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0339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ord格式.docx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ord格式.docx

  其中CN下(个)2,501,3081,134,379-1,366,929-54.7%

  国际出口带宽(Mbps)866,367.201,098,956.82232,59026.9%

  二、IP地址

IPv6将原来的32位地址转换到128位地址,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可以解决互联网IP地址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

目前有一些系统和设备厂商开始支持IPv6,但从IPv4尽快转换到IPv6,还需要从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等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能够顺利地从IPv4过渡到IPv6地址。

图142006.12-2010.12中国IPv4地址资源变化情况

  三、域名

  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866万,其中.CN域名435万,.CN在域名总数中的占比为50.2%。

  表4中国分类域名数

  数量(个)占域名总数比例

  CN4,349,52450.2%

  COM3,713,24442.9%

  NET488,4785.6%

  ORG105,2791.2%

  合计8,656,525100%

  目前CN域名中,.CN结尾的二级域名比例仍然最高,占到CN域名总数的60.5%,其次是.COM.CN域名,为31.2%。

  表5中国分类CN域名数

  数量(个)占CN域名总数比例

  cn2,629,69760.5%

  .cn1,357,96931.2%

  169,4553.9%

  67,8891.6%

  64,2901.5%

  52,1551.2%

  4,2760.1%

  3,7740.1%

  190.0%

  合计4,349,524100%

  四、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的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的数(包括在境接入和境外接入)减少到191万个,年降幅41%。

图152006.12-2010.12中国规模变化

  注:

数据中不包含.EDU.CN下

  五、网页

  网页的规模反映了互联网的容丰富程度。

自2003年开始,中国的网页规模基本保持翻番增长,2010年网页数量达到600亿个,年增长率78.6%。

图162003-2009年中国网页规模变化

  从下表的详细网页情况来看,2010年动态网页增长幅度高于静态网页,静态/动态网页的比例已经从1.3:

1降低为1.14:

1。

与此同时,平均每个的网页数达到31,414个,年增长率达到202%。

  表6中国网页数

  单位2009年2010年增长率

  网页总数个33,601,732,12860,008,060,09378.6%

  静态网页个18,998,243,01331,908,739,27868.0%

  占网页总数比例56.54%53.17%——

  动态网页个14,603,489,11528,099,320,81592.4%

  占网页总数比例43.46%46.83%——

  静态/动态网页的比例 1.3:

11.14:

1——

  网页长度(总字节数)KB1,059,950,881,5331,922,538,540,42681.4%

  平均每个的网页数个10,39731,414202%

  平均每个网页的字节数KB31.5321.6%

  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继续发展,2010年底达到1,098,956.82Mbps,年增长率为26.8%。

图172006.12-2010.12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变化情况

  表7主要骨干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国际出口带宽数(Mbps)

  中国电信660612.82

  中国联通357433

  中国移动互联网49124

  中国科技网18120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11655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2

  合计1098956.82

  七、网络速度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IDC方式模拟测试互联网连接速度。

  具体测试方式是:

选取中国前20家主流互联网作为目标,以对这些的测试情况代表中国整体互联网速度情况。

在31个省市均选取出样本点,将全天分成24小时,每个小时测试一次,通过机器模拟访问20个目标互联网,得到平均连接速度。

  虽然我国有线(固网)用户中宽带普及率已经高达98.3%,但是全国平均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仅为100.9KB/s,远低于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KB/s)。

各省中、和的平均连接速度排名前三,分别为131.2KB/s,128.2KB/s和124.5KB/s。

  仅通过IDC方式进行测试,有可能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网民使用体验。

以后CNNIC将陆续加入Lastmile测试数据,以更真实地反映中国网民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情况。

  表8分省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速度

  排序省份下载速度(KB/s)

  1131.2

  2128.2

  3124.5

  4120.4

  5116.9

  6115.7

  7115.5

  8110.1

  9109.0

  10108.1

  11106.3

  12105.9

  13105.7

  14105.7

  15105.6

  16104.0

  17101.4

  18100.0

  1999.4

  2097.0

  2192.6

  2288.6

  2388.3

  2487.8

  2587.3

  2684.0

  2783.1

  2882.0

  2976.6

  3074.4

  3173.2

  全国平均100.9

  数据来源:

比对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与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数据之后,再利用市迅雷网络技术(迅雷)的数据进行校验,得出上述数据。

  八、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数

  基础资源是互联网的根基,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整体互联网的发展质量。

我们从四个维度衡量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整体发展水平:

每千网民IP地址数、每千网民域名数、每千网民数、每千网民国际出口带宽数。

  基础资源指数计算方法

  该指数以CNNIC每年两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测算。

从2005年底开始,CNNIC对域名的统计从原来的单纯.CN域名扩展到全部域名类别,本报告对数据基期的设定从2005年开始。

考虑到数据稳定性的需要,本报告选取2005年底——2007年中两年四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基期数据。

  指数权重计算:

采用专家赋权的方式,共有来自政府代表、业界代表、互联网技术专家、统计学专家等14位专家参与打分,计算结果如下:

  表9指标权重分配

  IP地址数域名数数国际出口带宽数

  权重0.30040.24350.27270.1833

  各基础指标的指数值=本期网民人均拥有量/基期网民人均拥有量*100

  基础资源指数=0.30048×

IP地址指数+0.2435×

域名指数+0.2727×

指数+0.1833×

国际出口带宽指数

  基础资源指数计算结果

  表102005-2010中国主要互联网基础资源数量

  IP地址(万个)域名(万个)(万)国际出口带宽(Mbps)

  2005年底743925969136106

  2006年中847929679214175

  2006年底980241184256696

  2007年中11825918131312346

  2007年底135271193150368927

  2008年中158141485192493729

  2008年底181271683288640287

  2009年中205031626306747541

  2009年底232451682323866367

  2010年中250451121279998217

  2010年底277648661911098957

  表112005-2010主要互联网基础资源数及指数基期数

  每千人IP地址数(个)每千人域名数(个)每千人数每千人国际出口带宽(Mbps)

  2005年底670.223.46.31.23

  2006年中689.324.16.41.74

  2006年底715.5306.21.87

  2007年中729.956.78.11.93

  基期数701.233.56.71.69

  2007年底644.156.87.21.76

  2008年中625.158.77.61.95

  2008年底608.356.59.72.15

  2009年中606.648.19.12.21

  2009年底605.343.88.42.26

  2010年中596.326.76.62.38

  2010年底607.118.94.22.40

  表12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数和分项指数

  IP地址指数域名指数指数国际出口带宽指数基础资源指数

  基期数100100100100107.7

  2007年底91.9169.6107.5104.1124.2

  2008年中89.1175.2113.4115.4126.4

  2008年底86.8168.7144.8127.2132.6

  2009年中86.5143.6135.8130.8124.0

  2009年底86.3130.7125.4133.7118.0

  2010年中85.079.798.5140.897.9

  2010年底86.656.462.7142.082.9

  从2005年到2009年,四种基础资源都在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同期网民规模也在快速增长,网民规模的快速膨胀,甚至稀释了基础资源的增量,使IP地址、域名等基础资源的千人平均拥有量不增反降。

  从IP地址指数看,从2007年至今,人均IP地址拥有量逐年下降。

IP地址是互联网最为基础的资源,没有IP地址,就无法接入互联网,因而,IP地址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如果未来IP地址指数持续走低,可能制约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从2007年到2010年,国际出口带宽指数持续稳步增长,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带宽资源的快速发展,而带宽资源的增长,为中国网民不断提升互联网应用体验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速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基础资源指数趋势分析

  2007年底——2008年底,基础资源的四个构成要素中,虽然IP地址指数持续下降,但是由于国际出口带宽指数和指数保持稳定增长之势,而域名指数保持高位平稳,这带动了整体基础资源指数稳定增长。

2009年以后,域名指数、指数都呈下降之势,国际出口带宽指数的平稳增长难以扭转其他三个指标形成的下降大势。

2010年,域名和指数迅速下降,同时IP地址资源即将耗尽,基础资源指数明显下滑。

  基础资源是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础条件,要保证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资源不会制约整体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从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保障域名基础资源的稳步回升,提升国家域名的保有数量;

推动Ipv6地址资源快速应用,扭转人均域名拥有量的持续下滑局面;

优化国际出口带宽环境和宽带速度,推进中国互联网从宽带互联网向高速互联网转型;

保持域名资源和资源的稳步增长。

图182007-2010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数和分项指数的趋势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