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经典习题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155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经典习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经典习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经典习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经典习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经典习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经典习题一.docx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经典习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经典习题一.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经典习题一.docx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经典习题一

单选题: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

参考答案:

本帖隐藏的内容1-5ADABC6-10DDDCC

单选题:

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

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

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

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

1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参考答案:

1-5CAACA6-10AADAD

单选题: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B.内隐记忆C.操作记忆D.形式记忆

4.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B.没有限制C.非常之小D.为7土2个组块

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B.快者愈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

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冯特D.弗洛伊德

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8.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D.当前工作服务的

9.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A.比较密切B.缺乏学业效度

C.很不协调D.基本协调

1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A.操作技能B.技巧C.操作能力D.能力

参考答案:

容1-5AAADC6-10AACCA

单选题:

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

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

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

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等

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

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

1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参考答案:

1-5DDACD6-10DADCD

单选题:

1.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2.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D.个别课堂练习

3.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

4.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有实质性影响

5.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B.教学过程C.教学事项D.教学方法

6.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B.错用方法C.措手不及D.产生焦虑

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B.较弱的影响C.间接的影响D.直接的影响

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B.微弱因素C.重要因素D.利弊兼有的因素

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

1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B.中间环节C.目标D.最高阶段

参考答案:

1-5AACAC6-10ADCAD

单选题:

1.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思维品质B.学习内容C.学习结果D.知识技能

3.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D.内化了的成份

56.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B.智力活动C信息输入D.心理变化

5.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

6.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

7.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B.学习活动C.复杂记忆D.理解

8.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D.感到极端焦虑

9.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B.原因不明地惧怕C.非理性惧怕D.持久性地惧怕

10.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不容易矫正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D.也属于心理障碍

参考答案:

1-5ACADA6-10ADDCC

单选题:

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D.没有政治意义

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D.消极的影响

3.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D.智力发展的测验

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

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D.是客观的意见

5.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B.互相监督C.互相帮助D.遵守纪律

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B.方向C.范围D.纪律约束

8.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B.教师自编测验

C.随常考试D.课堂提问测验

9.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B.不团结、不信任C.拉帮结伙D.互相为难

10.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