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事业编考试资料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09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事业编考试资料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营事业编考试资料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营事业编考试资料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营事业编考试资料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营事业编考试资料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营事业编考试资料_精品文档.doc

《东营事业编考试资料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事业编考试资料_精品文档.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营事业编考试资料_精品文档.doc

东营市事业编考试必备资料15066033518

  1、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规划范围为东营市行政区,陆域面积( B)平方公里,浅海面积( )平方公里。

  A.4800、8053 B.8053、4800

  C.6000、4000

  2、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均土地面积( B)亩,高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

  A.4.1 B.6.7 C.8.1

  3、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40多种,其中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达( )吨和( A)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A.50亿、2300亿

  B.2300亿、50亿

  C.1000亿、2000亿

  4、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 B)立方米,岩盐储量( )吨,是全国最大的海盐和盐化工基地。

  A.1350亿、5900亿

  B.135亿、5900亿

  C.5900亿、135亿

  5、1996年,黄河三角洲开发被列入山东省(B )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A.“八五”计划

  B.“九五”计划 C.“十五”计划

  6、2001年3月“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B ),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定位得到国家确认,并正式进入国家决策。

  A.“九五”计划 B.“十五”计划

  C.“十一五”规划

  7、2003年1月,山东省政府批复在黄河三角洲(东营)建设山东(C )基地。

  A.重工业 B.第三产业

  C.加工制造业

  8、2006年3月“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列入国家( C)。

  A.“十五”计划

  B.“十一五”计划

  C.“十一五”规划

  9、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纳入全省战略布局,(B )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战场。

  A.潍坊 B.东营 C.滨州

  10、山东省( C)作出了“大力推进山东环渤海地区综合开发,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战略部署。

  A.七次党代会

  B.八次党代会 C.九次党代会

  11、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全省“一体两翼”总体布局,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作为( B)重点推进实施。

  A.南翼 B.北翼 C.西翼

  12、( C)年3月,山东省政府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建成全省的生态产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和全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

  A.2006 B.2007 C.2008

  13、《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决定》是在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C )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的。

  A.三 B.四 C.五

  14、2007年2月,东营市提出了全力打造(A )的战略构想。

  A.“黄河水城”

  B.“黄河之都” C.“鲁北水城”

  15、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在产业选择上,坚持( C)、高效增长、协调发展的特色,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A.生态科学

  B.科学和谐 C.生态和谐

  16、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经济形态(A )、产业结构( )、经济体系高效运转和开放发展,实现开发与保护的有机统一、高效与生态的有机统一、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有机统一。

  A.高级化 生态化

  B.高效化 生态化

  C.高级化 开放化

  17、坚持( A)的基本定位,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这是黄河三角洲最鲜明的特色,是与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其他城市最显著的区别。

  A.高效生态

  B.高效文明 C.统筹发展

  18、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要遵循的原则是( C):

①牢牢把握高效生态定位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坚持以人为本④实施重点突破⑤着力改善发展环境⑥坚持统筹发展⑦以开放促开发。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19、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战略布局是:

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环渤海、依托大腹地、放眼全世界,着力推进(A )。

  A.东进西扩、南融北接

  B.东融西接、南进北扩

  C.东进西接、南融北扩

  20、在产业布局上,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确定将东营港——— 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 C),建设黄河水城,构筑“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

  A.临港产业区、生态观光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服务区

  B.临港产业区、生态文明区、生态高效渔业区、高端产业区

  C.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

  21、在产业支撑上,以“四区一城”为主要载体,着力培育建设石油能源、现代化学工业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 新能源)、高端产业、( 生态旅游)、生态高效农业、城市生态林示范等八大产业基地。

A

  A.新能源 生态旅游

  B.新能源 生态休闲度假

  C.可再生能源生态休闲度假

  22、主体产业区、重大基础设施、( C)建设,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三大突破点。

  A.生态文化

  B.生态环境 C.生态经济

  23、依托(A ),建设临港产业区。

  A.东营港 B.广利港 C.红光渔港

  24、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A )。

  A.生态旅游区

  B.生态文明区 C.生态观光区

  25、依托百万亩滩涂,建设(B )。

  A.生态高效渔业区

  B.生态高效农业区

  C.高效农业渔业区

  26、依托( )A,建设高端产业区。

  A.东营经济开发区

  B.胜利工业园

  C.东营经济开发区和胜利工业园

  27、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 )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B

  A.“两路三港一场”

  B.“三路两港一场”

  C.“三路五港一场”

  28、“三路两港一场”中的“三路”指的是(C )。

  A.荣乌高速公路、黄大铁路、张东铁路

  B.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张东铁路

  C.荣乌高速公路、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

  29、“三路两港一场”中的“两港”指的是(B )。

  A.东营港、红光渔港

  B.东营港、广利港

  C.广利港、红光渔港

  30、我市大力实施“三网”绿化工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网”指的是(A )。

  A.林网、路网、水网

  B.林网、路网、管网

  C.路网、管网、水网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内流入渤海。

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 ′~119°10′。

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

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地质】  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

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

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貌】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

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

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

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气候】 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

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干热风、大风、冰雹、干旱、涝灾、风暴潮灾等。

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

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

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2008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3.6℃,较常年偏高0.8℃;年降水量410.1毫米,较常年略偏少26.2%;光照时数2456.2小时,接近常年偏少7.6%。

总的气候特点是:

冬季冷暖变化幅度大, 前期暖,后期冷,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少;春季气温起伏明显且冷暖交替频繁,降水量偏多,降水过程主要集中于4~5月份;夏季气温适宜,高温天气出现频次少,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南部降水量明显多于北部,雷暴、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时有出现;秋季气温以偏高为主,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少。

【河流】 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

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

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5亿吨(1997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

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对沿黄地区引水的管理力度,断流现象趋缓,2000~2008年实现不断流。

2008年,黄河利津站径流量147亿立方米(报汛值),比常年少59%,来沙0.8亿吨,比常年少91%。

    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

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

【海域】   东营市海岸线北起顺江沟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412.67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9。

“0”米至岸线滩涂面积10.19万公顷。

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

 沿岸海底较为平坦,  浅海底质泥质粉砂占77.8%,沙质粉砂占22.2%。

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

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

冬季沿岸有2个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围为0~5海里,盐度在35‰左右;春季海水温度为12℃~20℃,盐度多为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