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农村连片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0822武汉中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0981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洋农村连片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0822武汉中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沙洋农村连片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0822武汉中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沙洋农村连片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0822武汉中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沙洋农村连片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0822武汉中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沙洋农村连片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0822武汉中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沙洋农村连片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0822武汉中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沙洋农村连片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0822武汉中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洋农村连片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0822武汉中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沙洋农村连片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0822武汉中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十年以来,公司所有承建的工程项目均全部顺利通过环保部门及甲方的验收,具备多项优质工程业绩,工程达标率一直保持100%的水平。

1.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1、《湖北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鄂环发[2011]5号);

2、《关于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地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通知(鄂环办[2011]266号);

3、《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鄂财函[2011]52号)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IBI—1999;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6、《关于加快完成2010-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通知》(鄂环办[2013]25号);

7、《农村垃圾清运污水处理指导意见》(2013.04.25);

8、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

9、其他相关材料。

1.3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农”,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村庄规划为布局,以治理污染为重点,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主要抓手,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生态镇建设规划》提出的环保措施,以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重点环保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对农村环境展开全面综合整治,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4项目区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合理整治现状资源,立足原有基础进行改造。

尊重农民意愿和建设家园的主体地位,突出建设重点,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内容如下:

⑴支柱产业形成规模,特色经济发展明显。

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良性经济运作模式。

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的转移和安置。

⑵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群众生活较为宽裕。

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5%以上,人平均增收500元以上。

到2015年达到8500元。

物质生活比较殷实,能满足基本生产、生活支出需要。

⑶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村级公路力争铺设水泥路面,通组公路实现晴雨路面,通户公路达100%;

基本农田自流灌溉的面积达70%以上;

安全、卫生饮水率达100%;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100%以上;

适龄儿童入学率、普及率达100%;

建立科学的贫困户、特困户帮扶救助机制,实现贫困户、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特困户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⑷生态环境达到优良,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一建三改”农户达到95%以上;

农户庭院绿化率达99%以上;

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公共场所和农户室内外清洁卫生,物品堆(摆)放整齐有序;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村实用技术5次以上,力争每户有1名科技明白人;

邻里关系和谐,村风民风淳朴,无黄、赌、毒和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现象;

晚婚晚育深入民心,性别歧视真正消除;

家庭团结和睦、互敬互助。

⑸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民主建设明显进步。

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

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

村“两委”换届实行“公推直选”,切实保障党员、村民的民主权利。

1.5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农药、化肥、农膜污染加剧,秸秆焚烧、污水灌溉和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

上述种种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小城镇和村庄环境整治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1.5.1必要性

⑴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的关键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把建设新农村、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施各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有利于农村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有利于村民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形象,增强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

⑵是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保证群众身体健康需要。

农村生活垃圾未经分类处理,其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地表水体渗透进入土壤或水源,再侵入人体,损伤人的身体健康。

另外,生活垃圾中的剩菜剩饭,往往与一次性快餐盒、木筷等等一起被扔掉,传统的收集方法与用途已无法实施。

剩餐混在普遍垃圾里为大量蚊蝇的滋生提供了方便,而剩餐提供的营养还促使垃圾中的细菌大量繁殖,从而产生对人畜有毒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也可促进垃圾中沼气的产生,埋下发生垃圾爆炸的隐患。

⑶是改善和提高项目区村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示范区普遍缺乏完善的垃圾清运系统,项目区垃圾任意堆放,沿河村庄则就近向河床倾倒,垃圾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渗漏液进入土壤直接污染地下水或通过地表流入河流,造成对周边地表水域的污染,项目区“脏、乱、差”问题严重。

随着项目区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其中环境质量改善和提高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是最主要内容。

因此,实施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美化人居环境,是促进项目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具体体现。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农村环境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和难问题。

没有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要实现区域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是不可能的。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的健康发展,农村污染治理已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1.5.2紧迫性

村民环保意识较差,目前生活污水和垃圾只能靠传统的处理方式处理,不仅影响了村容整洁,滋生蚊蝇,各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令人担忧:

生活污水无法处理,只有往村内简易河沟里排放;

生活垃圾得不到收集和清运,只能堆放在房前屋后和道路两旁。

这些垃圾均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环境,长此以往,这些环境问题将严重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综上所述,实施本项目不仅关系到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和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对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影响重大。

项目实施后可为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示范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基本概况

2.1自然地理

2.1.1地理位置

沙洋县位于汉江之滨,江汉平原西北腹地。

地处东经111°

51′至112°

42″,北纬30°

23′至55′之间,与江陵、天门、潜江、当阳、钟祥、掇刀等县、市、区接壤,西北距荆门市区60公里,东南至武汉208公里,处襄樊、荆州、武汉、宜昌之中心地带。

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沙洋撤区设县,沙洋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县之一。

全县总面积2044平方公里,人口65万。

2.1.2地形地貌

沙洋县位于汉江下游首段右岸,居汉江平原与鄂西北山区结合部,东临汉江,与钟祥、天门隔江相望;

西濒漳水,与当阳毗邻;

南滨长湖,与荆州、潜江交界;

北靠荆山余脉,与东宝、掇刀接壤。

县城依江而建。

东西最大横距62.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9.2公里。

51′~112°

42′,北纬30°

23′~31°

27′。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向东南呈缓慢倾斜,最高处为马良山,主峰海拔155米;

最低在长湖底最深处,海拔27米。

西北部为丘陵龙岗状地形,属荆山余脉,山川叠翠,梯田连绵;

南部汉江堆积阶地,属汉江平原地域,沃野万顷,河流纵横。

2.1.3气候特征

全境湖泊、水库、泵站星罗棋布,土地肥沃。

属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每平均气温16.1℃、降水量1025.6毫米、日照时数1953.8,无霜期269天,气候适中。

盛产粮食、棉花、芝麻、油菜、花生及各类水产品,有“鱼米之乡”美称,为湖北省粮、棉、油、鱼生产基地。

2.1.4土壤类型

境内平原地区大部分为砂壤土,低丘岗地为红壤土。

2.1.5水系

 

沙洋水运发达,是连接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六省的水上交通枢纽,鄂中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沙洋港是汉江航线上的重要港口,清朝前期,沙洋为荆门南部漕粮集转之所,后是川盐中转口岸,解放后,沙洋港为汉江中下游货物运输的中转站,粮食和磷矿石均在沙洋港换拖或过载中转,并从港口进口黄砂、煤炭、化肥、副食、百杂货等。

便利的水上交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带来了沙洋市场的繁荣,抗日战争前,沙洋有粮行100多家,花行20多家,酒楼、饭馆160余家,茶馆近百家,客栈数十家,还有以经营食盐为主的八大杂货铺,俗称“八大盐号”。

发达的商业贸易,使沙洋成为与汉口、沙市、宜昌、樊城、老河口、新堤、武穴等邑齐名的湖北省八大重镇之一,“小汉口”的美誉也由此而来。

2.1.6自然资源

沙洋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

沙洋素有“汉江明珠”、“小汉口”等美誉。

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石膏、石灰岩、粘土、硅质水泥原料、盐水等自然资源,盛产水稻、棉花、油料、鲜鱼,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优质棉、双低油和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被誉为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涌现出洪森实业、环星油脂、凤池米业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市级17家;

拥有6个湖北名牌,9个绿色食品和9个无公害农产地,初步形成了优质棉、双低油、优质稻、优质畜禽等较为完整的“龙头型”产业链。

沙洋水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小河流25条、湖泊24处、滔滔汉江、碧波荡漾、依城而过;

城中踏平湖清涟数里,杨柳依依;

百里长湖渔歌唱晚,美不胜收。

2.2社会经济

2.2.1行政人口

沙洋县辖五里铺、十里铺、纪山、拾回桥、后港、毛李、官垱、李市、马良、高阳、沈集、曾集、沙洋等13个镇,县人民政府驻沙洋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沙洋镇西南方向),250个村,2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65万人,全县总面积20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3万公顷。

沙洋镇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5万(含沙洋监狱管理局及所属监狱),流动人口7万。

2.2.2经济现状

沙洋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一座开放文明的城市。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并着力营造行政效率最高、社会服务最优、商务成本最低的投资环境,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财。

沙洋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开发区,骨架已经形成,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有企业由”十五“末的10家增至87家,初步新成了纺织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医化产业集群和机电产业集群;

开发区实现产值、增加值和利税值占全县工业经济的比重分别达到42%、21%和36%以上。

开发区正逐步成为沙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新型工业的展示区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区。

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79亿元,同比增长15.3%,年均增长32.6%;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86亿元,同比增长57.6%,年均增长42.9%;

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21.7%,年均增长18.8%;

一般预算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38.2%,年均增长26.3%;

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36.82亿元,同比增长19.3%,年均增长16.8%;

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1279元和6778元,外贸出口达到2903万美元,同比增长53.9%,是”十五“末的363倍;

直接利用外资1678万美元,同比增长16.5%,是"

十五"

末的60倍,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6.38亿元、贷款余额26.9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88倍和1.87倍。

2011年,沙洋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完成工业增加值48.48亿元,比上年增长38.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0.2%;

财政总收入4.16亿元,比上年增长46.4%,一般预算收入3.1亿元;

外贸出口55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8元,比上年增长14.7%;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49元,比上年增长18.76%。

2.2.3环境现状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沙洋县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问题日益显现,村民缺乏生活垃圾安全处理知识,随意处理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

村庄农户厕所、猪圈随意搭建,污水肆意横流,未经处理的各类污水直接外排,对饮用水源和农田灌溉用水造成污染;

同时,村庄生活垃圾长期随意散倒乱放,公路旁、沟渠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垃圾,每遇农田收获时,庄稼的秸杆、叶片等农业废弃物到处乱堆、乱烧,既影响村容村貌,又容易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垃圾导致了“白色污染”,加上在腐败过程中经渗透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二次污染”的产生及蔓延趋势,影响了汉江下游用水安全。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环境,既影响了村民的身体健康,对村民饮水及农作物种植安全也构成了威胁。

第三章生态环境分析

3.1生活垃圾来源分析

项目区内村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主要有以下几类:

厨房垃圾、填埋垃圾和其它垃圾。

①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②填埋垃圾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收以回收的废弃物,这些垃圾采取处理后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③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外的像废旧报纸、破铜烂铁、塑料瓶、玻璃瓶等。

这些垃圾具有回收、重新利用的价值。

3.2农业废弃物垃圾来源分析

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发达,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垃圾。

①农田和果园残留物如:

秸杆、残株、杂草、落叶、果实外壳、藤蔓、树枝和其它的废物。

②牲畜和家禽类粪便及栏圈铺垫物等。

③农产品加工废物等。

3.3生活污水来源分析

项目区人口众多,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进入各种水体,经过调查发现:

①用水方式;

村民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为自来水,少部分村民采用地下水,用于日常生活。

②生活污水来源。

主要来源于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生活洗涤用水,如洗衣、淋浴、冲刷地面等;

二是农村厨房餐饮污水。

③生活污水的排放方式。

目前项目区内几乎没有完善的排水管网,生活污水多数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河道附近的村民则就近排入河道,其它村民或经过房前屋后的沟渠排入河道。

一些排水沟年久失修,一遇阴雨连连,污水就溢出沟外,漫流到地面上,导致村落周边的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河道、堰塘富营养化严重,完全被浮萍覆盖,并散发着臭味,直接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

3.4项目区主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3.4.1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目前,农民本位意识较强,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注重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利益,村一级环保管理人员多为空白或虚设,村级组织对农民的号召力非常有限,很多地方出现农村公共环境无人管的现象,农村环境问题难以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句顺口溜是村干部对农村缺乏公共环境设施状况的无奈描述。

而目前项目区内没有较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和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加上群众未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加剧了对村内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项目区的村民的生存环境。

3.4.2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来源不足,造成污染治理不力

长期以来,污染防治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工业城市,而农村从财政等相关渠道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资金,更难以申请到污染防治专项治理资金。

乡镇和行政村普遍财源不足,难以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3.4.3农村污染的特殊性导致治理效果的低下

特殊性表现在面积大、居住地分散、传统思维的制约和资金的不足。

如套用解决城市污染治理的手段来进行农村污染治理就存在技术和经济障碍,除了污染物的收集困难,还存在治理不净和治理不起的问题,从而出现高投入、低效率的状况发生。

第四章环境整治目标及原则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就是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具体贯彻到农村建设管理中,将农村环境视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采取多目标、多层次的综合手段和措施,适应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管理、有效控制,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做到经济建设、农村建设、农村管理、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打造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管理有序、文明和谐、适宜创业居住的农村环境。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是为了深入推进农村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面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适宜居住的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针对目前农村较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配合环保法规实施,体现循环经济理论,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原则,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用两至三年的时间解决各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有效控制项目村环境污染,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使各村成为具有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生态村;

人与自然和谐,“健康、文明、富裕”三位一体的生态示范村,真正做到沙洋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从2013年8月开始,分层次、抓重点,对村庄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到2014年,垃圾处置、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建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和生态村,力争率先在全省成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

具体目标:

按照省级和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考核指标,并达到下表要求:

表4-1沙洋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具体目标

指 

标 

名 

省级生态村

指标值

指标完成目标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

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

≥90

生活污水处理率(%)

≥70

≥85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⑴建立符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村庄环卫保洁队伍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符合本地经济发展条件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

⑵废水经处理后的出水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的一级标准。

具体如下:

COD:

100mg/L、BOD5:

20mg/L、SS:

70mg/L、TP:

0.5mg/L、NH3-N:

15mg/L;

4.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眼点,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创建生态村为载体,动员广大农民主动参与,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力度,紧密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用一两年的时间使各村的乡村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结合各村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

三、循序渐进,可操作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所确定的目标、对策、措施有一定的超前性,又要为当地环境财力所接受。

具体目标、步骤和实施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四、镇、村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