焦也可称为聚焦。

当像平面落在摄像器件受光面的前方或后方时,拍摄的图象显得模糊不清,称为散焦。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调焦(聚焦)过程,使光线通过摄像机镜头后准确地会聚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得到轮廓清晰的图象。

(3)光圈

光圈是控制镜头透光能力的装置。

光圈的调整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调整,一种是自动调整。

手动调整就是当摄取的景物亮度变化范围较大时,摄像人员必须及时跟踪调整光圈,以保证图象信号电平处于正常范围,否则图象处将失去灰度层次变化。

而自动调整是根据景物亮度,利用自动控制电路来改变光圈大小以适应各种光线条件,能自动地使图象信号的平均电平保持在标准状态。

(4)景深

如果调焦环固定不动,一被摄物体在离摄像机不同的距离上前后移动时,它的图象有时是清晰的,有时是散焦的。

图象看来是清晰时所对应的那段物体移动距离就是“景深”。

景深范围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A景深与镜头的焦距长短有关

B景深与光圈的大小有关

C景深与物距长短有关

(5)镜头的工作特性

(1)标准(中焦距)镜头的工作特性

标准镜头的变焦镜头提供的视场和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现场差不多,所拍摄的图象中,前景物、中景物和背景物之间比例的大小,深度等空间关系看起来也接近我们正常的视觉规律,有真实的透视感。

这种镜头有着中等景深,在拍摄主体周围的很大区域内均可很好地聚焦,但在最远的背景和最近的前景上略有些散焦。

(2)广角(短焦距)镜头的工作特性

 广角镜头提供一很小的图象放大率和广阔的水平视场。

通过广角镜头的拍摄,将前景物、中景物和背景物之间的正常比例关系、深度上的空间夸大了,即前景物看上去比背景物大了很会,根据人们正常的视觉规律就会造成前景物和背景物之间的距离加大,即深度增加了的错觉。

⏹(3)窄角(长焦距)镜头的工作特性

长焦距镜头产生的视场很窄(小于20°

),但物体放大率比较大。

长焦距镜头摄取景物中有限的一部分,使它充满荧光屏,得到其它镜头摄不到的放大效果,而且不受距离的限制,即摄像机不必靠近就可以拍摄到远处物体的清晰的图象,所以这种镜头又叫望远镜头或远摄镜头。

⏹长焦距镜头与广角镜头正相反,它压缩了前景物、中景物和背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看起来被摄物体间的相对距离缩小了,造成被摄物密集的错觉。

2、主机

主机也可称为摄像机回路。

它是摄像机的主体部分,可将镜头形成的光学图象转变为适用的电视信号。

(1)色温滤光镜

⏹太阳和白炽灯发出的光都是白光,但它们的光谱成份并不相同。

为了便于对不同的白光源进行比较,就需要选择一个基准来衡量与测定,这个基准就是绝对黑体的温度——色温。

⏹绝对黑体也称全辐射体,它是对入射光既不反射、也不透过、而且完全吸收的理想物体。

对绝对黑体加热时,它将辐射出连续光谱,其光谱能量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

当某一类光源与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辐射的光具有相同的特性时,这个特定温度就被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

色温的单位用绝对温度单位——开氏度(K)表示。

色温滤光镜的作用是校正色温,把照明光源色温变换为3200K。

⏹自然光和人工光的色温

(2)电子快门

在录像机上用慢速或静止画面来重放摄像机所拍摄的高速移动的景物时,由于摄像机的惰性,以及扫描速度的限制(相当于1/50秒的快门),使图象模糊,难以看清。

随着CCD摄像器件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快门,高速度的快门获得的清晰图象在录制各种体育运动以及某些领域里的快速过程的动态分析时是非常有用的。

(3)增益

增益控制就是在电路中同时对三路图象信号放大量的调整。

(4)黑白平衡

A白平衡

为保证摄像机所摄图象彩色还原正确,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调整白平衡。

拍教学片时,需要多台摄像机联合使用,应使各机在相同条件下调整白平衡,这样拍出的画面色调才能一致。

有些摄像机还设置了实时自动白平衡的功能,当色温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可对白平衡进行实时自动校正。

⏹B黑平衡

摄像机在拍摄黑色物体时,三个基色电平也应相等,这时显像管荧光屏上才能反映出不带任何其它颜色的纯黑色,这种现象叫黑平衡。

摄像机只有白平衡和黑平衡都调整正确,所拍摄的图象才可能不论亮暗均不偏色。

⏹3寻像器

摄像机工作时,连续显示摄像机拍摄的各种图级的微型黑白监视器被称之为“寻像器”。

它为摄像人员取景构图、调准焦点、调试机器以及显示机器的工作状态和监看来自录像机或特技台的视频运送信号,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观察场所。

⏹4电源

便携式摄像机所需电源通常为12伏直流电。

5传声器(话筒)

为了在摄像机拍摄图象时能同时拾取声音,一些较小型的摄像机把话筒内装在摄像机的头部。

而专业级的较大的摄像机则往往在机身头部有一个话筒支架,可用来安装话筒,在机身上有话筒电缆线的插座,连接后可以把话筒拾取的声音信号送入摄像机内。

(三)摄像机的使用

1、摄前准备

为了保证摄像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每一次摄像前都应该作好充分准备。

若在演播室内摄像,因设备固定连接,所以只要检查一下便可以了。

而在演播室以外的其它现场,进行外景外摄时就必须认真细致地准备和检查,除了摄像机,其它需要携带的东西是否都齐全了,哪怕一根电缆都不可忽视,否则会影响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1)摄像机电源

(2)话筒(传声器)

(3)三脚架

(4)彩色监视器

(5)录像磁带

(6)照明设备

⏹2、调整

(1)准备工作

在拍摄现场,找好拍摄机位,架上三脚架,调好云台的水平、平衡,把左右横摇与俯仰的调整螺丝锁定,把摄像机固定在三脚架上。

(2)选择滤光镜

旋转滤光镜转盘,选择适合拍摄环境中光源色温的滤光镜。

通常圆盘上只标有滤光镜的号码,我们可在覆盖滤光镜转盘的小合页门上或附近的机身外壳上找到滤光镜号码所对应的色温条件。

⏹通常摄像机有四档滤光片:

3200K、5600K、5600K+1/4ND、5600K+1/16ND。

3200K在白炽灯、日出、夜晚等色温为3200K的情况下使用。

5600K在白天、日光灯等色温为5600K的情况下使用。

5600K+1/4ND可以起到衰减光圈的作用,如:

5600K+1/16ND可以衰减4档光圈。

⏹滤色片与灰片组合档

滤色镜选择钮滤色镜拍摄环境

1透过日出、日落或室内

25600K+1/4ND晴天

35600K阴天或雨天

45600K+1/16ND非常亮的环境雪地或海边

(3)调整光圈

手动光圈的调整除了利用自动光圈的测光性能来决定光圈值外,还经常使用以下方法:

摄像机上若带有斑纹开关,可将其打开,我们根据斑纹出现与否,或出现的多少来决定光圈的大小;

有的摄像机在寻像器中用视频电平线显示景物的亮暗,也可根据此电平线来调整光圈。

(4)调整白平衡与黑平衡

滤光镜选好后,就应进行白平衡与黑平衡的调整。

·

首先应有一个白色物体作为调整的标准。

将选好的白色物置于实际拍摄场景的光照之下,而且是放在被摄主体的位置;

使得到的照明光线与之相同,但需注意白色物上不要出现反光点。

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白色物,调整镜头焦距,使白色物充满整个荧光屏。

拨动自动白平衡的触发开关,电路就开始自动调节,过2~3秒钟后,白平衡指示灯亮,或寻像器上显示出文字“OK”(好),就表明白平衡已经调好,并将其状态存人记忆电路。

把自动白平衡的触发钮向相反方向拨动,自动黑平衡电路就开始工作,此时光圈先自动关上,然后电路再对黑平衡进行自动调节,过几秒钟,黑平衡指示灯(一般与白平衡共用一个指示灯)亮,或寻像器上显示出“OK”,表明黑平衡已调好,并存入记忆电路。

通常黑平衡的调整会影响白平衡的状态所以调整完黑平衡后应再调一次白平衡,即调整次序为;

白平衡→黑平衡→白平衡。

有时为了简化,也可省去第一次的白平衡调整,即:

黑平衡→白平衡。

(5)镜头聚焦

 聚焦调整比较容易、简单,只需转动前面的聚焦环使图象清晰即可。

(一)固定拍摄

固定拍摄是指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像机位、镜头光轴、镜头焦距三者均不发生变化;

固定拍摄所拍到的镜头称固定镜头,也称为固定画面。

固定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画框相对固定:

固定画面排除了形成画面动感的外部因素(摄像机运动因素),形成其最直接和最显著的标志一一固定的画面构图框架。

⏹外在运动因素的排除,并不妨碍摄像机对内在运动因素的记录和表现。

电视画面可以记录画面内所有构图因素在一个镜头里表现出的运动与变化,使之有别于照片对瞬间“凝固”的造型表现。

⏹固定的画面框架给观众带来了稳定的视觉感受:

由于消除了因画框移动所导致的对观众观察方向的限制,观众的视线可以在画面内随意浏览,获得舒适自然的视觉感受。

固定画面的作用

⏹固定画面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在视觉语言中,固定镜头常起到交代客观环境、反映场景特点、提示景物方位等作用。

⏹固定画面能较为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与节奏变化:

固定画面中的静止背景和固定画框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反映主体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的参照系。

⏹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

静态的画面框架与动态的运动主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运动对象的动感、动势得到张扬甚至是夸张的表现。

⏹固定画面在造型上更富于绘画和图片的造型观感,让观众获得静态造型的审美体验。

⏹固定画面趋于引发观众“静”的心理反应:

固定画面的造型形式容易引发观众深沉、庄重、宁静、肃穆、压抑等心理感受。

固定画面在表现上的局限

⏹固定画面视点单一,受固定画框影响,画面呈现景物的范围有一定限制。

⏹在一个镜头中,难以产生较大的画面构图变化。

⏹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主体难以很好的表现。

(二)运动拍摄

运动镜头(运动画面)是指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像机的镜头光轴、机位、镜头焦距有一个发生变化时所拍摄得到的片段。

运动镜头的拍摄要求

⏹起幅:

运动镜头开始的画面。

⏹要求:

讲究构图;

有适当长度:

有表演的场面,让观众看清戏剧动作;

无表演的场面,让观众看清景色。

由固定转为运动画面时要自然流畅。

⏹落幅:

运动镜头终结的画面。

要求:

由运动转为固定画面时能平稳、自然,尤其要准确。

⏹使镜头成组:

同一场景中要拍够三个以上的镜头素材才能满足“成组”的要求。

⏹成组镜头必须由多机位、多角度拍摄的镜头构成,一般先拍一个全景,然后再选择其它的拍摄主体和拍摄角度来一一拍摄。

⏹拍摄时,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一个运动镜头的起幅和落幅拍得足够长,使其成为一个“多功用镜头”,在编辑时,我们就可以把它剪裁为三个镜头来使用,使拍摄的镜头素材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

⏹人物调度:

将人物的活动合理地安排在拍摄场景中,通过不同位置、朝向、距离的处理,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以此展现人物情绪及人物与人物之间和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变化。

⏹镜头调度:

根据人物在场景中的位置安排,合理地处理摄像机的数量、位置、镜头所涵盖的画面范围、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形成不同角度的画面造型。

电视场面调度——轴线关系

⏹轴线问题:

“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与运动轨迹及不同被摄对象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线。

⏹镜头调度时,为保证观众对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位置和方向的统一,规定:

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设置机位。

遵守“轴线规则”是形成画面空间统一感、构成视觉方位系统一致性的基本条件。

⏹越轴拍摄的镜头如果与轴线另一侧拍摄的镜头生硬地组接在一起,就将导致观众产生对空间判断的混乱。

电视场面调度——机位分布

⏹拍摄两个被摄对象间交流的场景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关系轴线”。

在关系轴线的一侧,可以选择三个顶端位置,这三个顶端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其底边与关系轴线相平行。

进行镜头调度时,摄像机的位置可以安排在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端上,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三角形机位布局,这就是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也称三角形布局。

电视摄像应注意的问题

⏹电视摄像时应具有时序意识

•镜头间时序意识:

拍摄时要考虑到蒙太奇因素,还要考虑到构图、光影结构、色彩结构等方面在前后镜头间的蒙太奇搭配。

•镜头内时序意识:

拍摄时要懂得如何在一个镜头内渐次呈现事物的各个侧面,不仅能清晰地给观众再现客观现实,而且能给观众真实、可信的现场感。

⏹电视摄像时应具有场面调度意识

•轴线规律:

动作线、运动线、交流线等使画面具有明确的屏幕方向感和方位感,在布置机位时,应考虑到不同机位所拍得的各个镜头的屏幕方位感和方向感的一致性。

机位布置在轴线的同一侧,才能获得各个镜头画面的方位感和方向感的一致性。

•机位设置:

选择在轴线一侧、底边与轴线平行的三角形的三个顶角上。

•影视画面中的动与静,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既画面中主体的状态和摄影机的运动状态。

动与静镜头的连接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基本原则。

•静接静:

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应和同样没有明显动感的其它镜头相连。

•动接动:

视觉上有明显动感的镜头要与有同样明显动感的镜头相连接。

剪辑中的结构与节奏

剪辑中的结构

剪辑中的节奏

内部节奏

外部节奏

镜头长短与影视节奏

情绪长度

七、电视节目构思

(一)编导阐述

编导阐述是编导对未来电视节目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的文字说明和全面解释,也是编导对摄制组全体人员的指导令和动员令。

包括两大重点:

⏹明确“说什么”,即为电视节目获得具体的思想、情节、人物和细节,这是节目的灵魂、躯体和血肉;

⏹明确“怎样说”,包括两个层次:

从总体上把握电视节目的叙述角度、层次构成和风格样式等;

从具体上确立编导思维手段和电视节目视听形象的塑造方法。

编导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总体说明:

⏹选题总述:

即编导对选题依据的说明和对选题预期目标的设想;

⏹节目名称:

即电视节目的标题;

⏹类型:

即电视节目形态的定位;

⏹时长:

即节目的预计长度;

⏹周期:

即节目的预期制作时间和工作进度;

⏹创作人员构成:

即节目的摄制组构成,包括编导、撰稿、摄像、音乐、音响和剧务等人员安排。

•主题阐述:

对节目主题思想及其意义的概括,亦即电视节目需要说明的中心问题,这是整个创作所应遵循的基本出发点。

•内容选择:

根据主题要求,决定选用哪些内容来表现它。

如何突出主要人物、表现性格特征、介绍人物关系、反映矛盾冲突和营造环境气氛等,都需要通过形象化素材的选择予以传达。

•结构方式:

对节目内容的基本布局,即按照主题的要求对节目材料的编排顺序、过渡与转换技巧等各方面的组织和安排。

这是一个明确叙述思路,形成节目框架的过程。

结构对节目的总体风格、节奏把握、场景划分、情节安排和细节设置等起到宏观的制约作用。

•风格样式:

电视节目表达的类型特征,是给予观众形式感受的表现。

通常有纪实与表现方法的不同运用,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不同侧重,情与事或理的不同传达等。

风格样式直接关系到电视语言的运用,关系到编导的创作追求。

•表现手段:

突出主题、表现内容、形成风格的电视表现手法,即电视节目中视听语言的综合调度和运用,包括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声音与声音的组合形式与技巧等。

(二)电视节目的主题

主题是创作者对客观事实材料的认识、判断或评价,表现在节目中则是内容表达出来的基本意思和中心思想。

•主题的确立

主题是电视节目的灵魂和统帅,不论何种形态的节目,总是要说明某个问题,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或发表主张和阐明观点,确立了主题也就有了电视节目的支撑点。

主题的确立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意在笔先”,即在创作之初先设定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来选材和结构。

如政论片,人物传记片。

另一种是主题在创作中不断丰满、逐渐成型,有时到剪辑台上才最终形成。

这种创作方式大多在构思阶段有一个开放的、甚至虚化的抽象的思路和主旨,然后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实在化和具体化,创作者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思维空间,纪录片的创作经常按照这一方法操作。

⏹立意的要求

主题的确立和提炼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创作者要善于从大量的事实材料中,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涵;

要善于站在全局的角度,挖掘出最有思想意义、最具时代性和现实意义的主题。

第一,立意要深刻:

要善于超越表面现象罗列的框架,探寻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入的开掘。

第二,立意要新颖:

要善于用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搜集素材、提炼思想,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第三,立意要集中:

要善于突出重点和中心思想,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集中表现主要问题或阐述核心理念。

(四)电视节目的结构

电视作品的结构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整体布局,即电视节目系统构成对整体形式的把握,使作品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另一个是内部构造,即对电视节目系统内各局部各要素的构成和转换的把握,使作品上下贯通过渡自然。

⏹顺序式结构

•依照时间顺序排列

•依照认识事物的顺序排列

⏹交叉式结构

⏹板块式结构

1、拍摄提纲的写作

⏹拍摄提纲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实际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文案,它是对未来电视节目内容的大致安排,是构思付诸于文字的表达形式。

拍摄提纲的作用在于对节目拍摄地点、拍摄内容和主要构成做预先的设计。

⏹拍摄提纲撰写时,既要对节目内容进行选择,也要形成节目的大体段落层次和框架。

⏹画面内容主要指明电视节目的拍摄对象,有时也简要地注明某些特定的拍摄要求;

⏹采访注明采访对象以及采访的主要内容;

⏹说明则是指本段节目将要表达的内容。

2、文字脚本的格式与编写

⏹电视脚本由画面内容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

画面内容只是一个大致的提示,也可以具体描述拍摄对象;

这种文字脚本,能体现镜头或场次的单元或连贯性,但是不易显示声画对应的搭接点。

电文字脚本的常用格式有以下几种:

(1)腹稿

⏹腹稿,是没有文字的稿,对事件的认识、材料的组织、摄制的方案等一系列准备工作,都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摄制者的思维构成,这需要节目工作者有极为敏捷的反应速度。

⏹通过即时构思的腹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