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意是指
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
C.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D.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6.“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pin)掷金黄。
”诗中“海面未收功一战”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有人认为: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
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
8.某校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开展游学活动,参观了下图所示景点。
该景点位于
A.北京B.上海C.南昌D.延安
9.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其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B.实现团结抗日
C.推翻北洋军阀D.发展统一战线
10.右图所示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1.香港和澳门回归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的成功范例,其践行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构想
12.美国总统尼克松回忆1972年访华时说: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下列对尼克松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最终解体B.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D.中美两国结束对抗
13.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习惯法的形成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公民法的形成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14.麦迪逊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达成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当时这种平衡机制主要表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总统和军队之间
③立法、行政、司法部门之间④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1789~1875年间法国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
这反映了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政治体制不断完善D.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16.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示意图。
空白处应为
A.法国大革命的爆发B.德意志的统一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
17.“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下列史事发生在“冷战”背景下的是
A.联合国的成立B.柏林墙的修建C.欧盟正式成立D.美国9•11事件
18.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
A.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两极格局走向土崩瓦解D.“一超多强”格局形成
19.右图所示的古代农业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曹魏时期D.隋唐时期
20.元朝王祯在《农书》中提出农业生产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注重农时B.因地制宜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
2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誉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B.佛山镇C.盛泽镇D.朱仙镇
22.汉代政府规定商人不能穿锦绣衣服,不能骑马;
唐代限制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政策是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盐铁专卖D.闭关锁国
2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的条件有
①政府提倡与鼓励②外资企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4.1915年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B.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
C.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D.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
25.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诗中反映的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26.右图是某同学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部分笔记,其括号内应填写的是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
27.某同学在搜集研究性学习材料时发现了一幅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上面有“老母鸡,真稀奇,生只蛋儿一斤几”等字样。
此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28.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B.在广东等地设经济特区
C.建立环渤海经济区D.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29.西班牙将每年10月12日定为国庆日,是为了纪念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的探险活动。
主导这次探险活动的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30.某班举办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展览,下列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
①珍妮纺纱机②蒸汽机③水力织布机④内燃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1.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权D.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32.20世纪30年代,美国紧急救助署署长霍普金斯说:
“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
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
”下列措施中体现其意图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政策
C.加强工业指导D.兴办公共工程
33.20世纪70年代,英国虽然爆发了经济危机,但并没有引起剧烈的社会动荡,其原因主要是
A.“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B.政府实施以工代赈
C.第三产业的日渐发达D.“新经济”的崛起
34.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这实际上是
A.承认市场调节作用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恢复部门管理体制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
35.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D.欧洲联盟
36.右图展示了“马”字的演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汉字由繁到简B.小篆逐渐失传
C.隶书日益推广D.书法成为艺术
37.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38.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提出: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他是
A.老子B.程颢C.朱熹D.陆九渊
39.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中有这样的情节:
窦娥因冤屈被处斩,当时虽是六月,却天降大雪,此后当地三年大旱无雨。
这一剧情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是
A.以民为本B.天人感应C.忠孝节义D.安土重迁
40.黄宗羲指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这表明他
A.维护封建礼教B.抨击君主专制
C.提倡经世致用D.主张君主立宪
41.有西方学者认为:
“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人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42.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其内容反映了贵族大家庭兴衰变化的是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43.如果要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应该查阅的奠基之作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D.《本草纲目》
44.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45.孙中山说:
“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段话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
A.满洲贵族统治B.军阀割据混战
C.君主专制制度D.外国列强侵略
46.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大会,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47.依据右图可看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
圣母图
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B.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
C.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D.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
48.马丁•路德主张“直接与上帝沟通,而不是通过炙手可热的各级神职人员”。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①宣扬因行称义②强调信仰自主③维护教皇权威④促进思想解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9.某班学习小组以“十八世纪的欧洲进步思想”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的资料应包括
①《论法的精神》②《社会契约论》
③《共产党宣言》④《物种起源》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0.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B.相对论的提出
C.经典力学的创立D.原子能的应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共16分)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宰相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需送门下省,由给事中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1.依据材料概括唐代中枢决策的特点。
(4分)
“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的法律
2.上述法律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有何作用?
(6分)
1954年发行的邮票
3.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二、国际贸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题共18分)
宋代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瓷、漆器之类的手工业品,反映了宋代在当时世界上手工业的地位。
进口品类广泛,据《宋会要》记载即达三百余种……东起日本,西至天竺、大食等四十余国,涉历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皆有宋代货物流通。
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印度支那、印度半岛、波斯湾沿岸、伊朗、东非的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及和西班牙等地,先后都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证明了宋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
——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1.上述材料反映宋代海外贸易具有怎样的特点?
——数据来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2.依据上表概括中国丝、茶出口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战后世界经济的规划者决心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的经济民族主义、贸易限制和货币不稳定,力求恢复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
美国在新罕布什尔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各与会国承诺削减贸易壁垒,并为战后世界的通货稳定而共同努力。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3.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英等国为解决国际贸易与货币问题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任何一个奉行民主制的希腊城邦都要求普通公民具备在公共场合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一个人仅懂得运用词汇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学会如何驳斥他人的观点,如何在讨论政治和伦理问题时发挥自己的作用。
因此,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那些游走各地的教师通过教授他人演说和辩论术,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
他们还是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可以教授人们需要的任何知识。
这些教师收费授业,因而被称为智者。
——(英)伯里《希腊史》
1.依据材料指出古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运用所学简述智者学派思想的历史价值。
2.图A和图B见证了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
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的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
(要求:
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4分)
1977年冬天的高考考场
3.有人说1977年冬天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ACBDCCCB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DDBDCBAC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ABCCBADBCA
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BDAACAADBB
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
答案DDACCDADA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一、本题共16分
1.特点:
国家大政由政事集体讨论决定,宰相之间相互牵制,皇帝都不能单独载决。
(任意两点得4分)
2.权利:
限制了国王的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和宗教信仰权。
3.成果:
颁布了《中华民国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分)
意义:
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分)
二、本大题18分
海外贸易繁荣;
贸易物品丰富,品种多样;
地区广泛,涉及亚非欧等国家;
进出口双向贸易活跃。
2.变化:
鸦片战争后丝、茶等农产品出口持续增加。
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列强掠夺原料和农产品,操纵丝、茶市场。
3.举措:
通过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通过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本大题共16分
1.背景:
随着民主政体的兴起,演说能力日益重要;
广博的知识是提高演说能力的基础,人们需要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价值:
强调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树立人的尊严,对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2.图A:
19世纪60年代,洋务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目的,开设一批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一所新式学校,它培养了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
图B:
20世纪初,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聘请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认识:
1977年冬天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我国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这充分说明: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