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73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下半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下半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下半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下半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精品文档.doc

《下半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精品文档.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_精品文档.doc

2010年下半年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2010年9月18日14:

00-16:

30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

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4.考生可以在本试卷的空白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但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

二、给定资料

1.2009年4月23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号召全民读书。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副主席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深刻论述了领导干部读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据了解,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推动全民阅读作为未来国家竞争力和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国家行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学习。

国际社会还通过全民阅读来评价各国的文化建设。

可以说,谁在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不仅反映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更体现了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并将直接影响到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

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等9部门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

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

2009年4月,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2010年全民阅读活动计划》,希望通过推动全民阅读,在全社会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大力培养人文精神,促进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2.据统计,我国有68.8%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有32.1%的人对个人阅读情况表示不满意,有58.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少或比较少。

有关国民阅读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年阅读图书仅为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以色列的64本。

2009年我国18~20周岁国民中,图书阅读率为50.1%,报纸阅读率为58.3%,期刊阅读率为45.6%;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70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1.02分钟,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为15.40分钟,人均每天上网时长为34.09分钟。

与上年相比,国民每天阅读接触图书、报纸、期刊的时间有所下降,而上网阅读和手机阅读的时间则在增加。

据统计,2008年我国内地人均购书经费是0.794元。

在购书经费的投入上,全国绝大部分身份都没有达到平均水平,其中,上海的人均购书经费达到了7.612元,而河南只有0.158元。

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是0.501册,上海的人均藏书量是3.39册,最少的三个地方安徽、河南、西藏都只有0.17册,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在0.1至0.3册之间。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公共服务指南,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应该以每人1.5到2.5册为标准。

在C市阅读情况调查中,关于“您一般多久买一次书?

”的调查结果是:

9%的人每个月都买。

20%的人2~3个月买一次,28%的人3~6个月,35%的人7~12个月,8%的人是一年以上。

关于“您认为书价多少合适?

”的调查中,3%的人认为图书平均价格应该在15元以内;83%的人认为应该在20元以内;10%的人认为25元以内;4%认为30元以内。

单女士说,很多喜欢阅读的人都被价格吓住了,与10年前相比,现在的图书价格涨了1倍多。

3.据有关青少年阅读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7~14的少年儿童中,每个学期课外书的阅读量平均仅有3本,其主要原因是孩子们课业负担重,自由阅读的时间太少,书太贵,作业多,以及找不到感兴趣的图书。

在中小学,学生主要阅读的是课本与教辅材料,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阅读。

一些教师和家长教导孩子们:

当务之急是课内学习,要把眼前时间多用在学习课本及课后练习上,少看或者不看“无用”的课外闲书。

目前,部分大学生读书主要以流行、时尚、省时、省力的“快餐化读物”为主,很少阅读经典名著和“大部头”的理论书籍。

在某著名大学,记者调查发现校内报亭每天各进2份的几种大报,直到傍晚仍无人问津。

报亭老板说,思想性、人文性较强的《读书》杂志,最多时一个月卖掉4本,以后就不再进货了。

在该校门外的书店力,卖得较好的书有四类:

一是实用书,如《股市操练大全》等经管、炒股书籍;二是考题,如《GRE红宝书》《世界500强面试题》等“应考宝典”;三是青年作家或网络作家的小说,如《暖暖》、《杂的文》等;四是有“噱头”的书,如《20几岁决定女人的命运》、《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甩了、甩了、甩了他》等。

一些畅销书的趋势是“快餐化”:

插图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少,趣味越来越“戏说”,功利化越来越强,精神性越来越弱。

部分学生也表示,读“深”的读物乏味吃力,读“浅”的轻松有趣,还能作谈资。

在各地书店、书市,一些形形色色的“升职记”、“营销三十六计”、“商战孙子兵法”等书籍,一些不遗余力宣扬穷小子只要肯干、无须读书,就能挣大钱、成大名、立大业的如《比尔•盖茨如是说》、《李嘉诚如是说》等书籍,受到白领们的广泛追捧。

而曾连续十周占据某报周图书排行榜第一的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此外,时下前仆后继的各类电视选秀、婚恋节目、各类大腕走穴造就了一些年轻人只想一夜成“名”、“名利”双收,热衷于走这条“捷径”,何必读书呢,读书还还不如参加一场选秀节目出名更快、挣钱更多。

4.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也是读者集中阅读交流之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是图书馆的重要责任。

今日,某图书馆馆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现在中国的图书氛围是很糟糕的,迫切需要清除社会中那些浮躁的东西。

现在很多人认为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浮躁,认为没有时间,还没有形成习惯;现在的书籍市场太乱,图书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出版的书,你抄我,我抄你,还有代笔写的,没有自己的研究,出版两年就扔到垃圾堆了;有些书,不是一种精神食粮,而是一种污染,导致“开卷”未必“有益”;图书馆有责任来推动书评、向读者推荐好书。

2009年3月,全国各地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2009年7月,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为更是为“阅读推诿委员”,其下设的专门委员会由6个扩展为15个,工作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2010年在“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举办了“2010•书香中国”大型专题活动,新华网读书频道也向全国网友发出倡议:

“让我们一起读书”。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重要公共读书场、重点新闻网站正在进一步肩负起社会责任,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之风。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读书,享受阅读乐趣,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文字、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选择4月23日是因为这一天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纪念意义。

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加西拉索•德•拉•维加和莫里斯•德吕翁等也都是在4月23日出或辞世的。

每年的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这是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发起的。

4月2日是丹麦童话家安徒生的生日。

这一天也被设定为“中国儿童读书日”。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儿童阅读的差距还很大。

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儿童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是以色列的五十分之一,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三十分之一。

在国内,30%的城市儿童拥有80%的儿童读物,70%的农村儿童只拥有20%的儿童读物,在许多乡村,孩子们只有课本没有课外书。

在一些地方的县城书店里,除了教辅资料,几乎找不到许多适合儿童阅读的书。

5.西班牙马德里人酷爱图书,据统计,马德里是西班牙全国读书率最高的地区,经常读书的人占64.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0个百分点。

地铁里的讯书人更是马德里的一道风景,许多乘地铁的人一进到地铁车厢里,不管是坐是站,就打开书保阅读。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每年4月23日是当地的情人节,情人相会,女士送男士一本书,男士送女士一支玫瑰,使这一天的玫瑰香和书香相互交融。

在以色列,到处能看见布置典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馆内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借书读书静悄悄,阅览室里也总是座无虚席。

以色列全国报刊多达890种,其中英文版的《耶路撒冷邮报》,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全国500万人口中,每5个人就拥有1份。

在以色列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理时,母亲便会翻开《圣经》,在上面滴一滴蜂蜜,然后叫孩子去吻它。

这种传统礼仪式意味深长,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懂得书本是甜的,日后要爱不释手。

由于热爱读书学习,喜欢钻研问题,在以色列以及欧美国家,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很高。

在全世界,犹太人中如爱因斯坦一样的世界级的杰出科学家也很多。

据统计,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就有121位犹太人,比例高达18.8%,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

在墨西哥,政府制定了促进青少年阅读的国家阅读计划,设立国家阅读办公室和国家评选委员会,负责召集大批教育、文化界人士为学校和班级图书馆选书把关,确保书籍的质量和评选过程的透明化,然后由政府公开招标采购,根据质量和与课程的相关程度,墨西哥的每所公立学校的图书馆都可获得经过挑选的图书;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工区也获得相关语言的图书;教师将接受如何使用这些图书的专门培训。

这些图书都是各种层次和水平的小说、图画书以及非小说的散文,而不是教科书。

在英国,政府在阅读年里深入宣传阅读活动,且额外拨款大力支持全国中小学图书馆购书、训练中小学教师、赞助民间组织提出的阅读推广计划,并与媒体、企业、民间组织形成伙伴关系,使之在阅读年结束后能够持续不断地开展和推广各种阅读活动。

在德国,设有青少年阅读促进机构,如莱比锡青少年文学作品评选委员会,让青少年参与文学作品的选择与评价,青少年被培养成“阅读的使者”,引导更年轻的或者同龄的学生进行阅读。

评选委员会作为“媒介过滤器”,从图书市场上筛选对图书馆有价值的图书。

6.阅读过程是一个头脑中新旧信息、知识相互作用与反应的、能动的、积极的思维过程,阅读具有审美性、人文性、精神性。

良好的阅读,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能使人们心灵永远充满诗意,能坚守文化感受性、道德同情心和对于人类终极价值的追求。

有专家指出,真正有质量的阅读应该是“长宽高”之积。

所谓长,即指专长阅读时对一个专门领域的了解认识;所谓宽,是指博览群书,它衡量一个人知识面的宽窄;所谓高,是指阅读中的心灵感知能力,对世界的洞悉程度和对生命的升华能力。

在今天,阅读特点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浅阅读的流行。

网络技术带来信息的海量,要更多更快地获取信息,往往牺牲了阅读的深度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就是典型的浅阅读。

有人说,浅阅读的消费特点是快速、快感、快扔,它体现了当前大众流行文化的特点,迅速享用、迅速愉悦然后迅速抛弃。

一些青少年读者对卡通、动漫和图多字少的读物更感兴趣就是例证。

7.当前党政干部的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在“您每周阅读的时间是多少”的调查中,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阅读时间为0~3小时,27.6%的为3~6小时,有六成多的党政干部每周阅读时间是在6小时以上,而国民每周阅读时间是8小时。

H省D市有关党政干部阅读的调查显示:

70%以上官员“不喜欢”、“只是有时想”或者“为工作所迫”才读书;每年读书不到3本的官员接近50%,一年读书超过10本的竟不到20%。

党政干部不读书最重要原因是“工作太忙”、“应酬太多”,占被调查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