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5905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

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四、教材编写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负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

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般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进行,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标准》将其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

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2.改进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丰富联系实际的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比例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

首先,它有着较大的实用价值,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用比例来解决。

例如绘制地图、图形的扩大或缩小等;

其次,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

第三,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领域。

学生在此前学习过的有关数学知识在这里得到了综合运用,如绘制简易地图要用到比例尺、解比例、作图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此前了解的各种数量关系,在这里是从事物运动变化的角度概括成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并可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中学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较,《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有所提高。

不仅要求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而且要求学生“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与原通用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概念教学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

比例单元的概念教学分量较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等基本概念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本册教材的编排,先用前两小节集中进行概念教学。

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建立明晰的概念,另一方面注意联系实际,由实际问题引入概念学习,增加学习的探索性。

同时教材不再对研究的过程作详细的引导和说明,只是提供研究的素材与数据,出示关键性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2)“比例的应用”增加内容,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册教材一方面根据《标准》的要求增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内容,另一方面,将比例尺的教学移到这里,使得“比例的应用”由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丰富了教学内容。

其中“比例尺”的教学内容也比原通用义务教育教材内容丰富,增加了将实际尺寸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的实例,安排了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进行实际作图的例题。

使这部分内容不仅对于前两小节的概念学习起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体会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都是很好的素材和机会。

(3)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近代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

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教学正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本册教材继续使用原通用义务教育教材的编排方法,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便于对两个概念含义进行对比;

在实例的基础上,用列表的形式体现变量之间的关系,接着用

=k(k一定)、x×

y=k(k一定)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增加了认识正比例图像的教学,用“你知道吗?

”介绍了反比例的图像,这些内容都可使学生体会到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对一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有鲜明的印象,使学生对函数思想获得初步的了解。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的编排,继续注意使学生在获得有关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是这一领域的最后一部分“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也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在内容和要求方面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教材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变化:

(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材均通过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圆椎体特征的实物直观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的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

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有如此特征的实物,从而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圆锥的认,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加强了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部分内容的编排更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

实验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有关自主探索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例如,圆柱的特征,是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的。

在教学圆柱展开图的特征时,教材从让学生自主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开始,让学生运用操作,剪一剪并展开观察,再把展开得到的长方形重新包上,探索并发现此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这就进一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也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特征的认识,锻炼学生空间想像的能力。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教材在编排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增加了用长方形(或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出圆柱(圆锥)的活动。

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关系;

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观察、想像、推理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4)加强了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材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例如,教材联系长方体体积公式鼓励学生估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联系圆柱体积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按照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思路设计的,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仍然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提纲携领地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因此,“整理和复习”单元不仅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原通用九年义务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整理和复习”单元的编排有以下几点改进。

(1)依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习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

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据此,在“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抽屉原理”的教学,在“整理与复习”单元的数与代数复习中设置了“数学思考”小节。

本册教材还设计了“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有趣的平衡”、“设计运动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等5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次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

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与前几册实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以往的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的一些教具和学具仍可继续使用,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教师教学用书中还介绍了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

1、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

2、方格作图纸。

3、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一些教具或学具。

六、课时计划:

68节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和圆锥9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四、统计2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与复习27课时

七、综合应用10课时

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负数

一、教学内容

1.负数地初步认识。

2.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编排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四、具体编排

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例题

内容

例1

引出负数的必要性

例2

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例3

认识数轴

例4

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五、“负数”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负数”以往均安排在中学进行教学。

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负数,例如,收入与支出、气温的零上和零下、海平面以上与海平面以下、相反方向的距离等,具备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因此,《标准》将其提前到第二学段开始教学。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温度的零上与零下、存折中的支出与存入、海平面以上与海平面以下、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运用大量实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

2、注意正确地理解正号和负号的含义。

数学符号是一种高度抽象化、概括化和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而小学生由于仍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水平,在首次接触新的数学符号时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实质,从而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例如,“正数前面的正号”“负数前面的负号”等不科学的表述。

这就要求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的分析,帮助学生透过形式,切实理解正号、负号的本质意义。

3、把握好教学要求。

正数、负数、数轴都只是描述性定义。

小学段的负数大小比较不能抽象比较,需借助数轴进行。

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则应该脱离具体的情境,把数轴上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通过观察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顺序,总结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4、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2.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教材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圆柱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组成及特征

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表面积的概念

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圆柱的体积

例5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例6

运用圆柱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圆锥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认识、组成及特征

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运用圆锥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生活中的圆柱圆锥与纯数学上的圆柱圆锥。

生活中的圆柱圆锥有杂质、细节上欠严谨。

纯数学上的圆柱圆锥剔除了所有杂质、标准的几何形体。

教学上注意把握主要特征,不要在细节上作过多的纠缠。

比如:

圣诞老人的帽子,不能因为它上面有个装饰球、下面有一线帽沿,就不知作何判断。

这在日常教学中常常见老师们无所适从。

2、用料面积计算的进一取整问题,视实际情况而定。

P14例4:

2072.4≈2080

3、本单元内容可用9课时进行教学。

第三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其次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

第三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

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因为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

y=k(k一定)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

五、“比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比例的意义”教学中注意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极力提倡的教学目标之一。

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直是老师们很关注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仅要从宏观的角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更应当结合所学的具体数学知识进行。

在比例的意义教学中,教材选择从国旗长与宽的比值引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契机。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算出各面国旗长、宽之比均为3:

2,借机向学生说明:

为维护国旗的尊严,我国制定了《国旗法》,其中规定“国旗长、宽之比为3:

2”,所以尽管在不同的场合根据需要国旗的大小可能不同,但是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

让学生认识到国旗的庄严与神圣,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的教育。

2.比例教学中的“变与不变”。

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很抽象,它是一种数学模型,研究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正比例里,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但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在反比例里,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也反而缩小(扩大),但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3、正反比例教学中相关数据的呈现。

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教材呈现了用相同的圆柱形杯子装水的实验,通过研究水的体积与高度的关系教学正比例的意义。

鉴于课堂教学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我们认为,水的体积和高度变化的相应数据,不必通过实验得出。

但如果能用多媒体或其他形式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对于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也是很有帮助的。

4、正比例图像。

例2教学正比例图像时,提供例1的数据表和坐标系,先认识坐标系中包含的基本信息,然后师生共同描点,并把描好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形成体积和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引导学生认识:

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学习依据图像判断与估值的方法:

(已知一个量确定另一个量的方法)

已知横轴上的量,先做纵轴平行线,再做横轴平行线,找纵轴上的交点判断;

已知纵轴上的量则反之。

5、如何界定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的大小不是指比值的大小,而是指缩放程度的大小。

例如:

比例尺1:

1000大于1:

100.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之间有怎样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

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成正比例关系;

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成反比例关系。

7、线段比例尺是否应固定的理解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呢?

线段比例尺一般是指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的实际距离。

通常,绘图时会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来表示,这么表示给测量和计算带来了方便,所以教材中涉及到的线段比例尺的单位长度基本上是1厘米。

但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简单示意图所画线段的单位长度不一定是1厘米。

例如,教材(第107页)第2题的示意图,如果按1:

5000的比例尺来绘图,教材的版面很难达到要求。

所以根据具体情况,教材用图上0.4厘米表示实际50米的距离也是可以的,不存在科学性的错误。

8、利用比例尺进行计算时,注意计算中的长度单位的转换训练。

(千米与厘米之间)

9、本单元内容可用14课时进行教学。

第四单元统计

信息的误导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具体编排

1.例1。

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

“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

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

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

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分析并认识到:

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四、“统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从信息表达表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信息;

2、利用统计图进行分析时,要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3、本单元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抽屉原理。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例1及“做一做”。

例1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的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问题”。

为解释这一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