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9604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题Word格式.docx

《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题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试题Word格式.docx

11.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需要提高张拉控制应力值时,不宜大于碳素钢丝、钢绞线强度标准值的()

A50%B60%C70%D75%

12.张拉时,砼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宜低于砼设计强度等级的()

A50%B80%C100%D75%

13.无粘结预应力筋切断后露出锚具夹片外的长度不得小于()

A30㎜B50㎜C80㎜D100㎜

14.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验收时应提供的文件()

A设计变更和钢材代用证件。

B原材料质量合格证件。

C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出厂质量合格证件。

D工程的重大问题处理文件

15.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验收时应提供的记录()

A砼试件的试验报告及质量评定记录B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C隐蔽工程验收记

答案:

1C、2ABCD、3ABCD、4ABCD、5ABC、6ACD、7ABCDE、8AB

9ABC、10C、11D、12D、13A、14ABCD、15ABC。

判断题(对√错Ⅹ)

1.无粘结预应力筋外包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使用聚氯乙烯(√)

2.无粘结预应力筋必须采用Ⅰ类锚具。

3.无粘结预应力砼构件中,非预应力钢筋宜优先采用带肋钢筋。

当钢筋直筋小于10㎜时也可采用热轧光面钢筋。

4.当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超过25m时,宜采取两端张拉;

当筋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分段张拉和锚固。

5.为减少板预应力效果的不利影响,当板的长度超过50m时,可采用后浇带或临时施工缝将结构分段。

但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应连续通过。

6.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最大间距可取板厚度的6倍且不宜大于2.0m

7.无粘结预应力筋应成盘或顺直运输。

成盘地运输时,盘径不宜小于2m,每盘长度不宜超过200m。

长途运输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包装措施。

8.张拉端端部模板预留孔应按施工图中规定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位置编号和钻孔。

9.张拉端的承压板应用钉子或螺栓固定在端部模板上,且应保持张拉作用线与承压面相垂直。

10.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如实际伸长值大于计算伸长值10%或小于计算伸长值5%,应暂停张拉。

1√2√3√4√5√6Ⅹ7√8√9√1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1.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经到以下()等内容

A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B基础类型

C基坑开挖深度C降排水条件

2.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右分为()

A承载能力极限状态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椐破坏后果选用相应的侧壁()。

A安全等级B重要性系数

4.基坑支护结构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计算内容包括()

A根据基坑支护形式及其受力特点进行土体稳定性计算。

B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

C当有锚杆或支撑时,应对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5.地下水位控制计算和验算()

A抗渗透稳定性验算。

B基坑底突涌稳定性验算。

C根椐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求进行地下水位控制计算。

6.基坑周边环坑勘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查明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基础类型、埋深、基础荷载大小及上部结构现状。

B查明基坑周边的各类地下设施,包括上、下水、电缆、煤气、污水、雨水、热力等管线或管道的分布和性状。

C查明场地周围和邻近地区地表水汇流、排泻情况,地下水管渗漏情况以及对基坑开挖的影响程度。

D查明基坑四周道路的距离及车辆载重情况。

7.在取得勘察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基坑特点,应提出解决下列问题的建议()

A分析场地的地层结构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B地下水的控制方法及计算参数。

C施工中应进行的现场监测项止。

D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8.支护结构可根椐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

A排桩或地下连续墙B水泥土墙C土钉墙D原状土放坡

9.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包括()

A监控目的及监测项目B监控报警值C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D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周期E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

10.基坑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A工程概况B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C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E监测结果评价

11.悬臂式排桩结构桩径不宜小于()桩间距应根椐排桩受力及桩间土稳定条件确定。

A500㎜B600㎜C700㎜D800㎜

12.排桩顶部应设钢筋砼冠梁连接,冠梁宽度(水平方向)不宜小于(),冠梁高度(竖直方向)不宜小于()。

排桩与桩顶冠梁的砼强度等级宜大于()

A桩径、400㎜、C20B桩径、500㎜、C25

C桩径、600㎜、C30D桩径、700㎜、C35

13.悬臂式现浇钢筋砼地下连续墙厚度不宜小于(),地下连续墙顶部应设置钢筋砼冠梁,冠梁宽度不宜小于地下连续墙(),高度不宜小于()

A500㎜、厚度、300㎜B600㎜、厚度、400㎜

C700㎜、100㎜、500㎜D800㎜、150㎜、500㎜

14.地下连续墙的受力钢筋采用Ⅱ级或Ⅲ级钢筋,直径不宜小于(),构造筋宜采用Ⅰ级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AΦ16、Φ12BΦ18、Φ14CΦ20、Φ16DΦ22、Φ18

15.锚杆长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宜小于5m并应超过潜在滑裂面1.5m。

B土层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4m。

C土层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5m。

D锚杆杆体下料长度应为锚杆自由段、锚固段及外露长度之和,外露长度须满足台座、腰梁尺寸及张拉作业要求。

16.锚杆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A、B、C)

A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

B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

C锚杆倾角宜为150~250且不应大于450

D锚杆倾角宜为150~250且不应大于300

17.钢筋砼支撑应符合下列要求(A、D)

A钢筋砼支撑构件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B钢筋砼支撑构件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C钢筋砼支撑构件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D钢筋砼支撑体系在同一平面内应整体浇注,基坑平面转角处腰梁连接点应按刚节点设计

18.排桩施工时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

A40㎜、0.5%B45㎜、0.6%C50㎜、0.5%D100㎜、0.6%

19.土钉墙施工可下列顺序进行(A、B、C、D、E)

A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设喷射砼厚度控制标志

B喷射第一层砼

C钻孔安设土钉、注浆,安设连接件。

D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砼。

E设置坡顶、坡面和坡脚的排水系统

20.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分为(A、B、C、D)等型式单独或组合使用

A集水明排B降水C截水D回灌型E放水

1ABCD、2AB、3AB、4ABC、5ABC、6ABCD、7ABCD、8ABCD

9ABCDE、10ABCDE、11B、12A、13B、14C、15ABD、16ABC、17AD18C、19ABCDE、20ABCD。

判断题(对√错Ⅹ)

1.基坑支护设计内容应包括对支护结构计算和验算、质量检测及施工监控的要求。

2.基坑采用局部或全部放坡开挖,放坡坡度应满足其稳定性要求。

3.勘探点间距应视地层条件而定,可在15~30m内选择,地层变化较大时,应增加勘探点,查明分布规律。

4.基坑开挖应根椐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

5.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6.排桩宜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砼24小时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7.冠梁施工前,应将支护桩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开净,桩顶以上出露的钢筋长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8.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长度可根椐槽壁稳定性及钢筋笼起吊能力划分宜为6~10m。

9.注浆管宜与锚杆杆体绑扎在一起,一次注浆管距孔底宜为100~200m,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孔应进行可灌密封处理。

10.浆体应按设计配制,一资灌浆宜选用灰砂比1:

1~1:

2、水灰比0.38~0.45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的水泥浆,二次高压注浆宜使用水灰比0.45~0.55的水泥浆。

11.锚杆的张拉应待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

12.支撑结构的安装与拆除顺序,应同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工况相一致。

必须严格遵守先开挖后支撑的原则。

13.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5根。

14.水泥土墙应采取切割搭接法施工。

15.水泥土桩应在施工后一周内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钻孔取芯等手段检查成桩质量,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1√2√3√4√5√6√7√8Ⅹ9√10√11√12Ⅹ13√14√1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1.临边防护栏杆的毛竹横杆小头有效直径不应小于()栏杆柱小头直径不应小于(),并须用小于16号的镀锌钢丝绑扎,不应少于()圈。

A50㎜、60㎜、1B60㎜、70㎜、2C70㎜、80㎜、3D70㎜、80㎜、4

2.临边防护栏杆的钢筋横杆上杆直径不应小于(),下杆直径不应小于(),栏杆柱直径不应于()采用电焊或镀锌丝绑扎固定。

A12㎜、10㎜、14㎜B16㎜、12㎜、16㎜

C18㎜、14㎜、16㎜D16㎜、14㎜、18㎜

3.搭设临边防护栏杆就布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

上杆离地高度为(),下杆离地高度为()

A08~1.0m0.4~0.5mB1.0~1.1m0.5~0.6m

C1.0~1.2m05~0.6mD1.1~1.8m0.6~0.7m

4.搭设栏杆柱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下50~60㎝深。

B当在砼楼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牢

C当在砖或砌块等砌体上固定时,可预先砌入规格相适应的80×

6弯转扁钢作预埋铁的砼块。

5.搭设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外力

A800NB900NC1000NN1100N

6.洞口根椐具体情况采取()等措施

A设防护栏杆B加盖件C张挂安全网D装栅门

7.悬空作业支设高度在()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就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

A1mB2mC3mD4m

8.悬空作业绑扎()以上的柱筋,必须搭设操作平台。

9.悬挑式钢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悬挑式钢平台应按现行的相应规范进行设计,其结构构造应能防止左右晃动,计算书及图纸应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B悬挑式钢平台的搁支点与上部拉结点,必须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设置在脚手架等施工设备上。

C斜拉杆或钢丝绳,构造上宜两边各设前后两道,两道中的每一道均应作单道受力计算。

D应设置4个经过验算的吊环。

10.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A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验算数据。

B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记录

C安全防护设施变更记录及签证。

11.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B、C、D、E)

A所有临边、洞口等各类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B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和材质。

C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D扣件和连接件的紧固程度

E安全防护设施的用品及设备的性能与质量是否合格的验证。

12.临边防护栏杆采用原木横杆上杆梢径不不应小于(),下杆梢径不应小于(),栏杆柱梢径不应小于()

A40㎜、30㎜、65㎜B80㎜、90㎜、100㎜

C70㎜、60㎜、75㎜

13.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但大于2.5㎝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没。

A25㎝B30㎝C35㎝D40㎝

14.楼板等处边长为()的洞口、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以及缺件临时形成的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洞口。

A25~50㎝B30-50㎝C35-55㎝D40-60㎝

15.边长为()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铺竹笆或脚手板。

也可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于()。

A50-150㎝、20㎝B55-150㎝、25㎝

C60-160㎝、30㎝D50-150㎝、20㎝

16.位于车辆行驶道旁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地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的()荷载。

A1倍B2倍C3倍D4倍

17.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高的临时护栏。

A1MB1.1MC1.2MD1.3M

18.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

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载不应大于()。

当梯面上在特殊作业,重量超过上述荷载时,应按实际情况加以验算。

A1100NB1200NC1300ND1400N

19.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为宜。

超过2M时,宜加设护笼,超过8M时,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A3MB4MC5MD6M

20.钢柱的接柱应使用梯子或操作台。

操作台横杆高度,当无电焊防风要求时,其高度不宜小于()M,有电焊防要求时地,其高度不[宜小于1.8M。

A1mB2mC0.5mD3m

21.浇筑离地()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A1MB2MC3MD4M

22.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

高度不应超过()。

还应时行稳定验算,并采取措施减少立柱的长细比。

A10㎡、5㎡B11㎡、6㎡C12㎡、7㎡D13㎡、8㎡

23.操作平台可采用Φ(48~51)×

3.5㎜钢管以扣件连接,亦可采用门架式或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部件,按产品使用要求进行组装。

平台的次梁,间距不应大于();

台面应满铺3㎝厚的木板或竹笆。

A20㎝B30㎝C40㎝D50㎝

24.钢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挂钩挂牢,采用其他方式时卡头的卡子不得少于()。

建筑物锐角利口围系钢丝绳处应加衬软垫物,钢平台外口应略高于内口。

A3个B4个C5个D6个

25.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m以上(含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高处作业。

A1B2C3D4

26..边长在()㎝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A100B150C300D400

27.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护门,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

A10B15C30D40

28.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就小于()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m。

29.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cm时的作业称“临边作业”。

A100B200C50D80

30.孔与洞边口旁的高处作业,包括施工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及()以上的桩孔、人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上的作业称为“洞口作业”。

A1mB2mC3mD4m

1C、2D、3C、4ABC、5C、6ABCD、7C、8C、

9ABCD、10ABC、11ABCDE、12C、13A、14A、15A、16B、17C、18A、19C、20A、21B、22A、23C、24A、25B、26B、27B、28A、29D、30B。

1.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3m以上(含3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2.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

3.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从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产相应的责任制。

4.防护栏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的挡脚板或40㎝的挡脚笆。

5.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6.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品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处,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7.边长在150㎝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8.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护门,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30㎝,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

9.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10.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11.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应搭设站立操作人员和设置张拉设备用的牢固可靠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

12.在高处外墙外墙安装门窗,无外脚手架时,应张挂安全网远安全网时,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其保险钩应挂在操作人员上方可千物件上。

13.操作平台应专由专业技术人员按规、现行的相应规范进行设计,计算书及图纸应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14.钢模板、脚手架等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

15.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应搭设安全防护棚。

1Ⅹ2√3√4√5√6√7√8Ⅹ9√10√11√12√13√14√15√

高层建筑箱型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1.勘察报告应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建筑场地的基本地质情况及分析。

B地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的建议方案。

C天然地基或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所需的计算参数。

D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

E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必要进提出支护方案。

2.抗震设防区天然土质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深不宜小于建物高度的()

A1/13B1/14C1/15D1/16

3.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

A1/15B1/16C1/17D1/18

4.箱形基础的高度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其值不宜小于箱形基础长度1/20,并不宜小于()

A1mB2mC3mD4m

5.箱形基础的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竖向和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间距不应大于()

A10㎜、100㎜B10㎜、150㎜

C10㎜、200㎜D16㎜、200㎜

6.箱形基础的墙体洞口周围应设置加强钢筋,洞口四周附加钢筋面积不应小于洞吕内被切断钢筋面积的一半,且不少于两根直径为()钢筋,此钢筋应从洞口边缘处延长40倍钢筋直径

A14㎜B16㎜C18㎜D20㎜

7.梁板式筏基底板的板格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梁板式筏基的板厚不应小于()。

A150㎜B200㎜C250㎜D300㎜

8.平板式筏基的的板最小厚度不宜小于()

A200㎜B300㎜C400㎜D500㎜

9.筏形基础地下室的外墙厚度不应小于()内墙后度不应小于()

A150㎜、100㎜B200㎜、150㎜

C250㎜、200㎜D300㎜、200㎜

10.桩顶嵌入箱基或筏基底板内的长度,对于大直径桩,不宜小于(),对于中小直径桩,不宜小于()

A100㎜、40㎜B100㎜、50㎜

C150㎜、50㎜D150㎜、55㎜

11.基坑降水方案有()

A单层井点B多层井点、C喷射井点D深井泵E电渗法

12.放坡开挖的基坑,井点管距坑边不应小于()。

机房距坑边不应()小于,地面应夯实填平。

抽吸设备排水口应远离边坡,防止排出的水渗入坑内。

A1M、1MB1M、1.5MC1.5M、1.5MD1.5M、2.0M

13.在下列()情况下,基坑开挖时应采取支护措施:

A深度较大不具备自然放坡施工条件。

B地基土质松软,并有地下水或丰盛上层滞水。

C基坑开挖危及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与使用。

14.当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应保留()土层由人工开挖。

A100~200㎜B150~250㎜C200~300㎜D250~300㎜

15.地下连续墙槽施工期间,槽内泥浆液面应高于地下水位()以上,亦不应低于导墙顶面()。

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沟、集水井、防止地表水流入槽内破坏泥浆性能。

A0.4M、0.3MB0.5M、0.3MC0.5M、0.4MD1M、0.5M

16.地下连续墙单元槽的长度应根据地质和水文条件、成槽设备、起重机的性能、混凝土的拌制供应能力、钢筋笼的重量、设计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