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综合提升练二 高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005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综合提升练二 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综合提升练二 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综合提升练二 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综合提升练二 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综合提升练二 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综合提升练二 高考.docx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综合提升练二 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综合提升练二 高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综合提升练二 高考.docx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综合提升练二高考

综合提升练

(二)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傩(nuó)戏    踹(chuài)水

稔(rěn)熟剜(wā)肉补疮

B.田畴(chóu)泠(líng)冽

请缨(yīng)鹤汀(dīng)凫渚

C.尺牍(dú)付梓(xīn)

瓦当(dāng)莞(wǎn)尔而笑

D.曲肱(gōng)饿莩(piǎo)

羽旄(máo)不悱(fěi)不发

答案 D [A项,剜wān;B项,汀tīng;C项,梓zǐ。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仓廒 赏赉 萃取 风雨如晦 火中取粟

B.出岫 睇眄 坳堂 茕茕孑立 殒身不恤

C.毗邻 蕴籍 钤记 永葆青春 呼天抢地

D.巡狩 庠序 户牖 循循善诱 悬梁刺骨

答案 B [A项,火中取栗;C项,蕴藉;D项,悬梁刺股。

]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

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B.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

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C.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

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D.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

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答案 C [A项中“量入为出”,指的是根据收入情况确定支出额度,这里不合句意;B项中“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贬失当;C项中“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或另立门户,另搞一套,符合语境;

D项中“涣然冰释”,形容误会、嫌疑的消除,对象误用。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做出部署,并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描绘了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B.从2011年初开始,比亚迪总公司对处于地理位置偏远、经营不善的经

销商实施劝退策略,这使经销商数量从最高的26家减少到目前的大约

21家左右。

C.对泰国的水灾,很多中国人感同身受。

日前,中国政府派出防洪专家组

协助泰方抗洪,并送去了大批救援物资,包括气垫船、净水器、帐篷等,

总价值超过4000万人民币。

D.今年盛夏,艾萨克森见了乔布斯最后一面,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他一

直蜷缩着身体,但语言依然犀利幽默。

答案 C [A项,成分残缺。

应在“强国”后加“的宏伟蓝图”。

B项,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

D项,“他”指代不明,应改为“乔布斯”。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就在山顶,几万年来,他们就这样相依相偎,不离不弃。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就倚在山头,随着晦明变化、阴晴风雨而变化多端。

①无端地要生出这样的感慨 ②站在拉萨街头看云 ③山为云而生,云为山而现 ④在湛蓝的天宇下,毫不保留地坦诚地踞坐在布达拉宫的周围 ⑤石与沙累积着,纵横了沟壑,连绵了山头 ⑥四面环山,山势并不崔嵬

A.③②①⑥⑤④B.⑥⑤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⑥⑤D.④⑥⑤③②①

答案 A [首先要分析横线后的标点符号,由此可知供选句应分为三组:

第一组一句,第二组两句,第三组三句。

再分析各句句意及句间关系,可知③讲的是“山”和“云”的关系,单独为一组;①②讲的是“看云”的感慨,应为一组,且②在①之前;④⑥⑤应为一组,讲所见的山,顺序应为⑥⑤④。

最后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再与供选句的句意联系,可知③应在最前面。

]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这说明孔子认为

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学礼乐才有意义,这体现了重视仁德的思想。

(《论

语》)

B.曹操发兵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以刘备是宗亲,愿将徐州相让,刘备不

肯接受;刘备解徐州之围后,陶谦再让徐州,刘备仍不接受;不久陶谦

病重,三让徐州,刘备还是辞让。

陶谦死后,徐州军民拥戴刘备,但关

羽、张飞因嫌徐州地小而极力反对,刘备最后也没有接受徐州。

(《三国

演义》)

C.堂·吉诃德第一次出门是单枪匹马,为时两天。

头一天,他看到一家客店,

把它当作了堡垒。

把店主当成了堡垒长官。

第二天,他听从”堡垒长官

“的劝告,决定回家一趟,置办行装和找个仆人。

(《堂·吉诃德》)

D.卡西莫多在十四岁时就当上了圣母院的敲钟人,这使他得了一种新的残

疾:

钟声破坏了他的听觉,他变成了聋子。

但这并不影响他继续做一个

富有激情的教堂敲钟人。

(《巴黎圣母院》)

答案 B [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刘备接受,刘备才同意担任徐州牧。

]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人在碰到大的难题时常常求助于神,只有在人力无法解决的困难面前,神才显示它的威力,这重大的难题就是人们无法克服死亡的威胁。

绘画配合宗教,为克服这一难题竭尽全力,故绘画中尽管满篇神仙鬼怪,却尽是人的根本欲求——生存意识的体现。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现存最宏伟的道教壁画,它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风格,同时也渗透着深奥的道教美学思想。

其中,《朝元图》着力表现神仙们奇特的经历和传说故事,一方面把神仙居住的洞府描绘成世外桃源;另一方面又极力宣扬仙界尊卑的严格性,赋予天神们同人间一样的情感与相貌。

这种表现方法的两重性,反映了道教“出世”与“入世”思想的并存,而这种并存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②绘画中的山水自然题材与壁画题材不同。

山水自然题材首先体现着人们的道德追求。

按孔子的说法,自然四时是天意的体现,人的德性是受之于天,而天又以自然的形态出现,则自然世界蕴含着天意,故面对自然可悟通行为规范,于是他宣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水视为培养人的道德精神的一部教材。

③其次,山水自然题材绘画体现着个性情感的抒发。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自然四时景观与人的情感对应展示出来,是“天人”学说在情感领域走向美学的标志。

绘画中山水题材的作品体现出人们对终极的追求,这是中国画人文精神的又一表现,人们对自由解脱的向往,就在这种绘画中显露。

④阐述“天人合一”的思想的,除儒家外还有道家。

庄子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因为它们都是世界本体(道)的化身。

老庄的“天人合一”不是外象的“天人合一”,而是本体的合一。

但在客观现实中,自然是与人相对立的存在。

艺术家的努力就是使二者获得统一。

如果说儒家“天人合一”美学观是助于社会理性的培养,调节人的情感。

那么,道家的“天人合一”美学观则是为了解放人性,争取自由,是对物的压迫、人的压迫与自我情感困扰的反抗与解脱。

⑤追求天地精神势必鄙弃物质外象。

庄子在《天道》篇感叹道:

“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

”可见庄子美学强调于象外求意,不拘于形色。

北宋时,苏轼、米芾大力提倡水墨写意,于是水墨画大盛,后代所谓“元四家”、“明四家”,蔚为大观。

水墨写意之流,到了清代,画水墨山水被奉为上乘,而工笔重彩的青绿山水被斥为末流。

我们从这一发展流程看,庄子思想在山水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⑥“明四家”的主要成员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

他们感到或切身体验到仕途的险恶,于是淡于仕途,以诗文书画自娱。

而自北宋、明初绵延于此的“尚意趣、精笔墨”的元人绘画传统,则为他们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昭示了道路,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创作旨趣成为他们山水花鸟题材的普遍特点。

如,沈周的《夜坐图》、《江村渔乐图》尤能反映出明代文人山水的美学追求。

(《文艺生活》2011年第8期)

7.下列对中国传统绘画中“天人合一”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教壁画《朝元图》中把神仙洞府描绘成世外桃源,又赋予天神们同人

间一样的情感与相貌,这种两重性表现方法体现了“出世”与“入世”

思想的并存。

B.绘画中的山水自然题材体现着人们的道德追求,这主要是受道家“天人

合一”思想的影响。

C.儒家“天人合一”美学观主张面对自然悟通人的行为规范,是助于社会

理性的培养,调节人的情感。

D.道家的“天人合一”美学观有助于解放人性,争取自由,是对物的压迫、

人的压迫与自我情感困扰的反抗与解脱。

答案 B [参照第④段“如果说儒家”天人合一“美学观是助于社会理性的培养,调节人的情感”,可看出,对道德追求主要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不是道家思想,属张冠李戴。

]

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绘画配合宗教为克服人们无法摆脱死亡威胁这一难题,所画的内容尽管

是神仙鬼怪,但表现的却是人的生存意识。

B.绘画中山水题材的作品体现出人们对终极的追求——对自由解脱的向

往,这是中国画人文精神的又一表现。

C.庄子在《天道》篇感叹道“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可见庄子美学喜欢于象外求意,不喜欢

形色。

D.“明四家”成员淡于仕途,加上吸收了“尚意趣、精笔墨”的元人绘画

传统来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这让他们的山水花鸟题材绘画有了与自

然合二为一的特点。

答案 C [原文是“庄子美学强调于象外求意,不拘于形色”,属偷换概念。

]

9.从全文看,下列推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从文章来看,无论是宗教题材绘画,还是山水题材绘画,都带有中国传

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B.孔子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此,自然四时是天意的体现,人

的德性是受之于天。

C.从北宋、明,到元、清,中国水墨写意画的兴盛主要受庄子“重意轻形”

思想的影响。

D.仕途的险恶,加上受老庄“出世”思想的影响,常使明代一些文人名士

淡于仕途,转而以诗文书画寄托情怀。

答案 B [应是孔子认为自然四时是天意的体现,人的德性是受之于天,而天又以自然的形态出现,则自然世界蕴含着天意,故面对自然可悟通行为规范才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说法。

属逻辑关系颠倒。

]

三、(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

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

战者必然之势也。

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故曰:

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

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

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

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

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

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

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节选自苏轼《教战守策》)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亦不然矣    然:

……的样子。

B.此臣所谓大患也患:

祸患。

C.则又以军法从事从事:

部署办事。

D.而邀其上者,何故邀:

通“要”,“要挟”。

答案 A [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