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车市争霸战德日开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118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车市争霸战德日开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华南车市争霸战德日开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华南车市争霸战德日开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车市争霸战德日开局.docx

《华南车市争霸战德日开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车市争霸战德日开局.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南车市争霸战德日开局.docx

华南车市争霸战德日开局

华南车市争霸战德日开局

喧嚣多时的大众华南战略终于布局落子。

日前,一汽大众广东项目正式落户南方经济大省广东,工厂将于2013年下半年建成投产,产能从初期15万辆将扩大至远期的30万辆。

由此,大众将竞争触角延伸至车企必争之地的华南市场腹地。

而在该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的日系车三宝:

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则奋起反击,纷纷公布产能扩张计划,以巩固和拓展南方市场,并表示大众南下是好事,将乐观其成,更不怕竞争。

大众布局华南市场开篇华南市场一直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我国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区域消费市场,更是汽车企业的乐土。

目前,华南市场的汽车销量占全国的三成以上,而这其中,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三大日系厂商合力占据了华南市场接近50%的市场份额。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汽车厂商,大众在中国市场上曾占据半壁江山。

目前,大众在上海、长春、成都、南京均设有工厂,但在全国销量达30%的华南却没有工厂,这大大降低了大众在华南车市的市场占有率。

为扭转华南市场颓势,大众汽车开始布局觊觎已久的华南市场。

去年底,大众汽车携手南北大众在华公布了南方战略,旨在提高大众汽车在华南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计划将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三大品牌在中国南方市场的年销量从15万辆提升至50多万辆,并将南方市场占有率由2008年的12%提升到大众在全国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水平。

为此,日前,一汽大众广东项目签约仪式在广东佛山正式举行,该项目将借壳湛江三星,总投资5亿欧元,预计2013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先期产能为15万辆,此后将扩大至远期的30万辆。

新厂未动,车型先行。

自去年年底高调宣布南方战略,大众在新车投放方面已经开始发力,南北大众的多款战略车型已在珠三角地区高频度曝光。

而在目前的华南市场上,日系品牌尤其是中高级车的市场占有率较德系车企高出许多,为此,大众旗下的高端品牌奥迪或将担当扭转华南市场不利局面的重任。

根据奥迪汽车公布的计划,预计到2015年,奥迪在中国销售的车型将从目前的20余款增加到40余款。

日系车企积极做多大众南下重磅出击华南市场的同时,当地的三家日系品牌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则奋起回击,相继公布扩张计划,以期巩固南方市场的霸主地位。

5月8日,东风日产广州花都第二工厂奠基,该工厂计划于2012年投产,届时东风日产广州花都工厂将成为日产全球最大的工厂。

第二工厂投产后,东风日产的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员工将达到1.3万人,年上缴税收将接近200亿元。

届时,东风日产将占据华南汽车工业的半壁江山,并有望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前三甲企业,这为东风日产在中国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提供了必要条件。

无独有偶,当月25日,本田宣布2012年前在华扩产36%,而广汽本田是此次本田扩大在华产能的主阵地。

在广汽本田扩能发布会上,本田社长伊东孝绅表示,为了满足顾客对Honda汽车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正式决定在2011年下半年将增城工厂的年产能由现有的12万辆增至24万辆。

届时,广汽本田的整体产能将由现在的36万辆提升至48万辆。

其后,东风Honda第二工厂也将投产,Honda在中国的总产能将在2012年下半年达到83万辆。

与之相比,丰田虽无高调扩产计划,但其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四川新工厂和长春新工厂项目也在悄然启动。

在新产能扩张巩固霸主地位的同时,三大日资车企在华南市场的优势地位目前仍是无人能撼。

从1-4月广州上牌量看,东风日产以较大优势称霸本地车市,达到7136辆;一汽丰田以5572辆紧随其后;而广州本田和上海通用分别以4898辆和4350辆的成绩排在第三和第四位。

而在东莞和佛山,东风日产则以3823辆和1368辆的上牌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厂商。

汽车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在过去几年,攻占华南市场一直是大众和通用的目标,但截止到目前收效甚微。

日系三大品牌牢牢占据了市场制高点,尤以东风日产的表现令人称道。

厂商表态:

大众南下有利汽车板块共赢日前,一汽大众宣布投资5亿欧元在广东南海建厂,预计2013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作为当地的乘用车龙头,东风日产如何应对竞争?

公司如何保持高增长?

将采取哪些战略提高竞争力?

中国证券报就此采访了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

产业集聚好处多中国证券报:

一汽大众等加入华南市场竞争,东风日产将如何应对?

任勇:

产业集聚带来的好处,除了物流成本、零部件供应配套,周边事业的配套以外,还有一个相互刺激。

大众的南下,对华南地区的汽车产业也是一个刺激,对带动这个汽车板块共赢的效应还是利大于弊的。

中国证券报:

5月8日东风日产广州花都第二工厂奠基,预计将于2012年投产,届时东风日产广州花都工厂将成为日产全球最大的工厂,是否意味着中国将成日产最重要的市场?

任勇:

东风日产拥有华南最大的汽车研发基地,虽然现在还没有做整车的研发,但这个研发基地和供应商、制造系统一起,对国产化的推动,对进一步降低成本,然后制造满足中国市场的车,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逐步掌握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特色。

在开发和生产的标准上,怎么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是我们目前要做的。

打牢基础厚积薄发中国证券报:

近几年东风日产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今年公司将如何保持像去年那样的高速增长呢?

任勇:

我们把今年设定为厚积薄发年。

所谓厚积,就是打牢基础,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成为业界的标杆。

我们做的事情,包括产能的改善、新工厂的建设、产品布局的完善、经营网络的精耕细作、水平事业的拓展等,在品质、服务、满意度、效率和管理方面,都要为企业未来目标的实现扎牢更坚实的基础。

中国证券报:

东风日产以高端领军、中部崛起、小车爆发的三位一体、全面开花的态势,成功实现了产品线整体优势和局部优势的齐头并进,但小排量车受政策影响,销量开始减速,公司将如何应对?

任勇:

在中国汽车市场,谁能够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谁就能够赢得这个市场。

在产品布局上,东风日产不断研究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做到深刻挖掘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喜好。

中国证券报:

公司在营销网络方面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变革,效果如何?

任勇:

去年我们进一步完善直营二级网点的标准,像DMS系统这些都直接延伸到了二级店,这样在很多方面上能够做到和一级店一样。

二级店由于投资规模小,可以下伸到县一级,通过一级店和二级店的组合,我们的网络覆盖能够快速下沉,能够为顾客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这种用服务拉动销售的方法,应该说是最有效率的。

在管理上面,实行大区制管理,针对不同区域做出针对性的管理。

还有一个就是地方车展,中等城市,像长沙、成都、福州、大连,我们的地方车展都能够覆盖。

再往下就是小分队式的体验式营销,还利用DMS系统通过现场收集信息,收集潜在意向的信息,在后台进行登记。

根据这些顾客的信息,再进行培养,培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把信息交给专卖店去继续跟进,效果非常明显。

此外,在汽车保险、二手车置换、金融服务方面,东风日产为顾客提供全面的汽车增值服务。

坚定看好中国市场中国证券报:

今年公司还将向市场投入哪些车型?

任勇:

今年下半年,玛驰将在中国市场全面上市。

玛驰代表了目前全球紧凑型轿车的最高水平,作为东风日产进军紧凑型家轿的首款力作,我们的目标是要将它打造成为该细分市场的领军品牌。

玛驰的上市将有效拓展我们的产品线,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细分市场产品的需求。

玛驰的定位首先是性价比,价钱上让年轻人可以买得起,但并不是简单的代步功能,还要体现出汽车的魅力。

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除了性价比高、满足用户对价格要求之外,还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汽车生活。

有了这样的能力,除了玛驰,我们还可以去进一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汽车生活的需求。

中国市场到底能成长多大?

按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计算,13亿人,去掉一半不买车的,保守一点,还有6亿人,再按照60%会有车的概率计算,起码是3亿人。

3亿辆车,离现在的水平还早,一二十年发展都发展不完。

有这么多的新客户,这些新客户的用车,可能和前一代的用车观念是不一样的。

中国证券报:

目前,我国车市出现增速回落,悲观之声又起,如何看下半年市场?

任勇: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车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我们预计全年将会有两位数的增幅。

下半年的中国车市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实力强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中国证券报:

日产在电动车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东风日产何时才能引进生产?

任勇:

东风日产将于2011年在中国市场导入日产电动车。

电动汽车在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有着广阔的市场,但是政府的支持也非常重要,比如一些鼓励政策的公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统一的充电装置系统的建立等。

只有逐步提高电动汽车的销量,才能促进电动汽车的生产和市场的蓬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