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化学教育研究述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9252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化学教育研究述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内化学教育研究述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内化学教育研究述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内化学教育研究述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内化学教育研究述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化学教育研究述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内化学教育研究述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化学教育研究述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化学教育研究述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键词:

化学教育;

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绿色化学

目录

1.前言1

2.中国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1

2.1萌芽、开创时期1

2.2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立2

2.3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立2

3.化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3

3.1化学教学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3

3.2教学手段和培养途径的变革3

3.3化学素质教育教学的发展4

3.4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革新5

3.5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在化学学科中的渗透6

4.从学科前沿看大学化学教师素质6

5.对化学教育的展望7

6.结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2

1.前言

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观念、思想、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日趋激烈,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

以信息的高速传输和爆炸性增长为特征的现代信息社会的浪潮已扑面而来,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

为了保证在未来不至落伍,中国教育界明确提出了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

教育改革是对不适合时代发展的传统教学思想、内容、手段进行改变,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挑战。

因此,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被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运用而生,目前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已经使用的,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辅之以网络、多媒体技术而形成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就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采用,是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素质的接班人。

2.中国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

2.1萌芽、开创时期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我国近代化学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1],江南制造局(上海)、京师同文馆(北京)开创了化学教育活动的先河,并翻译了一批化学教材。

直到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才真正对我国化学教学起到重大作用,这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第一个新学制,法规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制且规定各级各类学制中均应开设化学课。

这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化学教育。

一个世纪以来,尽管中国教育学制有所变动,但在大学开设化学课程的原则丝毫无所改变。

我国的最早正规高等化学教育机构一京师大学堂,在1910年设立化学门(北京大学化学系前身)。

后来的20年间近40所大学设立了化学系,像今天的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

这个时期仿照西方的化学教学模式,各学校各谋其是,参差不齐。

因为初创,化学教学非常困难,特别是实验教学。

在颁布政府法规的同时,清政府向海外派遣留学生。

这是中国化学教学的开创时期,虽然物质条件差,但学成回国的化学家都从事化学基础课教学,他们有先进的教育观点和治学思想,认为化学教育要把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化学实验教学同等重视起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钻研精神。

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戴安邦[2]教授将此概括为全面的化学教育思想,并在第8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上作出报告。

02-03-7:

应用化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02-03-8:

非化学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02-03-9:

化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在这3个项目下各自划分若干子项目,与我国实际相结合,采用联合进行和分项负责的方式,组织了全国近50所大学600多位教师,历经5年,通过对化学学科的审视,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化学教育现状,探讨化学教学改革思想,分别提出化学专业、非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改革方案。

目前这些方案已在不同类型学校实施并取得卓越成果。

2.2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立

教育部在兰州会议后成立了高校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咨询、研究和指导了高等学校理科各学科教学工作。

化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届(1990年至1995年)制定了高校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基本培养规格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

化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届(1995年至2001年)指导和参与了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开发项目,制定了《理科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文件。

化学及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于2001年,由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

中国高校自1999年以来发展迅速,化学专业点达198个,应用化学专业点达224个,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在这种情况下负责编制《化学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草案)》的,而且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专业规范(草案)》,总结了25年我国化学教学改革一些共识和成绩,同时对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提出了要求。

2.3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立

为加强落实兰州会议的基础、分流培养的想法,自1991年以来,教育部分批在办学条件好、更高水平的理科院校建立科学基地,化工基地共有14所学校,分别是:

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化工基地的建立彰显着化学教学改革的行为。

3.化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3.1化学教学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高等师范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和教育管理人才,它的培养目标制定也应考虑发展师范生素质和服务于基础教育。

化学教学论是植根于广大化学教师教学及教科研宝贵经验的沃土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作为学科工作者的第一要务是向实践学习----以化学科学、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等的相应理论为基础,深入化学课程设计与编制第一线,深入化学教学实验第一线,探究反思、综合提升、求真创新,致力于学科建设与教学发展及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与完善的艰苦工作,努力探索化学教学的规律性及其应用的圭臬。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及高等化学教育专业“化学教学论”课程中的主要问题,理论结合实际的探讨了诸多问题,,提供案例和实证材料,开阔思路,讨论实施途径和相关策略,以利于促进教与学双方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结合各类重要课题,注重凸显“化学教学论”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先进教育理念,着力于将响应观念、内容、形式与策略围绕课题展开,以当今化学(或科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与实证材料,引领师范生向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方向发展、提高。

教学实践检验表明,这样的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制思路是科学有效、利教易学的;

这样的编制体例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在典型环境中去实践、去体验,让他们进行反省认知,在“做”中学,在“悟”中学,并在于学友讨论、交流中去学,以达到从自己的体验中使理性认识与实践体验融和统一的效果。

3.2教学手段和培养途径的变革

高度重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教育思想、观念、手段、方法现代化。

其中,教育手段是指采用具有现代化辅助教学功能的设备条件(包括设备的硬件、软件和环境)。

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教育手段现代化采用,是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素质的接班人。

数字化时代已初露端倪,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新的挑战。

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不过是把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与网络时代的互动式教学是大不相同。

网络教学至少具有如下特点:

网络作为网上最新的一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作为一个学习的媒体,可实现跨越的进步、教学,学习和分享学习成果,可以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上与他人合作,跨越时空的教学,可以实现下一个新的,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的学习。

网络环境下,每个人是信息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共享者。

实验教学是一个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3.3化学素质教育教学的发展

素质教育目标在于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四个方面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应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一)基础知识和智力开发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并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权力。

(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重视智力因素,同时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性格,特别是要注意科学世界的培养,为创造活动提供动力因素。

(三)“动脑”和“动手”结合

人类的大脑具有开发性的特殊区域,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区域是“休眠”状态,只有当人的大脑和双手从事一些精细灵巧的活动时,区域才被“激活”。

因此,在进行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使大脑的潜力充分发挥。

(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在综合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多功能性教学的同时,也通过个性化,去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良好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以使富有综合性的人才出类拔粹。

(五)“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激发潜能无论从教育原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集体教育,还应重视学生们的自我教育。

如:

培养科学发现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4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革新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尤其重要[3],这里介绍两大变革思路:

增加设计性实验和微型化学实验。

设计型实验是学生按给定题目,自己利用现代化媒体如网络或期刊等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分析相关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在学生完成一些必做实验之后,设计性实验是把学生所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起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设计性实验命题的综合性和针对性,并加强难度[4],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教师要研究设计性实验内容,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其观察、分析、综合与归纳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微型化学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比较明显、清晰的反应结果和化学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

其试剂用量一般为常规化学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但效果却可以达到与常规实验相同的目的。

因此该实验一经发展,立刻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

大学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意义:

(1)由于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只需要常规实验用量的10%左右,而且微型实验仪器设备成本较低,价格相对便宜,这样就可节约实验经费,缓解当前高校基础实验经费缺乏的现状;

(2)可以减小实验室污染、爆炸、燃烧以及中毒的危险性,改善实验环境、保护师生身体健康;

(3)微型化实验对操作水平要求更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4)实验效率提高,进度加快,有利于安排综合性更强的实验,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

所以说普及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其意义非常深远。

目前,国内已有800余所大、中院校开始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这也将启发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学校还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大学化学课程要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为了检验课程建设的成效,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我们应采取试卷、口试、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实行教考分离,采用题库试题或异校出题进行考试。

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课程建设的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可靠真实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的改革,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使学生的学习与调查、咨询、观察、思考、假设、实验、推理、作出决策等一系列过程融合在一起,是“学习即探究”的一个课程典范[7]。

3.5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在化学学科中的渗透

大学是传授知识与文化创新的基地,是哺育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

大学在绿色事业方面应作理性与实践的示范。

不仅要树立起绿色环境的意识,还应把狭窄的绿色校园观念升华为天下绿色理想奋斗的大观念。

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我国大学生的绿色意识教育是一片空白。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能正确运用科学技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人才的重大责任。

在大学开展绿色化学教育[8],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绿色化学教育符合人类的文明史上终生教育的新观念,是一部不断探索、完善的历史。

绿色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将继续改善和发展。

公民通过绿色教育培养出绿色意识,将继续自发的关心绿色化学的新发展,在不知不觉中继续学习新的理念、新知识,使自己的生活不断体验绿色化学的创新意识并不断实践。

大多数教材如有机化学课程描述了用浓硫酸作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

但用浓硫酸作催化剂,设备腐蚀严重、导致许多无机盐“废物”、产品收率低等缺点[9]。

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索方法,从多个角度提高产量。

通过查资料提出了下列方案:

(1)切换到高效无机路易斯酸,杂多酸,固体催化剂如固体超强酸或离子交换树脂等;

(2)选用绿色溶剂,如离子液体;

(3)用微型实验。

根据条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它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更促进了创新精神在绿色化学教育的培养,同时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1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进而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上均具有积极意义。

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不仅提高研究生在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也在提高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如果说人类在工业时代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骄傲;

那么,现代人类所渴望的是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4.从学科前沿看大学化学教师素质

知识结构是人的视野、思想、观念的基础。

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建立、调整、优化知识结构,将贯穿于人的一生。

教师要对本学科、本专业的理论知识重新系统地学习。

将再学习所得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用于反思前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引入教学。

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

需要从多方面提高教学素质,其中之一,就应具有较强的化学实验技能素质。

即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通过自己设计、操作,运用可靠的化学实验事实得出规律、结论。

教师要有良好的实验作风和实验习惯,而且要用自己的良好作风和习惯影响学生。

不断加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是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重视学法指导,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较强的化学教师综合素质包括着多层次、全方位的素质要求[11]。

在良好的师德修养的前提下,过硬的化学专业知识为基础,扎实的实验操作、设计、创新技能为保证,丰富的教育理论和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为依托,高超的教学艺术为核心,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身艰苦磨炼,在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得到获得和提高。

可以预期,随着化学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对广大化学教师的素质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5.对化学教育的展望

进入新世纪,国家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在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先后制订了针对21世纪上半叶的地区和国家的科学教育课程规划和标准,世界各地的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表征出新一轮的广泛性。

该项目体现了以下特点:

突出国家和政府的统一规划阶段,在这一轮科学课程及教学内容改革中,突出国家和政府对基础教育阶段科学与技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

明确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目标,突出对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科学理念的教育要求,强调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积极的科学态度、科学原理和现象的理解,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愫,对科学与历史、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等,更为重要的是概括出具有意义深远的科学教育领域和教育教学目标。

清楚地体现出综合考虑科学、技术、社会与学生发展的需求,特别强调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的现代课程理念。

目前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着与时代需要不相适应的状况。

国家长期的把科学教育等同于学历教育,把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的教育,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科学精神、科学意识教育,忽略了科学的本质和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忽略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忽视学生对科学过程及方法的体验和认识;

忽视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综合与联系。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现行的科学教育体系(包括科学教育的目的、观念、内容、课程、教学、学习活动、评价等)进行深刻地反思和改革。

化学和其他交叉学科如:

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化学、绿色化学、能源化学、药物化学、计算化学、纳米化学的渗透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1世纪,传统的化学科学的范畴与意义将大大改变;

并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和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另外,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也已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极大的促动。

中国的化学教育的改革应集中从局部改革的发展到强调整体系统全面的改革,包括概念和目的、政策和规划(课程计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标准)、课程实施计划(各种教材和资源以及数据)和各级改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建立和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的目标,改变简单的学习知识、应试升学的教育目的观。

把化学教育的目标从过去狭义的双基传授转向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

化学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应该从过去的知识传承至上、考试分数第一转向一切的教育工作都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积极的情感;

培养学生看待自然世界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加强科学活动和科学过程的实质和价值,重塑对科学与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发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

化学课程应该一改以往僵硬和不灵活的情况,在确保基础性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发展性和选择性,以提升范围广,适应性强的课程。

化学课程内容应该侧重于实现学科发展、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统一与平衡,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处理好基础与现代、现代与现实、先进性与学生可接受性等一系列的关系,改变长期以来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内容。

在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被动冷漠地学科学,教师依赖系统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依赖死记硬背和简单的接受信息的学习的方式需要发生极力的改变,这是具体实施和落实科学素养培养目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化学教学评价应该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教学必须改变一般知识测验和笔试一统天下的局面,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共同发展的理念,知识测试与活动表现评估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评估过程与均衡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满足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发生积极变化。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科学和教育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途径,基础教育,特别是在科学教育,也应该与实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有区别的。

6.结语

系统的综合改革已正式启动,在未来中国的化学教育课程、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估检查系统中,评价考试制度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会发生全面的积极的系统的变革,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提供有关的材料和背景知识,让学生实践科学方法的过程[12]。

虽然改革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国化学教育将会与整个基础教育和科学教育一道迎来迅速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总之,未来的大学从教学内容、工具、方法和体制上将更具有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它将更加社会化,更加重视对人格、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化学教育必须改革,并要有大的、更深层次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袁翰青.应礼文.化学重要史实.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3.

[2]戴安邦.近代中国化学教育之进展,化学.1945,11;

l-15.

[3]张良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3):

89-91.

[4]唐建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02).

[5]赵智宏,杨秋林.微型化学实验在普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22).

[6]叶彦春,彭绍春.半微量合成仪器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1(01).

[7]H.Heikkinen.ChemistryintheCommunity.4thed.NewYork:

W.H.FreemanandCompany,2002.

[8]朱清时.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6).

[9]汪朝阳.有机合成课中绿色化学的教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21(3).

[10]李竹凤.在化学教学中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21

(1).

[11]盛焕华.素质教育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200(4).

[12]H.E.LeMay.ChemistryConnectiontoOurChangingWorld.NJ:

PrenticeHall,2002.

StudiesonDomesticChemistryEducation

Abstract:

ThisarticlefocusesonreviewingtheprocessofChina'

schemicaleducationresearch,elaboratedchemistryandrelationshipqualityeducationisproposedforqualityeducationinchemistryway,way,whilethequalityofeducationinchemistrycoursesh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