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文档格式.docx
《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诸如形象类:
如红花、大拇指、笑脸……评语类:
通过作业本、试卷、家长联系卡等形式,用生动形象、适合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评价学生;
园地类:
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各种鼓励性、展示个性的“园地”,如:
苹果乐园、智慧园……资料搜集类:
如利用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等形式进行评价,把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集中起来,展示自己的成绩、教训、失败等。
当然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教育理念,以教师为开发主题,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由学校自己组织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的凸显,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因校本课程的评价过程意味着教师对课程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索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构建和重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也得以提升。
校本课程的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知识获得与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
课程知识是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
就教师的课程知识结构而言,除了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
课程开发能力是指教师理解、选择、规划、编制、整合、实施和评价课程的能力。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国家本位的课程政策,因此教师不可能具有多少课程意识和实践性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更无从谈起。
现在,教师作为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已经从国家标准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决定者了。
教师不但要自己决定课程,也要对自己的课程负责。
这不仅给教师创造了巨大的课程设计空间,同时,客观上也要求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课程开发的能力。
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中,通过对自己课程开发实践的反思,通过与课程专家的合作、与其他教师的协作、与学生的探究等,逐渐积累课程开发及评价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课程意识的增强
校本开发中,教师认真学习和理解新课改与课程开发的关系,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学生个性质量,以逐步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需求,校本课程建设使教师有了展现专业和特长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激情。
校本课程评价校本课程评价校本课程评价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是教师在长期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课程本质的深刻认识。
教师有什么样的课程意识,就有什
么样的课程教学实践形式。
教师的课程意识总在无形中对课程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课程意识淡薄,他们只是被动地执行指令性课程计划,对于他们来说教学就是给学生复现固定的知识,认为“课程即教材”。
学生只是课程的接受者。
事实上,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过程,更是一种意识。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时要以学生为本,考虑课程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与发展;
要求教师从既定课程的解释者与实施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意识。
校本课程开发拓宽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三、行动研究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教师的角色囿于“传道、授业、解惑”之中,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
而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就是教师不断反思、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它遵循“开发-实施-评价-反思-再开发”这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要求教师从课程的使用者转化为课程的创造者,要求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课程、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还要研究交往、协调的方法。
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教学过程,从而发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教师为了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认识,就需要对课程开发过程不断地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由此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本质上就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教育行动研究是其内在要求。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要求教师具有教育行动研究的素养。
教师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实践情境的不断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与校本课程促使教师必须打破过去僵化的、模式化的、习惯的教学方式,
要求他们介入课程开发,把自己的实践知识与他人分享,与他人一起制作课程方案,一起对课程设计和实施活动进行评估等等。
而“校本课程开发”运动为教师参与意识的培养,参与课程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课程专家、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员广泛参与,要求教师与教师及教师与课程开发的其他参与人员密切合作。
然而,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专业个人主义”。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的能力去处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之间及教师与外界之间在学术上缺乏沟通与合作,教师的课堂活动往往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活动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
这种特性使教师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是课程专家、教师、校长、家长、学生、社会人员广泛参与的活动。
在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校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人员、教师与课程专家的专业对话,沟通协作,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在合作中促进教师的发展。
【篇二:
课堂上学生自我评价(共9篇)】
篇一:
课堂学习学生自我评价表
课堂学习学生自我评价表
南充市南部县大桥小学勾余波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学习学生自我评价量表的设计与说明
一、设置理念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探究,自求解决。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能力。
如今《语文新课标》也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提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并强调“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
让自评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习的信心。
对学生自我评价现状进行研究、探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二:
篇三:
学生课堂自我评价表
篇四:
篇五:
高三学生毕业自我评价
高三学生毕业自我评价
每天坚持运动,只因在高三这争分夺秒时间里,我输不起时间,我得不起病。
我不敢说自己是最勤奋的,因为我知道剑指江山的不只是我一个,拥有一份雄心壮志的也不只一个。
未名湖畔柳,清华园中有,在我心中正如那圣洁的象牙塔,我希望能一睹其芳容。
高三,一段挥洒泪与笑,痛与苦,甜并涩的岁月,十年磨一剑,只为一朝出鞘,我,高三众多学子中的一抹流光,不求能熠熠生辉,但求能无悔我心,相信自己。
不辜负老师的谆谆教导,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殷切希望,平庸但不意味着我自甘平庸,若无凌云志,怎可登九天。
篇六:
学生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标准
学校地方课程自我评价标准和办法
一、指导思想:
二、评价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激励性原则。
4、多元化原则。
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多方面发展的潜能。
5、个别差异原则。
三、评价内容和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体现差异性。
具体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评价内容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思想素质
2、文化素质
(1)知识考察
(2)方法考察
(3)能力考察
(4)学业成绩
3、心理素质
4、身体素质
5、劳动素质
6、个性发展水平
(1)自我教育
(2)个性品质
(3)爱好特长
(4)实践创新
(二)、评价的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评价。
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
各学科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
2、对于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一般性评价之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品质。
(2)学习能力。
(3)交流与合作。
(4)个性与情感。
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
能积极乐观的对待挫折与困难。
四、评价方式:
(二)、学业成绩评价:
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a、
1、日常评价:
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3)、即时评价:
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
2、期末考试评价:
篇七:
学生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
篇八:
科学课堂学习学生自我评价表
篇九:
优秀中学生自我评价
优秀中学生自我评价
我是一名有责任心的优秀中学生,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乐于助人,对待同学们请教的问题总是热情、耐心地讲解,对待朋友真诚宽容,朋友关系十分融洽,因此有一个不错的人缘。
【篇三: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一)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采用学分制评定。
评定要求:
评价要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
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
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实践能力;
增强探究性,注意引导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注重综合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坚持教育性,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的评价结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学年课程结业满分为50学分,如果一学期结业则满分为25分,两年累计满分为100学分,累计满60分即可结业。
每门校本课程成绩分布: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评;
过程性评价来源:
出勤、课堂学习、成长记录袋、奖励分;
终结性测评:
期末考查、表现性活动。
颐中讲堂考勤实行听课证制度,凭听课证入场。
最后15分钟写听后感,作为该学科的成绩。
参与评价的主体:
指导老师、同伴、自己。
每门课程结业采用下列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总分50分)
其中成长记录袋评价、课堂观察检核表、小组合作评价表见附表。
校本课程成绩=第一年学分+第二年学分+奖励分(如果一期结业则可以将两期相加为学年学分)
(二)成绩管理
任课教师负责学分制的执行和落实,学校应给学生制定统一的学分卡,每期初将本班学生学分卡交开课老师保管,期末开课老师将学生出勤与学分登记交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将每年(期)成绩记录在期末学生素质报告单,向家长反馈课程所获学分情况;
班主任必须将全班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表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建立学生成绩档案(文本与软件包)。
(三)奖励和惩戒办法
凡在国家级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市级科技节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与资格证书考试中获奖或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均可获得奖励学分(不超过8分)。
(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得分)
为了鼓励学生选修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可分年级或全校组织一次校本课程的展示评比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分。
得分标准如下:
(以上参赛活动必须是权威教育部门组织或社会有权威特长鉴定单位组织的才认可,特长分则按技术级别折算成相应一、二、三等。
)
出勤率未到规定课时的80%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开课老师必须如实填写学分卡,发现弄虚作假者,予以通报批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良好及优秀等第。
附:
[表一]
校本课程学分登记表
(二)
姓名————班级————
此表由任课指导老师填写,由班主任管理。
校本课程出勤登记卡(三)
——学年——学期课程类别——课程名称——
此表可由学生代表填写,开课老师签字证明。
班校本课程学生学分汇总表
此表一式两份,班主任一份,学校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