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六年级魂之韵 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1577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容六年级魂之韵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容六年级魂之韵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容六年级魂之韵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容六年级魂之韵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容六年级魂之韵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容六年级魂之韵 2Word文档格式.docx

《内容六年级魂之韵 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六年级魂之韵 2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容六年级魂之韵 2Word文档格式.docx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少年行·

弓背霞明剑照霜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下河湟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

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这是一首出征诗。

诗的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士的飒爽英姿,后两句写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

全诗主调高昂激越,洋溢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读书

(南宋)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田,

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

犹课蝇头二万言。

归老:

年老离任归家。

宁无:

难道没有。

元元:

指人民。

前两句说,离任回家难道还没有五亩田地可以维持生活吗?

我读书的目的原来是为了人民的。

课:

这里作阅读解。

蝇头:

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这两句说,在微弱的油灯下看书,眼睛已大不如从前了。

但我每天仍然要阅读二万多如蝇头一样字的书籍。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就什么都不复存了,只是悲伤看不到祖国的统一。

等朝廷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把这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

马上作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

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

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

“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

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

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

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句子。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用此七字概括无遗。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

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

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渡易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

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

可怜无处送荆卿!

此诗前两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两句即景抒情,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

全诗运思深沉,情怀激荡,苍凉悲壮。

言志二句: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志由物显,报国的急切愿望由并刀夜鸣来展现,虽壮怀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论,粗犷叫器。

抒情二句:

“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

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不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吗?

在荆轲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

诗人陈子龙却只能用“可怜”来表达英雄失路的悲哀,这,不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么?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此诗是李白在南京新亭,根据西晋末年的一个历史故事而作。

该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座而叹曰: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有趣的是,安史之乱的时候,李白也遭遇类似情况: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当时李白是多么希望唐军能从南边开辟第二战线,那样就可以迅速消灭安禄山的叛军。

于是,永王来九江以后,李白从内心说是赞成的。

可惜权利之争害了李白,也害了中原人民,以至安史之乱的余波竟然持续十几年,唐朝也因此走上衰败的道路。

无论此诗是李白在安史之乱前的咏古,还是在安史之乱后的感慨,从诗歌的角度看,主题鲜明,情节清晰,语言简练,气势雄壮,发人深思,把一个故事改写得有声有色。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

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本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时年五十二岁。

陆游在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挥笔泼墨,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之作。

作品开篇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现实景况,身体刚刚病愈,并且因被罢官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边,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是在写自己的忧国心智,也不乏对眼下压抑情绪的抒发。

诗人当时虽然知道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这是一个被罢了官的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

作品通篇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劝学

(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

池塘春草梦:

这是一个典故,源于《南史·

谢方明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秋声:

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大意是: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诗题意思: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将晓:

天将要亮。

三万里:

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

指黄河。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仞:

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

摩天:

碰到天。

遗民:

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

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

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

王师:

指宋朝的军队。

整首诗的意思是: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赠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

智者必怀仁。

李世民写过一首有名的诗《赠萧瑀》,在强烈的大风中,才可看得出小草坚强的韧性;

在动汤不安的时局,才能辨别出臣子是不是对国家忠心。

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义,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这首诗对萧瑀的评价很高,对他的忠心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而萧瑀起初也是隋朝的官吏,后来投降了李世民,受到了重用,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

注:

“板荡”,为《诗经》里两篇文章之名,反映的是时代动荡之局势。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

夜光杯:

上等玉石制成的酒杯。

这里指制作精美的酒杯。

欲:

正要,想要。

琵琶:

弦乐器。

沙场:

广阔的沙地,多指战场。

诗的大意: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出征的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绮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欢乐的酒宴场面,并富有浓郁的西域特色。

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时,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不断催促我快快喝酒。

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

三、四句写的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的?

这两句把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

江苏兴化人。

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

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

郑燮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

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

扎根,生根。

破岩:

破裂的岩石。

任:

任凭。

尔:

你。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

在当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的黄河岸边。

楼有三层,前往中条山,下临黄河,为古代登临胜地。

因常有很多鹳雀(一种似鹤的飞鸟)栖息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

依:

靠,靠近。

想要。

穷:

穷尽。

千里目:

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指看到很远的地方。

目:

指眼睛,这里是看的意思。

夕阳傍着远山渐渐隐去,黄河向着大海滔滔奔流。

如果想要看尽千里风景,就应该再登上一层高楼。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应该珍惜时光。

三更灯火:

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鸡:

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

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

人老了,指老人。

诗的大意: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猿啸哀:

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

水中的小洲;

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

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

回旋。

落木:

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

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

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

浊酒消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

菊花

(唐)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

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菊花》一诗赞颂了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墨梅:

水墨画的梅花。

洗砚池:

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池头:

池边。

清气:

清香的气味。

乾坤:

指天地。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

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

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

(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人间来的,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